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鱼王——“鲷鱼”是怎样的存在?
“鱼王”通常用来形容一种鱼类中个体特别大的存在,比如在2005年的7月,江苏南京金牛湖捕鱼队在金牛湖中捕获了一条长176公分,重114公斤的野生大青鱼,那么这条青鱼就是“青鱼王”了。但是,在“日本鱼王”并不是一种体型庞大的日本鱼,而且体长并不算长的鲷鱼。那么鲷鱼为什么被称为“日本鱼王”呢?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鱼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鲷鱼鲷鱼并不是一种鱼的名字,而是一大类鱼的名字,因为广义上说所有辐鳍鱼纲鲈形目鲷科下的鱼类都叫鲷鱼,该科下有33属超过1100种不同的种类,比如黑鲷、刺鲷、牛眼鲷、芦鲷、赤鲷、牙鲷等等都是鲷鱼的不同种类。
鲷鱼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鱼类,它们主要栖息在热带和温带浅海的底层,大多数种类生活的水深不超过100米。所有的鲷科成员均为肉食性鱼类,它们有着发达的颌齿、类犬齿,非常适合切割和撕咬,因此无论是全身是刺的海胆,还是被坚硬外壳包裹的螃蟹,统统都逃不过它们的捕杀。不过,相比以上两个较难处理的海洋生物,鲷鱼更喜欢吃海洋软体动物。
不同的鲷鱼体型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赤鲷的体长最大可以超过1米,而最下的鲷鱼赤鳍刺鲷成年最大个体也不过16公分左右。不过,鲷鱼的整个形态大都比较相似,都有着扁圆的身体,头比较大,体高比较高,约是体长的一半左右。
由于鲷鱼肉质鲜美,而且产出量相对较低,所以在世界各地鲷鱼都是一种高端的鱼类,颇受人喜爱。
“日本鱼王”鲷鱼上面我们说过鲷鱼有一千多种,其中在日本海域分布的就有几百种,当然并不是这几百种鲷鱼都是“日本鱼王”,“日本鱼王”是单指鲷科赤鲷属下的真赤鲷,又称真鲷。
那么,真鲷与其他鲷鱼有什么区别呢?它为什么会被称为“日本鱼王呢”?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真鲷。真鲷是赤鲷属下的鲷鱼,在赤鲷属下一共有四种鱼类,它们分别是真赤鲷、非洲赤鲷、三长棘赤鲷以及蓝点赤鲷。其中非洲赤鲷主要分布在大西洋非洲附近的海域中,三长棘赤鲷则主要分布在东大西洋一带(从葡萄牙到安哥拉海域中),而蓝点赤鲷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以及三长棘赤鲷栖息的海域中。
只有真鲷分布于西太平洋海域中,包括我国的海域、日本南部海域、朝鲜半岛海域等地,因此,真鲷是整个赤鲷属下,唯一能出现在日本海域中的赤鲷。
从外观上看,真鲷整个身体呈鲜艳的红色,背部有一条明显的侧线,从腮部一直延伸到尾部,在侧线上半部分有零星的淡蓝色斑点(蓝点赤鲷的斑点全身都有且明显很多)。而真鲷之所以能够成为“日本鱼王”,有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它全身喜庆的红色。
除了外观,真鲷的成长上限也比其他的鲷鱼要高一些,因为大多数的鲷鱼体长都最大也就在60公分左右,而真鲷最长可达1米,体重可达10公斤。
真鲷为什么被称为“日本鱼王”?
