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地球从诞生生命开始到现在,生物的灭绝就从未停止过,根据科学家们的推测,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从生命诞生到现在)已经灭绝了约98%,而剩下的2%就是现存的所有物种。虽然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灭绝事件(二叠纪到三叠纪的灭绝事件)导致了当时约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生脊椎动物的灭绝,但是,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现代的物种灭绝速度是任何一个地质年代物种灭绝速度的100倍之多,而导致现代的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为。

虽然这些灭绝的物种是世界范围内的,但是我国绝对算得上是“物种灭绝”的大国。下面我们就来说十种近代灭绝在我国的物种以及灭绝的主要原因。

第一种:长江白鲟

长江白鲟是我国最近才灭绝的一个物种,它是我国独有的一个物种,与大熊猫的稀有程度一样。不同的是长江白鲟成年后体长可达8米,在淡水鱼中,无人能出其右,因此又被称为“中国淡水鱼王”。

虽然长江白鲟的灭绝是于2020年1月公布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上的,但其实研究人员从2003年就再也没有发现过野生的长江白鲟。

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长江白鲟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超过1.5亿年了,从时间上看,它比大多数的恐龙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都要早,而且它成功在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事件中生存了下来,并且历经了大冰河时期,由此可见,长江白鲟的生存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为什么在地球上生存了超过一亿多年的物种,会在现代灭绝呢?这其中当然离不开人类的“功劳”了。由于长江白鲟成年后体型庞大,再加上20世纪开始崛起的捕鱼业,正式地敲响了长江白鲟的“丧钟”。

到了20世纪的80年代,由于过度的捕捞,长江白鲟已经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中,但是在长江流域的商业捕捞依然没有停止,因此,人们对长江白鲟的误伤再说难免。过度的捕捞已经让长江白鲟的数量骤减,再加上大量的水坝的修建,更是将稀少的长江白鲟进一步碎片化。最终,到了21世纪初,人们再也没有发现它们的身影。

第二种:华南虎

华南虎与长江白鲟一样都是我国独有的动物,作为老虎的6大亚种之一,华南虎的存在不但有着它的不可替代性,而且华南虎还是现存所有老虎中与祖先基因最为接近的物种。

虽然从名字上看,华南虎应该是我国华南地区的“特产”,但其实早在20世纪以前,华南虎曾经遍布我国大部分的省份。但是,我国从古代开始就已经对老虎“虎视眈眈”了,这不仅是因为老虎全身是宝,还因为人口的不断增加对老虎栖息地的压缩,导致了人与虎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就这样从清代开始,当时的人们已经是华南虎展开了捕杀,各种“打虎队”、“打虎英雄”不断的产出。到了20世纪40年代,在数次围剿下,据资料显示,当时的华南虎就从遍布全国压缩到了南方部分地区,而且数量也从几万到了4000头左右。

虽然当时的华南虎数量已经骤降,但是在它们的栖息地越来越小下,华南虎的食物也逐渐地得不到保障。于是,1957年,轰动全国的“百虎围村”在湖南爆发,这个举动在捕杀老虎还没有被禁止的当时,无疑成为了人们大面积灭虎的导火索。

在激烈的打虎运动下,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野生华南虎的数量就只剩下了一百多头。虽然在1977年,我国就已经立法保护了华南虎,而且它们也都躲入了深山老林之中,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偷猎的活动依然没有停止。最终在1994年,最后一头野生华南虎死于猎枪之下,华南虎正式野外灭绝。

相比长江白鲟,华南虎还稍微的好一点,因为在20世纪中叶开始,一些野生华南虎被抓到动物园中供人观赏,恰恰是这个举动,为华南虎保住了最后一丝血脉(现存的100头多华南虎均为人工饲养下的,而且它们都是当初那6头华南虎的后代)

第三种:滇池蝾螈

滇池蝾螈,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在滇池的蝾螈,而滇池指的就是云南的昆明湖。滇池蝾螈与以上两个物种一样,都是我国独有的物种,而且滇池蝾螈仅分布在滇池中,其稀有性不言而喻。

