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没有,基本上所有的动物都是对称的,有不对称的动物吗?

谢邀。

题主这个问题不错。确实,自然界中的动物大都是对称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如果将某一种动物从中间沿着脊椎一分为二的话,左右两边几乎是一样的。我们常见的狗、猫、牛、羊如此,即使是小小的苍蝇、蚊子、蚂蚁仍然是如此。那么,有没有不对称的动物呢?答案是没有,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的解读一下。

动物的对称性以及原因

动物的对称性并不是说以动物的中间可以无死角的对称,只是从面部的中心位置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是相对对称的,但是这种对称也不是零误差的,比如上图中的老虎从面部中间的分割线分成两个部分,大体是对称的,但是,仔细看,它的花纹有不同,而且耳朵大小、眼睛大小以及胡须长短和数量都是不那么对称的。再比如人的心脏是在人体的左边的,而右边就没有。

因此,没有绝对的对称动物。动物的对称是相对性的,而且是外在的,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差别较小而已。

那么,大多数的动物为什么会有这种对称呢?

从进化的角度看,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单细胞生物,随着环境的变化以及单细胞生物的互相吞并,多细胞生物出现了。根据已发现的化石看,地球上最早的多细胞生物是生存在距今约5.7亿年前的海绵生物,这些生物在寒武纪呈现了多样性,但是所有的海绵生物是没有器官和组织的,但是它们的体内已经形成了细胞的分化。

(海绵生物)

上图就是一些海绵生物的复原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身体非常的不规则,而且不同的物种形态迥异,并没有任何对称的地方。但是,几乎在同一时期,地球上又出现了另一种多细胞生物,它就是雌雄同体的栉(zhi)水母。虽然栉水母的种类比较多,而且形态也各异,但是,有一些栉水母已经有了对称性,这种对称偏向于中心对称。

也就是说,生物的整个演化的过程是趋向于:从不对称到对称的过程的。

那么,动物的相对对称性对动物有什么好处呢?

上面我们把对称分为了中心对称和面部中心线对称两种。其实,这两种对称对动物的作用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对称就证明将身体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非常的相似,这有利于动物的平衡性(一边大一边小,显然不利于平衡)。

其次,像老虎、狮子这样的猛兽,对称能够让它们的视野以及听力范围最大化,因此分立与身体两侧且相对对称的耳朵和眼镜,显然比在一侧不对称的情况下,更加实用。这一点,不仅是用在食肉动物身上,食肉动物也是如此,这能帮助它们尽可能早的发现食肉动物,有利于生存。

并且,分立于身体两侧的腿部,更有利于动物身体的支撑和奔跑。

总之,生物都是从低级到高级进化的,而早在5亿年前的栉水母就已经开始进化出了对称性,所以,现代的大部分动物有对称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自然界中有哪些动物是不对称的呢?

上面我们说过,生物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称,只是在外观上存在对称性。所以,我们要看哪种动物不对称只能是通过外观上来区分,假如算上内脏和组织的话是没有对称动物的。

那么,自然界中有没有外观不对称的动物呢?

我认为是没有。有的人会说比目鱼和螃蟹等动物是不对称的。比目鱼的身体是扁平的,而且眼睛都在身体的一侧,表面上看,它不对称,但是, 扁平的动物不是应该从扁平面中间分隔来判断它到底对称与否吗?因此,从比目鱼的两眼中间分隔的话,它是相对对称的。而螃蟹就更不用说了,它的左右两侧的都有眼睛和腿,而且数量一样,也是对称的。如下图:

总结

现存的动物都有相对的对称性,因为对称性本身就是相对的,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比目鱼当然也是对称的了。所以说动物的对称性取决于中线的位置。

你说呢?

大家发现没有,基本上所有的动物都是对称的,有不对称的动物吗?

的确是这样,地球上多数动物的体型都是对称的。自然界中对称动物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两侧对称动物,一种是辐射对称动物。

两侧对称动物比较好理解,就是身体的中线为对称轴,身体的两侧都是一样的。我们常见的动物大多数是这样的。例如:鲤鱼、小龙虾、青蛙、蜥蜴、蝴蝶甚至人类都是这样的两侧对称动物。另一种辐射对称动物在动物界中也有不少,它们的身体是以一个中心点呈辐射状对称。例如:水母、珊瑚虫、海星等这些动物等。

图示:蝴蝶呈现出完美的对称性

动物为什么会出现对称性的体型呢?从动物的进化史来看,最早先是出现了辐射对称动物。例如珊瑚虫,它们的生活方式是固定的,辐射性对称可以让他们感知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这样对它们的生存是非常有利的。后来动物产生了肌肉,生活方式开始有固定方式变为运动方式,这样两侧对称的体型更有利于动物的运动,它们可以更快的猎取食物和更快的逃避敌人。因此,现在的两侧对称的动物占据了动物的大多数种类。

图示:身体呈辐射对称的水母

那有没有不对称的动物吗?也是有的。简单的举几个例子吧!

