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好多老人帮子女带孩子带着怨气?

因为第一老人本身不情愿。第二没有报酬,并且有时还有自掏腰包。第三教育方法有代沟。第四老人被栓住不能享受老人本身的二人世界。第五最重要费力不好。

为什么现在好多老人帮子女带孩子带着怨气?

老人帮子女带孩子有怨气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现在帮子女带孩子和原来不一样了,原来是孩子们和老人住在一起。现在人们上大学的机会多了,孩子们大学毕业后一般不会选择回老家工作,而是选择留在城市里。父母帮子女带孩子往往得老两口两地分居,甚至有些父母上面还有老人需要赡养,所以去帮子女带孩子就得克服许多困难。

第二,现在的子女都是低能儿,生活中什么都不管,当甩手掌柜,但是在育儿方面要求又特别高,有些要求都特别奇葩。

我一个亲戚家的媳妇,有一天晚上发现孩子牙上有苹果沫,就要求老人以后不能再给孩子吃水果,理由是:孩子长牙了,吃水果坏牙。这说法也真是没谁了。

还有一同事感叹,她女儿买了各种各样的肥皂,规定孩子不同的衣服得用不同颜色的肥皂洗,可是同事根本就分不清,也记不住,所以同事每天都特别紧张,恐怕弄错了被女儿训斥。

第三,现在得子女都特别懒,父母带孩子不只是带孩子,还要煮饭、洗衣、打扫卫生,而子女们下了班只会抱着手机葛优躺,根本就不会搭把手,老人每天像伺候大爷一样伺候他们,真的很累。

我妯娌就曾经说过过个周末儿子媳妇睡到十点也不起床,她一边看着孩子一边大扫除,心中的火气就很大。

第四,身体累还可以忍受,最不能忍受的是子女们不仅不知道感恩,还把父母当成老妈子使唤,稍不如意就大声呵斥,指责父母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整天挑三拣四,挑肥拣瘦,弄得父母无所适从,干了活还不落好,生一肚子气。

有的孩子嫌父母早晨起的早,打扰了他们休息;有的孩子嫌父母做的饭不好吃,不合他们口味;有的孩子嫌弃父母不会说普通话,教的孩子发音也不准确。

一个亲戚在子女家帮忙带孩子,老人视力不太好,漱口后吐在水池里清理不干净,一开始是媳妇闹,老妈说给儿子诉诉苦吧,结果换来儿子的又一顿训斥。

舅妈去给儿子带孩子,晚上起夜次数多了,儿媳妇也闹,嫌打扰了她休息。舅妈说,在儿子家好像是坐监狱。

子女们一边嫌弃着父母,指责着父母,一边离不开父母,不放父母回老家。我姨说给子女带孩子那几年好像在过火焰山,几年下来,人瘦了一圈。晚上夜深人静时,觉得特别孤单,思念远方的老伴,挂念在老家的高龄父母。

诸如此类,父母帮子女带孩子能没有怨气吗?

为什么现在好多老人帮子女带孩子带着怨气?

都是喝毒鸡汤喝的。

什么帮助带孩子是情分,不帮助带也没所谓了,什么老人没有义务帮助带孩子了,什么父母辛苦一辈子了该享清福了,什么谁生的谁带了,自己生的带大了就没事了吧,等等等等吧,有这些话整天在耳边叨叨,老人带孩子能没怨气吗?

在早年间老一辈帮助带孙子美着呢,就是和儿媳妇不和睦的,和孙子都没仇,看见孙子别提多乐了,跟儿媳妇这打着架,孙子一叫奶奶立刻就乐,也没听老人们说过谁生的谁带?过去的老人知道含饴弄孙是乐趣,现在的老人带孙子没有跳广场舞舒服,那多带劲呀!

说一句简单话吧,凡是五六十岁的人,和奶奶的感情都特别好,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基本都是奶奶带大的。

回答完毕!

为什么现在好多老人帮子女带孩子带着怨气?

