《三国演义》中,关公杀颜良、斩文丑叫人很不服气!你知道原因吗?

趣谈答案:因为这样的斩杀并不是1对1面对面单挑,而是趁其不备。

关羽的宝马

先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和西域有关。

在封建王朝的时候西域和咱们华夏的大一统帝国关系并不是那么友好,因为西域也知道,如果把华夏大一统的帝国得罪了的话,这一个大帝国肯定会和自己玩命儿,如果不得罪他,把他养肥了这个大一统帝国也会对自己的统治构成威胁。

所以在一定情况上,西域和匈奴等这一批势力的关系非常的好,他们两者就像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一样,时时刻刻要提防着华夏大一统的反扑。

可即便这样,咱们华夏大一统帝国也依然在连续不断的去拍西域的马屁,偶尔给人家送点珍贵的礼品,再不济就把自己的宫女、女儿通通嫁过去。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因为西域有一个物件,这个物件非常的好,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王对它都是心动不已,那就是战马。

大家现在可能想象不到一匹马的珍贵,保不齐直接把它拉过来,还能吃肉呢。

可是在古代谁能够拥有一匹战马就意味着绝对意义上掌握了话语权,骑兵远比步兵厉害的多。

而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约束之下,关羽有了一匹马,这匹马非常的厉害,叫做赤兔马。

尽管历史上对于赤兔马的记载并不是非常详细,可是通过只言片语能够发现赤兔马更倾向于一种跑马,也就是后天训练的。

这种马有很大的优势,可以短时间之内的突刺,而且马往前突刺的时候并不会上下起伏颠簸,而是4只腿在进行一定韵律的摆动。

至于赤兔马真正能够做到夜行多少里地,日行多少里地则不得而知,这一点即便是历史上有过明确记录,也不一定能够作为正式参考性。

好马配好兵

前面已经讲到了战马的重要性,而关羽这个时候用一匹非常好的战马,所以关羽慢慢的也就发挥出来了战马的优势。

在行军作战的时候,关羽往往是第一时间能够进行一个反向突刺,而这个突刺的时间和速度几乎是其他人物无所比拟的。

如果这样的一个突刺咱们很难想象的话,我们同样的做一个道理,如果遇到战败情况,关羽只要骑上赤兔马撒丫子往前跑,后面的人一般追不上。

这就意味着关羽在冲击的时候,会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而关羽在斩杀颜良文丑的时候,都是远距离的一声大喊,再加上近距离的突刺,突然之间就冲到了人家面前,人家根本还没有来得及防备呢,就已经被斩于马下。

如果关羽和颜良文丑1对1单挑的话,依然能够战胜颜良文丑,其他的人或许会心服口服,但是关关羽凭借着先天优势进行一个短范围的冲刺所造成的战果,或许有一些人不服。

但无论如何,这也无法否认关羽作为武圣的存在。

《三国演义》中,关公杀颜良、斩文丑叫人很不服气!你知道原因吗?

关羽人称万人敌,颜良、文丑乃袁绍军中勇猛上将。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快马大刀,用霹雳闪电手段杀死二将。人们看古典小说中的两雄相斗,心理上往往希望二人勇斗百十回合,拼个你死我活而一决高下。这样快速一斩,觉得不过瘾,没有看头。这大概是许多读者不满意的原因吧!

《三国演义》中,关公杀颜良、斩文丑叫人很不服气!你知道原因吗?