蜗牛,海螺这类的软体动物就是不对称的动物。我们看看它们的壳就知道这些动物是不对称的了。

图示:身体不对称的海螺

再就是比目鱼,这是脊椎动物里面典型的不对称的动物了。比目鱼的眼睛长在了身体的同一侧,并且游泳的时候也是用身体的一侧来游。比目鱼小的时候其实身体也是左右两侧对称的。比目鱼长成了这个样子完全是因为它们生活在海底的习性造成的。

图示:眼睛长到一边的比目鱼

另外在海边上还有一种叫做招潮蟹的动物,它们的雄性蟹的两只蟹螯一只非常的大,是另一只的20倍以上。这看上明显的不对称。但是我们如果仔细观测的话,它其实还是属于两侧对称动物的。因为它们身体两侧的蟹腿的数量还是相同的。

图示:长着一只大蟹螯的招潮蟹

所以,身体对称的动物还是占绝大多数的。但是我们说的身体对称只是某些方面,并不是严格的对称。像人类外形上看着对称,但是身体内部的器官可不是对称的。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大家发现没有,基本上所有的动物都是对称的,有不对称的动物吗?

大家发现没有,基本上所有的动物都是对称的,有不对称的动物吗?

我们日常见到的大部分动物,甚至包括我们人类自身,从身体左右基本都是对称的,除非存在有些残疾!但绝大部分人左右并不完全一致,比如脸型,眼睛左右鼻孔,甚至女生左右乳房等都不对称,一般的情况就是一大一小,甚至在位置上左右都有高低!当然我们今天并不关心这些细节,而是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左右对称?另还有那些不对称的物种?

一、为什么人类要左右对称?

其实并不止左右对称一种,还有辐射对称,比如珊瑚虫和海星等,当然还有很多不对称的物种!从生物的进化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从真核生物开始身体对称分两种,一种是两侧对称,另一种是辐射对称,辐射对称的动物外形一般为圆饼状或者水桶状,身体一般只有两层,比如腔肠动物水母和棘皮动物海星!但两侧对称则有三层,从理论上来看,两侧对称比辐射对称的动物要高级一些!当然这算是一个重要的理由,那么还有别的吗?

从5.5亿年前的奥陶纪开始动物已经演化出两侧对称的体形,出于生存的需要,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会以更高的要求演化,头部的发展将出现于躯干前进方向,因为这是感知危险的最方便快捷的来源!当然此时距离人类最最早期的哺乳动物的出现还早,但很明显哺乳动物继承了这些从5.5年以前就左右对称的结构以及大脑的进化!

人类的左右对称结构我们已经找到来源,但大脑其实分左右脑,这主要是出于人类感觉和运动器官的对侧分布要求所演化发展的,逐渐趋向于精细化分工也是趋势!

人类的大脑以及神经系统分工

二、有不对称的动物吗?尽管人类看起来是比较对称的,但内脏分布以及大脑分工等并对称,而是具有相当的功能区分!另外很多看起来不对称的动物,其实都是辐射对称或者左右对称的:

1.比如比目鱼,只是眼睛长在同一侧而已,因为它紧贴海底生活,另一只眼睛如果不长在同一方就没用了哈!

2.还有寄居蟹也就是一只钳子比较大,但整体上看也是左右对称!这也是功能需要演化进化的结果!

3.比如水母,辐射对称,不对称的动物比如海绵,但有人认为是辐射对称,贝壳似乎也是不对称!

似乎有,但总归是可以归类的,仅从外观来看确实容易迷惑人,不是看左右长得不一样就不对称,要看整体身体结构或者神经系统分布等!欢迎各位留言讨论!

大家发现没有,基本上所有的动物都是对称的,有不对称的动物吗?

答:有一些动物,确实有着明显不对称的身体,比如:比目鱼、招潮蟹、寄居蟹、阴阳蝶、抹香鲸、海螺等等。

地球上的绝大部分动物,在忽略细节的情况下,身体外观都近似对称,比如人、大熊猫、绝大部分鱼类都是平面对称的;这是因为动物在行走和移动时,对称的身体更容易实现左右平衡,从而达到省力的效果。

对于海洋中的动物,左右对称的身体,在快速游动时,左右两边身体所受阻力相同,身体的平衡更容易控制;但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也存在一些生物进化中的例外。

比目鱼

比目鱼的两只眼睛长在一边,又不同于匍匐游动的鳐鱼,比目鱼长着眼睛的一侧极不对称,这种奇异的身体结构,也造就了比目鱼有趣的生活习性。

比目鱼游泳时长着眼睛的一侧朝上,捕猎时卧在有沙子的海底,只把眼睛露出来;其实比目鱼在刚孵化时,眼睛是长在两侧的,当长到大约3厘米时,一只眼睛开始向另外一侧移动,最终两只眼睛长到了一侧。

