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的副作用这么大,还能不能吃?
秋水仙碱的副作用这么大,还能不能吃?
王大爷是我们药店的老顾客,他隔一段时间就会去医院开治疗痛风的药物,有时是秋水仙碱,有时是塞来昔布,有时是吲哚美辛……真搞不懂他是什么吃法!
反正他是各种药间断地轮换着吃,问他为什么不系统地治疗上一段时间,他说:治疗痛风的药不良反应都比较多,不但不能经常吃,还要换着吃。
现实中,像王大爷这样想法的人非常多,在痛风的治疗中非常犹豫:又想治疗又怕药物的不良反应。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治疗!
秋水仙碱和其它治疗痛风的药到底有怎样的不良反应让患者那么犹豫呢?01
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是个怎样的药物?它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秋水仙碱在临床中用于治疗痛风已经有几百年历史,是痛风急性发作期的首选用药。效果毋庸置疑,可它的不良反应也同样明显!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一个不良反应那么大的药物,直到今天仍然还是首选药物,就找不到一个不良反应低的药物来替代它吗?
秋水仙碱是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而命名,也被称秋水仙素。
秋水仙碱主要用于痛风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和预防的药物。其疗效确切,75%患者用药12~18h后起效,90%患者用药24~48h后疼痛消失,疗效可持续48~72h。
用法用量
1.口服急性期:成人常用量为每1~2小时服0.5~1mg,直至关节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或呕吐,达到治疗量一般为3~5mg,24小时内不宜超过6mg,停服72小时后一日量为0.5~1.5mg,分次服用,共7天。
2.预防:一日0.5~1.0mg,分次服用,但疗程酌定,如出现不良反应应随时停药。
不良反应
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与剂量大小有明显相关性,也就是剂量越大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和严重度也越大。
1.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呕吐及食欲不振为常见的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80%,严重者可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表现。长期服用者可出现严重的出血性胃肠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2.肌肉、周围神经病变:肌神经病变并不多见,往往在预防痛风而长期服用者和有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出现。
3.骨髓抑制:出现血小板减少,中性细胞下降,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时可危及生命。
禁忌:对骨髓增生低下,及肾和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让很多人担忧的问题在于,它的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大,且比较明显,还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同时服用秋水仙碱的同时还有很多注意事项,所以很多患者特别不放心使用。
02
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消炎药是一类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从而消除炎症的药物,它们都是有效的镇痛药物。
常用的有塞来昔布、美洛昔康、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依托考昔等。
不良反应:①胃肠道不适及溃疡,②过敏反应,③肾毒性。
03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药物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次黄嘌呤转化为黄嘌呤再转化成尿酸,从而减少尿酸生成。常见的有别嘌醇、非布司他。
不良反应: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②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③肝毒性等。
04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酸的排泄,降低尿酸水平,适合肾功能比较好的患者。常用的是苯溴马隆。
不良反应:①肠胃不适感,如恶心,呕吐,胃内饱胀感和腹泻等。②极少出现荨麻疹 (风疹) 。③眼结膜发炎 (结膜灸) ,短时间的阳痿,变态性的局部皮肤湿疹 (皮疹) ,头疼和尿意频增。 ④肝毒性。
05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这类药物很多人都很熟悉了,就是我们常说的激素,如甲泼尼龙、强的松、泼尼松、强的松龙等。不良反应就更不用说了,大家都懂激素能不吃就尽量不吃。
总结:药物的不良反应是药物本身固有的性质,是没办法改变的。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治疗痛风的药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同时还有非常多的注意事项,那我们总不能因为这些不良反应就不治疗了吧!
我觉得相反,我们应该更加规范地去治疗痛风。不要轻易自行购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评估下,选择最合适自己身体状况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对身体的伤害。
秋水仙碱的副作用这么大,还能不能吃?
很多痛风病人“听说”秋水仙碱治“痛风”,同时也“听说”副作用大,到底该不该吃,如何吃?
风湿免疫科专业医生为您解答。
1、秋水仙碱在痛风中的地位?
