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子、马、驴到底谁生了谁?
这是个看似简单实则很有深度的问题。首先,骡子是马和驴的后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是马和驴生了骡子。但是,马和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它们之间到底存在“谁生谁”的关系吗?这一切都要从马科动物的进化开始说起。
家马和家驴是怎么来的?现存人类所有的家禽和家畜都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家马和家驴也不例外。家驴和家马分别是由野驴和家马驯化而来的。
驴的驯化
现存的野驴一共有两种:亚洲野驴和非洲野驴,在亚洲野驴下一共有5个亚种(算上已灭绝的叙利亚野驴是6种),它们分别是:西藏野驴、蒙古野驴、土库曼野驴、波斯野驴以及印度野驴,而在非洲野驴下仅有两个亚种:索马里野驴和努比亚野驴。
由于野驴的亚种多达7种,所以究竟哪种野驴是家驴的祖先成为了一个问题。为此,科学家搜集了来自于52个国家的427头家驴进行了基因抽取,并且与现存的7种野驴进行基因对比,最后发现,家驴与非洲野驴的努比亚亚种的基因最为接近。因此,非洲野驴的努比亚亚种成为了家驴的祖先。之后,科学家根据最早的家驴遗骸研究发现,野驴成功驯化为家驴的时间约发生在距今约6000年前。
马的驯化
同样作为马科动物,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要高于驴,这是因为马在人类发展的长河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主要的就是成为了人骑乘的工具,战争的利器。
在许多资料中显示,家马是由普氏野马驯化而来的,而普氏野马出现的时间大约在距今约5500年前。但是,这个说法随着一些遗址的发现,慢慢的被推翻了。因为,我国是最早驯化马的国家之一,这一点从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中出现的马的遗骸就能看出,而这个时期距今 约6000多年前,显然比普氏野马要早。
因此,家马的出现时间要比普氏野马要早,所以科学家推断,家马是由比普氏野马出现还要找的野马种类驯化而来的,也就是说,很可能现在的普氏野马是早期家马的后代。
总的来说,家驴和家马的驯化时间都差不多在距今约6000多年前,不同的是,家驴的驯化始于非洲,而家马的驯化始于亚洲。
野马和野驴的关系从生物学分类上看,野马和野驴同属马科马属动物,不同的是它们从种开始就已经分化了,这表明,野驴和野马有着共同的祖先,且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那么,野马和野驴是什么时候开始分化的呢?它们之间存在“谁生谁”的关系吗?
马科动物的进化史
在现存的马科动物下,一共有三大类动物,它们分别是:驴、马和斑马。而这三大类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它就是始祖马。始祖马是最早的马科动物,它生活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始新世的北美以及欧洲大陆上,它们与现在的马科动物最大的不同就在脚趾上,始祖马的前肢有4个脚趾,后脚有3个脚趾,而现存的马仅有一个脚趾。而且始祖马的体型也非常的小,肩高仅有38公分左右。
随后,过了约500万年,始祖马进化为山马。此时它的体型变大,肩高约在1米左右,到了距今约4000万年前,山马进化为渐新马,与始祖马不同的是,渐新马的前肢已经进化掉了一个脚趾,而且中趾开始变大尤为粗大,而且它们的体型相较山马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相对来说不是特别明显。
之后,又过了一千多万年,约在距今约2300万年前,渐新马又进化成为了副马。此时的副马前后肢虽然都有3个脚趾,但是两侧的脚趾已经严重退化,不能着地,只有进一步粗大化的中指着地,而且此时副马的肩高已经达到了1米。在副马的生存期间,一部分的副马从森林里走了出来,不再以树叶为食,而是选择了更加开阔的草地,此时,副马进化为了草原古马。相比较上面几个进化过程,副马到草原古马仅用了300万年左右。从已发现的化石看,草原古马有着比副马更加修长的四肢,这代表它的奔跑能力已经开始激发。
从草原古马开始,由于环境的变化,它们开始了漫长的适应过程,到了距今约530万年前左右,草原古马终于进化成了新的物种上新马。此时的上新马相较草原古马体型更大,而且除了中趾外其余的脚趾全部退化。在当下许多资料中显示,真马是由上新马演化而来的,实际上,中间还有一个过渡物种,它就是恐马。而真马大约是在距今400万年前游恐马演化而来的,与此同时,最早的野驴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因此,野驴和野马最近的共同祖先是恐马,它们从距今约400万年前就开了分化,正是如此长的分化时间,让两个相近的物种的分化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到了今天成为了有生殖隔离的两个物种。
总结驴、马和骡子之间有着很近的关系,因为骡子是驴和马生殖隔离不完全的后代,而驴和马有着共同的祖先,而且它们是在距今约400万年前开始分道扬镳的,并不存在谁进化了谁的关系。
骡子、马、驴到底谁生了谁?
