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吸点血不算啥,为什么要注射毒液呢?
蚊子:原本我没有毒,只不过吸的人多了,也便有了毒。
又到了蚊子“狂欢”的季节了,最近人们的关注点自然是转移到蚊子身上了。作为已经在地球上存活了几亿年的物种,蚊子的进化无疑是成功的。虽然到目前为止,蚊子的起源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但是,最早的真正的蚊子早在白垩纪就有了,也就是说蚊子与霸王龙是同时期的物种。在当下,霸王龙早已经成为了零星的化石,而蚊子仍然在世界各个角落里疯狂的发育。可见其生存能力之强。
为什么说蚊子本无毒?其实说蚊子有毒,是不准确的,它只是一些病毒和细菌的传播者,而且还是中间宿主。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蚊子的生长发育分为4个阶段,从卵到幼虫再到蛹,最后到成虫。在蚊子的整个生长过程中,除了幼虫(孑孓)会以水里的藻类和微生物为食外,它的卵和蛹都是自养型的,在这三个阶段中,它是接触不到一些可以传人的病菌的。
直到成虫后,雄性蚊子还是以植物的汁液为食,对人没有任何的威胁,而雌蚊直到交配完成后,为了发育卵巢才会对人和其他动物“下嘴”。一旦雌性蚊子吸了一些病菌的携带者的血,它再去吸其他的人或者动物时,被吸的动物才有可能会被传染。
因此,蚊子并不生产“毒”,它只是“毒的搬运工”。
蚊子吸血,为何要注射“毒液”?上面我们说了,只要蚊子吸了病菌携带者的血液,它体内才会有病菌。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蚊子在吸入一些病菌后,在身体内会有一部分被新陈代谢掉的,当然在体内残留的较多。
众所周知,蚊子吸血靠的是刺吸式口器,而这个口器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只有一根,它是由6根极细的刺针组成的,在这6根刺针中,有一根就是蚊子的舌头。当蚊子吸血时,它会将整个口器刺入动物的皮下,而任何动物都有很强的自愈能力,如果蚊子只是简单的将口器刺入就开始吸血,显然是不行的。因此,它就需要一种物质来抵抗动物的自愈能力,而这种物质就是唾液。
蚊子的唾液中含有抗血凝的物质,这样能保证它能一直吸血,直到被打死或者喝饱。这就是问题所在,一旦蚊子携带了某些病菌,病菌会随着它分泌的唾液进入动物体内。
这就是蚊子吸血时注入“毒液”的原因,其实并不是毒液,而是唾液,只不过唾液中可能含有致病菌而已。
总结并不是所有的蚊子都携带病菌,它只不过也是吸了携带者的血液才有的,而蚊子的吸血必须伴随着不断的唾液分泌阻止血凝,所以,致病菌就这么跑进了其他人或动物的体内。
蚊子吸点血不算啥,为什么要注射毒液呢?
蚊子是毒液来源并不是来自蚊子本身,而是蚊子吸食的其它动物的血,各种动物的血内含有不同的病原,所以这就带来了蚊子的间接传染。
大家应该还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只有雌蚊子才吸血,而雄蚊子是不吸血的。雄蚊通过摄取花草树木的汁液就可以满足日常的新陈代谢,而雌蚊除了摄取花草树木的汁液外,还需要依靠摄取血液中的蛋白质来促进自身的产卵能力和抗寒能力,一般来说没有摄取蛋白质的雌蚊一次只能产25枚左右的蚊卵,而摄取了蛋白质的雌蚊产卵能力可以提高十倍以上,一次性可以产250枚以上的蚊卵。
2020年6月8日据英国《太阳报》报道,美国将在两年内释放百万只转基因的雄蚊来阻止蚊子带来的疟疾等疾病的传播,这个是依靠转基因的雄蚊和自然界的雌蚊交配,产生的后代雌蚊会全部死亡,从而达到转基因灭蚊的效果。
病毒是非常恐怖的,并不是以大小来比较其能带来的危害,据不完全统计,蚊子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的死亡人数在70万以上,像我们熟知的蛇,每年造成死亡人数在5万人左右,这两个数字可以感受到蛇和蚊子到底是那种动物更加恐怖了,所以说千万别小看了蚊子叮我们的身体,一定要加以重视和加以防范。
蚊子吸点血不算啥,为什么要注射毒液呢?
