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尸上的长出的虫子,吃完尸体后没食物还能存活吗?会不会爬到别的地方继续生存?

这是一个比较恶心的问题。相信许多小伙伴都在户外遇到过一些死掉的动物尸体,尤其是在夏天,除了伴随着一阵阵的恶臭外,动物尸体上还布满了让人恶心的虫子。那么,这些腐肉上的虫子是哪来的?吃完腐肉后,它们还能存活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一下这个“有味道”的问题。(由于虫子的图片会引人不适,所以下面配图我们尽量不用真虫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腐肉上的虫子是啥?哪来的?

腐肉作为一块营养物质,它只是虫子的营养池,本身并不具备产生虫子的能力,因此,这些腐肉上的虫子都是动物在腐肉上产的卵孵化而成的。

通常能在动物尸体上产卵的动物都是昆虫,从整体上看,腐尸上的昆虫分为两大类:蝇类和葬甲类。我们先说蝇类,蝇类也就是苍蝇,而苍蝇是家蝇总科下所有昆虫的统称,在家蝇总科下,以丽蝇科下的苍蝇最喜欢腐肉。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丽蝇在产卵前需要进食一定的蛋白质,这样才有助于产卵,就像雌性蚊子在交配后需要吸血来发育卵巢一样,因此,它们对腐肉的气味识别非常的灵敏。

通过气味找到腐肉后,丽蝇不但会大快朵颐,还会在腐肉上产卵,因为腐肉虽然刺鼻,但是随着腐烂的进行,肉质的分解,这样的食物对于丽蝇的幼虫(蝇蛆)来说是天然的营养池。

除了蝇蛆外,腐肉上最为常见的另一种虫子就是食尸虫了。食尸虫是葬甲科下昆虫幼虫的俗称,又称葬甲虫而葬甲科属于隐翅虫目,其下分为葬甲亚科和覆葬甲亚科,该科下一共有175种昆虫,它们的生活环境总是离不开腐肉和粪便。

成年的葬甲虫对腐肉的气味识别也很敏锐,因此在动物死亡后,它们总是能够及时地出现在腐尸附近,然后钻入腐尸的底下,一边吃,一边挖尸体下面的土,这样一些小型的动物尸体就会慢慢下沉,它们葬甲虫的名字由此而来。

葬甲虫在找到动物尸体后,一段时间内它们就会繁殖产卵,在产卵时,它们并不会像进食那样在动物尸体的底部产卵,而是选择在动物尸体的体表的破裂处(随着尸体腐烂,表皮逐渐的被破坏,它们就选在这些破裂的地方产卵)。之后,葬甲虫的卵孵化出来,与蝇蛆一起分食着这饕餮盛宴

因此,在动物腐尸上出现的虫子并非只有蝇蛆,还有主要以腐尸为食的葬甲虫。(下图为一只正在“埋葬”尺蛾尸体的葬甲虫

尸体被虫子吃完,它们还能存活吗?

动物一旦死亡,在这两大类动物活跃的季节(夏季),尸体腐烂的速度是极快的,再加上它们本身的消耗,所以十天左右一具动物尸体就会被消耗殆尽。那么,当尸体消耗殆尽,这些虫子还能活吗?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还是将丽蝇与葬甲虫分开来说。

首先是丽蝇

丽蝇在发现腐尸后,很快就会产卵,而丽蝇的卵在夏天,只需要8-24个小时就能从卵孵化为幼虫,幼虫孵化后,本身很难取食腐肉,所以,丽蝇的幼虫会分泌一种蛋白水解酶来消化尸体上的肉,将这些肉变为流质,这样它们就可以一顿猛吸了。就这样再过120-240个小时(5-10天),腐尸也基本上消耗殆尽了,此时的丽蝇幼虫也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蛹。值得一提的是幼虫并不会在尸体上结蛹,而是选择钻入潮湿的土中结蛹。

其次是葬甲虫

葬甲虫与丽蝇的习性差不多,它们从卵到幼虫再到蛹的孵化时间也差不多,因此,通常在腐尸没有分解完,它们就已经成蛹,不需要腐肉了。不过,与丽蝇不同的是丽蝇产完卵就会离开,让自己的后代自生自灭,而葬甲虫则是“负责任的妈妈”,它们会一直待到卵孵化为幼虫,因为刚孵化的幼虫不具备分泌消耗蛋白质液的能力,所以即使在腐肉上,它们也很难自主进食。于是,葬甲虫“妈妈”会不断地进食,然后排出褐色的液体,让自己的幼虫吃,通常在“喂养”2-3天后,葬甲虫幼虫拥有了自己进食的能力,这样它们的“妈妈”才会离开。

总结

丽蝇和葬甲虫的幼虫从卵到蛹仅需要6-10天左右,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腐尸并不会被分解殆尽,这样也就不影响它们生存。

当然,如果腐尸真的被分解了,还没有到幼虫成蛹的时候,它们是很难活下去的,因为它们没有寻找新的腐尸的能力,并且它们的移动能力也比较差。不过,它们的“母亲”也不傻,遇到体型较小的动物尸体,它们通常是自己吃,不会产卵,而当遇到大型的动物尸体时,它们才会尽情的产卵。