骡子是马和驴杂交的品种,所以,骡子一定是后于马和驴出现的。
下面咱们就分头说说马、驴和骡子吧。
咱们先说马马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对马的了解普遍存在一个断层:我们可能会说出“鞍前马后”“唯马首是瞻”“ 五马分尸”“心猿意马”等很多跟马相关的成语,但现实生活中接触马,也就是马在国内的娱乐化的进程也就是近十年的事儿。
我们来了解下马的进化发展史吧。
提到我国古代马的发展史,先说下马的祖先——始祖马(Hyracotherium)
始祖马
始祖马化石
始祖马是古代哺乳动物的一种,在北美洲和欧洲都曾经发现过始祖马的化石,据考证始祖马大约生活在始新世(也就是五千万年前),始祖马曾被认为是马科中最早的成员。始祖马身高约为40-60厘米,前肢有四趾,后肢有三趾,头颅骨很长,有44颗低冠的牙齿,始祖马主要以树叶、水果及坚果为食物。
不管怎么说,始祖马还是有现代马的影子。
言归正传,开始说咱们国家古代马的发展史吧。
西周,马就在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周礼》中,已经有了很详细的有关于马繁育方面的记载了,而且当时已经出现了专职管理养马的政府机构——马政,此外还做了件比较牛的事儿,就是建立了驿传制度,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
春秋,随着人们对马的了解和驯养术的提高,开始出现了很多相马大师,没错,“伯乐”就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代表。
秦朝,在始皇帝大刀阔斧改革的过程中,进行了“车同辙”的改革;秦朝的战车作为最重要的军事装备之一,在军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西汉,汉高祖刘邦非常重视马政,并开始了我国第一个马政的改革。到了武帝刘彻,对马匹的军事应用做到了登峰造极,更是发起了国战夺取汗血马,还成立了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军马场,现名山丹军马场。此外,在西汉末年出现了击鞠运动,也就是我们现代称为“马球”的马上运动。另外一个需要重要提及的是汉朝的时候出现了保护马蹄的马蹄铁。
三国,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英雄,同时伴随着英雄的就是赤兔、的卢、绝影、爪黄飞电、照夜玉狮子等名马。
晋,发明了马镫,这对骑兵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翼。
唐朝,高祖同志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交通通讯体系——驿传制度,驿传主要靠“驿马”来进行。作为当时最先进便捷的交通工具,驿传后来被多情皇帝李隆基当成运荔枝的顺丰快递了。不得不说的是,在唐朝,马球运动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唐朝共有22个皇帝,其中18位都酷爱马球。除了我们的玄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宣宗、唐僖宗、唐昭宗等都嗜球成癖。唐朝还有超级强大的马匹贸易,当时突厥马和蒙古种马被引入唐朝。那个时候,还有一个特别神奇的马——“舞马”,一种能跳舞的马也被当作贡品用于权贵享乐。
宋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家畜(马)尸体解刨机构——皮剥所,这对马业的研究起到了科学的推动作用。
元代,也是个马业发展壮大的年代,养马业在元代异常繁荣并壮大,与此同时,邮驿系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普及。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马政规模最大、机构最完整、管理最规范的时期。
清,在《清史录》中记载,在顺治年间“禁止汉人养马”,禁止蒙古马流入长城以南,当然,清朝的八旗子弟们,也大多不让他们骑马,过上了提笼斗鸟的生活了。
所以,简单地概括一下——马在我国古代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军事、役用、娱乐用,马都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接下来说驴马和驴同属马属,但不同种,它们有共同的起源,可以互相交配。
驴起源于非洲,非洲野驴为现代家驴的祖先。驴被驯化很可能发生在5000年前。
早在新石器时代,在非洲已形成驴的亚属,其中就有现代驴。至青铜器时代,驴已被驯化成家畜。我国的家驴,乃是公元前数千年以前,由亚洲野驴驯化而来。据研究,我国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殷商铜器时代,新疆莎车一带已开始驯养驴,并繁殖其杂种。自秦代开始逐渐由我国西北及印度进入内地,当作稀贵家畜。约在公元前200年汉代以后,就有大批驴、骡由西北进入陕西、甘肃及中原内地,渐作役畜使用。
最后我们说说骡子骡子是啥?