如果说夏天最令人心烦的一件事,恐怕就是蚊子了,它们不仅会吸血,还会传播各种病毒。据统计,蚊子是所有生物中杀死人类最多的,它们传播的病毒每年能造成70多万人死亡。但是你知道吗?蚊子其实也不想传播病毒,它们只是被病毒利用了。
蚊子吸血蚊子的结构很简单,它们有着一个像针管一样的长长的“嘴巴”,平时它们并不会叮咬人类,而是吸食植物的汁液。只有当雌性蚊子怀孕时,需要血液作为营养物质孵化下一代,此时它们才会叮咬人类以及其他动物。
它们的嘴巴结构非常精巧,从外部看,它们只有一根像“吸管”一样的嘴巴,但其实里面有6根“针”,当它们叮咬人类时,其中有2根针用来固定人类的皮肤,另外2根针撑开已经切割开的组织,让其中一根刺破人们的皮肤,寻找皮肤之下的毛细血管。
当它们寻找到毛细血管后就会像我们吸食饮料一样吸食血液。
与此同时,蚊子另外一根吸管还会向人体内注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含有防凝剂,这是防止蚊子在吸血过程中,人体血液凝固以至于它们的“针”无法拔出;有的蚊子还会向人类注射麻醉剂,让人类感觉不到叮咬。
这些物质统称为“蚊子的口水”,也正是这些物质,传播了病毒。
蚊子如何传播病毒?蚊子其实只是病毒的载体,它们在吸食人类或者动物的血液时,如果被叮咬的人呢身体内有病毒,比如:疟疾,那么当雌性蚊子吸食人类血液时,疟原虫就会随着蚊子的口器进入到蚊子体内,并在蚊子体内发育成孢子,并进入到蚊子唾液腺中,当蚊子吸血过程中向人类“吐口水”时,此时疟原虫就会随之进入到人体。
虽然蚊子能传播不同的病毒,但是不同的蚊子传播的病毒并不同。蚊子其实有很多种,但在我国主要分布着三种蚊子:桉蚊属,库蚊属,伊蚊属。
其中库蚊属的蚊子最多,占据我国蚊子总数量的90.61%,伊蚊数量占据蚊子总量的8.4%,伊蚊就是我们说的花蚊子,在过去这种蚊子主要生活在热带地区,但现在伊蚊活动的区域越来越向北,我国大多数地区的花蚊子数量越来越多。
这三种蚊子虽然都是蚊子,但它们能够传播的疾病并不同。
按蚊属的蚊子停落时屁股会上翘,虽然它们也会叮咬人,但它们更喜欢吸食牛、马等大型家畜,常见于野外地区。
按蚊属的蚊子是最容易被人类感觉到的蚊子,它们在叮咬人时,还没有吸食到学人类就会有感觉,所以它们一般吸血量不多,但也会吸食人类的血液。
按蚊主要传播疟疾以及丝虫病,在按蚊分布较多的地区,疟疾也会高发。
库蚊属的蚊子个头较大,它们会长时间吸血,一旦吸血就会吸足,使得腹部内呈现红色,此时它们会将身体内的水分排泄到身体外,以便腾出足够的空间用来吸血。
但这也使得它们吸血之后行动力下降,一旦被人们发现,它们很容易被拍死。库蚊能够传播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以及多种马脑脊髓炎,对人类的影响很大。幸运的是,它们并不是十分喜欢叮咬人类。
说到蚊子中的王者,那必须要说道伊蚊,伊蚊又被称为亚洲虎纹,它们已经进化得非常适合吸食人类的血液。
首先,伊蚊在叮咬人类时,会向人类皮肤表面吐口水,口水中含有麻醉剂以及防凝剂,这两种物质可以让它们吸食血液时,人类感知不到。
