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老鼠有什么过节,为什么一见老鼠就非抓不可?它们的恩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众所周知,猫是老鼠的“死对头”,印象中,猫只要见到老鼠就非抓不可,而且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如果有一户人家养猫,那么他家附近至少百米范围内几乎是见不到老鼠的。可见,猫对老鼠的威慑力有多强。那么,猫和老鼠到底有什么恩怨呢?它们的恩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跨越千万年的恩怨老鼠是“四害”之一,它们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极强,因此,即使在全人类的灭杀下,它们的数量依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而老鼠之所以如此的强悍,与它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有很大的关系。科学家根据已发现的啮齿类化石对比看,老鼠的直系祖先是生活在古新世晚期(距今约5000万年前)的东方晓鼠。因此,早在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正式登场的初期,鼠就已经生存在了地球上,在之后,历经了多次的环境变化和生物灭绝中,它们依然顽强的生存至今,并且成为了世界上分布最广、让人最头疼的动物之一。
猫是我们最常的猫科动物之一,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宠物之一。虽然猫在人类的宠物中是仅次于狗的存在,但是,猫和狗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它们除了是两种完全不同科的动物外,它们的驯化程度也完全不同,狗属于完全驯化,它的生存完全依赖于人类,而且会主动的讨好人。但是猫则不同,它虽然是人的宠物,但是它属于不完全驯化,它们的生存并不完全依赖人类,更不会主动的讨好人。
猫的驯化史已经有3500多年了,它们是由沙漠猫驯化而来的。但是,这仅仅是驯化史,家猫的前身是野猫。关于野猫的祖先,现在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比较主流的有两个说法,一个是野猫是由距今约1万年前的恐齿猫进化而来的,另一个说法则是野猫早在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崛起之时,就已经出现在了地球上,它们的祖先为古食肉类动物。
从上面老鼠和猫出现的时间来看,这两种动物最少已经有上万年,最多则上千万年的“恩怨”了。
猫和老鼠究竟有什么“恩怨”?其实,猫和老鼠之间倒是谈不上“恩怨”,因为它们严格意义上说就是猎食者与食物之间的关系。由于猫科动物的分化非常的严重,尤其是体型差距,大型的猫科动物动则上百公斤,而小型的猫科动则只有几公斤。相对来说,体型往往决定了食物的种类和体型。这中间牵扯到一个“投入和产出比”的概念,比如像狮子、老虎这种大型的猫科动物,你让它们去抓一些小的猎物,一是更费劲,而是即使抓到也吃不饱,所以,它们猎物的体重至少也得是50公斤以上的猎物。
而猫就是如此,它们较小的体型就决定了它们的猎物也不能太大,太大捕猎风险太高,而且对于喜欢吃新鲜食物的猫科动物来说,猎物太大无疑也是种浪费。而老鼠作为一种比猫出现都早的动物,在猫出现之前就已经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且数量众多,再加上老鼠的体型也正好满足猫对猎物的需求。因此,猫就选择了数量较多且相对容易捕猎的老鼠作为了自己的猎物。
因此,猫和老鼠实际上就是生物学上“天敌”的关系,并不是什么恩怨。
总结虽然猫是老鼠的天敌,但是猫并不是见到老鼠非抓不可的,因为,在猫的食谱中,老鼠仅仅是一部分,像鸟类、鱼类、野兔等等这些动物都是猫比较常见的猎物,而且作为一种聪明的猫科动物,猫很懂得“享受”,如果是在饱腹的状态下,它也会对老鼠视而不见的。
