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见的翠鸟,怎么突然见不到了?
翠鸟应该是大多数小伙伴最先认识的鸟类之一,一是因为在以前翠鸟比较的常见,二是因为在三年级的语文中就有一篇《翠鸟》,该文生动而形象的描写了翠鸟,不知道还有多少小伙伴记得这篇散文。在我们小时候,课本上学的许多昆虫和鸟类,只要是你去到野外基本都能找到,但是,到了如今,随着记忆的淡去,一些动物也逐渐的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不是我们不善于观察了,是它们真的少了。
那么,曾经经常见到的翠鸟,为什么很少见了呢?我们以翠鸟为例,浅谈一下野生动物的现状。
首先,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翠鸟翠鸟是一种漂亮的小鸟,课文《翠鸟》的描述就非常的生动: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文中描写的翠鸟就是翠鸟科翠鸟属下最常见的种类-普通翠鸟。整个的翠鸟属下一共有15种不同的翠鸟,它们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上,其中在我国分布的翠鸟仅有一种,它就是普通翠鸟的普通亚种(普通翠鸟一共有7个亚种),而且该亚种的模式产地并不是在我国,而是在孟加拉国。
在我国的普通翠鸟分布很广,它们曾经广泛的分布于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从外观上看,普通翠鸟的腹部为橙棕色,从头部到背部为蓝绿色,颈部有白斑,有着鲜红色的爪子,喙比较细长,雄性的喙为黑色,雌性的喙下颌为橙黄色。
在原生环境中,无论是哪个地区的普通翠鸟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性,那就是择水而居。由于翠鸟的主要食物是小型的鱼类,所以在水边栖息保证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翠鸟不仅仅是在水边活动,它的营巢地点也在水源附近,通常翠鸟喜欢在河两边比较高的陡坡上或者离水较近的土坡上筑巢。
翠鸟是名副其实的“捕鱼高手”,通常它们在捕猎时会选择停留在离水面有一定高度的植物上,一旦水中有鱼儿,它能够迅速的锁定鱼儿的位置,然后用高达9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冲向鱼儿,用自己细长的喙一击命中。
由于翠鸟捕猎时飞行速度极快,因此,往往我们看到翠鸟捕猎就是它停留的芦苇轻轻的晃动,下一秒它就已经衔着鱼儿飞走了。
翠鸟在进食时,并不是将鱼儿活着吞下,而是用喙衔着鱼儿对着石头或者是树枝摔打,直到小鱼不再蹦跶之后,再整条的吞下。
翠鸟是独居的鸟类,除了繁殖期,翠鸟会雌雄共同营巢和孵化卵之外,它们都是单独行动的。
翠鸟为什么越来越少见了?从习性上看,翠鸟的警惕性强、视力好,关键是飞行速度极快,人为的捕杀难度很大,而且它本身属于小型鸟类,没有多少肉,因此,翠鸟的减少并不是人为捕杀。那么,它们为什么很少见了呢?原因有两点:
第一,食物的减少
记得小时候,我们去野外的小河小溪中,随便抓一会就能抓到小鱼,但是,近些年,野外水体中的鱼越来越少了,究其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干旱,近些年夏季的干旱频发,导致了许多野外水体的水源枯竭;一个是人为的捕获,现如今在野外哪里有鱼,哪里就有人,如果是单纯的捕捞,对鱼类的生存还构不成太大的威胁,但是有些人为了效率,用电鱼、毒鱼的方法捕鱼,这导致了无论是大鱼还是小鱼全部都难逃一死。而且一旦翠鸟吃了有毒的鱼,那么它的命运也跟鱼儿一样,只有死路一条。
对于主要以鱼类为食的翠鸟来说,食物匮乏导致了它们的数量逐渐递减。
第二,宠物化
虽然翠鸟躲过了人类的捕杀,但是由于其羽毛非常的漂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所以,许多翠鸟被捕获当成了宠物。但是,由于翠鸟主要吃鱼,而且吃的必须是活蹦乱跳被自己摔打死的鲜鱼,并且翠鸟属于杂食性鸟类,它除了吃鱼外,还吃昆虫、蛙类以及水生植物,这样的翠鸟才会营养均衡,健康生长。所以,饲养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导致了许多被捕获的翠鸟死于饲养之下。
总结翠鸟的数量比起我们小时候来说确实已经减少了很多,以至于许多地方的翠鸟都绝迹了,而导致翠鸟减少的主要原因就是干旱和食物的减少。不过,在一些生态环境不错的地区还是能够见到野生翠鸟的,因此,翠鸟的多寡也一定程度的反应了地区水体环境的优劣。
小时候经常见的翠鸟,怎么突然见不到了?
