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狮一生中要经历多少次雄狮更替与丧子之痛?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狮群的社会结构中,因为一个狮群成立之后,除非是遭遇了大的流行性瘟疫,不然这个狮群是一直存在的,维系着这个狮群的核心就是母狮,而狮子的幼崽和雄狮则属于“流水的兵”。那么,母狮的一生需要经历多少次雄狮更替和丧子之痛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狮群的核心

有人说:雄狮是狮群的领导者,它才是狮群的核心。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哈,因为,狮群中的雄狮虽然被称为“狮王”,有着领导地位。但是,实际上狮群的结构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

首先,在狮群中,母狮数量最多,它们负责整个狮群的食物供给,而且在捕猎完成后,它们是先享用美餐的,之后才会带回领地给雄狮和小狮子。从人类社会的母系社会的状态看,母狮的进食是有优先级的,而且它们的活动是为了满足族群的集体利益。

其次,整个狮群的结构是由母狮主导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母狮终生待在狮群中,而雄狮是会更替的,但是无论怎么更替,亲一代和子一代的母狮都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头雄狮和一群母狮组成了一个是狮群,生下了孩子,它们的后代是第一代雄狮和母狮生的,但是,当雄狮被其他年轻雄狮打败并驱逐之后,第一代的生下的母狮就会与新的雄狮结合生下后代,它们产生的后代与第一代雄狮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它们的后代是第一代母狮的“孙子、孙女”。因此,狮群是按照母狮的血统进行统计的,这同样满足人类母系社会的标准。

因此,虽然从表面上看,雄狮风光无限,坐拥“佳丽三千”,实际上整个狮群的核心和主导者并不是雄狮,而是母狮。

当然,母狮终生待在原狮群中,不免有经历“狮王的更替”和“丧子之痛”

狮子是一种高度社会性的动物,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群居法则。其中,驱逐和杀戮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当狮群中的母狮产下后代后,后代中的雌雄共同生活大约2年的时间,2年后,小雄狮就会被驱逐出狮群。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就是让雄狮经受大自然的考验,从而让雄狮的基因更加的强大;第二个就是防止小雄狮与小雌狮近亲繁殖,毕竟狮群中的小狮子有很多是“同父异母”的。

因此,小雄狮被驱逐时,母狮要面对一次“丧子之痛”,虽然驱逐不完全等于死亡,但是至少一半以上的小雄狮就死在了流浪的路上。

第二个“丧子之痛”就是“狮王”更替后,新狮王的“杀戮”。当新狮王拥有了狮群的控制权后,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繁殖,但是如果狮群中有小狮子的话,母狮在2年内是没有发情期的。所以,新狮王会通过杀死原狮群的幼崽的方式,来刺激母狮快速进入发情期。

这是第二个“丧子之痛”。

至于“狮王”的更替,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节点。一般情况下,雄狮在5岁左右时会拥有自己的狮群,而雄狮的平均寿命大约在12年(野生状态下),母狮的平均寿命比雄狮要长一些,大约在15年左右。雄狮从5岁左右时已经经过了3年左右的历练,此时它已经进入青壮年,战斗力处于巅峰状态,因此极容易在狮王之战中胜出。当然,它们挑选的对手大都是8-12岁左右的雄狮。

那么,我们可以算一下,一个狮群中假设雄狮与母狮同岁,都是5岁,雄狮在3-7年之后就会被挑战,此时的母狮在8-12岁之间,新狮王上去就是5岁左右,在3-7年后会被再次挑战。也就是说,原始狮群中的成年母狮一生最多能够经历两次雄狮更替。

如果是原狮群中有2岁以上的雌狮,那么,它至少还能活13年左右,在这个时间段内,它最多可以看到5次雄狮更替。其中包括2岁时一次,5岁时一次,8岁时一次,11岁时一次,14岁次一次(按照雄狮每3年被挑战一次算).