滇池蝾螈是一种古老的两栖动物,它们的体长通常在15公分左右,皮肤表面湿润光滑,喜欢栖息在滇池的浅湖水区。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滇池蝾螈在滇池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两栖动物。但是,仅仅是过了不到30年,滇池蝾螈就迅速的绝迹了。

那么,是什么让滇池蝾螈迅速的消失掉了呢?有三个原因:第一是滇池在70年代时经历过一次“围湖造田”,这让原本喜欢栖息在浅水区的蝾螈失去了大部分的栖息地;第二是从20世纪50年代后,滇池附近越来越多的工厂,造成了其栖息地被污染;第三就是滇池附近水禽业的发展(家鸭会主动捕食蝾螈),让原本就深受其害的滇池蝾螈,最终被彻底的消灭掉了。

第四种:中国犀牛

没错,我国曾经有犀牛,而且还不止一种,这里说的中国犀牛不过是对当时在我国分布的所有犀牛的一个统称而已。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曾经有爪哇犀、印度犀和苏门答腊犀这三种犀牛的分布,其中爪哇犀更是有两个不同的亚种同时生活在我国。

但是,从1885年开始,爪哇犀的印支亚种先灭绝,之后是1916年灭绝的苏门答腊犀,在之后是1922年灭绝的爪哇犀印度亚种,最后是1957年灭绝的印度犀。

从体型上看,犀牛是当时我国陆地上第二大的食草动物(第一是大象分布于云南),它们有着庞大的体型和厚且坚硬的外表,几乎没有天敌。那么,它们是如何从我国消失的呢?

原因还是出在人身上。根据记载,我国从宋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将犀牛角入药的记载,这导致了中国犀牛被杀的时间线拉长。其次,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需要的生存空间增大,必然压缩了喜欢栖息在平坦的草原上的犀牛,毕竟草原最适合农耕和居住了。就这样,在猎杀和生存空间被压缩下,中国犀牛一步步地被逼上了绝路。

总结

当然以上只是列举了几种近代灭绝于我国的物种,与它们同时期消失的物种还有很多。通过以上这四种动物的灭绝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灭绝的时间大都在20世纪前后,而且主要原因就是人为的猎杀和栖息地的破坏,而在当下,同时受这两个因素威胁的野生动物还有很多,比如东北虎、华北豹等等,它们的悲剧依然在不断的上演。

在中国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下面列举几种在中国灭绝或本土灭绝的物种。

滇池蝾螈(Cynops wolterstorffi)

滇池蝾螈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淡水蝾螈,仅产于云南昆明附近的滇池水域。但是,自1979年之后就再没有过发现滇池蝾螈的记录,因此,该物种现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灭绝物种(EX)。它的灭绝原因被认为是栖息地丧失、水污染和外来物种威胁。

下图为滇池蝾螈↓ 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

麋鹿是原产于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湿地鹿类动物,在商周时期其种群数量一度达到高峰。但由于气候变化、栖息地丧失以及人为猎杀,到清朝末年时,麋鹿已只被发现于北京南郊的皇家猎苑中。1865年,经发过博物学家阿芒·大卫神父科学发现,先后被送往欧洲数十只。此后1900年前后,麋鹿在中国本土因为天灾和战乱灭绝。1985年,中国由英国乌邦寺庄园重新引进麋鹿种群,现国内麋鹿种群已达到数千头。

下图为麋鹿↓ 来源:http://www.arkive.org

普氏野马(Equus ferus)

普氏野的马外形与家马相似,但它与家马存在基因上的差异。这一物种曾经分布在中国新疆、蒙古国、俄罗斯,以及中亚等地区的戈壁荒原上。1879年经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科学发现后,掀起了人们对野马的猎杀和捕捉热潮。另因为环境破坏和战乱等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新疆地区的普氏野马宣布本土灭绝。如今,中国林业部门正在积极开展“野马还乡”工作,重新从国外引入普氏野马,意图恢复种群。

下图为普氏野马↓ 来源:http://www.arkive.org

高鼻羚羊(Saiga tatarica)