猫和老鼠有什么过节,为什么一见老鼠就非抓不可?它们的恩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老鼠的历史远比猫久远,大约5000万年前就出现了,猫大约百十万年前才出现,是一种典型的食肉动物,由于老鼠体型小战斗力弱分布却十分广泛,猫以老鼠为食物非常有利于生存。
猫尤其野猫是典型肉食性动物,拥有发达的犬齿与短消化道,犬齿利于咬住猎物的咽喉,短消化道的特征是由于蛋白的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小肠发达大肠较短,相应的食草动物有较长的盲肠,臼齿利于磨碎肉食,使得肉类更利于消化,而且体型十分灵巧,可以穿越狭窄的通道,后肢力量强劲有快速的奔跑能力,前肢灵巧可以扼住猎物的脖颈,也可以用爪子刺进猎物的皮肉。主要以一些小型的啮齿动物为食物,也捕捉鸡、鱼、兔、蛙、蛇等。老鼠由于在世界范围内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体型较猫更小,因此成为猫捕食的主要对象之一。现代家猫驯化于野猫,虽然较为亲近人类,但是有条件的话也会时常离开家度自去觅食(农村家猫),捕食老鼠、壁虎、蛇、鸟等动物,城市家猫不喜欢吃人类吃剩的残羹冷炙(肉食除外),更喜欢吃猫粮等含有丰富蛋白的食物。如果将猫捕老鼠的行为定义为恩怨,那早在家猫出现之前很久很久猫就喜欢逮耗子。
现代家猫来源于野猫的驯化,大约在10000年前左右就已发生,由于人类逐渐定居和种植业的发展,为了防止谷物遭受小型动物的破坏,因此驯化野猫为家猫,我国在几千年前也有驯化,但是本土的野猫驯化来的猫性子太野,喜欢吃鸡,后来随着地区贸易的盛行,引入了一些猫,和本土野猫培育来我国常见的本土猫。更久远的过去,生存于更新世中期的马特里野猫被认为是野猫的直接祖先,其中在九十万年前演化出的森林野猫又出现非洲野猫等亚种,家猫的遗传学祖先可能就是森林野猫等杂交培育而来,因此现代家猫也有喜暖怕冷的特征,还保持了独行的特点,不大喜欢与人类亲近,有时候它们喜欢趴在人腿上,可能是那里更暖和一些。森林中小型啮齿动物的种类多,活动时间遍布四级和昼夜,对猫这种不会冬眠的动物来说,是最好的食物之一。
鼠的进化历史要更为久远,大约5000万年前就出现了,是发掘于我国的东方晓鼠化石,只不过在进化历程中体型一直没长起来,战斗力弱,因此成了一种典型的机会生存的物种,繁殖期短,一年可以多次繁殖,每次下一窝,靠这个办法喂饱天敌,猫的演化历史中一直有充足的食物。
猫和老鼠有什么过节,为什么一见老鼠就非抓不可?它们的恩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古时候起,猫和老鼠的恩恩怨怨,就多有流传,而且版本非常的多。
较早的民间说法很久以前,猫和老鼠是好朋友。一天,恰逢天界评选十二生肖,猫也很想入选,但他非常嗜睡,又担心自己一不小心睡过头,于是只好拜托好朋友老鼠出发时一定要叫醒自己。
当时,牛自知行走缓慢,便提前起程,又正好惊动了正在睡觉的老鼠。老鼠得知牛要参加十二生肖评选,就对牛说,我和你一起去怎么样。牛说好。于是,老鼠跳上了牛背继续呼呼大睡,直到抵达天庭,这才想猫的托付,但为时已晚。
因此,待猫睡醒过来,已错过了参选十二生肖的机会。自此,猫便恨上了老鼠,并恨到了欲食之而后快的地步。
虽然,此事是在说猫和老鼠的恩怨,但却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靠人永远不如靠己”。
生存的科学说法众所周知,猫粮的成分有脂肪、粗纤维、钙、磷、镁、牛磺酸等成分。其中,牛磺酸又较为稀有。
然而,若猫身体中缺少牛磺酸,或长期缺少,轻则会导致视网膜变性,夜间无法视物,重则甚至失明。
但是,老鼠和鱼的身体中就含有较多的牛磺酸成分,而猫和猫头鹰身体中有了足够的牛磺酸成分,才能保证夜间视力的锐利。于是,当猫和猫头鹰发现老鼠时,就会被其身上的牛磺酸气味所吸引,从而进行捕食。
所以,猫和猫头鹰见到老鼠都喜欢捕食,既是饱腹的生存需要,也是身体对牛磺酸的需要。
也因此,现在的猫才对老鼠不怎么兴趣。毕竟,既不愁饱腹,又不愁牛磺酸,老鼠对猫自然也就没有吸引力了。