母狮经历“丧子之痛”的次数

从上面两种情况的“丧子之痛”看,母狮一生要经历的丧子之痛有8次左右。仅仅是孩子被驱逐出狮群,一个成年的母狮一生要经历最多4次,因为母狮在3岁时进入性成熟的阶段,可以繁殖,按照正常情况下,母狮每两年生育一次,也就是说自己的孩子每2年就被驱逐一次,然后一头母狮的平均年龄在15岁左右,因此,驱逐式的丧子之痛,一头母狮最多可以经历4次。

上面我们说过狮王的更替往往3-7年就有一次,也就是说雄狮更替的次数就是母狮经历杀戮式“丧子之痛”的最大次数,也就是5次。

因此,母狮一生经历丧子之痛最多会经历4+5=9次。

总结

按照狮群的分工和结构来看,狮群过着类似于早期人类的“母系社会”,所以,狮群的主宰者应该是母狮,而不是雄狮。但是,正是母狮会一直待在狮群中,所以它的一生要面对的生离死别也是最多的,“儿子”的被驱逐和杀戮、“丈夫”的更替等等。

总的来说,母狮确实很不容易啊。

母狮一生中要经历多少次雄狮更替与丧子之痛?

狮群中的雄狮更替

一群狮子由2~9只成年雌狮、外来的2~6只成年雄狮以及它们的幼仔组成。狮群有一片固定领地,在母女之间代代相传,女儿可以直接继承领地,儿子长大了必须离开母亲的狮群,兄弟几个结盟一起出去流浪,只有赶走别的狮群的当家雄狮,抢到新地盘,才能获得繁殖机会。

雄狮从两三岁离家出走开始,终身都在咆哮、追逐和打斗中度过。所有当家雄狮最终都会被年轻体壮的雄狮赶走,没有雄狮能坐一辈子庄。我们看一组数据,东非塞伦盖蒂的雄狮占有狮群的平均时长为26个月;在纳米比亚的艾托沙公园,雄狮占有狮群的时长为2.5~4年,平均3.2年;而在印度吉尔公园,单雄狮只能占有狮群14个月,多狮联盟为30个月。可见,狮群中雄狮更替是很频繁的,通常两三年就换一拨雄狮

有的雄狮能占有狮群很长时间,如坏男孩、保卫者联盟都统治长达7年,这是因为它们的联盟规模很大,有四只以上雄狮,而且它们所在的萨比森保护区面积比较小,竞争不那么激烈。

对多数雄狮来说,其生命的前两年生活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之下,一生有两到三年在别的狮群做高高在上的狮王,大多数时间都在流浪,最终在孤独中死去。

雌狮为什么会经历丧子之痛?

雌狮在临产前最后几周会离开狮群,找个茂密的灌木丛分娩。生产后,雌狮将与幼狮独处四到六周,期间幼狮一步也不会踏出巢穴,雌狮只有在觅食的时候会离开一下。幼狮是很脆弱的,如果母亲不在的时候被豹、鬣狗或其他狮子发现,就是死路一条。安全起见,雌狮经常叼着幼狮颈背给它们换窝。总的来说,这段时间幼狮的存活率是很高的,较少出现意外。

幼狮六到八周大的时候,雌狮带着它们返回狮群。同一狮群的雌狮基本同步繁殖,幼仔年纪也差不多大。雌狮们把幼仔放到一起抚养,形成一个“幼狮园”,幼狮园直到幼仔一岁半左右才解散。幼狮园阶段是雌狮经历“丧子之痛”最多的一段时期,主要死因首推饥饿,其次为杀幼行为。

杀幼是指外来狮子对幼狮的杀戮,每个狮群都想杀死别的狮群的幼仔,以使自己的后代获得竞争优势。而当外来雄狮进占狮群,由于幼狮活着雌狮就不会发情,为了促使雌狮尽快发情,新狮王只好把先前的幼仔全都咬死

前面已经讲到,雄狮的时间是不多的,它们通常只能当家两年左右,它要尽快养大自己的幼仔,没有时间浪费在当继父上。派克教授观察到,每当有新狮王接管狮群,小狮子就会一律消失。在狮子世界里这很正常,多数幼狮都有个杀人犯父亲,仁慈的雄狮是留不下太多子嗣的。