高鼻羚羊,又叫赛加羚羊,曾经分布于中国新疆北部、蒙古国及中亚等地区的戈壁荒原上。这种动物在中国的野生种群已经于上世纪中叶灭绝,究其原因,是由于人为捕杀(肉食、皮毛和药用)和栖息地破坏等导致的。目前中国已从国外引进高鼻羚羊种群,正在进行科学研究,试图恢复国内种群。

下图为高鼻羚羊↓ 来源:http://www.arkive.org

在中国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近年来不断传出某些物种灭绝的消息!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已知野生动物有白鳍豚、华南虎、长江白鲟、滇池蝾螈、中国犀牛等在野外多年没有发现活动踪迹!我们生机勃勃的地球,物种多样性是其重要得特征!动植物与人类和谐共处,才能让地球繁荣兴旺,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据我所知,在我国至少有十种动物已经灭绝。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让人类不但很快摆脱了饥饿的困扰,向着更高层次发展。而且还有了更深和更高的追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也给很多野生动物带来了灭顶之灾,它们或因为栖息地被压缩、或因为农药的应用、或因为人类的捕捉而绝迹。具体这十种已经灭绝的动物如下:

第一名白鳍豚,它可以说是我国已灭绝动物中最珍贵的一种,因为白暨豚有着“水中大熊猫”的美誉,也被称为长江女神,是江岸居民特别喜爱的一种高智商的淡水鲸鱼,也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仅生活在我们长江中下游流域,由于其在天气阴暗的时候习惯于频繁浮上江面换气,因而也是是江上天气的晴雨表。白暨豚自古以来就生活在长江水域,其生存记录比我们人类还要久远,有珍贵的古生物研究价值,很受科学界的关注,由于经济的发展,长江水道变得繁忙无比,各类电子设备干扰了白暨豚的声呐系统,致使它们不断搁浅或者撞到船上,再加上环境污染,导致白暨豚数量锐减,至2007年时被宣告功能性灭绝。

第二名镰翅鸡,它分布并不很广泛,在我国很少有人知道,主要生活在东北林区,体型中等,但造型独特,雄性镰翅鸡在繁殖季节会展现出鲜红色的素馕,尾巴呈现孔雀开屏状态。主要生活在山地针叶林中,由于木材开发,其栖息地被侵占,最终数量越来越少,难以形成恢复性的种群繁殖,至2001年,据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的研究结论显示,镰翅鸡已在中国境内灭绝。

第三名直隶猕猴,它是我国生活区域最北方的猕猴,耐寒性好,主要生活在河北、北京一带山区,体型较大,性格温顺,早年间走街串巷的耍猴艺人所驯养的大多是直隶猕猴,体毛较深,聪慧且性格温顺,很受人们喜欢。但由于后来的发展,使得河北雾灵山作为它们最后的栖息地,其自然环境也被严重破坏,导致直隶猕猴随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宣布灭绝。

第四名滇池蝾螈,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两栖动物,主要生活在云南昆明一带,本来在昆明周边是常见物种,但由于发展需要,昆明市区迅速扩大,人口数量剧增,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没有深层次的兼顾环境保护需求,这种不起眼的小动物也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加上栖息地的污染,导致其最终在八十年代灭绝。

第五名台湾云豹,它是属于我国台湾省特有的一种中型的猫科动物,也是台湾岛上最大的肉食性野生动物,它们行动敏捷,善于躲藏,主要生活在山区密林,以鹿、兔子、野鸡等中小型猎物为食物。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与栖息地被大量破坏,台湾云豹也于1972年宣告灭绝。

第六名高鼻羚羊,其实,它并不是我国特有物种,在俄罗斯南部、蒙古国及中国新疆北部都有分布,属于远距离迁徙动物,然而由于跨国保护的特殊性困难,加上羚羊角被认为是名贵的药材,在利益驱使下因此长期遭到大量捕杀。目前在我国野生种群中已经灭绝。