根据目前已知,伊蚊可以传播很多种疾病,其中就包括登革热, 这种病毒会引起人类发烧,出血,甚至死亡。更可怕的是,伊蚊只要与具有传染性的患者接触,登革热病毒就可以在伊蚊体内生存,并传染。
想要辨别伊蚊的方式比较简单,伊蚊身上有黑白色条纹,而且它们只在白天出没,在清晨以及黄昏时最容易叮咬人。而其他蚊子主要是在晚上活动。
如何消灭蚊子?蚊子能够传播很多疾病,所以很多人们欲要除之而后快,为此人们想了很多方法。首先蚊子的卵、若虫、蛹时期都离不开水,所以在蚊子多发地,人们要及时清理家里的积水,确保没有蚊子滋生。
河流以及湖泊中虽然会有蚊子的幼虫,但是河流以及湖泊中有鱼类生物,它们能够消灭蚊子,不会让蚊子数量激增。
除了常规的做法之外,生物科技公司尝试了使用基因灭蚊法,他们在实验室中培育了大量转基因雄性蚊子,这些雄性蚊子都携带有不育基因,或者令后代早亡的基因,当它们与野外蚊子交配后,生下的蚊子都无法存活从而减少蚊子的野外种群数量。不过从目前的投放结果来看,这个计划并没有成功。
但随着科学的发现,或许人们能最终找到一条消灭蚊子的方法。
蚊子吸点血不算啥,为什么要注射毒液呢?
蚊子,一种身体小,能力”却很大的生物。然而这种能力,对于人类来说,却是一种危害,蚊子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疾病。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
所有蚊子都会吸食人的血液吗?并不是所有蚊子都会吸食人的血液,雄蚊不吸血,只吸植物汁液及花蜜。雌蚊必须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卵巢才能发育、产卵,同时在吸血过程中获得病原体而成为传播媒介。
蚊虫对宿主的选择性因蚊种而异。大劣按蚊、嗜人按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致倦库蚊、淡色库蚊等嗜人血;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等偏嗜家畜血。偏嗜人血的蚊可兼吸动物血,嗜吸动物血的也可兼吸人血。即使是同一蚊种,其吸血习性也可发生变化,如在海南岛的微小按蚊主吸人血并内栖,而大陆的微小按蚊则不同程度地吸取家畜血液并外栖。
这种差别也反映在它们的媒介效能上,即偏嗜人血的蚊,传播人体疾病的机会较多,往往是蚊媒疾病的主要媒介。因蚊能兼吸人和动物的血,故能传播人兽共患疾病
蚊子是怎么吸血的?蚊的口器常称为喙,属刺吸式口器,由上内唇、舌各1个,上、下颚各1对,共同组成细长的针状结构,包藏在鞘状下唇之内。
上内唇细长,腹面凹陷构成食物管的内壁,舌位于上内唇之下,和上颚共同把开放的底面封闭起来,组成食管,以吸取液体食物。舌的中央有一条唾液管。上颚末端较宽如刀状,其内具细锯齿,是蚊吸血时用以切割皮肤的工具。下颚末端较窄呈细刀状,其末端具有锯齿,在吸血时随皮肤切开之后,起锯刺皮肤的功用。下唇末端裂为二片,称唇瓣。
当雌蚊吸血时,针状结构刺入皮肤,而唇瓣在皮肤外挟住所有刺吸器官,下唇则向后弯曲而留在皮外,具有保护与支持刺吸器的作用。雄蚊的上、下颚退化或几乎消失,不能刺入皮肤,因而不适于吸血。