幼狮园就是为了对抗杀幼行为成立的,狮子是群居动物,唯有团结合作才能保护幼仔,单独的雌狮是没有能力保护幼仔的。幼狮园虽然不能完全阻止雄狮杀幼,但至少使雌狮具备了与雄狮周旋的能力,为幼仔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派克曾观察到,幼狮园的三只雌狮在丈夫被赶走后与四只入侵雄狮周旋,成功保护了六只幼狮,使入侵者失去兴趣离开。

幼狮园的主要弊端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喝”,虽然多狮狩猎成功率高于单狮,但由于要与同伴分享,每只雌狮所得的肉要少于独力觅食的。因此,饥饿就成为幼狮园幼狮的最主要死因,夏勒教授估计6~12月龄的狮仔有28%死于饥饿。尤其是在食物丰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幼狮园更难养活幼狮。

在东非,恩格罗恩戈罗火山口的有蹄动物丰度远高于塞伦盖蒂草原,幼狮成活率也高得多。在火山口,有75%的幼狮能活到周岁,在塞伦盖蒂只有25%。其中,塞伦盖蒂的旱季幼狮死亡率更高,因为猎物更稀少,水源也更分散。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死因是遗弃。在塞伦盖蒂,由于猎物稀少,雌狮经常需要迁徙以追上猎物。有些幼仔太虚弱无法跟上狮群,雌狮就只能将其遗弃。

饥饿、杀幼、遗弃和其他捕食者的捕杀,是一岁以内幼狮的四大死因,每只雌狮都要经历很多次丧子之痛。当幼狮长到一岁,特别是一岁半以后,草原上就没有什么能威胁到它们了,这时的雌狮已经开始准备怀下一胎了,与幼狮的感情也渐渐淡了。

雌狮一生经历要多少次雄狮更替和丧子之痛?

在野外,雌狮寿命可达18岁,甚至22岁,而且在15岁以前都能保持繁殖活力。雌狮出生后面对的第一组雄狮是它的父亲和叔伯们,一段时间以后,父亲会被继父赶走。当父亲被继父取代的时候,小雌狮如果还不到一岁,就会遭继父毒手;如果在两岁以上,就可以留在狮群中做继父的妻妾。

狮群平均两三年换一次雄狮,如果一只雌狮能活到15~16岁的正常年龄,平均就要经历6次雄狮更替,也就是说一生换6次丈夫(确切说是换6群丈夫)。赶上雄狮更替比较勤的地区,换8次以上丈夫也完全有可能。

雌狮通常三四岁开始参与繁殖,5岁时产下第一胎幼仔。雌狮妊娠期三个半月,幼狮成长到一岁半以后,雌狮才能再次繁殖,因此正常情况下生殖间隔是两年左右。但如果一胎幼仔全部死亡,雌狮很快再度发情,生殖间隔将缩短

在塞伦盖蒂草原,有只雌狮在12年间生了7胎幼仔,但仅养活了两胎,共6只幼仔。这只雌狮一生至少经历了5次丧子之痛(5胎幼仔全军覆没);要论只算的话,它经历丧子之痛的次数更多,可达15次,甚至二三十次(狮子每胎产1~7仔,平均3仔)。

可见,狮子虽然是兽中之王,但雌狮的生活也是很不易的,狮群中的雄狮更替,以及随之而来的丧子之痛,是每只雌狮必须要面对的。

母狮一生中要经历多少次雄狮更替与丧子之痛?

母狮一生中要经历多少次雄狮更替与丧子之痛?

说出来很多人可能不信,一头母狮子要交配3000余次,才能孕育出一只能够长到成年的后代,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呢?这里有各种的因素造成,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下西方人眼里“万兽之王”狮子的一生。

在狮群当中,70%到80%的幼狮都活不过两年,是什么原因让幼狮子的存活率这么低呢?