另类的天敌说法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猫就是老鼠的天敌。意思是说,猫天生就有抓捕老鼠的能力,就如人类一生下来就会吃奶一样。
其实并不是这回事,因为小猫是否会抓老鼠,取决于母猫是否会带着小猫训练抓老鼠。因此,如今的宠物猫已在主人吃喝的细心呵护下,几乎已失去了抓老鼠的传承,甚至有时还会害怕老鼠。
或许,只有等到流浪的猫饿极了,可能才会尝试着去抓老鼠果腹。不过,以猫的体格和行动能力,抓老鼠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老鼠害怕猫的说法虽然,动物在多数情况下,体型小的会害怕体型大的。但是,老鼠并不是因为猫的体格比自己大很多才害怕,而是基因中就对猫脖子部位的气味比较敏感,而老鼠的鼻子又非常的灵敏,因此会在较远的范围内,就能闻到令自己感到害怕的气味。
所以,有猫出入的地方,一般老鼠都会提前远远躲开。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猫一进家老鼠就少。但并不是说猫吃掉了家中的许多老鼠,只是老鼠早早的躲开了。
同时,老鼠对蛇蜕下的皮也非常的敏感害怕。按照科学的说法就是老鼠只要闻到了猫脖子部位和蛇蜕下皮的气味,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就会一路飙升,从而引起心中的害怕。而其他动物身上的气味,则不会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变化
那么,现在的老鼠为什么不怎么害怕猫了。有动物学者说,因猫和老鼠经常无数岁月的变化,老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基因可能也在逐步淡化。
恩怨起源的说法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都认为猫是外来物种,其实不然。相反,猫有可能还是出口物种。
据《诗经·大雅·韩奕》记载:“有熊有罴,有猫有虎。”此记载,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
又据战国时《庄子·秋水》记载:“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 而狸狌在古代中国多指野猫。
还据西汉初《礼记·郊特牲》记载:“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到了西汉初,已有驯化的家猫。
所以,根据史料记载,猫和老鼠的恩怨最早可能起源于5000年前。
不过,若根据猫和老鼠的活化石年代推算,猫和老鼠的恩怨可能还会追溯到4000至5000万年以前的超远古时代。
图片来源
猫和老鼠有什么过节,为什么一见老鼠就非抓不可?它们的恩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猫和老鼠属于天敌关系,有说法认为猫吃老鼠或者吃鱼,是因为这两种动物体内富含牛磺酸,而这种物质恰恰是猫需要的但是自己并不能产生,只能从食物中获取。因此猫选择了老鼠这种猎物,实际上对于这种说法个人是不认同的。猫属于猫科动物,也是肉食性动物,按照猫这种体型,只能捕捉一些体型较小的哺乳动物、鸟类等。在自然环境下动物都会选择最利于自己的生存方式,亦或者反过来说那些和环境契合的生存方式让该动物可以活得更好、寿命更长,自己可以繁育后代。而那些不契合环境的就被环境给淘汰了,例如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在食物紧缺的环境下,脖子长的可以吃到更高树上的树叶,脖子短的吃不到树叶被饿死,因此只有脖子长的长颈鹿基因遗传下去,这就是进化论。在自然界中一整套的食物链组成,都是生物和环境在长时间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为什么猫吃老鼠而不是老鼠吃猫?因为老鼠做不到,而猫可以做到,况且在猫有能力捕捉的猎物中,老鼠在很多方面都很满足成为猫猎物的条件。第一个就是数量多,第二个对自己没有杀伤力,第三个都是夜行性动物不抓你抓谁?