我家斜对面就是一个市示范幼儿园,每天早晚我都可以遇到许许多多来接孩子上学、放学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们。有一次我看见一个来接孩子的爷爷对着急急忙忙跑过来的孙女说:“怎么回事?又是这么迟出来,人家小朋友都已经出来了,就你最笨!”

小孙女赶紧说:“后面还有人没有出来呢!”

爷爷又说:“你再这么慢,我下次不来接你了!看你怎么办?!”

又有一次,一个外婆拖着小外甥急着过斑马线,因为还是红灯,小男孩不肯过,祖孙扯来扯去的,结果外婆急起来了,三两下,把外甥一顿打,还说了一些难听的话

类似的情景,天天都在上演。也就是说这些带孩子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虽然都在帮衬着带孩子,但是从他们的语言和行动里面都看得出来,带着很大的怨气。

为什么呢?

据我观察分析,大概有这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子女的原因,子女完全把孩子丢给父母,一回家就顾着玩手机,什么事也不管;出门吃喝,父母没日没夜,除了带孩子,搞卫生,免费做保姆,有的还要贴钱买这买那,子女不但不感恩,还认为父辈帮忙带孩子是天经地义的。

更甚者,一方面,要父母帮自己带孩子,又时常嫌弃他们:不是做菜做的不好吃呀,就是小孩带的不好了,等等。

2.第二种情况,是带孩子的老人的一些原因,不少老人因为自己老了,但是占有欲很强,尤其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已出钱帮子女买房结婚,现在又帮忙带孩子,既出了钱又了出力,贡献很大,认为自己还是一家之长,根本不会理解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界限,明里帮带娃,实则夺权,夺不成就老羞成怒,还时不时地在儿子那里,挑拨儿子与媳妇的矛盾,总认为儿子孙子才是自己人,习惯把媳妇当外人。

所以婆媳关系搞不好,自己心情也不好,又不及时调整,动不动就把气撒在孙辈身上。

第三种是,现在给子女看孩子基本上是50后和60后,他们大多数生长在多子女的原生家庭,从小就没享过什么福,被换去换去,吃了不少苦。

那时候条件差,沒读过什么书,后来又赶上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很艰苦,后来好不容易回城了,分配的单位也基本是工厂啊多,,也没有什么可选择的,喜不喜欢也得去上班。

那时候也没有高考这回事儿啊!后来即使有了,因为之前书读的不多,能考上大学的是极少极少数。接下来就顺理成章的结婚生子,小家庭一穷二白,什么都靠自己,那时候两边家里都帮不上忙。

再后来,孩子大了,又得给孩子攒学费,还是得省吃俭用,就想着等孩子上大学就能好一些了,可是上了大学这一笔费用,你还是得省吃俭用,又想着等毕业挣钱了就好了。

等了几年,当孩子真的毕业了,有工作了,挣钱了,接着又希望他早点成个家呀,女儿要好一点,如果是男孩了,你还得给他买婚房啊,娶媳妇啊,又要花很多钱,所以说还是得苦着自己。

这好不容易给孩子准备好了,完成了,但也退休了。心想这下可好了嗯,可以没有压力了啊,趁着年龄不太大,身体还允许啊,就和老朋友啊,一起出去玩儿啊,看看更大的世界。

可是呢,这儿又有小孩儿了,你说咋办?你说不去吧,就顾着自己玩,还真是做不到,孩子需要你帮忙;去吧,别说一去就有可能就是好几年,跟儿女没有矛盾,还好一些哈。

可毕竟是两代人在一起生活,哪有没矛盾的呀,是吧?都是平常人,哪有那么好呢?所以说产生矛盾了,再加上带孩子这一辈子是怎么走过来的?那个苦当然清楚。

按道理说,带孩子是父母的责任,父母的父母不帮忙带是他们的本份,帮忙带是他们的情份呀。你说说他们心里头能不产生怨气吗?但是那又能怎么样啊?有怨气你还得帮他们带。

所以说,这80后,90后的孩子们应该体谅你们的父母,因为他们太不容易了,从小到大没想过要享儿女的福,可是呢,现在年龄又大了,还要操更大的心,受更大的累。

作为我们老人来讲,也应该多担待一些,因为毕竟是晚辈,不跟他们一般见识,为了家庭的和谐幸福,得顾全大局,还是得调整我们的心态,都是为了下一代嘛。

为什么现在好多老人帮子女带孩子带着怨气?

