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退税退的越少说明什么?
个税退的多少只能说明,预缴税款的税额与汇算清缴税额差额的大小。其他内容什么也说明不了。
如果预扣预缴的税额A,汇算清缴税额为B,
如果A>B,则可办理退税,差额越大,退税金额也就越大。
如果A<B,则需要纳税人办理补税。
个人退税退的越少说明什么?
税退得少的原因可能其实还比较多,我试着分类说明一下。
但要注意的是,退税多少与年度收入没有特别的关联,就算是年收入千万的人,由于他们之前预缴的税款与年度汇算的税款一致,也会出现退税很少的情况:
第一个可能性是说明个人月固定工资收入确实较低。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月工资固定收入只有5000元的人,每月根本不需要预扣税款,到年度汇算时,由于之前都没有交过税,自然也没有退税了。
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月工资收入,且每月必须是固定,不能是忽高忽低的。如果其中一个月收入畸高,就会出现扣税的现象。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第一个月和第二个月取得的是1万元工资收入,但后续10个月都是4000元,那么很可能第一、第二个月就要预扣税款,其余各月都不需要缴税,到年度汇算时,由于年度总收入只有6万元,按综合所得的税率表根本不需缴税,但之前已经预扣了税款,就会出现有退税的现象了。
第二个可能性是说明收入的性质主要是工资薪金。
根据预扣的规定,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的预扣税率是20%,与年度综合所得的税率表有较大差异。
因此可以想象,如果在年度中间获得一笔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大概率要按20%的规定预缴税款,导致年度汇算时预缴的税款和应缴的出现较大差异,就会出现退税较大的现象。
相反,如果收入的性质主要都是工资薪金,到年底时预缴和应缴一致,根本就无需退税了。
第三个可能性是说明年初专项附加扣除(主要是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租金支出、赡养老人部分,但不包括大病医疗支出)填写比较充分、完整,没有出现年底时再次补充、修改的情况。
第四个可能性是说明了你比较健康,没有大病医疗支出。
按照目前规定,大病医疗支出的扣除是在年度汇算时填报,因此,一旦填报后,你的退税就可能增加,因此可以想象,你退税少,就可能是没有相应的大病医疗支出。
第五个可能性是说明你从年初到年末一直都在一间公司工作,没有出现待业、停职或者转为自由职业等情况。
因为一旦你中间离职了,公司没有为你扣除每月5000元费用、三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等,到年度汇算时,你需要自行补充相应数据,就会出现相应退税的可能了。
第六个可能性是年度中间没有出现符合规定的公益捐赠。
由于符合规定的公益捐赠可以扣除的,会直接影响你的退税,因此也可以想象,如果你没有发生过公益捐赠,导致预扣的税款与年度汇算一致,那么退税自然就不多了。
个人退税退的越少说明什么?
退税具体个啥情况?这跟扣税方式有关系。
现在扣税,是预扣预缴。即每月一扣,或有收入就扣。
每次扣多少?根据5000起征额来计算。比如你工资才3000块,没资格缴税,不扣。要是工资8000块,那扣90块的税。看起来,把每月扣的税加起来,就是一年要交的税,我们姑且叫它“总税1”。
但实际操作,没这么简单粗暴。因为税务部门在第二年的3月1日-6月30日,会根据我们的年度汇总收入,再算一遍我们该交的税,姑且叫它“总税2”。
总税2有个计算公式,很复杂。简化一下,就=(全年收入-60000年度免征额-其他免税收入)*税率-速算扣除数。
记不住也没关系,税务部门会帮你算好。那去哪里看这两个数呢?
很简单,下一个“个人所得税”APP。用手机、身份证注册。注册后再登陆,绑定银行卡。然后,找到“首页-常用业务-综合所得年度汇算”:
按提示操作,就能看到总税1(即“已缴税额”)和总税2(即“应纳税额”)。
总税1和总税2的关系,分三种。
第一种:总税2=总税1,不退不补说明你已经交的税,就是你该交的。大白问了一圈,不少朋友就这情况。这说明啥?说明我这些朋友,就在一家公司上班,只有一份收入。工薪族的朋友,不信,你可以打开APP看看是不是这样。
第二种:总税1>总税2说明税交多了,要退税。你们肯定想知道:哪类人会多交税呢?