为什么蚊子吸血时感觉不到疼?蚊子在吸血前,先将含有抗凝素的唾液注入皮下与血混合,使血变成不会凝结的稀薄血浆,然后吐出隔宿未消化的陈血,吮吸新鲜血液。
蚊子的口器非常的小,并且在吸食人血时,并不是像针头一样直接插入,而是用锯齿一样的口器锯开皮肤,没有牵拉到神经,所以不会感觉到疼痛。根据蚊子吸食血液的特点,科学家还研究出来了一种无痛针头,未来可能会应用在医学领域。
蚊子喜欢吸食什么血型的人血?蚊子依靠近距离传感器来感应温度、湿度和汗液内所含有的化学成分。
所以雌蚊首先叮咬体温较高、爱出汗的人。因为体温高、爱出汗的人身上分泌出的气味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乳酸和氨类化合物,极易引诱蚊子。
就目前研究来看,蚊子吸血和血型并没有直接关联。
蚊子都会传播什么疾病?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最主要的还是疟疾和流行性乙型脑炎。
当疟蚊吸食患有疟疾病人的血液,也把其中的疟原虫吸进体内。它们再咬人时,疟原虫又从蚊子的口中注入被咬者的体内了。
十天以后,疟原虫开始在接近皮肤的血管内出现。它们在患者的红血球内繁殖,分裂成大量的小原虫,这些小原虫破坏红血球并释放一种毒素。每个小疟原虫又侵入其它红血球而继续繁殖,使得病人体内疟原虫和毒素越来越多,引起患者发冷和发烧。得了疟疾的病人首先发冷,全身抖个不停,但体温表测验体温是高的。
大约经过一小时,病人才觉得发烧,这时体温继续上升,三、四小时之后开始出汗、体温下降,再过几小时病人觉得松快,病好像过去了,其实这时小原虫已侵入新的红血球,又开始繁殖。当疟原虫再次破坏红血球而出时病人又发病而形成第二回合。
除非获得适当的治疗否则这种发作将有规律地继续下去而令人痛苦不堪。疟疾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是相当大的,病人身体衰弱,工作效率低,严重时还会丧失生命。
流行性乙型脑炎,也是由蚊子传带的,这种病又叫日本乙型脑炎,普通都把它叫做大脑炎。患者有发烧、头疼、呕吐、抽风、昏睡、昏迷等现象。治疗上没有特效药品,所以病死率相当高。
怎样科学驱蚊?1.用蚊帐或纱窗把蚊子隔绝在外,蚊帐既能避蚊又能防风,还可吸附飘落的尘埃,尤其适合儿童。
2.在卧室内放置几盒揭盖的清凉油和风油精,或摆放一两盆盛开的夜来香、茉莉花、米兰、薄荷或玫瑰等,蚊子会因不堪忍受它们的气味而躲避。
3.室内安装橘红色灯泡,或用透光的橘红色玻璃纸套在灯泡上,开灯后蚊子会因惧怕橘红色光线而逃离。
4.用空酒瓶或口盅装上糖水或啤酒放在阴暗处,蚊子闻到甜酒味就会往瓶子里钻,会被糖水或啤酒粘住致死。
5.生吃大蒜、口服维生素B,通过人体生理代谢从汗液排出体外,会产生一种蚊子不敢接近的气味。
化学合成驱蚊剂,如蚊香、杀蚊(虫)气雾剂等,存在刺激性、不正确使用容易引起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病等疾病,遇到劣质产品甚至还能致癌。而老人及婴幼儿的呼吸道抵抗力较弱,对外界刺激较敏感,使用中草药驱蚊现优势。
蚊子吸点血不算啥,为什么要注射毒液呢?
