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吃艾草有什么好处?
男人吃艾草有什么好处?
艾草:多年生草本或成半灌木状植物,艾草植株有浓烈的香味。
艾草被历代医家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感觉又是一款女性用处比较大的中药。
吃艾草可能很多人没有见过或者没吃过,但艾灸应该大家都有见过。
《本草从新》:艾叶能灸百病。
这几年艾灸馆遍地开花,走到街上经常能闻到艾灸的味道。很多人还买艾条回家自己灸。
艾草有什么功效?【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 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 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用法与用量】 3 ~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男人可以怎么用艾草?1、艾灸:对于阳虚体质的男性,就是经常感觉怕冷、怕风,脾胃虚寒、吃寒凉容易腹泻;还有痰湿体质的男性,可以考虑用艾灸的办法助阳除湿。
2、泡澡、泡脚:有些男性朋友长期居住在比较潮湿的环境,加上卫生没有做到位,被子被套很久都没有更换,也没有经常拿到太阳底下晒,到了夏天温度比较高时,特别适合细菌生长,男性就容易有隐私部位湿痒的症状。这时就可以煮艾草泡澡,因为艾草有抗菌消炎的功效。
记得读初中时,我们男生宿舍就是因为长期潮湿,我们一学期都不洗被套,一个宿舍男生都有这个问题,到了晚上严重影响睡眠,也影响白天上课。后来老师了解情况后,给我们集体洗被套,泡艾草浴。泡了几次,大部分人都不会了。
3、慢性支气管炎的男性:很多男性年轻时长期抽烟,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很容易得慢性支气管炎。这时也可以试试艾草。艾草有镇咳、平喘、祛痰的作用。
4、腰酸背痛,风湿骨病:以前我的家乡有很多煤矿,因为长期在矿洞或矿井下作业,很多工人都有腰酸背痛,风湿性的关节炎等问题。
那时候有一种汤他们经常会喝,就是艾草根+猪脚+黑豆,据说可以逐风寒、理气血。
《本草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5、艾叶粄:这可能是我们这里客家人的最爱了。一年四季都可以做。
用新鲜的艾叶烫一下水后,剁碎、剁烂后,和米粉混合搓揉在一起。做成各种形状,现在还有人配合各种馅包饺子一样。
总结:艾草可真是一个全身都是宝的植物。每个地方的用法可能都不一样。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男人吃艾草有什么好处?
艾草即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艾草辛香行散,苦燥温通,炒炭兼涩敛,入肝、脾、肾经。既善温经脉、理气血而止血,为治虚寒性出血之要药,尤宜崩漏与胎漏,又善散寒湿、暖子宫而止痛,为治经寒痛经、寒湿带下宫冷不孕及脘腹冷痛所常用。用治湿疹瘙痒,可收燥湿止痒之功;用于温灸,可收温经止痛之效。
艾草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虚寒性崩漏下血、胎漏;用于经寒痛经、月经不调,带下清稀,宫冷不孕;用于脘腹冷痛;用于湿疹瘙痒(外用)。此外,还可用于温灸。艾草配阿胶,艾草性温,功善散寒暖宫、温经止血,并能调经安胎;阿胶性平,功能养血止血。两药相合,既养血止血,又散寒暖宫调经,治崩漏下血属血虚有寒之证。艾草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温灸,或煎汤熏洗。温经止血宜炒炭用,散寒止痛宜生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艾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含挥发油,油中有萜品烯醇-4、β-石竹烯、蒿醇、芳樟醇、樟脑、龙脑(冰片)、桉油素及反式一葛缕醇(反式一香苇醇)、α-萜品烯醇等。又含多糖物质及鞣酸、侧柏酮、水芹烯等。艾草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止血、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镇静、护肝利胆、抗菌、抗病毒、抗氧自由基、抗肿瘤、促消化等作用。
在临床上,艾草注射液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10%的艾草水提液可用于治疗肺结核喘息症,艾草、鲜艾草、艾草油胶丸、艾草糖衣片可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艾草注射液可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艾草煎剂可用于治疗急性菌痢。
男人吃艾草有什么好处?
男人吃艾草有什么好处
艾草即艾叶。男人吃艾草有温经散寒、止血、止痛等功效,可以治疗少腹冷痛、流鼻血、吐血等病症,还可用于治疗泻痢、脘腹冷痛。
艾叶又称蕲艾、甜艾、艾蒿, 苦、辛,温,有小毒。入脾、肝、肾经。本品虽为温经止血药,但因配伍不同,其药性亦可随之改变。若本品生用、鲜用,并配伍大队凉血止血药,而具有凉血止血作用。本品辛温散寒,苦温燥湿,用于泻痢、带下属寒湿下注者,单用或配伍干姜煎服即效,也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
另外,现代研究发现,艾叶含有挥发油、三萜类、黄酮类、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改善心血管功能、抑菌、镇痛、抗炎、抑制脾脏及胸腺生长等作用,还可以治疗呼吸道感染。
不过艾叶有毒,主要毒性成分为挥发油,过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反应,造成咽喉干燥、肠胃不适、肢体无力,头晕耳鸣,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全身痉挛等。所以单独服用艾叶时,每日用量不得超过9克。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艾草。
本内容由北京汇安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张军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