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猿人是人与猿的过渡物种吗?有何依据?
先说答案:北京猿人显然不是人与猿之间的过渡物种,因为人和猿的过渡出现在距今约300多万年前,而作为猿向人进化的第一阶段,南方古猿才是猿与人的过渡物种。那么,在整个的人类进化史,北京猿人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
为什么说南方古猿是猿向人进化的过渡物种?在人类的进化史中,南方古猿一直被认为是从猿到人转变的第一阶段,也就是真正的猿和人的过渡物种。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古猿?
从进化的角度看,人类是有古猿进化而来的。根据已发现的化石看,最早的猿类是中华曙猿,这是一种生活在距今约4500万年前的中国的一种古猿,它的化石是在1985年在我国的江苏溧阳发现的,同时它也是最早的灵长目类人猿亚目的物种。从化石的形态上看,中华曙猿是一种体型较小的灵长类动物,它们仅比现在的老鼠大一些,尾巴比较长。
到了距今约3000万年前,另一种进化版的灵长类动物出现了,它就是原上猿。相比较中华曙猿,原上猿的体型明显的增大,已经与现在的家猫体型差不多,并且它们有着更长的手臂,从已发现的化石看,古生物学家推断,它应该与现在的长臂猿非常相似。不过,它依然是四肢行走的灵长类动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距今约1500万年前,亚洲、欧洲、非洲大陆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古猿类,它们就是腊玛古猿。从化石的形态看,腊玛古猿已经更像现在的猿类,并且它们的脑容量已经达到了300毫升。它们主要生活在森林中,属于杂食性动物(从牙齿的结构以及磨损程度推断),而且已经初步具备了使用石头作为工具的能力。
因此,无论是从形态还是习性上看,腊玛古猿已经比较的接近人了,不过,它们依然是四足行走的灵长类动物。
在腊玛古猿灭绝之后,距今约390万年前,古猿的最后一个形态出现了,它们就是南方古猿。最早的南方古猿化石出土于南非,是一具幼年的南方古猿化石,之后,在非洲的各地相继又出土了不少南方古猿的化石。其中最知名且最完整的就是出土于非洲东北部的一具成年雌性南方古猿的化石了,它被命名为“露西”。从露西的完整骨骼化石看,她已经具备了直立行走的能力,并且从南方古猿化石的遗址中,古生物学家还发现了大量的经过改造后的石器。
因此,南方古猿拥有了直立行走的能力和简单制作工具的能力,成为了猿向人进化的主要证据。所以,南方古猿是由猿向人进化的第一阶段。
北京猿人从南方古猿开始,人类开始了真正的进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古猿中的纤细型南方古猿在距今约200万年前在非洲进化成为了最早的能人。从已发现的能人化石看,能人的脑容量已经由南方古猿的500毫升进化为650毫升左右,而且他们的下肢形态已经与现代人非常接近了,并且他们除了能够制造更精致的石器工具外,还有了建造初级住所的能力。而这些特点也恰恰是他们被称为能人的原因。
在能人之后就是直立人了。直立人相比能人来说,有了更大的脑容量(平均1000毫升),而且他们终于从非洲大陆上走了出来,去到了其他的大陆上,最重要的是,直立人学会了火的使用。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这代表着,原始人终于可以不像野兽那样以生的食物为食了。而我们今天说的北京猿人就是直立人的一种。
从已发现的化石看,能人向直立人的进化,从能人一出现就开始了(距今约200万年前),而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前,属于晚期直立人了。从北京猿人的化石看,它们除了身高比现代人平均要矮一些外,其他各项特点都已经与现代人非常接近了,而且它们的脑容量已经到了平均1088毫升,与现代人的脑容量也比较的接近了(1400毫升)。除此之外,古生物学家还在北京猿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厚厚的灰烬层,这证明北京猿人已经具备了使用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其次,在遗址中发现的兽骨制成的器具,这些器具除了具备切割的能力外,还具有装饰的作用,因此,骨角器的出现被视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总结北京猿人是直立人,而在直立人后还有智人,最后才到现代人,而且虽然北京猿人的名字中有“猿”,但是,从能人开始,就已经与古猿有了明显的不同了。而有猿到人的重要标志就是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所以,南方古猿才是由猿到人的第一阶段。
不过,北京猿人是最早出现骨角器的原始人,所以,他们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开始。
北京猿人是人与猿的过渡物种吗?有何依据?