如果仔细调查一下,有怨气的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怨气小的是姥姥姥爷,怨气大的是爷爷奶奶。

为什么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实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下出生的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期。这代人一出生就被泡在蜜汁里,基本上没有吃过任何苦,不对,除了学习之苦外。

因为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基本上以骄为主,因为万一,家就死孩子喂米汤一一没救了!我们那儿纺织厂有位女工,响应号召做了绝育手术,厂里奖了一台电视机。不料,儿子十一岁被车撞死,该女工直接跳了烟筒。除了担心安全,就是狠抓学习,所从独生子女考大学的比例相当乐观!

当他们结婚生子以后,绝大多数需要父母来带孩子,并且随女性社会地位的升高和男多女少现象的生成,姥姥姥爷带孩子较为普遍。

别看年轻父母们家务活儿几乎不会干或者不愿意干,但对育儿要求却十分在意,条条框框居多。曾经有位姥姥诉苦说,姑娘给她列了十八页数百条要求,能没有怨气吗?

至于爷爷奶奶们更不好受,尤其是遇上"老虎型"的儿媳妇儿,日子更不好过。小区一位奶奶流着泪说,儿媳妇儿给家里装了监控,稍有不周,电话马上就来。能没有怨气吗?

还有那些带着退休金、土特产漂在大城市看孩子的老人,起得比鸡早,干得比牛苦,睡得比月亮晚的人,能没有怨气吗?

可怜的是,尽管有程度不同的怨气,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孩子,都选择了忍、再忍!

他们有怨气难道不应该吗!何况他们只是在外和头条里吐吐怨气,难道过份吗!

不是说理解万岁么!

不知回答可符众意?

为什么现在好多老人帮子女带孩子带着怨气?

65岁的王阿姨泣不成声的说:“主动帮女儿带孩子,是我最错误的选择。“

王阿姨和老伴就一个女儿,之后他们也没有想过再要一个孩子。一方面是因为当年计划生育比较严格。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俩都是老师,对这方面看得也比较开,在他们看来,男孩女孩一样养,没什么区别。

7年前,王阿姨和老伴相继从工作了一辈子的学校退休了,两个人每个月的退休金加起来能有8000元。正当王阿姨和老伴开始享受退休生活的时候,却因为独生女儿怀孕而改变了原有的计划。

王阿姨的女婿家是农村的,父母是很朴实的农民,靠种地为生,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在上初中。起初王阿姨是不同意女儿的婚事的,因为王阿姨怕女儿嫁给他会受委屈。但是拗不过女儿的死缠烂打,王阿姨只能同意他们结婚,但是王阿姨有一个条件:要在女儿工作的城市买房子,不能去男方家里。

女儿和准女婿同意了这个要求,王阿姨这次同意他们结婚。不过王阿姨也知道男方的家庭情况,所以就根本没有提彩礼的事情,反而主动掏钱给他们在工作的地方全款买了房子。王阿姨和老伴想得很简单,反正自己就这一个女儿,早晚财产都要给她。现在给她全款买了一套房,也能让她在夫妻关系中取得主动的位置。

现在女儿怀孕了,自己肯定是要去照顾的,因为王阿姨不放心亲家母去照顾,一方面是担心婆婆是农村人不会照顾人,另外一方面,也是怕女儿和婆婆之间产生矛盾影响女儿的心情。

于是,在女儿怀孕的第7个月,王阿姨把老伴独自抛在家中,自己奔去了相距800多公里的女儿家,去照顾女儿。

起初,女儿和女婿对于王阿姨的到来还是很高兴的,尤其是女婿,毕竟王阿姨的到来让他少干了很多活,当天女婿就和王阿姨保证:“妈,您只要好好照顾好云云(王阿姨的女儿)就行,家里的其他活我都包了。“