饥饿、杀幼、遗弃、和其他捕食者的猎杀,是一岁以内幼狮的四大死因。

而杀幼则是指外来狮子对幼狮的杀戮,因为是不是亲生的的孩子,在雄狮眼里是非常重要的。

雌狮在即将生下幼狮的时候会单独离开狮群,生产后,它和孩子们会独处四到六周的时间,除了觅食时雌狮离开的这段时间,幼狮可能被其他捕食者发现,这段时间幼狮的存活率还是很高的,发生的意外也是比较少。

多数的雄狮会在孩子两三岁时离开母亲的族群,兄弟几个联手挑战别的狮群的雄狮,所有的当家雄狮最终都会被年轻力壮的雄狮赶走。狮群中,雄狮的更替是很频繁的,通常两三年就换一拨。雄狮的时间很紧迫,它要尽快养大自己的幼崽,没时间浪费在当继父身上,后爹不好当呀。为了促使雌狮发情,新的狮王会把先前的幼狮全部咬死,因此,多数幼狮都有一个“杀人犯”的父亲。这看上去很残忍,却是狮群赖以生存的法则。

雄狮这一生两年拥有母亲的悉心照料,两到三年在别的狮群做高高在上的狮王,剩余的时间都在流浪,最终在孤独中死去

在这种法则之下,雌狮一生又要经历多少次雄狮的更替和丧子之痛呢?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野外,雌狮的寿命一般可以达到18岁到22岁,其中15岁之前都能保持生育能力。

雌狮出生后面对的第一组雄狮,是它的父亲和叔伯们。一段时间后,父亲被继父赶走,小雌狮会被新的狮王咬死,如果它已经成年,就可以留在狮群中做继父的妻妾。

狮群平均两三年更换一次雄狮,如果雌狮能活到15岁,那么平均下来就要经历6次雄狮的更迭。换句话说,它一生中要换6任丈夫,在一些雄狮更换比较频繁的地区,换上8次以上的丈夫也是有可能的。

雌狮一般在5岁时产下第一胎幼崽,幼狮一岁半以后准备怀第二胎,因此正常情况下,生产间隔是两年。如果幼崽全部死亡,雌狮就会很快再次发情,生产间隔时间就会缩短。

在赛轮盖亚草原,有只雌狮在12年之间生了7胎幼崽,但是仅仅养活了两胎。也就是说它这一生,至少经历了5次的丧子之痛。如果按照幼狮的数量来算,它的丧子之痛更多有15到二三十次之多,放在任何人类身上,恐怕都是要崩溃的吧。然而,这却是每只雌狮都必须经历和面对的。

看了狮子的一生,不知道各位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母狮一生中要经历多少次雄狮更替与丧子之痛?

正常情况下,一只母狮的寿命在15~22年间,纵观母狮的一生,在它两岁以后,随时都可能面对雄狮更替。在它4~5岁第一次繁殖产崽后,到它15岁左右的繁殖停滞期间,随时都在经历丧子之痛,次数一度令人不敢相信。

狮子作为非洲大草原的扛把子大哥,一张挂满伤痕和苍蝇的脸颊,是它们拼搏战斗后的印记。平时的它们,摇摆着威武的身躯,不管走到哪儿,都让其它动物忌惮三分。它们成群结队,互相配合,象征着力量、团结和权威,古往今来,狮子都赋予了人们至高的寓意。

其实你不知道,在狮子光鲜亮丽的背后,它们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艰辛。从一个狮群的狮王开始,到家族中的母狮、雄狮及幼狮,都有属于自己的心酸历程。

也许,在你知道整个狮群的残酷性后,母狮一生中要经历几次雄狮交替或丧子之痛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下面,且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狮王

通常一个狮群由8~30只狮子组成,狮王是狮群的绝对统治者,除了狮王外,可能还会存在一到四只曾经组过队的雄狮,其余剩下的均为母狮和幼狮了。

狮王和成年雄狮们,肩负着守护家园的重任,在自己的领地范围内,是绝对不允许其它动物涉足的,连同类狮子也不行。但凡发现任何风吹草动,狮王一马当先,绝对是跑得最快的那个。