翠鸟对生活栖息地条件要求非常苛刻,得有清澈见底的水源,鱼虾要丰富。岸边要有低矮花棵杂树,还得有土崖峭壁好作窝。达不到这些条件不能生存,所以越来越稀少了。
小时候经常见的翠鸟,怎么突然见不到了?
现在也能见到,但很少了,都是环境惹得祸,工业发展,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适宜翠鸟生存的环境没有了,因此很少见了,可喜的是,这几年随着国家重视保护环境,环境好转了,重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不久可能翠鸟又回来了。
小时候经常见的翠鸟,怎么突然见不到了?
翠鸟的种类很多,题主贴的照片是普通翠鸟,那就以普通翠鸟来回答。普通翠鸟在中国的分布是比较广的,数量也尚可,题主说“小时候经常见的翠鸟,怎么突然见不到了?”可能跟个人的生活环境变化了有关系,可能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比较容易见到翠鸟,后来周边环境变化了,建筑物多了,但是实际上翠鸟还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在公园里,在绿地的水边还是很容易见到翠鸟敏捷的蓝绿色的身影。即便是在大城市里,翠鸟的分布也是很广的,尤其是在水边的环境中,还能常常见到它们捕鱼。我经常在公园观鸟,翠鸟是常见鸟种。下面这些照片是我观鸟时候所拍。
翠鸟常栖息于有灌丛或疏林、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
想看到某种鸟,首先要去它常常出现的环境,只有在适合它的生活环境中才有可能看到它们。
小时候经常见的翠鸟,怎么突然见不到了?
我小时候生活在干旱的黄土高原,只在课本上知道翠鸟。成年后定居昆明,小区里绿树成荫,花草争艳,常见的鸟类就有十几二十种,包括翠鸟。蓝绿色的小精灵,呼的一下冲进小水塘抓鱼吃,也是一景。
所以,你的结论是不成立的。有没有翠鸟,得看在哪。
小时候经常见的翠鸟,怎么突然见不到了?
小时候经常见的翠鸟,怎么突然见不到了?相信很多人,特别是从农村走出来的70、80后有着特别的感触。
翠鸟属(学名:Alcedo)的鸟类,属中型水鸟。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像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
语文课本还特意引入了翠鸟一篇: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芦苇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脑海里还留有他们留下的清脆叫声。
翠鸟经常栖息于有灌丛或疏林、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等水域。性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各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等。
小时候经常在水面,特别是芦苇、水草遍发现他们的踪影。每次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身,水面留下一圈圈水波。
每年的4-7月份是他们繁殖的季节。一般他们都把巢筑在人迹少至的大坝或者有水的傍边,这样子容易找食物。
小时候经常去水面玩,发现大坝上有新挖的洞,周边留有很多鱼鳞的话,百分百就是他们的巢了。用铲一挖保准能抓到,有时候还会发现有小翠鸟。
可惜现在少了,基本上没有了。
个人觉得有几方面的原因:
1、环境的破坏。
很多人都不承认这个导致的。大家可以看看周边的环境,特别是河流,快速的发展工业化,导致多少河流的污染。
体会特别深的是,我老家门前的河流。洗菜,淘米都是用河里面的水,夏天,很多人都是到河里面洗澡,很是热闹。待到,人走安静后,就经常听见翠鸟的欢快声。可是现在是污水横流,连鱼都没有一条。再也没有人在河里洗菜了。没有鱼翠鸟自然也就不来了。
2、栖息地的破坏。
城市的扩建,原本他们的栖息地均被破坏,导致原本属于他们的地方已经没法落脚,只能远走他乡。
一般翠鸟都是利用尖尖嘴巴自己挖洞住,现在即使没有破坏到的水坝,也都因为大兴水利,全部水泥硬化了,导致它们已经失去原本的栖息地。
3、农药的大批量使用。
听取蛙声一片。这个是农村孩子在清明记忆最深的吧。每到晚上田里面连成一片。
可是现在已经很少了。
为什么?
现在网上卖的小青蛙都是几十块钱一斤。前几年听老人说小孩太瘦了,吃小青蛙能长肉,我晚上打灯找好几个小时,一只都没有找到。
想想儿时,光是走在田埂上,一群群的小青蛙。
因为农药的滥用,导致青蛙卵的死亡,青蛙也就少了。
同理,鱼也少了。
赖宇生存的食物都没有了,哪里来的翠鸟。
要青山也要绿水,希望大家共同保护环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