招潮蟹

招潮蟹明显的特征,就是长着大小螯[áo],还有着高高的眼睛,大螯可以作为防御和攻击的武器;但是大小螯只有雄蟹才有,雌蟹的两只小螯是左右对称的。

如果雄蟹失去了它的大螯,就会在原处长出一个小螯,而原来的小螯,会继续长大成为大螯,

阴阳蝶

阴阳蝶一侧翅膀有突出的尾柄,另外一侧却没有,这种蝴蝶一半身体拥有雌性特征,一半身体拥有雄性特征,属于雌雄同体动物。

寄居蟹

寄居蟹长寄居于死亡动物的壳内,相对于一般的螃蟹,寄居蟹体型偏长,身体不对称,一边脚要大些。

抹香鲸

抹香鲸头部占了身体的三分之一,头部更像一块长方体,左右头骨也不对称,左骨质鼻孔比右边大,外形看起来非常不协调。

海螺

带壳的软体动物,比如海螺、蜗牛、牡蛎等等,身体都是不对称的,它们的外壳呈现螺旋状。

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大家发现没有,基本上所有的动物都是对称的,有不对称的动物吗?

双侧对称在动物界非常普遍,以至于许多科学家认为这不是巧合,动物的双侧对称性首次出现在约5.5亿年前的化石记录中,由一种叫做acoel的扁虫第一个进化出这种特征的。双侧对称的进化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为定向运动的发展、感觉器官的改进,以及最终为高度复杂的哺乳动物大脑的发育开辟了道路。

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关于双侧对称优势的假设,比如这种对称性可以使动物在有目的和有意的方向上有效地运动,走向食物来源或有利环境,远离危险,双边合作可促进改善的感觉器官,如眼睛和耳朵,这有助于对称身体能够进行的注意力集中的运动。

另一个流行的假设是对称性的进化有助于择偶,对鸟类和昆虫的实验表明,雌性更喜欢与拥有最对称性装饰的雄性交配。例如,雌孔雀更喜欢尾巴长而对称的雄孔雀,而家燕则更喜欢尾巴长而对称的雄性家燕。

两侧对称的生物的左右两侧表面上是对称的,但对称并不完美,首先内部器官的形状或位置并不都是对称的,另外即使面部也并不是完全对称。

不对称的动物

海绵是完全不对称的;另一个例子是招潮蟹,雄性的一其中一个螯比另一个螯大十倍以上。

另一个例子是独角鲸,雄性左边一个牙突出达3米,像角一样,而右边的牙很小。

比目鱼,一开始是对称的,但成年后,眼睛移到脸的一边,这样它们就能平躺在沙子里,防止捕食者从顶部攻击。

交喙鸟,上下两喙交叉在一起。

大家发现没有,基本上所有的动物都是对称的,有不对称的动物吗?

身体不对称的动物还是有一些的。比如招潮蟹、比目鱼、寄居蟹、阴阳蝶,如果包括低等动物的话,还有海绵。

招潮蟹

招潮蟹是多种蟹类的统称,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它们长着一对大小不一的螯[áo],其中比较大的一只,会用来恐吓其他招潮蟹,或者用来求偶。

招潮蟹挥舞自己大蟹腿的动作,是它们被称为“招潮蟹”的原因。

比目鱼

比目鱼又称为鲽鱼、板鱼、偏口鱼,大家常吃的多宝鱼、龙利鱼都属于比目鱼类。比目鱼一般在海床上生活,与海底融为一体,它的两只眼睛长到了同一侧,便于更好的观察情况。

其实,比目鱼出生时两只眼睛是像其他鱼类一样,正常长在身体两侧的。随着比目鱼逐渐长大,在自身激素的作用下,它的一只眼睛开始发生位移,逐渐跑到了身体另一侧。

阴阳蝶

一般来说,蝴蝶是分雌雄的。当个别的蝴蝶同时具备了雌雄两性的性征时,这种个体称为雌雄嵌体,也就是阴阳蝶。它们的一对翅,一边具有雄性特征,一边有雌性特征,往往非常漂亮。严格来说,它们属于极其特别的动物个体,不算一种动物。

寄居蟹

寄居蟹住在海螺壳内,它的身体其实不是对称的,当然,一般情况下,活着的个体是不能离开海螺壳的。当它们需要更换更大的海螺壳时,它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离开旧的海螺壳,换到新的“房子”里。当我们把它们取出时,就能看见它们不对称的腹部了。

海绵

海绵动物是对一类多孔滤食性生物体的统称,别看它长这个样子,但它却是是动物。海绵动物又称多孔动物,是一类最原始、最低等的海洋动物,它们靠捕食海洋中的微生物为生,长得也都奇形怪状的。

但是,它们确实是动物。

总结

不对称的动物,比如招潮蟹、比目鱼、寄居蟹、阴阳蝶,如果包括低等动物的话,还有海绵。由于演化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叠床架屋、不断改善发展的。所以,自从动物在差不多5亿年前,演化到扁形动物,成为两侧对称动物后,之后动物类型,都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的结果。可以看到,招潮蟹、比目鱼、寄居蟹这些动物,都本身是两侧对称的基础上,为了适应环境才演化出了新的特别的形态。了解的越多,越会认识到演化的正确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