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陆地上恐龙那么大,而海里的反不及蓝鲸大呢?

谢邀。

首先纠正一下哈,海里是没有恐龙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陆地上的爬行动物才能被叫做恐龙。比如会飞的风神翼龙,虽然名字里带有“龙”字,但是它只是会飞的爬行动物,并不是陆地动物,因此它不能被称为恐龙。

回答题主的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下陆地上的恐龙到底有多大?与蓝鲸相比怎么样?

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恐龙是地震龙。地震龙是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一种草食性恐龙。“地震龙”顾名思义就是可以让大地都地震的恐龙,可想而知它的体型和体重是多么的庞大。

据古生物学家研究,地震龙的体长超过了40米,体重也在100-130吨左右。而最有名的霸王龙身长12米也仅有14吨左右,也就是说地震龙的体重是霸王龙的接近10倍。

有意思的是,虽然地震龙的脖子有8米左右,但是它却不能像其他脖子很长的恐龙一样自由弯曲,因为从它的化石来看,它的胫骨数量非常的少。并不足以支撑它的脖子灵活的转动。

虽然地震龙体型庞大,但是像蛇颈龙一样,它的嘴却非常的小,因此为了满足庞大的身体的需求,地震龙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食。

但是,拥有着接近130吨体重的地震龙并不是最大的恐龙。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谁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

1877年在美国一位生物学家发现并挖掘一个庞大的恐龙化石,它就是易碎双腔龙。易碎双腔龙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它的身长在35-60米之间,体重在180吨-220吨之间。

迄今为止,再也没发现任何一种恐龙的体长和体重能够超越易碎双腔龙。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易碎双腔龙与地震龙一样都是草食性恐龙,光靠吃草就能长成如此的庞然大物,那一天它得吃多少的青草和树叶啊。

看完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我们再来看一下蓝鲸。

蓝鲸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蓝鲸的平均长度在30米左右,体重在150-180吨之间,仅仅是蓝鲸的舌头就有2吨中。但是相比之下,蓝鲸比易碎双腔龙还是要小一点。

上面咱们说过,只有陆地上的恐龙才是真正的恐龙。在水里的名字带龙的动物是一种海洋爬虫类动物,比如沧龙、滑齿龙、鱼龙、短颈龙等等。

那么有没有一种海里生活的“恐龙”与蓝鲸体型和体重接近的恐龙呢?答案是肯定的。

滑齿龙就是其中之一。滑齿龙属于蛇颈龙的一种分支,它生存在侏罗纪的中期。滑齿龙的平均身长虽然只有15米左右,但是它的体重最重到达了150吨。仅仅是滑齿龙的牙齿就比霸王龙的牙齿要长出2倍还要多。

重要的是,滑齿龙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

综上,海里生活的“恐龙”实际上不是恐龙,而在侏罗纪时期海里生活的所有爬虫类动物里,滑齿龙的体重就与蓝鲸相仿。而且重要的是有滑齿龙的时期还没有蓝鲸的存在,它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那时候在海里滑齿龙就是真正的“海洋霸主”。如果是同时期出现了另一种比滑齿龙还要大的海洋生物的话,相信滑齿龙也会再次进化,成为超越蓝鲸的存在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毕竟越庞大的体型就意味着食物需求的增加,而且太大的话反而对自己来说是种累赘,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站在食物链最顶端的猎食者就很难完成再度的进化。

也或许就是在恐龙生存的时期,没有比蓝鲸大的恐龙的主要原因吧。

为什么陆地上恐龙那么大,而海里的反不及蓝鲸大呢?

蓝鲸是哺乳动物,而恐龙是爬行动物。

是因为地球上的环境造成恐龙体型庞大。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在恐龙成为地球霸主的全盛期,地球的含氧量最高可达35%(甚至更高)!这意味着什么呢?因为这极高的含氧量而造成地球上的植物大爆发!这个月,说明为什么大的恐龙,没有被饿死(至少在今天的植物密度来讲,根本无法养活,体重达100多吨的食草动物)这些庞然大物,比我们想象的动作更加轻盈,灵活。

而且在侏罗纪海里有体长20米的上龙,丝毫不逊色于现在的蓝鲸。所以说,陆地上的恐龙虽然大,但在海里反不及蓝鲸大是经不住推敲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那时候的鲸鱼,甚至是陆地上的哺乳动物都要比今天的同类体型更大更强壮。但总的来说,陆地上的恐龙的体型与重量要比海洋中的同类更有优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为什么陆地上恐龙那么大,而海里的反不及蓝鲸大呢?