相比较而言,日本喜欢吃生鱼片,而在生鱼片中,金枪鱼是最常见的,但是金枪鱼却没有被称为“鱼王”,反而是真鲷,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三个:
01 文化
在日本的文化中,真鲷一直是高贵与优雅的代名词,比如在日本有许多谚语中就有鲷,「腐っでも鯛」这句谚语的意思就是即使臭了也是鲷鱼,「海老で鯛を釣る」意思是用小虾掉鲷鱼,与我们的成语投砾引珠同义等等。并且日本的七福神之一惠比寿的画像中,它就是右手拿鱼竿,左手抱着一条红色的鲷鱼的形象。
总之,在日本的文化中,鲷鱼是一种高贵的象征,这是它能成为“日本鱼王”的原因之一。
02 味道
既然是“鱼王”,那么要么就是足够大,有么是足够好吃。而真鲷就属于后者,真鲷适用于任何的烹饪方式(糊了除外),即便是生鱼片其口感都超过了金枪鱼、三文鱼。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真鲷并不像其他鱼类那样越大越值钱,相反的,越大的真鲷其肉质在吃生鱼片时越老,所以,最贵的真鲷是中等个头,体长在40公分左右的。
03 历史
日本是最早吃真鲷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的20年代,日本就开始了发展真鲷的养殖业,不过由于没有研究其产卵和生长特性,所以初级并没有取得良好的进展。但是面对着大的需求量,到了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真鲷就由于过度捕捞造成了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不过,好在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已经掌握了真鲷的习性并且人工繁育成功。至此,真鲷成为了日本主要的经济鱼类。
总结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1100种鲷鱼,但并不是所有的鲷鱼都被日本称为“鱼王”,只有通体红色且在日本海域中有分布的真鲷才是真正的“日本鱼王”。而它之所以能够成为“鱼王”,并不是说真鲷比其他鲷鱼都大,而是它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高而且口感也非常的好的缘故。
日本鱼王——“鲷鱼”是怎样的存在?
鲷鱼是一种非常名贵的海水鱼,常见的种类有真鲷、黄鲷、黑鲷、花尾胡椒雕、红鳍笛鲷等等。鲷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沿海,日本以及欧洲附近的海域。
在日本,鲷鱼自古以来就有很高的地位,对食客来说是一种身份象征,只有达官贵人和皇家贵族才有资格吃,穷苦人家是根本吃不起鲷鱼的。
▲大西洋芦鲷Calamus bajonado
由于古代日本的京都位于内陆,吃不到海中的鲷鱼,因此当地普遍推崇吃淡水的鲤鱼。而德川家族的江户(也就是现在的东京)恰好就在海边,因此自然而然地就将美味的鲷鱼视为海中“鱼王”了。不过现在鲤鱼已经逐渐淡出了日本的水产市场,食用价值逐渐退化,而鲷鱼依然备受推崇,成为了日本水产的“重要发展对象”。
▲不同品种的鲷鱼在日本及我国近海的分布,以上大写缩略字母的含义分别是:
AB:灰鳍鲷,AL:黄鳍鲷(黄鳍棘鲷),AS:黑棘鲷,AR:橘鳍鲷,AT:台湾黑鲷(台湾棘鲷),AC:琉球棘鲷
日本鱼王——鲷鱼是怎样的存在?鲷鱼又名真鲷、加吉鱼、班加吉、铜盆鱼。其中关于“加吉鱼”的说法有两个来源,第1种观点认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赐名,第2种观点是东方朔在拍汉武帝马屁时“抖机灵”取的名字,由此看来,鲷鱼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名了。