北京猿人和人类先祖的关系,主要是有共同的远祖,并不是过度物种,而是人科动物的分支物种。北京猿人稍微更进化一些,属于直立人,和人类一样会应用火和制造工具。
猿与人的分科早在数百万年前,大约400万年前阿法地猿就已经出现,这种猿的下肢构造已经开始显现直立行走的特点,能够较长时间地在地面上活动,在地上觅食和求偶等。这时仍算是猿人,大概就是猿和人类先祖演化的分支,接下来古猿进一步演化,到大约300万年前,下肢骨的构造已经基本适应了直立行走,露西少女就是这一时期的化石代表,不过此时的露西颅骨等构造还保留了猿的特征,可以算作猿和猿人的过度物种。人类远祖的脑的进化要晚于下肢骨的演化,在地面上生存很久之后大脑容量才开始增加,学会了用火和制造工具,生存能力大幅度提升。
起初来到陆地上之后猿人处于生存竞争的劣势,会被猛兽捕食,数量一度降低到相当危险的数值,在学会生火和制造工具之后,人类的竞争能力大幅度提升,能够捕到更多的食物,这时候人类远祖不可避免地遇到新的问题,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导致种群内部出现较为严峻的生存竞争,原来生活的地方不能满足远祖的需求,于是部分竞争失败者就不得不向别的地方迁徙,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种群演化出现差异,造就了演化史上的多个人类分支种,尽管它们都会用火和造武器,但是和现代人类没有什么关系。
北京猿人、元谋人、南召人等古来的人种就是这类分支种,这个阶段已经属于直立人的范畴了,下肢构造完全适应直立行走,考古研究证实了它们和现代人类的关系,周围散布着一些打制石器,虽然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区,石器的构造却比较相似,而且洞穴内还存留着古老的炭堆遗迹。它们都具备演化为智商更发达、实力更强悍的物种,但不幸地却灭绝了,它们相当于人类迁徙的先驱者,迁徙的道路上不仅会遇到很多陌生的猛兽,就连可能遭遇到的病原都不一样,其中一些人类分支种大概就因为这样的因素最终没能适应环境而灭绝。
第一次源出非洲造就了多种直立人人种,可惜的是都灭绝了。非洲当地的直立人人种因为未脱离生来所在的环境,于是更长时间地存留,慢慢地数量增加再次导致数量增加,于是又有了出非洲,此时已经进化到智人的阶段,具备更大的大脑和更强的生存能力,而且对自然的观察导致很初级的医学的发展,学会了采集天然的药物治疗疾病(那个时候已经有巫了,巫和医早期不分家),制造兽皮衣服等,他们才是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骨骼结构等和现代人的差异已经很小很小了。现代科学家已经可以搜集骨骼化石中非常微量的线粒体DNA进行检测对比,最引人注目的是曾在一根距今大约40万年的大腿骨中检测到基因,经对比他们是尼安德特人早期的分支。
人类的演化总历程很复杂,有多次的出非洲的经历,尼人是40多万年前先出去的一批分支,智商也很高,骨骼肌肉系统甚至更加强壮,和后来走出非洲的智人没有生殖隔离,对现代人类基因也有一定贡献。
北京猿人是人与猿的过渡物种吗?有何依据?
从来没有过北京猿人
北京猿人是人与猿的过渡物种吗?有何依据?
北京猿人属于直立人,已经是“人”了。
直立人出现在200万年前,与能人、匠人一样都已经是人属物种了。直立人中最著名的是海德堡人,分为欧洲、非洲两支。欧洲海德堡人进化为尼安德特人与丹尼索瓦人,非洲海德堡人进化为现代智人的祖先。
2013年在埃塞俄比亚的阿尔法地区发现的LD 350-1化石,属于南方古猿向直立人过渡的中间物种。化石的主人生活在距今约280万年至275万年前。
目前,能找到的猿与人之间过渡物种的化石,只有这一块下颌骨。南方古猿在300百万年前就开始“直立行走”了,直至200万年前的直立人,这中间的100多万年的化石证据基本是空白的。这也是“猿进化成人”说法最大的软肋了。
北京猿人是人与猿的过渡物种吗?有何依据?
北京猿人不是人与猿的过渡物种,而是在人类演化中出来的一个分支。
曾经人们认为北京猿人是中国人的祖先,但是随着不断深入的研究以及一些新的技术的应用,我们现在知道北京猿人并非我们的直系祖先,而是早期人类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我们直系祖先的一个旁系亲戚而已。
如今建立在基因学基础上的分子人类学已经将人类演化的主要路线研究的比较清晰了,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从生物学分类上讲,都属于智人种。而我们的直系祖先大约在六,七万年前从非洲迁移出来,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人类社会。
而智人最早形成于20万年前左右,在迁移的过程中先后几次走出非洲,但只有最后一次成功遍布了全世界。
智人向上追溯是属于人属的,人属最早出现在约300万年前,人属可以算是真正的人类了,因为这时已经与其他生物全部分化开了。
人属在演化中先后出现了很多人种,智人只是人属中最晚出现的一支。而本题中说的北京猿人是人属中直立人的一支,直立人大约出现在180万年前,也曾多次走出非洲,遍布到其他地区生活。
北京猿人就是其中的一支,最终迁移到我国北方地区生活。而在生物的演化中,这一支直立人没有生存下来,最后全部灭绝了。
所以,北京猿人只是人类演化过程中出现了若干分支中的一支而已,与我们的关系只能算是人属中的远亲而已,谈不上什么过渡物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