第七名白头鹳,它是一种大型涉禽,其分布很广泛,曾在滦河口、福州、西藏拉萨分别采到标本,在黄河流域以及长江流域,湿地等环境中,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但白头鹳的灭绝非常突然并且莫名其妙,从上世纪50年代后白头鹳突然数量锐减,直到灭绝,具体灭绝时间不详,而且灭绝原因目前也尚无定论,截止现在,七十多年过去了,白头鹳就一直毫无踪迹。因此断定,在中国境内已灭绝。

第八名冠麻鸭,它是鸭科鸟类,善于飞翔,也善于迁徙,飞行能力很强,可以跨越海洋在东南亚各国以及西伯利亚之间迁徙,甚至可以直达日本岛屿。由于其生存范围广泛,因此保护也是个难题,最终因为盗猎以及农药等多种因素而被灭绝。

第九名中国犀牛,其实它是中国犀、印度犀、苏门犀、爪哇犀的种群统称,在我国曾经是犀牛生活的重要区域,在林地密布的南方各省都有犀牛的生存,其灭绝原因是因为过度狩猎,在二十世纪初期就已经灭绝了,完全没有机会去保护。

第十名新疆虎,也叫罗布泊虎、里海虎,是生活在里海周边国家以及我国新疆罗布泊区域的猛虎。新疆虎最早的记录是在楼兰古国时期,当时罗布泊水草丰茂,老虎与人类共同生活在那里,直到楼兰古国被沙漠掩埋。据说二十世纪初期在我国新疆就已经看不到它的踪迹了,其他国家和地区里,里海虎也在1979年被公认灭绝。

这十种动物是我国珍贵的已灭绝动物,它们如今只剩下照片让人怀念。事实上,除了它们外,还有一些诸如中华穿山甲、长江白鲟、斑鳖、白臀叶猴、华北虎、中国豚鹿等动物同样稀有。另外还有一些比如:褐马鸡、扬子鳄、江豚、华南虎、东北虎、华北豹、远东豹、四不像等许多动物动物也将处于濒危状态。今天我们只所以要了解这些在我国已经灭绝的动物,旨在唤起更多的人对保护自然环境和动物的热爱及保护意识,从而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把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而自觉加以正视、重视和珍视。

在中国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在中国古今有很多的稀有动物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

——蓝虎——

蓝虎又称黑蓝虎、黑虎,因为它们的毛皮为浅黑色并且略带灰蓝色,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虎种。中国古籍中有关于黑虎的记载:在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虎部》中说::麟,黑虎也。第一部词典《尔雅释兽》中也有:麟,黑虎的记载,以后又见于诸多古籍中,黑虎曾经分布于湖北、河南、福建等地,据说在清朝时还曾经在禁猎的河北东陵林区发现,并且分别在1905年和1912年两度被猎获过,从那以后便消息沓然,仅有一些零星的线索。 据统计,被捕猎的蓝虎不超过5只。1922年,曾经在福建猎获过,后来再没有新的发现。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到中期,我国猫科动物专家谭邦杰先生,曾几次接到报告说在密云县境内发现了黑虎。可惜由于历史原因这项寻找蓝虎的工作被耽误了,而当年丛林茂密的密云县北部山区,已经是山山岭岭秃了,再也没有蓝虎的踪影。

——新疆虎——

新疆虎也叫罗布泊虎,是一个已经在新疆绝迹的老虎种群,也是中国独有的虎种。主要分布在新疆中部,由库尔勒沿孔雀河至罗布泊一带。由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它们的栖息地被破坏,再加上人类的捕杀,里海虎在中国的这个野生族群已于1916年至1920年代期间几乎灭绝。在1940年代,新疆塔城据说曾看过牧民捕杀了一只老虎。不过在1979年被公认灭绝。

——华南虎——

华南虎又称中国虎,是我国特有的老虎族群,华生活在中国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虽然现在还没灭绝,不过已经非常濒危了。野外已经找不到一只华南虎存在了,也就是说华南虎在野外已经灭绝了。现在地球上仅剩100只左右的华南虎,全部为人工饲养。但是人工饲养的华南虎死亡率很高,也丧失了野兽之王的野性。由于原有的栖息地大幅减少,只能无奈地把华南虎送到非洲进行野化训练。

