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青蛇毒性大不大?
竹叶青蛇是一种非常有辨识度的毒蛇,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同时它也是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的一种毒蛇。不过,论毒性的话,竹叶青蛇的毒性并不算强。我们判断一种毒蛇厉不厉害,通常有三个角度:毒性、毒液量以及攻击性。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角度来看一下竹叶青蛇在毒蛇中的“地位”如何?(由于蛇会让一些小伙伴感到不适,下面我们尽量不用蛇的原图)
《白蛇传》小青剧照
竹叶青蛇在《白蛇传》中小青和白素贞原形都是蛇,其中白素贞应该是白化的缅甸蟒(毕竟体型巨大,还是白色的,而缅甸蟒是现存第二大蟒,仅次于网纹蟒),而小青应该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竹叶青蛇了。
竹叶青蛇并不是一种蛇,而是蝰蛇科竹叶青蛇属下所有蛇类的总称,现存的竹叶青蛇属下一共有46种不同的蛇,它们均为亚洲独有的蛇类。从习性上看,竹叶青蛇可以分为树栖和陆栖两大类(也有半树栖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竹叶青体色都是青绿色的,比如麦氏竹叶青蛇是黄色的、唇斑竹叶青蛇是棕色的底色上有深棕色的斑块等等。
不过在我国分布的竹叶青蛇,除了分布在西藏地区的墨脱竹叶青蛇外,其他体色大都是青绿色的,比如白唇竹叶青蛇、福建竹叶青蛇、大鳞竹叶青蛇以及云南竹叶青蛇等等。
由于竹叶青蛇的颈部较细,且头呈倒三角状,形似烙铁头,所以在早期的分类中,竹叶青蛇被放入了烙铁头属,但是后来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它们与真正的烙铁头属成员基因相差甚远,所以,才有了竹叶青蛇属这个专属的属。
竹叶青蛇厉害吗?上面我们说过,衡量毒蛇的厉害程度有三个角度,所以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角度来看一下,竹叶青蛇厉不厉害。
首先是攻击性
竹叶青蛇的体型大都比较的小,通常体长都在60-90公分之间,身体比较的细长。它们的栖息范围很广,无论是山地、平原还是丘陵都有它们的身影。所有的蛇类均为肉食性动物,竹叶青蛇也不例外,它们的猎物大都以小型的鸟、鼠、蛙类为主,很少会攻击大型的动物。但是,在感受到威胁时,它也会攻击人。不过,从目前来看,被竹叶青蛇咬伤的人比较的少,所以,它对人的主动攻击性并不强。
其次是毒性
衡量一种毒蛇的毒性强弱有一个科学的方法,那就是半数致死量,英文学名为Lethal Dose50%,简称LD50。半数致死量简单的说就是有毒物质能够杀死一半以上的实验体的最小剂量,LD50数值越小,毒性越强。世界上最毒的两栖动物箭毒蛙的LD50数值为0.002-0.007 mg/kg,也就是说0.7毫克的箭毒蛙毒素就能毒死体重为100公斤的实验体。而在毒蛇中毒性最强的是内陆太攀蛇,它的LD50数值为0.0021mg/kg,与箭毒蛙的毒性差不多。
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竹叶青蛇的毒性比起这些毒物来就小巫见大巫了,它的LD50的数值仅为1.2mg/kg,也就是说内陆太攀蛇的毒性是它的接近600倍。
不过,即使LD50只有1.2,竹叶青色也是世界十大最致命的生物之一。
钴蓝箭毒蛙
最后是毒液量
在众多的毒蛇中,有些毒蛇的毒性虽然不算很强,但是它每次的排毒量非常的大,因此,也能弥补毒性较差的弱点,同样达到致命的效果。比如眼镜王蛇,眼镜王蛇的LD50也只有0.35mg/kg,比起上面说的毒蛇来说,要毒性差很多。但是,它每次的排毒量可达200-500毫克,在如此大的排毒量下,足以弥补了毒性,因此,眼镜王蛇依然是致命的毒蛇。
但是,竹叶青蛇就比较的尴尬了,作为十大最致命生物的生物,它的毒性只能垫底,而且它每次的排毒量只有15-30毫克。按照其LD50的数值算,它每次的排毒量仅能毒死12.5-25公斤重的猎物,所以,人被竹叶青蛇咬伤是不致命的。
总结从竹叶青蛇的主动攻击性、毒性以及排毒量看,它确实不如大多数毒蛇强,而且按照其毒性和排毒量,它对成年人也不致死。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竹叶青蛇的毒素会破坏血小板凝固功能的出血性,因此如果被其咬伤不及时处理的话,可能会导致局部坏死。
竹叶青蛇毒性大不大?