不同种类的鲷鱼,个体有大有小。比如青铜鲷成鱼的体重一般在2.3~3.2公斤之间,目前发现最大的个体足足重9公斤;爱尔兰鲷鱼体型也比较大,重量可超过4.5公斤。而生活在多瑙河流域的白眼鲷就比较小了,重量只有800克左右,更小的还有银鲷,重量只有450克左右,形态和体型与奥尼罗非鱼非常相似。
▲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schlegelii
▲真鲷Pagrus major
▲黄鳍鲷Acanthopagrus latus
鲷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以红烧、干烧,也可以清蒸、炖汤,是不可多得的滋补佳品。鲷鱼的头部有丰富的胶质脂肪含量高,这个部位用来煲汤味道最好。比较出名的鲷鱼料理有红烧鲷鱼头、鲷鱼豆腐、鲷鱼寿司、鲷鱼烧以及鲷鱼粥。有些不走寻常路的厨师还将活的鲷鱼做成生鱼片,放在高汤里涮着吃,味道也十分不错。
鲷鱼与金枪鱼的“海鲜一哥”之争鲷鱼和金枪鱼是最能代表日本料理食材的两种海产品,所不同的是,鲷鱼一直以来都是奢侈的消费品,地位正统而且稳固,而金枪鱼则有一段从“平民”到“贵族”的“发家史”。
▲鲷鱼
如今被称为“寿司之王”的蓝鳍金枪鱼在初期其实并不受待见,甚至被日本民众称为“垃圾鱼”。在当时的日本,淡水鱼有鲤鱼,海水鱼有鲷鱼,金枪鱼的地位就显得非常尴尬了。即便是平民百姓,也不愿意尝试金枪鱼,就更不用说那些达官显贵了。
▲蓝鳍金枪鱼 Bluefin tuna
金枪鱼被用作刺身食材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那时的金枪鱼只是最底层民众的生活食材。到了1840年,沿海渔民捕捞了大量的金枪鱼,然而只有一家名为惠比寿的寿司店愿意用金枪鱼制作寿司。直到上世纪20年代,随着冷冻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运输业的发展,金枪鱼才逐渐被更多人接受,但受众群体依然有限。
二战后,受美国饮食习惯的影响,高蛋白高脂肪的肉类开始迅速占领日本消费市场,而蓝鳍金枪鱼因为肉质紧实、营养丰富而备受推崇,被誉为“海中牛肉”,越来越多寿司店的老板也开始用金枪鱼做刺身。
▲被渔网围住的蓝鳍金枪鱼鱼群。日本是当今世界上蓝鳍金枪鱼捕捞配额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实现蓝鳍金枪鱼全人工养殖的国家。
时至今日,蓝鳍金枪鱼的名声已经超过了鲷鱼,经济价值也早已今非昔比,被贴上“全球最贵食用鱼”标签的蓝鳍金枪鱼自然而然成为了食客们眼中的“凤髓龙肝”。
蓝鳍金枪鱼的市场售价一般在200~600元左右,在低温环境中生长的北方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售价更高,腹部的肉身可以卖到1250元/斤的高价。不过,大规格的金枪鱼一般都是以拍卖的方式出售的。一条成年蓝鳍金枪鱼可以拍卖出440万人民币的天价,单位重量的价值是白银的2倍。
2019年,在日本东京丰州市场举行的金枪鱼拍卖会上,一条重达278公斤的蓝鳍金枪鱼最终以2110万人民币(3.3亿日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自1999年以来的最高历史记录。
不过总体而言,鲷鱼和蓝鳍金枪鱼都是日本料理中所不能被替代的重要食材,各自的特色都很显著,区分度明显,因此在市场上并不存在很强的竞争关系。
鲷鱼和金枪鱼,你最喜欢吃哪种鱼呢?欢迎留言讨论!
日本鱼王——“鲷鱼”是怎样的存在?