听见女婿的话,王阿姨也很高兴,没想到自己的女婿那么会体贴人,同时也为自己的女儿有一个那么好的老公而感到高兴。

可是,王阿姨的女婿只是嘴上说的好听,在做了两个星期的家务活之后,他就什么也不干了,每天一下班,就朝沙发上一躺,开始刷手机,等到王阿姨做晚饭了,就立刻起身去吃饭,吃完饭碗筷一扔,就又去躺着玩手机去了。

一开始王阿姨倒不觉得有什么,认为女婿白天工作累了,让他休息也好,可时间长了,心里难免生怨言。女儿怀孕了很多事做不成,但女婿之前明明说过要帮自己分担家务的,但是现在却什么都不想干了,对此王阿姨很不舒服。

但是为了女儿有一个良好的备孕环境,王阿姨也没把这种不满说出来,全都自己默默的做了。不过女儿还是很心疼自己的,周末的时候还会帮自己做些家务,这令王阿姨和高兴,心里感叹道没白疼女儿。

可是自从女儿生了孩子之后,好像变了一个人。王阿姨无论做什么事,在女儿看来都是不对的。

女儿坐月子的时候,要洗澡,王阿姨劝阻女儿说:“月子里洗澡以后会留下后遗症,我用湿毛巾帮你擦擦身体就行了。”王阿姨的本意是为女儿好,但是女儿根本不领情,还说王阿姨的说法不科学,非要每天都洗澡。

在带孩子方面,王阿姨和女儿之间也有很多分歧,女儿不断地指责她这里做错了,那里不够科学,比如孩子一哭,王阿姨就要把孩子抱起来哄哄,女儿每次都要说王阿姨,让他不要每次孩子一哭,就把孩子抱起来,不然以后孩子习惯了,没人抱就会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王阿姨被女儿说得多了,就对女儿说:“不科学,我不照样把你养大了?”女儿却反驳道:“现在时代变了,带孩子不能和以前一样了。”听到女儿这话,王阿姨气的马上就想回家,但是为了女儿,还是忍了下来。

有时候,王阿姨实在是忍不住了,就对女儿说:“人家都是婆婆帮忙带孩子,我倒好,主动跑来帮你带孩子,还不落好,还是孩子的奶奶轻松。“

女儿听了王阿姨的这话,不但没有反思自己的做法,反而说王阿姨不爱自己,不知道为自己着想,还说自己的婆婆经常打电话过来关心自己,让她照顾好自己。

听完女儿的话,王阿姨感觉心都凉了半截,自己为女儿女婿做了那么多,从没有得到女儿女婿的一句好。而婆婆不过是打了几个电话,就让女儿时常挂在嘴边,这让王阿姨心里很不是滋味。

深夜的时候,王阿姨只能把自己在女儿这边受的委屈和自己老伴倾诉,老伴心疼王阿姨劝她回家。但是王阿姨又担心自己回家后,女婿照顾不好女儿和外孙,只能作罢,心里再苦,也只能忍下来。

产假休完后,女儿就去上班了,王阿姨独自一个人照顾孩子的同时还要收拾家务,做饭。有时候女儿熬夜加班,王阿姨心疼女儿,怕女儿的身体吃不消,就早起给女儿煮养肝粥。粥煮好后,王阿姨去喊女儿起床,但是没想到女儿不仅不领情,反而气王阿姨为什么不让自己多睡一会。

让王阿姨下定决心离开的女儿家的是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那个时候孩子已经将近一岁了,在大人的帮助下也能挪步了。