秋水仙碱即可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也可以在慢性痛风关节病期起到预防发作的作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应当在24小时内尽早服用秋水仙碱,这样抗炎止痛作用才有效果。其次,国内外痛风治疗指南指出,慢性痛风关节病治疗期间,尤其反复发作关节肿痛的病人,可以加用秋水仙碱预防急性发作。
2、秋水仙碱的副作用是哪些?
虽然秋水仙碱是百年老药,但因为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临床上应用需慎重。秋水仙碱的常见副作用有胃肠道不适,腹痛、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严重者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还会导致肌肉神经病变,可能出现肌无力、肌酸激酶升高等。还有病人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如麻木、刺痛等。
3、痛风病人如何服用秋水仙碱减少副作用?
急性发作期:研究发现,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后,小剂量服用的方案与原来说明书大剂量的方案比较,抗炎止痛作用是相当的,副作用前者明显小于后者。指南指出,痛风发作后秋水仙碱开始服用2片,1 小时后再服用 1片,12 小时后,如有必要,可再服用 1片。以后每天服用 2-3次,每次1片,直至疼痛症状缓解,通常不超过两周(每片剂量0.5mg-0.6mg)。
预防:每天1-2片秋水仙碱的剂量是相当安全的,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痛风,用秋水仙碱保驾可至6个月。
但临床上每个病人不同,秋水仙碱的个体化不同,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下用药。
希望帮到有需要的人,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我坚持科普的动力!
秋水仙碱的副作用这么大,还能不能吃?
痛风患者有几大常用药物,“依托考昔”、“秋水仙碱”、“别嘌呤”。这几种药都是,“秋水仙碱”由于价格偏低深受广大痛风患者的喜爱,但是很多患者想用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时,都有很大的顾虑,因为秋水仙碱在使用过程中,身体会有很大的副作用,那秋水仙碱到底还能不能吃,该怎样吃呢?
1、 有肠胃病症的人不能使用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最大、也是最明显的副作用就是拉肚子,而且拉的越狠,效果就越好,所以有肠胃病症的人不能服用秋水仙碱,否则病情会加重。
2、 有肾脏功能障碍的患者不能使用秋水仙碱
众所周知此类药物大多数都对肾脏的负荷很大,而且男性长期服用秋水仙碱会影响精子质量,所以肾功能检查不达标的患者要在医生指导后才能服用。
痛风病人要如何服用秋水仙碱,怎样才能减少副作用?
痛风发病时候的痛苦,药物反应的腹泻算是幸福的了。秋水仙碱说明书上的服用方案,相对来说计量较大,如果直接按说明书上进行服用的话,患者往往腹泻比较严重。医生在经过大量痛风患者的服药调查之后发现,小剂量服用方法对患者痛风治疗作用是相同的,一般情况下一天服用秋水仙碱两片身体是不会什么问题的。痛风发作时候直接服用两片,如果状况没有得到缓解,一个小时之后再服用一片。也可以先服用一片,一小时之后再服用一片,一天服用两到三次。
秋水仙碱作为卫生局通过的药物,其自身治疗效果是可以信赖的,痛风患者可以放心服用,但由于人体自身情况不同,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
秋水仙碱的副作用这么大,还能不能吃?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肾内科医师。说起秋水仙碱这味药,我想很多痛风患者应该是非常之熟悉的。它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在其药物说明书上,它的临床适应症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预防复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那么秋水仙碱有哪些副作用,服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其真的如题主所说的副作用那么大吗?今天我就来详细的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先了解一下秋水仙碱这个药●秋水仙碱,这是一种生物碱,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所以又称秋水仙素。对于痛风的急性发作,我想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那就是受累部位出现典型的“红肿热痛”。而秋水仙碱曾经也是备受青睐,并作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痛风一线治疗药物活跃了很久,就是因为其能快速、有效控制关节局部的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反应。在药物用法方面,以前推荐的是首次口服剂量为1.0 mg,以后每 2 h 给予 0.5 mg 口服,直至病人出现下列 3 个停药指标之一即可停药,一是疼痛、炎症明显缓解;二是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三是24 h 的服药总量达到了 6 mg。
