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为什么要杀死宿主,这显然不利于他们的生存进化?

寄生生物杀死宿主的情况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的铁线虫就有杀死宿主的习性,铁线虫在卵的状态时进入宿主体内(通常是节肢动物,比如螳螂、蝗虫),然后依托于宿主体内的营养物质发育,等到成虫后再支配宿主来到水上,它再“破肚而出”进入水中,而它的离开必然会导致宿主的死亡,类似于铁线虫的还有寄生蜂。

当然,大多数寄生生物都是体外寄生的,它们依托于寄主,只会消耗寄主,而不会杀死寄主的。但是,为什么病毒是个例外呢?我简单的谈一下我的看法。

病毒

从我们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病毒就从没离开过,比如古代带走了10亿人生命的天花病毒,这是一种困扰了全人类多年的病毒,直到1980年才被人类消灭。

严格意义上说,病毒并不是生物,因为生物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由细胞组成生命体,而病毒仅仅是一个核酸分子和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体,它本身没有任何生命形态,完全依赖于寄生在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细胞中存活。因此,病毒实际上是一种介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一种有机物,这种有机体我们统称为类生物。

虽然病毒寄生与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细胞中,但是它们也具有传播性,当然病毒没有生命形态,因此,它的传播就需要借助外力,比如人类的咳嗽、吸取植物汁液的昆虫等等。病毒是通过复制来繁殖的,一旦病毒进入机体,机体的免疫系统最先开始工作,如果病毒躲过了机体的免疫系统开始复制,那么就会对宿主的器官造成伤害。

病毒为什么会将宿主杀死?

在如今,许多病毒都有一定的致死率,比如一旦发病就有100%致死率的狂犬病毒、致死率高达50%-90%的埃博拉病毒等等。按理说,病毒以寄主的细胞存活,将寄主杀死,细胞死亡后,病毒也无法存活,尤其是在S体处理完后,病毒更是无法存在。那么,病毒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首先,在上面我们就说过了,病毒只是一个核酸分子和蛋白质的结合体,它连个细胞都不是,比我们看不到的细菌都要小1000倍左右,所以,它的结构简单是没有思想的。既然没有什么思想,它也就不会考虑对寄主的伤害给自己带来的后果。

其次,对于任何形式的有机体来说,繁殖是最重要的事,而对于病毒来说也是一样的,一旦它找到了寄主,它们会迅速的开始繁殖(也就是复制),让自己的族群越来越强大。而它们发展壮大就是对宿主的慢慢侵蚀,到了一定程度,宿主的身体无法承受,就只能结束了。

因此,无意识和繁殖的本能,让病毒一旦找到宿主就开始爆发,当然在爆发的同时,也是宿主的机体与病毒抗争的阶段,而这场战役,只有你死我活。

总结

病毒之所以会杀死宿主,最大的问题就是“没脑子”,因为但凡有一点脑子,像用肉眼都看不到的双盘吸虫那么大的生物都知道,先被蜗牛吃掉,然后在蜗牛体内发出鲜亮的光线,吸引鸟儿发现被寄生的蜗牛,当鸟把蜗牛吃掉后,它就顺利的进入鸟类的身体,然后在鸟体内发育一段时间后,通过鸟类的粪便再次回归大地,开始新一轮的轮回。

所以,小小的双盘吸虫都知道不杀死寄主而是利用寄主。由此可见,病毒确实是“没脑子”。

病毒为什么要杀死宿主,这显然不利于他们的生存进化?

因为他们很盲目,很愚蠢,本来应该节制,控制,与人共存,可他们忍不住的贪婪残暴。

但这是他们的本性。控制不住!

讲一个故事来理解吧

一只想过河的蝎子请求乌龟驮他过河,乌龟拒绝道:“你肯定会在河中央咬我一口的!”

蝎子辩驳道:“你驮我过河,我们同生共死,我若在河中央咬了你,你若是丧命了,我还能活嘛,岂不是也被淹死了?”乌龟听了觉得有道理。便驮着蝎子过河,在河中央,蝎子突然咬了乌龟的脖子。乌龟中毒即将身亡,蝎子在水里也是奄奄一息。乌龟临终前问蝎子:“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蝎子无奈又愧疚的答道:“我错了,我一路上都在告诫自己,不能那样做。可我没忍住啊!”

无法控制,忍不住的本性。

病毒也是如此!他们杀死宿主,然后自己也没有生存之地。

有时候我们人类也是差不多这样,破坏践踏自然环境,有一天我们也难以生存。可人的贪婪残暴也是控制不住就要争夺破坏这自然界。

当然,人相比其他低级生物,比如,病毒,要智慧很多,理性很多,所以应该会好很多。

病毒为什么要杀死宿主,这显然不利于他们的生存进化?