那天,王阿姨在厨房做饭,把外孙独自一人房子了客厅,过了没多久,王阿姨就听到了客厅外传来了孩子的哭声。王阿姨听到后,赶忙放下手里的活,跑到客厅,因为比较着急,去客厅的路上王阿姨被桌子腿绊了一跤,当时膝盖就流出了鲜血。

此时王阿姨也没时间去注意自己受的伤了,而是赶紧爬起来去客厅看孩子是怎么了,到了客厅后,才发现是孩子起来走路的时候,被玩具绊倒了,然后头磕在了地上,不过还好没什么大碍,只是额头起了个包。

把孩子安顿好后,王阿姨这才有时间去处理自己膝盖上的伤口。晚上,女儿女婿下班后,看到孩子的额头起了个包,就立马去询问王阿姨是怎么回事。

王阿姨把事情如实说了,但是没有说自己膝盖受伤了。女儿听了后,不断地说王阿姨怎么那么不小心,孩子那么小,怎么能放心把他一个人放在客厅呢,还好这次没出事,如果真的出了事怎么办。女婿在旁边听着,也没打算劝一下女儿,还不时地应和一下。但是她们俩从始至终都没过问一下王阿姨的膝盖为什么受伤了,流了那么多的血,要不要去医院之类的。

那天,王阿姨真的是心寒了,以前王阿姨觉得只要自己对女儿好,女儿肯定也会对自己好的。所以从小到大,她和老伴都是把女儿捧在手心里的,对女儿有求必应。

她还考虑过等自己和老伴年纪再大一点,就把所有的资产都给女儿,然后以后就跟着女儿生活了,这样也方便女儿女婿照顾他们,但是现在王阿姨不得不在好好考虑一下这个事情了。

深夜,王阿姨躺在床上考虑了一夜,还是觉得离开女儿家,自从女儿怀孕,自己抛弃老伴来照顾女儿已经有快两年了,但是在这两年中自己没有落一句好,还经常被指责。与其在这边受气,还不如回家和老伴好好的享受一下退休生活。

第二天,天还没亮,王阿姨就把自己的行李收拾好了,然后和女儿女婿说:“我在你家的这段时间,你爸的身体也不好了,我要回去照顾你爸了,你让孩子的奶奶过来带孩子吧。”

说完,王阿姨开门就走了,此时女儿不仅不挽留王阿姨,反而还责备王阿姨应该就这样丢下他们不管。王阿姨都下了楼,他们也没有要送一送的意思。

回到家后,王阿姨和老伴说:“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被女儿伤得那么深。”老伴听完后,也是长叹一口气说:“以前,听别人常说,儿女再好,成家后也会变得生疏。自己在疼爱儿女,付出也要有个度。以前不懂这句话,现在是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通过了解王阿姨的事情后,我想说的是这世上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感恩你的付出,珍惜和你在一起的时光。即便是亲生的孩子,也一样。

同时针对这种情况,我向王阿姨的女儿和女婿说几句话:

1、 要学会换位思考

王阿姨不远万里、不辞辛苦地过来照顾你们、帮你们带孩子,你们应该学会感恩。大家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免不了会有分歧。可是你们要考虑到,王阿姨和你们的成长时代和环境是不同的,对事物的理解、生活的习惯会有很大的差异的。

因此,当你们要求王阿姨理解你们的时候、为你们着想的时候,你们有没有理解过王阿姨、有没有为王阿姨着想过呢?所以学会换位思考是很重要的,家庭的和谐需要每个家庭成员为之付出谦让和努力。

2、 有话好好说

年轻夫妻对于自己的父母,总有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父母不会计较自己过分的言语。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父母的不计较只是因为他们默默的在角落伤心,而没有表现在脸上罢了。

父母对物质上的需求基本不多,作为小辈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运用语言艺术去和父母交流,并且要多关心关心父母的精神需求。有什么意见分歧也要好好说话,把耐心留给父母。

以上就是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希望王阿姨的遭遇,能给所有的老人们提个醒,不要因为爱孩子,而忽略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要懂得为孩子付出的同时,也要为自己保留上几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