众所周知,骡子是驴和马的杂交品种。但从遗传学角度而言,公驴和母马更容易生出骡子,生出来的学名叫“马骡”;公马和母驴不太容易生,但偶尔也能生出来骡子,这种骡子学名叫“驴骡”。
骡子有啥特点?
不管是马骡还是驴骡,特点还是很明显的(废话, 不明显的话,人家还费劲巴力的,去杂什么交呀?)
骡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力气大,比马力气大,比驴身材大,还耐粗饲性强(翻译过来就是骡子在吃上没马那么讲究,还不挑食,给点吃的就能对付活)。
对了,骡子也是拉车的一个好手。小时候在大马路上看到的农民伯伯赶车来城里卖菜,驾驭的大多是骡子。为啥?骡子力气大啊。
基于这些特点,在农耕年代,即便是八九十年代,骡子也是农民家很好的农用“设施”,在农机设备没普及的地方,骡子就是人家主要劳动力。
骡子、马、驴功用的转变
现在,随着机械化的普及,用骡子干活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骡子的养殖也不如以前那么普遍了。
而骡子的父系母系中的马和驴的用途也跟以前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马转变为娱乐用(休闲骑乘)之后,马的价值提升了。人们更愿意让马去生马,而不是去生骡子了。驴,很多被单纯养殖成了“肉驴”,没错,就是吃肉用了,其他部分被做了药材或为他用。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印证。
马的怀孕周期是335-342天;驴的怀孕时间是348-377天,平均360天。也就是说,驴比马怀孕周期长。
同样是怀孕,通常意义而言(当然也要看马和驴的品种)生出的小马驹的价值要高于驴的价值。
您会说,骡子呢骡子呢?这个还真不好说,毕竟骡子现在太少了,不是物以稀为贵,而是骡子的用途不如以前那么多了。您家又没拉车的活要干,所以,骡子的功用现在不是那么明显了。
骡子、马、驴到底谁生了谁?
骡子:是马和驴的杂交种。公驴和母马的基因更容易结合,所以大部分骡都是这样杂交的。公马和母驴基因结合的几率很小:有的马用了6年时间才成功的交配并使驴怀孕。公骡子和大部分母骡子是没有生殖能力的。没有生殖能力是因为染色体不成对(63个),生殖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分裂(即减数分裂)。母骡有性功能,子宫可以怀胚胎,但是最困难的是使母骡怀孕。严格地说,公驴和母马所产后代称为马骡;公马和母驴所产后代称为驴骡。
骡子是一种动物,有雌雄之分,但是只有极弱的生育能力,它是马和驴交配产下的后代,分为驴骡和马骡。公驴可以和母马交配,生下的叫“马骡”,如果是公马和母驴交配,生下的叫“驴骡”。马骡个大,具有驴的负重能力和抵抗能力,有马的灵活性和奔跑能力,是非常好的役畜,但不能生育。驴骡个小,一般不如马骡好,只有很少的有生育记录。多数生育能力极弱。
中文学名、骡子
骡子是马和驴交配后诞生的杂交动物,分为马骡和驴骡,由公驴和母马所生又称为马骡,反过来则称为驴骡。马骡力大无比,是马和驴远远不可相及的,而驴骡则善于奔跑,也是驴所无法比拟的。那么为什么大部分母骡不能生育呢?