狮王的战斗力惊人,当狮王在家的时候,一般没有动物敢来狮群中游逛。为了标记领地,提高防卫,狮王还会带着雄狮和母狮们,在领地周边拉屎拉尿,它们觉得,自己的地盘内,只有自己的味道才是正宗的。依赖于它们灵敏的嗅觉,这也是一种独特的看家本事。

表面上的狮王,拥有三妻四妾,前拥后戴的生活,羡慕旁人,其实,它是草原上孤独的王。它的王位只是暂时的,随时都有可能被替代,说不定你看见的这只狮王是窝里反的,或是外来的。

在狮子的生存法则中,只有拥有绝对的权威才能统领一个狮群,这和古代的封建王朝帝王制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点在于,封建帝王在打下江山前还有拥戴者,可狮王在成为狮王前是单兵作战。

要想当狮王,它就要向心仪狮群的老狮王发起挑战,如果胜了,它就取代原来的狮王并赶走它。如果挑战失败了,它将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退居寒舍,修生养息,静候再战时机。

不要以为新狮王的王位就稳了,在它在位的日子里,随时都可能面对新雄狮的挑战。幸运的狮王,在位时间最长能达到4年,不幸的狮王,估计王位的板凳还没有坐热乎,就被其它雄狮挤下去了。

一个狮群中狮王的在位时间,较常见于2~3年之间。

挑战的结果无论成败,总有被驱逐流浪的雄狮,这时的雄狮孤独落魄,常常因填不饱肚子而发愁。好不容易找到吃的,还要被斑鬣狗、胡狼和秃鹫三兄弟抢食,实属悲惨。如果它没有找到其它流浪雄狮抱团的话,它可能会一直流浪,直到被大自然淘汰。

第二:母狮

母狮是狮群中最多的,自然捕猎的任务就交到了它们身上。放在平时,三到五只母狮一起上,连斑马、野牛、水牛等动物都不是对手。

看着是狮王带着雄狮们主内,母狮们主外,实际上雄狮也不会袖手旁观。当母狮落入下风时,就是狮王带着雄狮出手之时,这时速战速决,成功的几率在90%以上。

不管狮王有无出手,成功捕猎后,母狮都不会马上享受美食,它们会静候狮王的到来,在狮王快吃饱后,轮到雄狮,之后才是母狮们。待母狮吃饱后,才能轮到幼狮,有时食物不够,幼狮连着饿一个星期肚子是常有的事。

母狮身躯本就小于雄狮,捕猎时受伤的风险自然较高,一般受伤严重的母狮,常常会不治而亡。这时的狮王也不会正眼看一眼,其它母狮也不会怜悯之心,它们狮群的宗旨为:要为了活着的狮子,持续战斗着。

母狮骨子里一直都流淌着对狮王的尊敬,无论内部的还是外来的,只要成为狮王,它们就相信,狮王会保护它们。母狮们不会去驱赶新狮王,反而会带新狮王熟悉环境和家庭氛围。

可狮群中的幼狮很不幸,在新狮王面前,它们将面临死亡的风险,不管是一只还是十只,它们都会被新狮王活活咬死,这像极了改朝换代,斩草除根的帝王们。

母狮看着自己的孩子一一离去,哪有不心痛的道理,可它们明白,这是它们种群的生存方式,这残酷的现实,就算含着泪,打碎了牙也要咽下去。

第三:雄狮

只有雄狮才拥有成为狮王的权利,在雄狮的骨子里,哪有不想成为狮王的道理。这就造就了它们的一生,不是在流浪就是准备在流浪的路上。

狮群中的雄狮,在出生那一刻,享受着姐姐妹妹们同等的待遇,饿了有母狮喂,困了有母狮抱,到了半岁时,不管雌雄,母狮也一视同仁,通通断奶,开始学吃肉。

在吃肉的阶段才是最残酷的,因为按照狮群中的进食规矩,狮王先吃,雄狮和哥哥们次之,母狮随后,最后才轮到它们。很多时候,轮到幼狮时,吃得都没了。

幼狮苦于没有捕猎的能力,在半岁以后,在狮群中被活活饿死的幼狮非常多。

终于熬到了一岁,此时母狮开始教它们捕猎本领,技巧、胆识、智慧等多管齐下。在理论和实战的结合下,幼狮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部分幼狮躲避不及时,常常会死在猎物的反击下。