病毒没有思想,它的生存服从的是自然选择的规律。病毒杀死宿主,当然不符合它们自身繁殖发展的利益。对于病毒来说,让宿主感染生病然后继续快速传播才是王道。宿主的死亡,只不过病毒高效传播带来的“无心”的附带结果。

病毒也不愿意让染病的人迅速的去世,但病毒侵入人体后,大量增殖造成体内细胞裂解死亡,从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对于病毒来说,只要这个病人能够继续存活,它就有机会传播给下一个宿主,如果能够感染一个以上的新病人,即使是第一个宿主死去,病毒依然可以传播。

病毒为了传播,也必须适应自然环境,不断的进行演化。病毒可以选择新的宿主和传播媒介,就像SARS病毒,从山洞里野生的蝙蝠到果子狸,再到人类,乃至人群中的大量传播。

病毒也会根据环境来演化致病性。我们都知道澳大利亚一直兔子泛滥,1950年,人类把黏液病毒引入用来除掉这些讨厌的兔子,当年,这种病毒就对兔子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但第二年,人们却失望的发现,被感染兔子的死亡率已经从上一年的90%多下跌到25%。

可见宿主快速的死去,并不符合病毒的利益,它当然希望兔子慢慢的死去并不断感染更多的兔子,从而实现有效的传播下一代。

病毒为什么要杀死宿主,这显然不利于他们的生存进化?

不管是病毒,还是细菌,实际上它们的本质跟我们人是一样的,为了繁殖!

所以,病毒这一出来,很快就杀死宿主,这肯定是不利于病毒本身的生存进化的!

回顾我们人类目前遇到的各种病毒,事实上HIV病毒是“最像”病毒的一种了!

大家想想,HIV病毒的潜伏期有多长?十几年,几十年的都有,在这潜伏期里面你我不检测,根本不知道自己感染了HIV病毒,然后突然之间一爆发,这时候连救的机会都没有了,这才更加符合病毒的原理!

这时候我们来看看现在大家比较关心的冠状病毒,那么它到底是一类怎么样的病毒?了解了它,你也就知道病毒本质还是像人一样,为了下一代!

首先,冠状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其中RNA是病毒核酸,也就是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需要繁殖离不开它!

据目前研究所知,冠状病毒只感染脊椎动物,具有胃肠道、呼吸道和神经系统嗜性,感染后分别会引起相应部位症候群

像如今的新型冠状病毒,还有之前的SARS和MERS(中东呼吸系统综合症)都属于呼吸道嗜性的人冠状病毒,感染后最终都会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但注意:实际上我们现回顾下03年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会发现它们都不太像病毒。

03年的SARS,当时感染的差不多8000多人左右,但有700多人死亡,这死亡率达到10%左右;

中东及韩国爆发的MERS冠状病毒,死亡率就更高了,感染才1000人左右,死了快一半!

这显然不利于病毒在感染我们人以后,给自己留足够时间去繁殖,变异,因为他们很快就杀死寄生的宿主(人),这也是我们人体类更容易控制它们原因之一,快速杀死宿主,违背了病毒本身生存进化本质,会让自己暴露更快,更容易被消灭

最后,相反的是,如今的新型冠状病毒,它根据目前病例,死亡人数,感染人群等等来看,轻症较多,死亡率据官方统计为目前我国境内新冠病毒疫情死亡率约2.1%,远低于以往其它疫情!

再结合它的潜伏期达14天,实际上新型冠状病毒相比之前冠状病毒更像病毒,向低毒性发展,相对应的传染性也就更强,这显然更有利于病毒生存进化!

所以,面对这次疫情,我们大家一定不要惊慌,死亡率不高,感染后轻症多,最主要的是知道它的特性以后,要阻断它的传播途径,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真的非常重要!

病毒为什么要杀死宿主,这显然不利于他们的生存进化?