最后,蝇蛆和葬甲虫幼虫虽然都以腐肉为食,但是它们的形态不同,因为蝇蛆是白色蠕虫状的,而葬甲虫幼虫的形态类似于蚜虫。

腐尸上的长出的虫子,吃完尸体后没食物还能存活吗?会不会爬到别的地方继续生存?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作为法医,虽然动物腐尸不常见,但是高度腐败的人体、干尸还有白骨化的见过不少。

就拿人体来说,如果是夏天的话,如果在野外死亡的尸体,苍蝇是第一批最先到达的昆虫,大概十分钟苍蝇就能闻到腐败气味来产卵,一般都是绿豆蝇或者麻蝇在尸体的眼角、口鼻腔、耳道或者创口等部位产卵,夏天时候每天生长0.2-0.24厘米,大约5-6天就能成熟,然后化作蛹,大约一周时间再变成苍蝇,如果一个成人尸体,在野外大约3-4周尸体软组织就会被吃光,这里软组织就是肌肉、内脏等,等尸体软组织逐渐被吃净,尸体水分慢慢缺失,已经不适合苍蝇蛆虫的繁殖,苍蝇也不会再产卵,所以昆虫要比我们想象的聪明,苍蝇应该也能根据尸体情况判断剩余的物质够不够蛆虫的生长,所以在一些干尸周围只能看到苍蝇的蛹壳,而不见活的蛆虫。

等尸体因为水分蒸发逐渐干枯,这时候就会引来另外一些昆虫,比如甲虫类来继续来啃噬尸体,它们在这些尸体产卵、孵化,等所有的物质被消耗完,那就成了一具真正没有任何被昆虫利用价值的遗体,昆虫也就不会再来,而是去别的地方继续生存繁殖。

以前见过一具干尸,被发现时候,全身皮肤都已经成了蜂窝状、内脏完全缺失的,皮肤已经变得很脆,虽然骨骼外面还有残存的皮肤,但是已经跟白骨化无异,周边已经没有了任何昆虫。

腐尸上的长出的虫子,吃完尸体后没食物还能存活吗?会不会爬到别的地方继续生存?

自然界最常见的腐尸分解者莫过于蛆蝇,所谓追腥逐臭便是说它。每每生物机体死亡,经由微生物、细胞、酶啥的共同作用,尸体就会散发恶臭。这时便似发出一个信号,这个信号主要征对附近所有的分解者们发出的,意思就是告诉它们,这儿有美味大餐,快来享用吧。人类受不了这股恶臭,但在苍蝇口里却是甘之如饴。苍蝇自己享用美味,自然也心系后代,于是大量产卵,产生蛆虫。天气越热,蛆虫的繁殖,活性越强。大夏天从卵变成幼虫,也就一两天时间。成千上万,挤在一起,钻进钻出,蠕动进食。此时生物体如果死在水里,没两天就会胸腹鼓胀,出现巨人观,继而破裂里面的蛆虫密密麻麻。水中的鱼群自然也不能错过进餐机会。有的鱼也吃腐肉,然而更多的还是为了吞食蛆虫。不过蛆虫数量惊人,分解腐尸,如果是一具的话,那么很快就能吃个七七八八。可是这许多同伴,都想化蛹成蝇,估计空间有限,条件不许。因为泡在水里,腐尸分解后,一旦呈现白骨化,绝大部分的蛆虫立身无着只能漂在水面,成为鱼儿的牙祭。就算腐尸不是一具,而是一群,那也白瞎。因为苍蝇也不会吃完这个再吃下一个,肯定是遍地开花,处处产卵。所有水面上的腐尸经由蛆虫分解肯定都是同时同步进行。所以说等到腐尸分解完了,蛆虫也就到头了,绝大部分会葬身鱼腹,少数幸运的或许会进化成苍蝇飞走,继续新的寻臭之旅。如果腐尸死在陆地上,则会引来更多的分解者,可能苍蝇,蛆虫是头波,其次是食腐动物,比如兀鹫,野狗等,等到白骨化时,说不定小蚂蚁也来捡个漏,分杯羹。或许有脚的一声不吭吃完就走,没脚的就地化蛹,等待进化。然而到底能否成功,就不得而知了。

腐尸上的长出的虫子,吃完尸体后没食物还能存活吗?会不会爬到别的地方继续生存?

能,会爬到别的地方继续生存。长得差不多就变成蝇飞走了。

腐尸上的长出的虫子,吃完尸体后没食物还能存活吗?会不会爬到别的地方继续生存?

海洋里有鲸落,陆地上有尸落,生老病死,生生不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即是死,死即是生,轮回而已!

腐尸上的长出的虫子,吃完尸体后没食物还能存活吗?会不会爬到别的地方继续生存?

动物尸体上的蛆就是某些食腐昆虫(有鞘翅目的、双翅目的、膜翅目)的幼虫,所以说如果动物生前身体上没有虫卵,死亡后尸体被密闭保存是不会有蛆的。尸体吃完它们也羽化了,然后去寻找下一个目标去排卵,当然如果羽化后这个尸体还没吃完,它们会就近排卵的,这样你就会在一个尸体上看到不同年龄层的蛆(好恶心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