好不容易熬到了两岁,这时的幼狮们,不管雌雄,都长大了,体型已和成年的狮子们相差无异。捕猎技术也练得炉火纯青,到了能自力更生的年纪了。这时,狮王开始对两岁的雄狮发出“驱逐令”,没办法,狮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王权和近亲繁殖,必须要这么做。

两岁的雄狮是狮王的亲生儿子,体型虽然差不多,但经验差得太多,它们打不过狮王,只能接受被驱逐的命运。此时,雄狮们开始流浪,和它同岁的雌狮们,则留在了狮群中。

流浪的雄狮为了生存,大多选择抱团取暖,到了五六岁时,战斗力和经验俱佳时,它们就有资本去狮群挑战狮王了。成功了便是新狮王,失败了也不要紧,静待时机,继续挑战。

第四:幼狮

如果一个狮群的狮王足够强健,那么幼狮们能相对平安地生长到两岁,直到雄狮被驱逐,雌狮被留下。如果狮王在挑战中失败,幼狮在面对新狮王时,不管雌雄,不管数量,无一幸免,绝无活命的机会。

(曾经也有母狮为了保护幼狮,组团保护幼狮的情况,甚至还建立了“幼狮幼稚园”,不过能活下去的几率非常小。)

幼狮在一岁以前,自保能力不足,除了饿死的,被新狮王咬死的,还要面临外来侵略者(狮群外狮子、斑鬣狗等)侵扰致死的。在两岁之前,还要面对捕猎时失手致死的,受伤不治而亡的。由此可见,两岁之前的幼狮,活命的机会稍纵即逝。

一般来说,一只母狮一次能产崽1~7只,平均3只,能长到两岁及两岁以上的,不足20%。

问题来了,母狮一生中要经历几次雄狮交替或丧子之痛?

首先是雄狮交替

不管是在非洲的塞伦盖蒂、纳米比亚,还是印度吉尔公园,动物学家们都测试过狮群中狮王的更替数据。结果显示,新狮王的交替时间就像上文提到的一样,平均2~3年就会换掉。

在狮群中,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母狮的寿命在15~22年之间,如果按最短的15年计算,一生要更换5~7次丈夫。按最长的22年计算,一生更换的丈夫在7~11次之间。

其次是丧子之痛

在幼狮三岁之前,母狮都有可能经历丧子之痛。一岁的幼狮,无论雌雄,要经历饥饿、杀幼、遗弃和捕杀四大磨难,同样,母狮将面临四种丧子之痛。在幼狮两岁时,雌性留下给狮王做妻子,雄狮全部被驱逐,母狮又要经历一次丧子之痛。从广泛的角度看,母狮要经历五次。

一般雌狮在三至四岁时才开始繁殖,在15岁前均保持着繁殖活力。

它们四五岁产下第一胎,幼狮半岁前要喝奶,一岁半前要学本领,在此期间,母狮不会参与繁殖。因此,母狮的正常生殖间隔在两年左右。但是,如果这一胎幼狮全部死亡的话,生殖期将减短,可能半年不到就一次。

一只母狮一次产崽平均在2~3只,也有繁殖能力惊人的,一次产崽7只。如果按15年产崽7次,一次2~3只计算,总共能产下14~21只幼崽,存活率只有20%左右,因此这只母狮要经历11~17次丧子之痛。如果按一次产7胎计算,就要经历20~30次,甚至更多。