恐龙(巨型蜥脚类恐龙)是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陆生动物了,我们都知道蓝鲸是今天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其体长可以达到30米,体重170吨,而人们观测过的最长的一头蓝鲸超过了33.5米,体重更是超过了200吨。

很多人会拿蜥脚类恐龙与蓝鲸对比,实际上那些体型巨大的蜥脚类恐龙仅仅是长度上超过了蓝鲸,但是体重上远远不及蓝鲸。

图注:易碎双腔龙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易碎双腔龙的脊椎骨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传说中的易碎双腔龙曾经是唯一能与蓝鲸一较高下的巨型恐龙,推测其体长为58米,体重超过了120吨!但是就在2018年,古生物学家已经确定了易碎双腔龙并不存在,它实际上属于雷巴齐斯龙类,而且按照雷巴齐斯龙类的体型推测,其长度在30米左右,体重降为62吨。

图注:绿色为缩水之后的易碎双腔龙(已更名为极巨龙),图片来自网络

易碎双腔龙缩水之后,曾经体型比它小的阿根廷龙和巴塔哥巨龙就成了已知最大的恐龙,它们的体长在35到40米,体重约80吨。不过这个体型根本无法与蓝鲸媲美,其实就连像弓头鲸、长须鲸这样的巨兽都赶不上啦!

图注:巴塔哥巨龙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生活在陆地上的那些巨大的蜥脚类恐龙在体长上超过了大型鲸类,但是体重却无法与鲸类相比。

原因很简单,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它们需要用自己的四肢支撑身体的重量,对抗地心引力,所以是有极限的。巨大的蜥脚类恐龙已经是创造了陆生动物的极限,如果再大的话,它们的四肢以及整个身体是承受不住巨大的重量的。

图注:遨游于海洋之中的大翅鲸母子,图片来自网络

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鲸类不同,它们不需要过多考虑身体的重量,因为海水的浮力会支撑它们的身体,所以大型鲸类尽管在长度上不如最大的那些蜥脚类恐龙,但是体重上却是蜥脚类恐龙的倍数。

回到问题本身,是有误解的。中生代的那些生活在海洋中的巨型海生爬行动物并不是恐龙,它们的体型虽然不及蓝鲸,但是像喜马拉雅鱼龙、萨斯特鱼龙、肖尼鱼龙这样的巨型巨龙类也已经达到了大型须鲸的体型,而传说中的新西兰大鱼龙更是具有与蓝鲸相当的体型,体长39米,体重300吨!不过中生代是否有比蓝鲸还要大的海生动物,还需要古生物学家的发现和研究。

图注:萨斯特鱼龙,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新西兰大鱼龙与蓝鲸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为什么陆地上恐龙那么大,而海里的反不及蓝鲸大呢?

鲸鱼是大约5000万年前开始向水生生物进化的哺乳动物祖先的后代,属于温血动物。按体积和重量计算,蓝鲸是最大的生物,其纪录长度为33.58米,重达210吨。一头普通的蓝鲸有25米长,106吨重,大约是雷龙的4倍或大象的30倍;即使是较小的长须鲸也比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大象大得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动物都会朝着体型变大的趋势进化,这被称为柯普定律。19世纪末,爱德华·德林克尔·柯普(Edward Drinker Cope)首次提出了这条规则“在一个种群谱系中,随着地质时间的推移,进化往往会增加体型”。后期的恐龙也比早期的体型大。2015年,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对柯普定律的存在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测试。科学家深入研究了化石记录,收集了自5.42亿年前寒武纪开始以来存在的17000多个属海洋动物的体型数据。结果显示自寒武纪以来,各属的平均生物体积增加了150倍。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许多证据,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哺乳动物家族也倾向于进化出更大的体型。体型较大的动物可以更好地与竞争对手争夺交配、食物和其他资源,并获得更多种类的食物。然而,陆地哺乳动物受到重力的限制——陆地动物需要巨大的骨骼和血管来支撑它们的身体,同时需要保持灵活性,所以当把体重增加到几吨后就会很难继续增大。

此外,体型较大的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更容易灭绝。体型较大的动物无法在狭小的受保护的洞穴中避难,因此容易被恶劣的环境条件所困,需要更多的食物。繁殖速度慢,达到性成熟的速度也很慢;照顾后代需要长时间和精力的消耗,而这个长期过程使得幼兽极易受到捕食,性成熟之前的死亡率通常很高。如果一种疾病或气候影响严重到足以在一代人的时间里杀死大多数年轻动物,新个体被引入种群的速度缓慢,将需要很长时间恢复;而啮齿动物等体型较小的哺乳动物不会受到严重影响,因为它们一胎多个幼崽,而且生育周期非常短。

另一方面,海洋哺乳动物之所以能长得这么大,是因为水的浮力使它们摆脱了重力的束缚。此外,这些海洋哺乳动物需要足够大才能捕获足够的体温,海洋哺乳动物如果太小,它们失去热量的速度会比产生热量的速度快,所以水生哺乳动物的最小尺寸是最小陆地哺乳动物的一千倍。根据发表在PNAS上的模型,体型较大的海洋哺乳动物向周围水域散发的热量也更少,这使它们比体型较小的哺乳动物具有更大的优势。

为什么陆地上恐龙那么大,而海里的反不及蓝鲸大呢?