据资料显示骡子似驴非驴,似马非马,比驴、马都高大,耕挽能力也胜过它们。驴骡出生后一般长到不足10个月就和它的妈妈能力相等。其后便逐渐超过它的妈妈。驴在4~6岁时,才达到其成年体格的95%,
而驴骡1周岁时即达成年体格的90%。一般骡子一周岁半开始干轻活,2岁即可完全投入耕挽服役。骡子是民间喜爱饲养的一种家畜,力气大,能干活,一头体壮的中型骡,拉木轮大车,能挽重500公斤,日行30~40公里;如套胶轮大车,行于公路之上,挽重1500公斤不成问题。这是“杂交优势”所给予它的长处。

骡子唯一的缺点是基本不能繁殖后代。它们多半没有生育能力。只有极个别母骡与马或驴交配后能生殖。
既然远缘杂交得到的骡子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育的,为什么还有骡子下崽呢?在任何生物体内,都存在着遗传物质——染色体。在不同种的生物中,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大小都不同。在体细胞内染色体是成双存在的,每一条染色体都有一条和它的形态、大小、功能相同的另一条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体,一条来自父体。这两种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或卵子之前,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然后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到两个配子(精子或卵子)里去,其中哪一条染色体到哪个配子里去是完全随机的,再通过精卵结合成为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个体。这样发育成的新个体,它的染色体数目和它们的亲体是一样的。

如果是远缘杂交,由于种间差异,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大小往往不相同。马的染色体数是64条,驴的染色体数是62条,马的卵子染色体数是32条,驴的精子染色体数是31条,通过精卵结合发育成的

新个体——骡子的染色体数是63条。骡子性成熟以后,再形成精子或卵子时,每条染色体都没有相对应的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这样每一条染色体分到哪个配子里是随机的,就可能有马的1条染色体和驴的30条染色体形成一个配子,另一个是1条驴的染色体和马的31条染色体形成一个配子;再由马的2条染色体和驴的29条染色体形成一个配子,另一个是马的30条染色体和驴的28条染色体形成一个配子……依此类推,这样就可以产生232(接近429500万)个不同类型的配子。在这些配子中,只有配子里的染色体完全来自于马的,或来自于驴的,这样的配子才有生育能力。
有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提出设想,将骡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翻倍的方法来治疗骡子的不育症,可惜直到今日尚未成功。

很多人不太理解马丈夫和驴夫人生出的孩子为啥叫“骡”?咱们老祖宗是怎么想到造这个字的?
有一种戏说:造这个“骡”字,是咱们老祖宗充分考虑到骡子不幸的家庭生活后,才满怀同情的造出来的。请大家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作为本非同类的马和驴,它们的结合,绝对不会像马与马或驴与驴结合那样,能够得到低等动物界的认同,特别是得不到我们人类社会认同,毕竟它们是杂交呀!
杂交的后代,野合的结果,这等出身,已经注定了马丈夫和驴夫人生出的孩子,一辈子将过着狼狈不堪的,抬不起头的生活!这等悲惨处境,说它“累”该是比较温和的了,所以说,以“马”字和“累”字的组合来为马丈夫和驴夫人生出的孩子取名,够贴切的了!当然,最累的还不在于此,令马丈夫和驴夫人生出的孩子一生最感到累的原因,其实是它从一出生,就没有生殖能力!这就是杂交的后果,骡子自己无法选择,更无法决定,很悲哀,也很无奈!
而骡字真正的由来,其实很简单。
古代中国人发现驴和马杂交之后能够生出这种动物,于是将“驴”字和“马”字的字音相合,取“驴”字的声母和“马”字的韵母,合成一个新的字音。为了记录这个新的字音,就用形声造字法造了“骡”这个字,从马,累声。如果写成反切,则可以写成“骡,驴马切”。不过你可能会觉得,“骡”和“马”的字音没有关系,“累”和“骡”读音也并不像。实际上在古汉语中,“骡”和“马”的韵母是完全相同的,而“累”和“骡”则是同音字,典型的例子就是“螺蛳”的“螺”字。经过漫长的语音衍变,如今“马”、“骡”、“累”三个字的普通话字音已经相差很大了,只有南方地区的一些方言里还保留有上古、中古汉语的痕迹。
骡子、马、驴到底谁生了谁?
骡子,马,驴,到底谁生了谁?
首先说骡子是不能生孕的。
母马和公驴生的叫马骡,个子比较大。
母驴和公马生的叫驴骡,个子比较小。
身大力不亏,还是马骡干活好一些。
俗话说:买不起的骡子喂不起的马。骡子吃料要精一些,马吃料比骡子吃的多。一定要注意,骡子胆小,很少有用骡子当座骑的。
驴骑屁股,马骑腰,还是可以骑的。
骡子、马、驴到底谁生了谁?
骡子不能下驹,公驴配母马,下驹叫骒骡(母骡)、公马配母驴,下驹叫驴儿骡(公骡)。牛下麒麟 猪下象,骡下百飛追不上。这是人们的谣传游话!
骡子、马、驴到底谁生了谁?
馬生馬,馿生馿,馬和馿配生骡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