相对蚊子人类皮糙肉厚,蚊子叮咬只能造成很小创伤,人类凝血机制很快就能将其堵住。蚊子向人体注射的液体含抗凝血物质,血液不凝则在自身压力下流向蚊子肚子。
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蚊子吸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蚊子的口器构造相当巧妙,并不是用蛮力钻透人的皮肤,真皮层的厚度和结缔组织能方式人体体液外漏也能防止外界物体入侵。蚊子的口器中具有一条像锯子一样的辅助结构,慢慢地剌人体皮肤,正所谓绳锯木断,蚊子靠这种结构破开人的皮肤,随后伸出“吸管”,顺着剌开的皮肤层次向内部深入寻找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血管壁仅仅由一层细胞构成,这时蚊子还不能直接吸血,它们体型太小直接吸吸不动,而是向人体释放一些抗凝物质等生物活性物质,能激发周围人体组织的反应,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更有利于血液成分的渗出,加上抗凝成分,血液不会马上凝结,而血液在心脏推动下有一定压力,就会沿着压力差流向蚊子的肚子。
蚊子吸血十分贪心,因为吸血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直到吸得飞不动才住口,甚至有的蚊子过于贪心,血液不断地涌入蚊子的肚子将蚊子肚子撑破。因为蚊子这样的吸血过程,使得蚊子称为地球上最可憎的杀手和生物之一,在不同的动物间吸血会导致病原在多种生物中传播,而蚊子吸血又是一种有创的方式,必然导致一些病原能直接入血。人类中有很多蚊子导致的疾病,疟疾、登革热、出血热等等,每年全球因为蚊子传播的疾病死亡的人数可多达百万。联合国在对非洲拉美等生活在蚊虫泛滥地区的人们援助的物资中包括蚊帐、防蚊虫药物等,这些方式甚至是最重要的,至今人类无力灭绝蚊子,物理隔绝蚊子是最有效的防止疾病传播的方式。
基本上咬人的蚊子都是没有毒液的,所谓的毒液不过是它们吸完了他又吸你导致的病原的传播。蚊虫叮咬后的肿胀是由于皮下组织细胞液体渗出、组织膨胀以及炎性反应的结果,是人体启动微弱创伤修复和杀死病原的免疫过程导致的。
蚊子吸点血不算啥,为什么要注射毒液呢?
蚊子并没有毒液,但因为会吸食不同动物的血液,因此会造成病原在人类之间传播。每年因为蚊子所传播疾病死掉的人,可能比某些恶性肿瘤还高,无愧于人类杀手的称号。
蚊子是世界上进化相当成功的物种,全世界有3000多种,分布在世界上大部分角落,有人类的地方几乎都有它们的存在。但其实绝大多数蚊子并不吸血,它们主要以草木汁液为食物,因为植物是整个地球生态圈的基础,贴近植物更利于蚊子繁衍,而蚊子种类繁多数量很大,对整个地球生态圈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咬人和传播疾病的蚊子主要有三种:①按蚊,此类蚊子是传播疟疾的主要凶手,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疟疾发生较少,而热带一些落后地带,每年有上百万人感染疟疾,能导致数十万人死亡;②伊蚊,叮咬动物的时候比较凶猛,主要是黄热病、登革热等虫媒病毒的传播者,同样会造成很多人死亡;库蚊,吸食人血和动物血液,会传播一些人畜共患病。这些蚊子中也只有雌性蚊子会吸食血液,雄性蚊子主要吸食草木汁液。
蚊子毕竟是体型很小的昆虫,没有锋利的牙齿能咬开人类或者动物的皮肤,大多数叮咬动物的蚊子也会静悄悄地叮咬,因此也不能采取猛攻动物的方式。但它们在演化中产生了特殊的武器,蚊子的口器构造精细,有像刀子一样的结构、也有像锯子一样的结构,一是通过切割的方式慢慢钻进皮肤的,在这些工具中间包裹着一个吸管,吸管顺着“锯子”剌开的皮肤向皮下探寻毛细血管,这种方式已经可以传染疾病,一些刚叮咬了动物的蚊子再来叮咬人就可能造成疾病的传播;
而蚊子的口器也好体型也罢都很小,动物的血液系统却有完善的凝血功能,毛细血管的小破口很快就会被堵住,不利于蚊子吸血。在进化中蚊子适应了这种特征,学会了向组织中注射苯甲酸等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改变血液的粘稠度使得组织血管扩张更利于血液的渗出,同时人体免疫会释放组织胺,造成毛细血管的扩张和组织液的渗出,这也是造成蚊子叮咬后红肿的原因。这个过程中免不了会向人体注入某些病原,造成疾病在人类中的传播。
最后,蚊子的生长环境也使它们携带很多病原。蚊子的幼虫需要在水中尤其是有机物较为丰富的暗渠、臭水沟中成长,那些环境中本身就有很多病原,其中一些具备感染人体的能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