●注意注意,秋水仙碱这个药治疗痛风说来也有点意思,因为秋水仙碱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相关调查显示,大约 80% 的患者在尚未达到适当药效之前就已因不良反应而停药。在安全范围内服用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腹泻、腹痛、水样便、呕吐及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这就说明已经中毒或者接近中毒了。但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诊疗指南也是不断的更新,现在都推荐用小剂量治疗,即每次使用秋水仙碱 0.5 mg,每日 2 次或每日 3 次。为预防痛风发作,在降尿酸治疗的同时也可以使用仙碱(推荐每日剂量< 1.2 mg),治疗时间至少为 6 个月,很安全。
●为什么我说医学是不断进步革新呢?因为总能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国外有大样本的研究调查显示,低剂量秋水仙碱对早期痛风发作的疗效与大剂量秋水仙碱相似,且更为安全,所以既然小剂量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用到负荷剂量呢?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有些痛风的患者依从性差,痛风发作了又不愿意去医院看,索性就按照自己的“经验”来服用,这种情况的话就比较危险,尤其需要当心。像我们科室也经常收治痛风的患者,秋水仙碱这一药物我们是用的越来越少,因为我们有更好的办法把痛风控制好。
秋水仙碱副作用真那么大吗?●其实这得进行一个小分类,如果说秋水仙碱你是用于“治疗疾病”,那么即使你服用到了一天的负荷剂量6mg,出现有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但这还不足以威胁生命,只要及时停药是可恢复的。最要当心、其副反应发生最多的其实属于“大剂量的服用秋水仙碱”。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电视剧叫做重案六组,里面就有犯罪分子是用该药进行犯罪的。在这我必须警示,大剂量的服用秋水仙碱非常之危险,是可危及生命的。
●秋水仙碱的毒副作用与剂量大小有明显相关性,多在口服或注射后3至6天出现症状。 但如果是在短时内摄入大剂量的秋水仙碱,则在24 h 内可出现胃肠道症状,随后进入多器官功能损害、衰竭期,即服药后第24--,72 h,常在此期死亡。秋水仙碱它会影响氨基酸和营养因子的代谢,导致神经肌肉营养代谢障碍;秋水仙碱能阻止蛋白质合成,损害线粒体功能,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大家有兴趣者不妨翻看一下它的药物说明书,开头就赫然写着“本品是细胞有丝分裂毒素,毒性大,一旦过量缺乏解救措施,须避免药物过量”。
●临床上,当过量服用秋水仙碱后,先会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并伴有酸碱、水电解质代谢失衡。随着时间的进展,病人可表现为骨髓抑制、心律失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周围神经病变、少尿性肾衰等多器官多脏器的损害,注意了,多数患者会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医生也没啥好办法,虽然有催吐、洗胃、导泻、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清除毒物的措施,但这些都不能对因。既然是药物中毒,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自然是“解毒”,但是现实是秋水仙碱中毒并没有特效的解毒药物,这也是决定其死亡率高的原因所在。
针对秋水仙碱的种种副作用,还能不能吃?●只要认真看了我上文的朋友应该知道了,大剂量的秋水仙碱确实具有致命性,但用于临床治疗,达到负荷剂量立即停药,这是红线,所以只要是用于临床治疗,遵医嘱准说明书用药,那肯定是能吃的,否则国家药监局肯定要把它踢出药品目录了。但是以我对痛风诊治的临床经验,我可以完全不用秋水仙碱也能把病人的痛风控制下来,在痛风的稳定期我也可以不需要依靠秋水仙碱。在这我给大家科普一下,痛风其实并不是说你尿酸多高就一定痛风,其实有的人尿酸在500多也会有痛风发作,因为痛风急性发作的根源就是“来源于人体内尿酸水平的波动”所引起。
●所以在大方向上,防治痛风就是要保持尿酸水平的稳定,这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最重要的还不是药物,而是饮食和生活习惯,如低嘌呤饮食,多饮水,勤排尿,适当运动等。其次就是控制尿酸,我的经验是将尿酸指标控制在300umol/l一下,并保持指标的稳定。如果处于痛风的急性期,这是一种急性的炎症反应,其实你不治疗过个几天也会慢慢缓下来,但这个痛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了的。所以在治疗上可酌情使用止痛药物和短时间的使用皮质醇激素,以快速缓解疾病的炎症反应。
●如果长期有在服用降尿酸药物者,那急性期也继续服用,如果以前没有服用过,那急性期也不要服用,因为你一服用,尿酸水平再降,体内尿酸水平又受到波动,那痛风将变的更厉害,这种情况下只需等急性期过后在考虑降尿酸治疗。当然了,由于市面上有些降尿酸药物比较贵,有些人又是农保,没法在门诊报销,还是更喜欢用便宜秋水仙碱,那就按照我上面讲到的最新的用法服用即可。注意,切不可擅自主张,增加药量,让治病药变成夺命药。
作者寄语:本回答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本文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的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健康保健观念群体有所帮助。头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如有不同观点可评论区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觉得学到了有帮助,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
秋水仙碱的副作用这么大,还能不能吃?