首先

你如果不从太空看地球 而只是站在一个广场上看地球 你肯定无法得出地球是圆的这个结论

同理 对于细菌和病毒来说宿主可以看做一个巨大到无法理解的存在(你不能指望这些单细胞生物还有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所以宿主的死亡对它们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而且它们也无法意识到自己也许能与宿主共生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 连人类都无法说清楚自己目前的行为会给地球一个怎么样的结局 你更别指望这些单细胞生物能明白

第二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生物圈就是一个猎食与被猎食的关系 所以才有食物链一说 人今天吃了一只鸡 这只鸡死掉了 但是人知道在不远处的市场远处的农场里还有更多的鸡可以继续被吃掉被死去 但是单细胞生物在根据本能掠食宿主的时候它不可能考虑宿主之外是否还有宿主 人类做事是有前瞻性的 单细胞生物只有应急性(还是应激性?我一直弄不清楚两者关系)

最后

我以前看过一种观点说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种病毒细菌的侵蚀 结果这些病毒和细菌的DNA和前人的DNA结合造就了现在的DNA

这说法有点玄乎 但仔细想想 从DNA层面来看 细菌、病毒和宿主之间的关系就不能简单的用吃与被吃 杀与被杀来理解了

综上所述 你这不是生物学问题 更像是哲学问题

还有 关于你最后说的生存下去是生物的本能 这话没错 但你忘了 达尔文提出的 物竞天择(上帝保佑你不是天主教徒 我有次去教堂听布道 进化论被批成伪科学)

如果没有死亡怎么会有选择 所以生存是本能 死亡也是必须的

有人写过一本很残酷的小说 其中提到人类这种开始逐渐超越物竞天择的生物:有基因缺陷的人可以依靠发达的现代医学生存下去 甚至繁衍 使这种缺陷基因逃出进化的利刃得以保存 这样看来个体的生存对种群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但这种说法也有其片面慢慢理解!

病毒为什么要杀死宿主,这显然不利于他们的生存进化?

很多时候杀死宿主的是宿主自己的免疫系统而不是病毒。病毒并不是军事家,甚至连生物都不算,它并没有“目的”,只是在大量繁殖时无意中导致宿主死亡,如果病毒懂得思考,当然会进行“计划生育”,与宿主长久共存,可惜赋予它们有“目的”的说法,是我们为了便于说明问题而采取主观的描述,拟人化的描述,并不是真的。

1.病毒并不是完整细胞,不能自我繁殖,只能寄生在细胞才能完成繁衍,介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

我们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新型冠状病毒颗粒,直径在60~100nm之间,为单股RNA病毒,有包膜。连细胞核结构都沒有,基本上就是蛋白外壳内包裹一团RNA遗传物质。当病毒蛋白接触到细胞时,就像钥匙一样开启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成功进入细胞内,攻城成功的病毒RNA在细胞溶解酶的作用下充分暴露,然后迅速靠近细胞核,在细胞核内合成病毒DNA,进而喧宾夺主,利用细胞各种功能和物质进行繁殖子代病毒。当子代病毒到一定数量时侯,儿大不中留,就会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去寻找新的领地,感染新的细胞。

2.肺炎形成过程。

当病毒入侵呼吸道之后,呼吸道上皮内的杯状细胞会分泌黏液,将病毒包裏,然后在气管纤毛的作用下排出体外。当病毒量巨大的时候,气管局部防御功能无力抵抗,病毒长驱直入来到肺泡,侵入肺泡细胞进行繁殖。体内免疫系统出来应战,白细胞中T淋巴细胞可以识别正常细胞和被感染细胞,然后吸附在被感染细胞表面,最终启动该细胞的自我调亡程序,自我溶解破裂,暴露出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由巨噬细胞吞食。当病毒侵犯了大量肺泡时,为了对抗它们,机体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开始应激发烧来抑制病毒繁殖,促发白细胞等免疫细胞增殖等等,作为敌我双方的主战场,肺泡在各种因子作用下,产生大量液体,阻碍了氧气交换,最终会导致缺氧、呼吸困难、甚至昏迷、死亡。

3.多位专家介绍“炎症风暴”是新冠肺炎致死原因之一,炎症风暴即免疫反应过度。

我们的英雄李文亮医生,这么年轻,没有基础疾病,原本情况良好,却突然在2月6日下午病情急转直下,最终离去,万千人泪湿衣襟。虽未公布抢救过程,专家分析估计是炎症风暴所致。

中山大学李洪涛教授介绍说,当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内免疫反应,身体与病毒对抗,触发体内的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出现过激的免疫反应,也就是所谓的”炎症因子风暴”,免疫细胞过度损伤不只是肺,还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短期内心脏、肝脏、肾脏等功能衰竭,无力回天。

郑州大学周正、上海中山医院钟鸣、浙大医学院盛吉芳在介绍新冠肺炎病情上也都提过警惕“炎症风暴”。

在已知SARS和埃博拉病毒致死原因存在“炎症风暴”。

小结:病毒在生存进化时,并不是有意杀死宿主,只是在大量繁殖时无心之过。最后致人于死地的往往不是病毒本身,而是病毒引起免疫反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