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米长的眼镜王蛇能杀死6米长的蟒蛇吗?

谢邀。

这是两种大型蛇类之间的PK,眼镜王蛇是蛇目眼镜蛇科的爬行动物,而蟒蛇则是蛇目蟒蛇科的爬行动物,它们是同目不同科的两种动物。它们最大的区别就是眼镜王蛇有剧毒,而蟒蛇则无毒。那么,同体长下,眼镜王蛇能否杀死蟒蛇呢?我们一起籁探讨一下这问题。

首先,我们分别来看一下两种大型的蛇类

眼镜王蛇

许多人认为眼镜王蛇其实就是眼镜蛇的放大版。其实,眼镜王蛇与眼镜蛇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眼镜蛇属于蛇目眼镜蛇科眼镜蛇属,而眼镜王蛇则是蛇目眼镜蛇科眼镜王蛇属。就如同云豹和美洲豹一样,虽然它们都是猫科豹亚科的动物,但是一个属于云豹属,一个属于豹属。

眼镜王蛇是一种剧毒蛇类,而且也是所有毒蛇中体型最长的一种。眼镜王蛇的毒液中含有大量的神经毒素以及心脏毒素,经研究成年眼镜王蛇每次可以释放200毫克以上的毒液,如果人一旦被咬伤,不注射抗毒血清的话仅能存活半小时左右。

眼镜王蛇是一种聪明的蛇类,它释放毒液的量是根据猎物个体大小来决定的。而且作为一种主要以其他蛇类为食的蛇类,眼镜王蛇在捕猎无毒蛇类时通常不会使用毒液,只有在捕猎有毒蛇类时才会使用毒液。

眼镜王蛇虽然主要以蛇类为食,但是它捕猎的蛇类大都小于它本身的体型。眼镜王蛇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以及东南亚诸国。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眼镜王蛇的体型相差也比较大,在我国的眼镜王蛇是体型最小的,平均体长在3.3米左右,而生活在东南亚的眼镜王蛇体长平均在5.5米左右。它的平均体重在6公斤左右,最大的超过了10公斤。

也就是说,身长6米的眼镜王蛇是存在,它只存在于东南亚各国。

蟒蛇

蟒蛇是一种大型无毒蛇类,它属于蛇目蟒科,在蟒科下有两个亚科-蟒亚科与蚺亚科。通常我们说的蟒蛇就是单指蟒亚科的成员。蟒亚科下有8个不同的属39种蟒蛇,它们大都体型较大,比如网纹蟒、黄金蟒、岩蟒、缅甸蟒等等。

由于蟒蛇能够长到6米的比较多,比如网纹蟒,岩蟒、缅甸蟒等等。所以,我们就拿一种体长能到6米的蟒蛇简单的看一下吧。

岩蟒

岩蟒是非洲最大的蟒蛇。岩蟒的平均体长在5米左右,最长的超过了7米。所以岩蟒满足题主所说的条件。还有一种蟒蛇,无论是体型还是基因关系是与岩蟒是最近的,它就是缅甸蟒。缅甸蟒又称缅甸岩蟒,它的平均体长也在5米左右,而且从基因上看,缅甸蟒是岩蟒的近亲。

岩蟒是一种肉食动物,虽然它是无毒的蛇类,但是它的缠绕力可以在几分钟内勒死一头羚羊,而且岩蟒的进食与大多数的蟒蛇一样,不需要咀嚼,直接生吞。

岩蟒主要栖息在非洲撒哈拉沙漠附近的半沙漠草原地带。岩蟒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在野外,岩蟒会外出觅食,它的捕猎方式简单而粗暴,它会偷袭一口咬住猎物的某个部位,接着用身体在猎物身上缠绕,最后收紧,把猎物活活勒死,然后在生吞。

(可以吞下一头羚羊的岩蟒)

那么,一种是剧毒且身体细长的眼镜王蛇,一种是无毒但是有着致命缠绕力的岩蟒,它们相遇的话,眼镜王蛇能否杀死岩蟒呢?