鲷鱼的日文发音“たい” 和“好”的发音“めでたい”相近,自然而然就被当作可以带来吉祥的鱼儿。真鲷通体嫣红身形端庄,侧线以上点缀着繁星般的蓝色斑点。江户时代起,食用鲷鱼就已经十分流行。
俳文集《鹑衣》中写有“花属樱,人乃武士,柱乃桧木,鱼乃鲷”,提及之物皆是人中龙凤,物之佳品,从那时起,鲷鱼也渐渐被人们誉为“海水鱼之王”。如果一种鱼代表传统海鱼的高雅气质,那一定是鲷鱼。
真鲷在日本自古就被视作喜庆的象征,头尾完整的大鲷鱼寓意着人生圆满。真鲷最佳时令是秋季和春季,冬天外海的真鲷游回内湾,为了繁殖积蓄体力,待到樱花盛开的季节,油脂达到最佳,体表也如樱花一般娇艳,此时捕获的真鲷被称为“樱鲷”或“花见鲷”;
产季结束后,真鲷经过整个夏季的休养,准备游出海湾南下越冬的真鲷正好丰腴,此时捕获的真鲷则称为“红叶鲷”。
真鲷真正确立“鱼中之王”的地位还是武家社会之后。平安时代后期,武士势力逐渐抬头,最终成为日本的统*阶层。战国时代,武将们常向前线送去真鲷和鲣鱼,鲣鱼有着“胜利”的祝愿,而真鲷则包含了“凯旋”的美好寓意。
真鲷整齐的鳞片好似武士的甲胄,体态也大有武将之风,自然受到了武士阶层和社会名流的追捧。那时的高端人士的口味皆崇尚清淡,调味品也局限于鲣节和昆布干等天然食材,人们的味蕾对单纯的清甜之味捕捉能力很强,这恰恰符合真鲷清新孤高的气质。
明治维新后,随着肉食禁止令的废除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日本政府把食用牛肉作为改善国民体质和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政策。和牛的兴起和金枪鱼等赤身鱼的流行强烈得撩拨着大众的味蕾,人们追求厚重味觉的刺激,追求入口即化的慵懒口感,味蕾被肥嫩的牛肉和醇厚的大脂洗礼得迷失了自我。
真鲷的美好依旧,改变的是我们。在真鲷面前,那种肥腻如黄油和肥皂的鱼肉实在是落俗。日本有句谚语叫腐っても鯛,意思是鲷鱼即便是腐坏了,依旧还是鲷鱼。真鲷依然是白身鱼的最经典代表之一,鱼生中不折不扣的逼格担当。
日本鱼王——“鲷鱼”是怎样的存在?
鲷科是指鲈形目下一个科的鱼,种类繁多;其中真鲷和黑鲷渔业价值大些。真鲷俗称加吉鱼,铜盆鱼;黑鲷俗称黑加吉、海鲋鱼。这两种鲷的生活习性偏向于喜暖水,黑鲷野生数量相对多一些,在渤海一些封闭的虾塘,参圈在冬季冰封前,最先冻死的鱼往往就是由自然海区混入而跑不出去的黑鲷。而野生的真鲷比较罕见(据说早期黄海一度不少),听说过北黄海有人偶尔钓过。
而日本传统饮食里一般的“鲷鱼”专指真鲷,真鲷在日本非常受欢迎,日本沿海产量一度也很大,后来资源衰退后,真鲷在日本于1964年人工育苗成功,次年开始规模的商业养殖;70年代我国在厦门开展了真鲷育苗和养殖试验,于90年代规模养殖技术成型…
真鲷是一种高档鱼,并不是因为它的味道十分特别!
民间一些鱼的身上常常有一种传统习惯、文化的附加-类如:年年有“余”(鱼),乔迁时送礼(鲤)鱼等…日本是个海洋型国家,对海洋鱼类的利用传统,生物学研究等开展的比较早,有不少鱼类学术语的汉化包要比我们先,被我们沿用,如鯛(鲷)鱼就是人家先用的…在日语中的「めでたい」意为可喜可贺,与汉字「目出鯛」同音;估计“加吉鱼”名称也是由“意”译而传入我国的,鲷鱼有着“可喜可贺,大吉大利”的那种寓意,这样“鲷鱼”在日本为什么受欢迎就可以理解了吧!?
在日本传统食鲷鱼的习惯里:一般把初春的真鲷叫“樱鲷”,把正在产卵季节中的真鲷叫“鱼岛的鲷”,夏末产卵后的真鲷叫“麦藁鲷”。深秋越冬前的真鲷叫“红叶鲷”。一般认为红叶鲷时和樱鲷时味道被认为最好!在红叶鲷和樱鲷之间时段越冬的真鲷也被认为味道不错,而产卵后季节的“麦藁鲷”被认为味道最差。
日本鱼王——“鲷鱼”是怎样的存在?