——白鱀豚——

白鱀豚又称白鳍鲸、白鳍、白旗、白夹、青鳍、江马、中华江豚、扬子江豚及长江河豚,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鱀豚种群数量锐减,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不过在2007年8月8日,英国的《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中国犀牛——

中国犀牛是对生长在中国的三种犀牛——印度犀、苏门犀、爪哇犀的种群统称,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各省,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犀牛角是一种珍贵的清热凉血中药材,其皮和血也可以入药,在中国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过度开发,使得它们的栖息地逐年减少;再加上它们头部的犀角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极高,使它们从远古时代便受到人类的大肆猎杀,且被捕杀数量离近代越近越多,就这样它们终于在20世纪初在中国几乎踪迹全无,并于1922年在中国彻底消失。

——长江白鲟——

长江白鲟是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古代鱼类之一,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成鱼可长达七八米,游速迅疾,被称为"水中老虎"、"中国淡水鱼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在四川等地有“千斤腊子,万斤象”之说,“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指的是长江白鲟,据说它可以长到上万斤。常年的过度捕捞让长江白鲟的数量急速下降,大的白鲟捞完了就捞小的,后来连小的白鲟都很难见到了。随着长江水质的恶化,各种水利设施修建阻碍长江白鲟洄游的渠道,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宣布野生长江白鲟,这个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五千万年物种早已经灭绝,只有这1994年发行的四枚一套邮票留给人们一个深深的记忆。

——白臀叶猴——

白臀叶猴,是因其雄性臀部具有三角形白色臀斑而得名,主要栖息在热带森林,现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白臀叶猴为昼行性完全树栖的猴子,以果实、种子、嫩芽和叶柄为主要食物,也吃鲜枝嫩叶、花苞、竹笋、小鸟及昆虫。成熟年龄较晚,繁殖率低。现在中国境内种群已经绝迹,还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台湾云豹——

台湾云豹,属于台湾特有亚种的猫科动物,非常漂亮的一种大猫,也是台湾本岛最大型的肉食野生动物之一。因为身上有几个类似云朵的花纹,所以被称为云豹。台湾云豹曾经是台湾岛上体型最大的野生动物之一。在1940年以前台湾还有几千只台湾云豹,但是因为云豹的皮毛非常漂亮,所以受到了大量的捕猎。而且云豹的骨头还被当地人当做中药材,这就使得云豹命运更加凄惨,1972年最后一只台湾云豹被杀,从此以后再没有人看到过台湾云豹。

——镰翅鸡——

镰翅鸡,在中国境内则仅分布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及黑龙江下游,十分罕见,国外仅见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西伯利亚等地区,经过多年调查,最终在2001年09月05日,新华社援引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的研究结论,正式宣布:野生动物镰翅鸡已在中国境内灭绝。

——滇池蝾螈——

滇池蝾螈,是一种我国特有的淡水蝾螈,仅产于云南昆明附近的滇池水域。由于栖息地功能丧失、水污染和外来物种的威胁。自1979年之后就再没有过发现滇池蝾螈的记录,因此,该物种现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灭绝物种(EX)。

——异龙鲤——

异龙鲤,为我国特有种,分布于云南异龙湖。历史上曾为异龙湖的稀见种类,自1960年代后数量锐减,而1981年异龙湖全湖干涸20余天,致使本种绝灭。

——白头鹳——

白头鹳,是一种大型涉禽,集群生活在沿海及内陆沼泽、泛洪区,在长江中下游、四川东部、福建、广东、海南繁殖,在云南蒙自越冬,筑巢于水中大树上,以鱼为主食。曾在滦河口、福州、西藏拉萨分别采到标本,并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从上世纪50年代后就一直无野生报道,因此断定中国境内可能灭绝。现在仅在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和上海自然博物馆藏有标本。

——豚鹿——

——高鼻羚羊——

——普氏野马——

——麋鹿——

——小齿灵猫——

——直隶猕猴——

在中国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以往在中国灭绝的动物有,但是极少,不足以往全世界灭绝动物的2%,大家可以查一下以往灭绝动物的名单,其他灭绝的98%的动物都在国外,而灭绝的原因都和白人有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