在鱼、麻雀、老鼠中做选择,猫并不一定第一个选择老鼠。一些人可能会说有的猫见到老鼠无动于衷,当然了小编家里的猫主子就高傲的很,见到老鼠比见到我都冷漠不屑一顾。对于这种现象可能有几方面原因,第一个是猫吃的太多了已经填饱肚子了,懒得动。第二点是城市里养的猫很少接触到老鼠,在它们小的时候猫妈妈就没有教给它们这项技能。有的人说猫抓老鼠是刻在基因里的东西,事实如此吗?我们来看一位科学家做过的一个实验。1920年我国行为心理学郭任远,用十年时间做了一个“猫鼠同笼”的实验。过程如下:有36只刚出生的小猫,各18只分成A、B两组,其中A组有成猫在笼子前捕捉老鼠,B组没有这个过程,一段时间过去了,把几只老鼠关进A、B两组的笼子里。结果发现A组的18只全部学会了捕捉老鼠,而B组的18只猫仅仅有3只捕食老鼠,剩下的15只和老鼠同吃同住互不干扰。当然这个实验可能并不绝对,但足以说明猫妈妈对于小猫的传承教育工作有多么的重要。个人认为猫吃老鼠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老鼠更好抓和老鼠更好吃,让这个过程在猫的种群中变成了一个传统。况且你以为只有猫抓老鼠?老鼠的天敌多了去了,体型稍微大一点的掠食者谁不找老鼠麻烦,追其根本原因还不是数量充足、无危险性、好捕食。
猫和老鼠有什么过节,为什么一见老鼠就非抓不可?它们的恩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老鼠和猫本来是一对好朋友。第二天要排十二生肖,规则是按到场先后,即最先到的排第一,依次取前十二名。
猫瞌睡重,怕去晚了排不上名次,就嘱咐老鼠早点叫醒它结伴一起去。老鼠答应了。
老鼠也惦记着这事,睡了一小会就醒了。正要叫醒好友,转念一想,它跑得比我快多了,一起去,冠军哪有我的份?想拿金杯,就顾不得朋友之间的情谊了。猫兄,对不起了。
半夜子时,老鼠赶到赛场,稳稳的坐了头把交椅。
老鼠凯旋归来,猫方才睡醒。它揉揉眼睛,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对老鼠说道,“天不早了,咱们上路吧!”老鼠说,“不用去了,排完了。”
“你排了第几?”“我这智商,头名状元非我莫属。”“说好的叫醒我一块儿去的,你怎么不讲信用?”“我看你睡得正香,怎么忍心叫醒你?就算我把冠军让给你,睡不好觉伤了身子划得来吗?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呀!与其拿个好名次不如多活几年是不是?”猫一听,肺都气炸了。扑过去抓住老鼠一顿狂搧,搧一巴掌骂一句“叫你言而无信!”踢一脚骂一句“叫你忽悠老子!”三下五除二,就把老鼠搞瘫了。仍不解气,最后还把它撕碎吃了,才出了胸中那口恶气。
猫和老鼠有什么过节,为什么一见老鼠就非抓不可?它们的恩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猫和老鼠是一对很要好的结拜兄弟。猫是大哥,老鼠是二弟。它们两个真的是亲密无间的小动物。
有一年,玉皇大帝招告天下所有的动物,选12种动物做为生肖记年名称。按照到达天宫顺序排列。猫很懒,它爱睡大觉。它交待老鼠替它去天宫,嘱咐老鼠去到天宫就报告是顶替猫来报道的。老鼠就出发了,快到天宫时,累的体力不支。看到老牛也去天宫,就耍滑说:“好心的牛大哥,帮帮忙背我一程”。牛答应了。当牛驼着老鼠一进天宫大门,老鼠嗖的一下串在前面。玉皇大帝问店下什么动物到位,老鼠就答是鼠,而忘记了猫的嘱托。紧结着,牛,虎,兔,龙,蛇等动物都来到天宫,排第十二位是猪。
猫得知排名上只是鼠没有猫,火气大作,从此和老鼠变成了仇家。永生永世看到老鼠就吃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