首先,这个问题我们只能假设,因为两种动物一个在非洲一个在东南亚,在现实中是没有相遇机会的。如果非要它们狭路相逢的话,我认为会有两种情况。

01 眼镜王蛇败

上面我们说过,眼镜王蛇在面对蛇类时,它会自己判断有无毒性,无毒的蛇类,它通常不会用自己的毒液。

所以,第一种情况就是,眼镜王蛇判断岩蟒是无毒的,不使用毒液。那么,这种情况下,眼镜王蛇会被岩蟒咬住缠绕致死。

02 双双毙命

6米长的眼镜王蛇与6米长的岩蟒(蟒蛇)相遇的话,最大的可能就是双双毙命。尽管眼镜蛇有可能在战斗之初不会使用毒液,但是一旦被缠绕,它肯定会咬蟒蛇一口并注入毒液的。这是动物大都有的求生本能。

这种情况下,因为眼镜王蛇的毒液要在岩蟒身体里发作还需要时间,但是这个时间就足够岩蟒将眼镜王蛇缠绕死并且吞下的。

所以,最终结果就是,岩蟒因为眼镜王蛇的毒液发作毙命,眼镜王蛇被岩蟒缠绕致死。这就是双双毙命。

总结

眼镜王蛇虽然在面对无毒蛇类时,不会使用毒液。但是一旦生命受到威胁,它自然会拿出自己的“保命武器”来,所以,一旦6米长的眼镜王蛇与6米长的蟒蛇缠斗在一起。眼镜王蛇是能够杀死蟒蛇的,不过在毒液发作的过程中,眼镜王蛇也会被勒死。所以它们战斗最后的结果是双双毙命。

6米长的眼镜王蛇能杀死6米长的蟒蛇吗?

网纹蟒和眼镜王蛇,一种是世界上最大的蛇之一,另一种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蛇之一。

两者都是可怕的蛇。网纹蟒是地球上最长最大的蛇之一,长7米,重75公斤,有相当大的绞杀力。同时,眼镜王蛇可以长到5.5米,重达10公斤,一口神经毒液能杀死一头亚洲象。但当这两种动物遭遇后,都没能幸免于难。

有人拍到网纹蟒和眼镜王蛇大战的照片,乍一看,眼镜王蛇的牙齿咬在蟒蛇的脖子上,而网纹蟒的身躯紧紧地缠绕在眼镜王蛇的脖子和上身。

它们都是巨大的动物,尽管图像中没有什么能帮助确定它们的大小,但眼镜王蛇是一条成年眼镜蛇,大概有5米。网纹蟒看起来和眼镜王蛇体型非常接近。

很难从照片中确定,这场战争始于眼镜王蛇还是网纹蟒。

眼镜王蛇以其他蛇为食,而网纹蟒通常以哺乳动物或鸟类为食。网纹蟒很可能试图自卫。

一旦受到攻击,网纹蟒可能会试图溜开,但一条行动缓慢的蟒蛇很难避开速度更快的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用毒牙使猎物丧失能力,注射一种神经毒素会麻痹呼吸肌,它们不一定要等到猎物死了才吞下。眼镜王蛇的急切可能导致了它的失败,也许它咬了网纹蟒,然后在等待它屈服的时候走得太近了被网纹蟒反杀。

网纹蟒没有不战而降。它强大的绞杀力困住并杀死了眼镜王蛇,然后网纹蟒死于眼镜王蛇的毒液。

网纹蟒致命的绞杀还会阻碍猎物体内的血液流动,这比窒息致死要快得多。

在照片中,眼镜王蛇的腹部可以看到血迹,可能是网纹蟒的伤口,也可能是打斗中眼镜王蛇受的伤。这场斗争可能会持续多久取决于体型和毒液效力。即便是6米长的网纹蟒和眼镜王蛇相遇也是变量太多,不敢说谁会获胜。

6米长的眼镜王蛇能杀死6米长的蟒蛇吗?

很多人对眼王体型没概念,眼王最大科考实测为4.77米,12kg(吃了东西后不久)。也有4.46米,6.3kg和4.57米7.3kg瘦个体。一般4米就七八kg,4米10kg就算很壮了,有条4米12kg的胖子。纽约动物园一条圈养4.4米12.7kg。文献记载最重记录16kg。国内据说有蛇厂填喂催肥出15kg恶心短肥个体。

不难发现,眼王这个长度就这个体重属实轻。看眼王骨架就知道属于细长型蛇,跟蟒蛇比起来天差地别。在2.5米以前细的不行,通常2米还没2kg。2.5米后才开始变得圆润。

眼王捕杀的蟒蛇,虽然有些刻意玩角度让蟒看起来没那么小。但是事实上,眼王捕杀的蟒都比自己短,体重还没自己重的亚成小蟒蛇。

眼王捕杀蟒蛇主要两种方式,一种是咬了就跑,等神经毒发作再回来吃,这是避免自己受到伤害最上乘的策略。

但大多数时候都是一直咬着拼命注毒,然而大量视频图片都透露了一个信息,眼王在被蟒绞住后只有硬抗,眼王自身不会绞杀。为何它敢硬抗绞杀?因为体型优势,这就是它硬抗的资本。不过也有少数没抗住被比自己小的蟒绞死的。