竹叶青蛇是蝮亚科的一种,全身翠绿,眼睛多数为黄色,瞳孔呈垂直的一条线,有点象猫的眼睛,观赏价值极高。
外型特征:头大,呈三角形,颈细,尾短。头顶有细小鳞片。体背草绿色,最外侧的背鳞中央白色,自颈部之后有白色侧线,有的在白侧线内又有一条红侧线,但也有无侧线者。腹面淡黄绿色。瞳孔椭圆形,红色。尾巴焦红色。
毒性:血液毒素,毒性一般,弱于短尾岩栖蝮等,极少发生致命事件,但伤口处理不当则有危险。
咬伤症状:竹叶青咬人时的排毒量小,其毒性以出血性改变为主,中毒者很少死亡。伤口牙痕2个(偶尔可能只有一个),间距0.3-0.8厘米。伤口有少量渗血,疼痛剧烈,呈烧灼样,局部红肿,可溃破,发展迅速。全身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昏、腹胀痛。部分患者有粘膜出血,吐血、便血,严重的有中毒性休克。
竹叶青咬伤后应做好排毒工作。被竹叶青蛇咬伤后,不要惊慌,应立即对伤口进行排毒处理,减少毒液的吸收,降低中毒的危险性。首先找到一根绳子,在伤口上方扎紧,免得毒液上串,最好用刀在伤口上划个十字,用嘴巴吸出来,直至血变红,如嘴中有伤口切不得吸,然后尽快去医院。
竹叶青蛇毒性大不大?
有这样一个报导,说在印度的甘蔗地里,一印度妇女在拨甘蔗地里的草,不小心被潜伏在甘蔗叶中的竹叶青蛇咬了一口,被咬后一声大叫,其他人赶紧去看看啥情况,说被竹叶青蛇给咬了,所以组织者赶快让人送医院,因离医院太远,这个妇女在送去医院途中就死了,你说竹叶青蛇毒性大不大。
竹叶青蛇毒性大不大?
竹叶青蛇的毒性不大,很少有竹叶青蛇咬伤致死的情况,虽然竹叶青毒性很小,但被咬了也会造成一定痛苦,疼痛难忍是竹叶青咬伤后的一个特征。
被竹叶青咬伤后会出现肿胀,伤口剧烈疼痛,有如刀割火烧一般,持续不断的疼痛难忍,常伴有血水疱,偶见局部溃疡。全身中毒症状一般不重,仅有头痛,头昏眼花,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胀,全身不适等。有人可能会因剧痛或过敏发生休克,这要看个人承受能力。
竹叶青蛇毒性大不大?
不大,不会致死,另外说一下,有的人,见到青色的都说成是竹叶青,翠青蛇和灰腹绿锦,是无毒的,竹叶青现在也是为宠物蛇,竹叶青,翠青蛇,灰腹绿锦区别,看头部,看体色,看眼睛,图一,图二为竹叶青,图三为灰腹绿锦,无毒,图四为翠青蛇,无毒,
竹叶青蛇毒性大不大?