额。。。这让哥斯拉这个海陆通吃的大家伙位置很尴尬啊。哎不管哥斯拉了谁让人家是大姐呢,进入正题,先要说明一下恐龙和鲸鱼完全不属于同一个时代的物种,所以这个大没有同种环境条件的相对性。那就从脑坑科学家的大环境角度来简单分析一下他们的大。

01

在恐龙还没有昌盛之前,大陆相互交叠,内陆面积巨大干旱少雨,地球被耐寒耐寒的植物完全统治,氧气含量相对丰富,后因大陆漂移区块分开使得海洋侵蚀陆地,整个地球的环境趋于温暖湿润,绿植覆盖面积及种类更是日益增长。

这样高富氧和食物充足且多样化的环境促使恐龙界飞速发展,不是在数量上更是在体积上体现,空气中较高的氧含量使得机体活动供氧过盛,因此即使体积变大也不会影响机体正常活动所需氧量。当然这也不仅限于恐龙,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物种都得到了新发展。

02

因此陆地上的恐龙长得大不足为奇,尤其是植食类恐龙,特别是梁龙科的恐龙们体长50米不足为怪。而海里的动植物也是同步壮大,比较出名的就是沧龙据目前化石推测体长大约在20米左右,当然不能代表普遍体长可能有更大的,沧龙科的同伴们体积都不小,体长都接近现在成年蓝鲸的边缘22到33米,与之相当。至于为什么恐龙时代海里的动物没有陆地上的动物更大,这是个有待确定的问题,因为有关深海的探索我们了解甚少,现在还不能定论当时海里的动物谁最大有多大这个概念,还没有发现的恐龙类化石可能在地底深处也可能在海底更深处。

03

由于对于海洋的水质环境导致化石难以形成,我们能获得的当时的地质资料也比较少,因此对恐龙时代海洋生物的大物种了解更少。由于海洋生物区别于陆地上的生活方式,虽说吸氧频率减少影响了机体活动的总需氧量,限制了体积的上限,但也有像鲸鱼那样进化出了巨大的肺容量。所以我相信,可能当时海洋生物的体型有远超现在化石所发现的物种。

光靠大也不行,能存活到未来的才是真正的霸主!!!

纯属脑坑科学家的猜想,小伙伴们勿喷,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

为什么陆地上恐龙那么大,而海里的反不及蓝鲸大呢?

梁龙可以长到25米长,但重量只有15吨左右。

为什么有这么多史前动物——乳齿象、猛犸象和许多恐龙——这么大有点神秘。长期以来,环境因素,如空气中较高的氧含量和较大的陆地面积(即更大的空间)被认为是它们体积大的原因。柯普法则是另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解释,它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动物会进化得越来越大。人们认为史前动物在大规模灭绝之间的数千万年间进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大。当下一次大规模灭绝发生时,巨大的动物被消灭了,新的更小的动物取而代之,变得更大,直到下一次灭绝。

柯普法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今天没有巨大的陆地动物,至少按照史前的标准是这样。自上次灭绝恐龙的白垩纪大灭绝以来,已经过去了6600万年。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在柯普法则下,生物变得巨大时间还不够长。

然而,最近的化石研究对这两种理论都提出了质疑。这些研究表明不同大小的恐龙同时存在。在某些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变得更小而不是更大。

基于这一证据,出现了一种新的解释,解释为什么有这么多巨大的恐龙。它指出了它们骨骼和肺的生理学,这与鸟类相似。最大的恐龙,易碎双腔龙被认为重达130吨,大约相当于15头非洲象。它们的骨头中空,这减轻了体重,防止变大时身体承受不住体重。它们也有非常高效的肺,所以它们的呼吸和热量交换可以更好地支持更大的体积。它们产卵能较快繁殖可能给了这些大型动物繁殖的优势。

然而,巨大的动物不仅仅是史前,事实上易碎双腔龙是陆地动物,阻止了它成为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今天所知道的最大的动物,蓝鲸把易碎双腔龙比成了弱者。蓝鲸估计有27到30米长(很难测量水下如此巨大的生物),重达150吨。它们在水中的存在增加了它们的浮力,使它们有可能体重超过称体重时身体不会骨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