然而即便是面对小蟒蛇,大量视频都透露要几个小时蟒蛇才会神经麻痹。

了解这层关系,大多眼王捕杀蟒蛇必须满足的条件,体型比蟒蛇更大,可以硬抗绞杀。

大众对蟒蛇的体型概念模糊。这里只说两种最大的。网纹蟒和森蚺(蚺科)

这里先拿生态平均体型对比,眼王是雄>雌,两种大蛇是雌>雄,都用大的。

眼镜王蛇成年雄性平均全长3米,平均体重4kg,最重记录16kg,科考最重12kg

(苏门答腊样本)网纹蟒成年雌性平均全长4.13米,平均体重16.7kg。科考最重99kg

(委内瑞拉样本)森蚺成年雌性平均全长3.72米,平均体重32.6kg。科考最重100kg

不多说,就生态平均体型对比,眼王上去硬抗绞杀就是找秒。更别说最大vs最大。

同长度都按5米,眼王体重14kg,网纹蟒30kg,森蚺60kg。森蚺跟眼王体重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有人要拿食蛇性说事了,网纹蟒确实没食蛇性。但是森蚺有,森蚺经常在交配后雌蛇吃掉雄蛇。还有其他的森蚺捕杀同类事件,也有森蚺捕杀红尾蚺的记录。

接下来是眼镜王蛇毒液的问题,有人拿眼镜王蛇能毒死亚洲象来类比眼王能毒死n条6米大蟒。这样直接除是不对的,因为蛇毒对不同动物毒性不同。鼓腹咝蝰有毒死犀牛的记录。

一项功能性蛋白质组学研究揭示了眼镜王蛇毒液地理变异。眼王本身地理毒性变异就不说了。这里只说眼王对鼠和对蜥蜴的毒性差距。

眼王毒液有针对爬行动物特化,但是对蜥蜴毒性却还是比对鼠毒性弱5-30倍。

显然,爬行动物比哺乳动物更能抗蛇毒。

曾有文献记载1.75米毒性极强的大马来环蛇咬了一条3.5米蟒蛇3口。尽管蟒蛇出现了神经麻痹迹象,但是蟒蛇硬抗几天后康复。

在澳大利亚,很多蛇都有食蛇性,连蟒蛇都有,比如黑头盾蟒会吃毒性极强的棘蛇和东部拟眼镜蛇。它对神经毒有了抗性。

如果都是5米的假设,那么一点就是,眼王硬抗绞杀就是找秒杀。毒液能毒死蟒蛇吗?我觉得可以,但是在那之前就被干死了。

6米长的眼镜王蛇能杀死6米长的蟒蛇吗?

据我了解,眼镜王蛇为剧毒蛇,向以咬伤对方加之施毒之手段致对方于死地,而蟒蛇为无毒蛇,惯用攻击手段是用自己的身躯缠绕对方窒息再试图吞下对方的尸体,且本身无化解剧毒毒素之功能。在身长、体形相当的情况下,两者在搏斗过程中,蟒蛇极有可能被眼镜王蛇毒液攻击先行暴屍,绝无取胜之可能。所以眼镜王蛇杀死蟒蛇是肯定的。

6米长的眼镜王蛇能杀死6米长的蟒蛇吗?

目前自然界里没有6米长眼镜王蛇的记录,蟒蛇是有的。眼镜王蛇在中国境内的最长纪录是3.8米,国外最长纪录是5.5米。而蟒蛇科中森蚺属于体型上最顶尖的那几种蛇之一,主要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与凯门鳄是邻居也是竞争关系的仇敌。

眼镜王蛇属于体型最大的毒蛇,在中国境内毒蛇排行榜上位列第三名,在我国它又被称为过山风,就是因为其速度飞快如山上的风一样,这种蛇攻击性极强喜欢主动攻击。眼镜王蛇和眼镜蛇虽然名字相似,但是亲缘关系并不太近,都属于眼镜蛇科下的毒蛇,眼镜王蛇有自己单独的属。这种蛇又被称为“蛇类煞星”、“蛇类清道夫”,主要是因为它们喜欢捕食同类。