一物克一物,一物降一物。颜良文丑,河北名将,曾是袁绍的骄傲,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际,董卓手下大将华雄连斩诸侯健将,上将潘凤也为此陨身。诸侯们一片恐慌,袁绍感慨道:如果我手下大将颜良文丑有一人在此,何惧华雄?不知正是袁绍大显身手之时,为何会把自己的最强大将放在家里?说起颜良,也是非常了得的,连斩已投降曹操的吕布旧将宋宪魏绪,二人以前可是吕布手下八健将之一。吕布武功三国公认第一,能被称为吕布八健将,自然武功超群。不想竟被颜良三下五除二给斩了。曹操大将徐晃出阵,接战颜良。本想着已战了两阵的颜良力气一定受损,却不想二十回合下来徐晃就败了阵。当时曹军阵营是什么情况呢。罗贯中写了这么一句,说曹军阵中,诸将栗然,栗然自然是恐惧的样子了。要知道,徐晃徐公明,在曹军阵中那也是数得着的一流战将了,想当年与许褚交战五六十回合,不落下风,竟与许褚打了个平手。许褚何许人也,那可是曹操手下第一战将,与典韦战了两天两夜不分胜负。现在徐晃在颜良手下竟走不过二十回合,那还有哪个战将敢接战呢?因此,曹操手下超一流大将典韦、许褚都噤声了。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不得已,才使出了杀手锏,启用了关公。“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文丑又如何呢?文丑曾在袁绍磐河战公孙一节中,冲杀公孙瓒军,如入无人之境,碰上初道的少年将军赵云,战了六十回合,战成平局。在延津之战中,因惊于曹军突袭,河北军落慌而逃,文丑喝止不住,只好跟着乱军逃跑。曹军张辽徐晃觉得有利可赚,就一起追杀文丑。不想文丑不但武艺精,箭法也了得。在逃跑中,看看张辽赶上,就暗射一箭,正中张辽坐骑之首,那马一头就栽倒在了地上。张辽被马压身,一时无法站起。文丑看到如此,调转马头,拧枪就朝张辽刺来。多亏徐晃赶上,接住了文丑撕杀,才让张辽逃命。然而,没接几个回合,徐晃料敌不过,就拨马回跑。这时关公赶来,截住了文丑。文中写道:“关羽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让关公一生最引以为傲的“斩颜良诛文丑”,至此落幕。以后关公收黄忠,斩庞德,战徐晃,都没有斩颜良诛文丑来得干净利落。那么关公与一个不入流的袁术大将纪灵尚战了二十合不分胜负;与一流武将庞德战了八十回合不分胜负,说庞德刀法贯熟,真吾敌手;与徐晃战了上百回合险些失败,虽有臂伤未愈,堂堂的关公武圣,也未免有点儿前后落差太大了吧。再加关公在战场上还不断被人暗箭所伤,这还是一个超一流的武将吗?因此,人们不由得对关公武艺产生了怀疑,他之所以能斩颜良诛文丑,都是靠马快和突袭而已,若单凭武功交量,鹿死谁手,真的还未可知吧?由此我也不由得对罗老先生夸关公武功高是否出于真心,产生了怀疑,若真的想夸关公武功高强,为什么不让他们呯呯啪啪地好好干一场呢?难道关公成威名全靠的是运气?

《三国演义》中,关公杀颜良、斩文丑叫人很不服气!你知道原因吗?

“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块,早到眼前;颜良措手不及,背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

“关羽与文丑交战,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拔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于马下。

以上是《三国演义》里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精彩片段,关羽为曹操解了白马之围,曹操上表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关羽的赤兔马是曹操送给他的,赤兔马快,被说了两次,关羽因此被封侯,这在曹操当时的跟随者里是没有的。那些如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等人,跟随曹操多年,也没有被封侯。所以关羽由于马快而封侯,众多武将心中多是不服气的。这并不代表关羽武艺超群。

这个些情节,显然是为了彰显关羽的武艺,树立关羽高大形象。“河北军如波开浪裂”般,给关羽闪开了道路,让其径自到了颜良的眼前?这样的描述有点太夸张了。

而颜良文丑,一再被袁绍说是河北的名将,也只不过是关羽的衬托而已。

《三国演义》中,关公杀颜良、斩文丑叫人很不服气!你知道原因吗?

关公力猛神威,刀沉马快,勇武兼备胆魄骇人,万马军中取颜良文丑首级有如探囊取物。这就是威震华夏的关二爷的光辉形象,颜文二人不服已成刀下之鬼,还有谁不服,必定一样的下场。关羽一生义气干云武功绝伦,天神一般的驰骋沙场风云三国,不是靠欺世盗名得来的,那是一刀一枪杀将出来的。一代武圣关云长,忠义威猛英烈史无第二,你不服随你,千百年来被人们尊帝封神建庙立祠,那是拜服的五体投地的。

《三国演义》中,关公杀颜良、斩文丑叫人很不服气!你知道原因吗?

有啥不服气的,唯一不服气的也就是蔡阳,然后也被关羽一刀砍了。

颜良、文丑在演义中虽然更多的作用是衬托关羽的形象,不过他们的武艺可非常了得:

颜良能二十合击败徐晃,而徐晃的武艺和许褚都相差无几,单纯从这个战绩看,颜良的表现还超过了赵云、马超,和吕布都差不多。即使保守考虑,颜良的武艺正好克制徐晃,所以击败徐晃相对容易些,那么他也应该和赵云、马超等人齐平,强于许褚,否则许褚也不至于栗然不敢出战。

而文丑也不简单,他面对张辽、徐晃二人时虽然是先射倒一人,实际交手的也只是徐晃,而且徐晃和他打了多久也没说,不过从书中描述看,时间肯定不长。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徐晃觉得自料不是对手,文丑的武艺之强也可想而知。

虽然说关羽杀颜良确实有马快,杀了颜良一个措手不及的因素,不过曹军众将连一个敢上去和颜良交手的都没有,谁好意思说不服气。

而关羽斩文丑更是正面交手,三合杀的文丑心怯逃跑以后,才利用马快追上杀死的。当然文丑心怯有心理因素差的原因,不是单纯武艺不敌关羽,但是面对文丑这个级别的,曹操手下能扛上三个回合的都屈指可数,别说杀的文丑逃跑了。

所以最后关羽封金挂印,离开许昌时,曹操手下众将张辽、徐晃两人和关羽的关系好,其他众将也大多敬服关羽,没人多嘴。只有不知死活的蔡阳不服跳了出来,最后结果也挺悲催,一通鼓不到的时间就被关羽杀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