在我国东北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小男孩把竹叶青当做宠物蛇饲养,不幸被竹叶青咬伤而寻求医生帮助。但由于竹叶青在我国东北地区极少分布,因此很多家医院都没有抗竹叶青的蛇毒血清,万般无奈下,医院为男孩注射了蝮蛇的蛇毒血清,这是因为竹叶青蛇属于蝮蛇的一种。
在抗毒血清以及医院的救助下,男孩身体逐渐恢复健康。
此次事件比较幸运的是,男孩是被竹叶青蛇咬伤,竹叶青蛇虽然有毒,但毒性没有眼镜王蛇、五步蛇等毒性强,如果被五步蛇咬伤,那么黄金救助时间是40分钟,而竹叶青蛇的黄金救助时间稍微要长一些,曾经有过被竹叶青咬伤16个小时就医,仍脱离危险的案例,但不提倡这样做。
竹叶青蛇毒性竹叶青蛇毒属于毒性蛋白质,在咬伤人之后毒液会随着伤口进入到血液,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
竹叶青每次咬伤人时,排毒量较小,平均每次排毒30mg,而且由于毒性较弱所以很少会造成人类死亡。不过,被竹叶青蛇咬伤之后,会出现局部灼伤,恶心,呕吐,红肿,甚至是内部出血,严重时可造成人类死亡。
在民间,有很多土方子声称能够治愈蛇毒,但其实治愈蛇毒的方法只有1种,那就是及时注射抗毒血清。除此之外任何方法都不安全,尤其是用嘴巴吸伤口部位,这是因为口腔黏膜能够吸收蛇毒。
虽然蛇毒是毒性蛋白,而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变性,但是用火烤也不能100%阻断毒性的传播,所以在被蛇咬之后最好立即就医,注射血清。
竹叶青蛇和翠青蛇的外表很像,而翠青蛇是无毒蛇,有些人会误以为咬伤自己的是翠青蛇而不去注射血清。想要分清竹叶青蛇和翠青蛇,可以从咬伤的伤口来分辨。
竹叶青蛇有两颗毒牙,咬伤人时会留下两个牙印或者一个牙印;而无毒蛇有一排牙齿,伤口上会有一排细密的牙印。如果不确定自己被什么蛇咬伤,最好把咬伤自己的蛇拍张照,然后去医院寻求帮助。
竹叶青竹叶青又叫做青竹蛇,广泛分布在印度、尼泊尔以及我国。在我国的台湾,福建,广东等地区非常常见。
竹叶青属于中小型蛇类,体型较为瘦长,头部和其他毒蛇一样呈三角形。竹叶青全身绿色,又经常生活在植物茂密的山区以及灌木中,隐蔽性极高,使得人们很难发现它的踪影从而导致被咬伤。在我国台湾,竹叶青是伤人最多的蛇类。
竹叶青喜欢在夜间活动,以老鼠、鸟类、蜥蜴以及蛙类为食,大多数情况下,蛙类是它们食物的主要来源。竹叶青是卵胎生繁殖后代,它们会在体内产蛋,但不会像其他蛇一样将蛋产在外界,而是蛇蛋会滑到子宫内,之后蛇会在子宫内被孵化出来,之后才落地出生。
我们知道,蛇属于冷血动物,也就是说它们的体温不是自己产生的,而是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做的好处是消耗的能量非常少,但坏处是体温不恒定。
冷血动物之所以不像鸟类一样做窝,是因为它们的体温不恒定,热量无法传递给蛋。而竹叶青却能够在子宫内孵化蛇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是因为它们的生活环境,虽然它们体温不恒定,但是竹叶青的分布范围在温暖的热带以及亚热带地区,气温较高,所以蛇蛋能够在体内被孵化出来。
除此之外,卵胎生的另一个好处是孵化后代的成功率高。我们知道,乌龟是将蛋产于沙滩上,之后就会离开。由于小乌龟破壳而出后没有亲代的守护,使得小乌龟从产卵地奔向大海时,会遇到很多天敌,死亡率非常高。而卵胎生的发育环节在母亲的体内,环境相对比较安全,因此成功率较高。
竹叶青并不是哺乳动物,所以小蛇刚出生后不需要哺乳,而是会吃食物。刚出生的小蛇大约有26公分长,在1年半的时间就可以达到性成熟。
如何避免被蛇咬有经验的人行走在野外时,会随身携带一个木棍,时不时的敲打地面制造出动静,这是因为大多数蛇其实都怕人,不会主动招惹人。只有当人类闯入到它们的领地附近或者来不及躲闪时,为了自保会袭击人。所以当它们听到周围发出的动静时,会及时逃走。
如果在野外遇到竹叶青,也不要过于害怕,而是要尽量躲着它们走,实在躲闪不及,可以用敲打地面的木棍制服它们,切忌直接使用手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