一般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内几乎看不见其他蛇类,它们可以捕食无毒蛇、也可以捕食毒蛇,对于一般蛇毒有抗性。并且会经常捕食体型合适的蟒蛇。眼镜王蛇比较聪明可以分辨蛇类是否有毒,当面对无毒并且体型较小的蛇不太讲究策略,直接一口咬上任其挣扎。当面对毒蛇的时候会小心翼翼,讲究策略性,选择一击致命。迅速释放毒液,几分钟就可以解决对手。眼镜王蛇的一口毒液可以在三小时内轻松放倒一头亚洲象,可见其毒性之强。
但是眼镜王蛇面对体型巨大的蟒蛇并不保证能赢,在自然界中人类就曾记录下眼镜王蛇大战体型相当的网纹蟒,最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网纹蟒被毒死,而眼镜王蛇被网纹蟒绞死。实力相当的对手那么结果就是有输有赢,如果眼镜王蛇能抵抗住蟒蛇的缠绕,尽量挣扎多坚持一会,那么待蟒蛇毒发身亡自然可以享用美食。但实际上动物这种猎食的习性,一般都会选择比自己弱小的对手,体型相当的眼镜王蛇和蟒蛇可能互相绕开对方。


6米长的眼镜王蛇能杀死6米长的蟒蛇吗?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需要先对眼镜王蛇和蟒蛇的基本情况作一下了解。

1、眼镜王蛇

相信很多人对眼镜王蛇并不陌生,关于它的科普文章也比较多,这里我就稍微简单的总结一下。

眼镜王蛇就是农村常说的“过山峰”,之所以有这样一个“俗称”,主要是由于它多栖息在沿海低地到山区,且海拔高度在1800米以下。

眼镜王蛇是出了名的毒蛇,而且它还是所有毒蛇中体长最长的,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毒蛇。通常情况下过山峰的体长约为1.2米~4米、体重约2~8公斤,但此前偶有长达6米、体重约10~12公斤的报道。

不过,眼镜王蛇不仅自身的毒性极强,而且体内自带抗毒的血清可对其他蛇毒免疫,因此它的食物主要是其他蛇类。而捕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迅速咬伤猎物,并将含有神经毒素和心脏毒素的毒液快速注入猎物体内,待猎物中毒而亡后才进食。

由于眼镜王蛇是剧毒型蛇类,因此就体型而言往往长的比较“苗条”,因为它不需要像那些无毒蛇类需要通过发达的肌肉将猎物勒住使其窒息而亡,只需要练就风一般的速度快速出击、一口致命的本领即可。

2、蟒蛇

蟒蛇是一种无毒的大型爬行动物,一般情况下成年蟒蛇的体长可达8米左右、体重可达几十公斤到一百多公斤,这主要是由于蟒蛇体型粗壮堪比碗口,甚至有的完全就是“水桶腰”,因此身长越长体重越大。

由于蟒蛇的无毒性,因此它不能像毒蛇那样通过向猎物体内注射毒液来捕食,而是利用“血盆大嘴”咬住猎物之外,其尾部会迅速绕过猎物一圈圈缠绕并将其死死勒住,并通过特殊功能感知猎物有无心跳,一旦心跳停止就会马上松开身体,以节省能量。

虽然蟒蛇只能靠最“苯”的缠绕挤压的方式捕食猎物,但它却“配备”了粗壮的身体、强大的肌肉以及感知猎物心跳的特殊功能,因此这也足以使得一些猎物闻风丧胆。

从眼镜王蛇和蟒蛇的有无毒性、体型特征以及捕猎方式来看,二者都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若二者真的遭遇,总的来讲眼镜王蛇占上风的概率较大,毕竟眼镜王蛇毒性极强且单次可注射约500毫克的毒液,被咬后如不能迅速得到有效救治死亡率极高,甚至可使一头成年亚洲象在3小时内丧命。

不过,蟒蛇巨大的锋利的牙齿和巨大的缠绕力也不是唬人的,当受到威胁或者掌握了进攻主动权时,也会快准狠的对猎物发起进攻,丝毫不给对方逃脱的机会。而6米的眼镜王蛇虽说数量及其的少,假如与6米的蟒蛇相遇很可能两败俱伤,即眼镜王蛇咬伤蟒蛇,而蟒蛇则死死缠住眼镜王蛇。

讲到这里,这道题虽说已经回答完毕。但关于保护蛇类这个话题,我觉得有必要再啰嗦一遍:由于人类的大肆捕杀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包括眼镜王蛇、蟒蛇等在内的许多动物的种群数量迅速减少,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和生物链的破坏,最终也会影响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环境、珍爱野生动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