说到日本的海鲜料理,更多人想到的是秋刀鱼、金枪鱼、河豚等,而在日本被奉为“鱼中之王”的是鲷鱼。日本神话中,海洋保护神惠比寿神,手中就抱着一只鲷鱼。
在日本的传统饮食文化中,鲷鱼几千年里都是上等的鱼类,在江户时代,河豚因为毒性被视作下等鱼,而如今非常珍贵著名的金枪鱼,也因为过于肥厚而被称作下等鱼,当时的武士阶层根本不会去食用。
只有鲷鱼,被视作珍馐,几千年里一直都被视作是上等的食用鱼类。
鲷鱼种类众多,而日本人最喜欢的就是真鲷(还记得《中华小当家》中的神前刀功对决么)日本海岸线绵长,而最著名的真鲷产自于西部日本的鸣门海峡地区。这里海流汹涌,鲷鱼必须努力游动才能生存,因而肉质紧实更加细嫩。
日本有两句谚语,第一句是“再不新鲜也是鲷鱼”;第二句是“花中之樱,鱼中之鲷”;
日本文化中,鲷鱼是喜庆的象征,头尾完整的真鲷意味着人生圆满完整。日本人通常会在两个时候大量食用鲷鱼,第一个是春天樱花盛开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鲷鱼被称作“花见鲷”;第二个是秋天枫叶红透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鲷鱼被称作“红叶鲷”。
日本鱼王——“鲷鱼”是怎样的存在?
鲷鱼在我们这里被称为嘉吉鱼,一般常见的有两种:一,黑嘉吉鱼。二,红嘉吉鱼。也被称为黑鲷和红鲷。
这两种鱼黑鲷可以说非常常见,以前秋风一起的时候,去海边用小一点的铅坠,用小虾做鱼饵在岸边就能钓到。
我们这里管小一点的鲷鱼叫“海鲋”它跟大的嘉吉鱼的区别就是没有牙,嘉吉鱼有牙。嘉吉鱼在秋天以后喜欢在水面上觅食,所以钓它的时候铅坠要轻一些,能够浮在水的半层上。我最多时候钓过10多斤,虽然个头不是很大。
黑鲷鱼在海边渔民嘴里一直属于海鱼中的上品,所以有“嘉吉鱼头,鲅鱼尾”的说法,不过这几年大个的嘉吉鱼已经很少见了。
我们这座海滨城市有很多的日资企业,日本人的确喜欢吃鲷鱼,不过鲷鱼还真没有到被称为“鱼王”的地步。因为:
- 鲷鱼并不算是比较稀缺的鱼种,沿海现在虽然产量少了,但是也经常能够看见。
- 鲷鱼的售价也不算太贵,一般新鲜的个头过斤的,很少有超过40一斤的。
- 鲷鱼的鱼鳍背部都是硬针一样的硬刺,这种鱼钓上来一定要小心摘钩,否则被扎到手会肿痛好几天。鲷鱼的鱼鳞也厚很多,刮起来比较费劲,而且鲷鱼一般很难养活,所以爱吃刺身的日本人对于这种鱼的喜爱程度可以说一般。
- 鲷鱼鲜活的捕捞上来后必须经过放血处理,否则鱼的味道会很腥,而且带有一丝土腥味,这个对于喜欢清淡口味的日本人来说,并不是太能接受。
- 鲷鱼的肉呈白色,鱼鳞下的脂肪含量也比较高,加上没有什么细刺,吃起来鱼肉有些韧劲,只能说是不错的海鱼。但是跟比目鱼、鲳鱼、黄黑鱼这些海边常见鱼种来比,味道上并没有超过多少。
我觉得把鲷鱼称为“日本鱼王”有些名不符实,而且日本是一个岛国,他们那里渔业资源特别丰富。鲷鱼做为常见的鱼种,并没有太过突出的味道,而且价格也不会超过金枪鱼、三文鱼这些常见的刺身鱼种,并且现在鲷鱼养殖的也不少。
这条鲷鱼3斤多,花了100零点。
鲷鱼在我们这里的鱼市经常能够看到,个头大的售价能贵一些,小的一般价钱也不高。不过这鱼清蒸和做汤都不错,属于还算可以的海鱼,但是我觉得被称为“鱼王”有点过了。我做的家常焖黑鲷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