秋水仙碱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抗炎作用,为高效的抗痛风药。
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是由于关节液和关节滑膜的中性白细胞趋化,聚集并吞噬尿酸盐,以及释放一些炎性介质而致。而秋水仙碱通过抑制白细胞趋化、吞噬作用及减轻炎性反应发挥止痛作用。
目前痛风急性发作期指南推荐秋水仙碱主要用于:(1)对NSAIDs有禁忌的患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2)痛风患者在降尿酸治疗初期,建议使用秋水仙碱预防急性痛风关节炎复发。
秋水仙碱本身的毒性较小,但其在体内代谢成具有极强毒性的二秋水仙碱,对消化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抑制造血细胞,引起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对神经中枢、平滑肌有麻痹作用,可造成血管扩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秋水仙碱不良反应这么大,痛风还能不能用呢?
秋水仙碱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因此,控制用药剂量,可减少其副作用。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指出:剂量秋水仙碱(4.8~6.0 mg/d)能有效缓解痛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容易导致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低剂量秋水仙碱(1.5~1.8 mg/d)与高剂量秋水仙碱相比,在有效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低剂量秋水仙碱48 h内用药效果更好。
2017年《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推荐秋水仙碱在痛风发作12 h内尽早使用,超过36 h后疗效显著降低。起始负荷剂量为1.0 mg口服,1 h后追加0.5 mg,12 h后按照0.5 mg,1~3次/d。
秋水仙碱在用药期间,如发生呕吐、腹泻等反应,应减小用量,严重者应立即停药。;少数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时须停药;肾脏损害可见血尿、少尿、肾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患者须酌情减量。eGFR 35-49 ml·min-1·1.73 m2。时每日最大剂量0.5 mg;eGFR 10-34 ml·min-1·1.73 m2时每次最大剂量0.5 mg,隔日1次;eGFR<10 ml·min-1·1.73 m2或透析患者禁用。秋水仙碱可引起骨髓抑制,使用时注意监测血常规。
秋水仙碱的副作用这么大,还能不能吃?
秋水仙碱是急性痛风发作时的一线药品,传统服用方法是每1-2小时服0.5-1mg,直到关节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呕吐,24小时内不宜超过6mg;停药72小时后,每日分次服用,总量为0.5-1.5mg,共7天。而比较新且不易引起较大药品不良反应的方法是在急性发作的最初24小时给予低剂量秋水仙碱的2种方法:①初始剂量1 mg口服,1小时后再使用0.5mg,第1日的治疗总剂量为1.5mg;②第1日使用3次,每次0.5mg。
如果急性发作已持续超过36小时,我们一般不以秋水仙碱作为一线治疗,因为这时该治疗带来改善的可能性降低。对于初次发病的患者,如果急性期不给予治疗,痛风关节炎可能会在数日到数周内得到缓解并进入无症状时期,但是有相当大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痛风复发,发作更频繁,症状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无症状期会缩短。秋水仙碱并不能降低血尿酸,对慢性痛风治疗亦无效。因此急性发作期服用秋水仙碱、已发展为慢性关节炎患者长期服用预防性治疗的降尿酸药物(通过减少血液中尿酸的方式来起效的药物包括别嘌醇、非布司他和丙磺舒等;通过促进尿酸排出体外来起效的药物是苯溴马隆),可以避免急性痛风的复发,减缓发展为慢性痛风石性疾病。
因此痛风患者药物选择应注意痛风的发作次数、频率,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