在塞伦盖蒂草原上,也有数据测试,有只雌狮在12年间生了7胎,一胎3只,仅养活了6只,意味着它经历了15次丧子之痛。

总的来说

狮子作为草原之王、百兽之王又怎样,表面上看着威风凛冽,实则整个狮群都绷紧了神经。

狮王要随时面对内外部挑战,母狮随时要面对丧子之痛,两岁以上的雄狮要面临被驱逐,两岁以下的幼狮要面临被新狮王、被捕猎者咬死和饿死、遗弃。

可它们为了生存,这些都是迫不得已的,狮王赶走雄狮是为了防止近亲繁殖,是为了给自己的后代谋出路,残酷的本质,是为了整个狮子物种都能拥有良好的繁殖环境。

被赶走的雄狮,在日后的狮王争霸中,它也不会回到自己母亲的狮群中称霸,反而离得远远的,它也知道,这是不利于家族生存的。

不管是雄狮交替,还是丧子之痛,母狮子已经承受了太多,所谓为母则刚,母狮有属于自己的坚强。

狮子们也知道,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母狮一生中要经历多少次雄狮更替与丧子之痛?

如果雌狮不出意外,正常老死的话,会经历五到六次的雄狮更替,每次更替都会被新的雄狮咬死幼狮,也就是五到六次的丧子之痛。

更换配偶和丧子之间的联系

雄狮的生活实际上是跌宕起伏的。他们刚出生时可以生活在自己的群体中,但是当他们到了两三岁的时候,他们就会被驱逐出狮子群体,开始流浪,直到雄狮成为狮子王。在这个时候,它们将有权利交配并生下它们的后代。

然而,母狮是狮子群中真正的“小公主”。他们被赋予了一直生活在狮子群中的特权,“结婚生子”。

雌狮在两三岁时达到性成熟,这意味着它们可以生下幼狮。我们以前说过,当一只雄狮两岁或三岁时,它将被逐出狮群,开始游荡。这是母狮经历的第一次“失去孩子的痛苦”。此外,由于狮群中母狮的所有生殖权利都属于狮子王,狮子王的地位经常受到外来狮子的挑战,以获得母狮的生殖权利。

此外,母狮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发情期,当狮子群中有小狮子时,母狮一般不会发情,一般不会在2年内繁殖下一代。此时,如果一只狮子成功挑战狮子王的位置,它们会选择在6个月内杀死狮子群中的所有幼狮,以刺激母狮尽快发情并产下自己的后代。

母狮保护幼狮的方法“幼儿园”

狮子是群居动物。只有通过团结和合作,他们才能保护他们的孩子。单个的雌狮无法保护它们的幼崽。虽然幼狮园不能完全阻止狮子杀死幼狮,但它至少能让母狮和雄狮子周旋,并为幼狮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在幼狮园,三只母狮子在它们的丈夫被赶走后有能力和四只入侵的雄狮子搏斗,并成功地保护小狮子,使入侵者知难而退。

幼狮园也存在缺点,主要缺点是“三个和尚没有水喝”。虽然多只狮子共同狩猎的成功率比一只狮子高,但获得的食物都要和同伴分享,每只母狮得到的肉并不多。因此,饥饿成为幼狮园中幼狮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在6-12个月大的幼狮中有28%死于饥饿。尤其是当食物相对较少时,幼狮园更难喂养幼狮。

死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遗弃。在塞伦盖蒂,由于猎物稀少,雌性往往需要迁徙才能找到猎物。一些幼崽太虚弱,跟不上狮子群,雌性不得不抛弃它们。

身体的饥饿、雄狮的杀幼、遗弃和其他食肉动物的杀害是一岁以下幼狮死亡的四个主要原因。每只雌狮都要经历多次丧亲之痛。当幼崽长到一岁时,尤其是一岁半以后,草原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威胁它们。此时,母狮已经准备生下一个宝宝,她对幼崽的感情正在逐渐消退。

狮子虽然是草原上的王,但也并不是无忧无虑的,雄狮的一次次更替,让母狮经历了数次的丧子之痛,但为了狮群的长久不衰,她们也只能选择一次次的面对。

母狮一生中要经历多少次雄狮更替与丧子之痛?

这没法准确说,各个狮群具体情况不同。

一般狮子寿命20至30年,2岁后便进入青春期。一般狮群首领更替多在5-10年,多数能够活到寿终正寝的雌狮一生会经历三到四次首领更替。

每次首领更替,2岁以下的雄性幼狮基本在劫难逃,这是自然规律,不必太感性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