一是低收入的。个税月免征额是5000,对应着年免征额是6万块。而前面说了,扣税是每月先扣一个数,年底再算总账。就可能出现,按月算,要交税;但按年算,又不用交税的情况。举个栗子。小明,1月年终奖加工资,一共发了8000块,后面11个月则照常领工资,每月3000块。按5000的个税起征点算,小明1月得交90块的税。但,一算年收入,小明才41000块。比个税年度6万块的免征额还低。那他其实不用交税。已经交的90块,税务局就得还给他。
退税常见的第二类:是有多个收入的斜杠青年。去年个税改革,一大变化——把稿酬、劳务酬劳、特许权使用费,和工资收入合并计税了。而稿酬、劳务报酬等,800块就要交税,按20%的比例交。和工资收入合并计税后,变成5000块起交,已经能省点税。要是对应的税率再低于20%,那更能少交不少。
就会产生退税。所以,有兼职收入的朋友,比如学生党,别怪大白没提醒你,赶紧看看你能拿个多大的退税红包。
没退税反倒要补税,咋回事?
前面说的都是退税。那为啥有朋友要补税呢?补税,就对应了总税1和总税2的第三种关系。总税1<总税2。即你已经交的税,比你实际要交的税少。自然得补上。补税,一般也发生在有多份收入或换过工作的朋友身上。但跟前面说的“多份收入,退税”恰恰相反。它问题出在,不同收入渠道,分别报税后:
1)5000块免征额重复扣2)采用了更低的税率
而税收部门,将你的年度收入汇总清算时,只扣1次免征额,且可能用一个更高的税率。大白还是举栗说明。
小明当月换工作。到下个月时,他拿到了两份收入。前公司的,现公司的。假设都是30000块。要是两家公司分别报税,即(30000-5000)*3%,就都扣走750块的税。但对于税务部门,小明当月的实际收入是60000块。那他该交的税=(60000-5000)*10%-2520(速算扣除数)=2980。
看到没,原来的报税,少交了差不多一半。那小明自然得补呀~
鉴于各位朋友在实际操作中还有问题,请大家移步到这篇文章,详细看看:https://www.toutiao.com/i6812783851752915460/
个人退税退的越少说明什么?
一般来说,个人在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如果应交数少于实缴数,是可以申报退税的,2019年的个税汇算清缴已经开始了,昨天也看到了很多小伙伴上传了退税成功的截图。
能够退税的,都说明前期按月预缴够充足,没有少缴;退税退得少,说明前期预缴的数与应缴数接近,公司核算工资扣税时准确率较高;
还有部分人汇算清缴后,发现还需要补税,说明前期按月预缴不足,现在统一汇算需补税;还有人在年度中期离职后入职新单位,也遇到了要补税的情形;当然补税金额没超过400的,就不用汇算清缴了。
个人退税退的越少说明什么?
个人所得税退税,退的越少只能说明:预缴的税款与汇算清缴应纳税额之间的差额越小。并不能如大家所愿:收入少的就退税少,收入多的就退税多;或者,收入少的就退税多,收入多的就退税少。
一、高收入人群预缴税款与汇算清缴应纳税额的关系1、预缴的税款大于汇算清缴应纳税额
高收入群体虽然收入高,但是在预缴阶段承担与高收入对应的“高税额”,且预缴的税款,大于汇算清缴应纳税额。
那么,在汇算清缴过程中,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亦可以放弃退税。
2、预缴的税款小于汇算清缴应纳税额
高收入群体预缴的税款相对小于汇算清缴应纳税额,说明“纳税人预缴税款交少了”,需要通过汇算清缴补税。(小于400元可免补)
二、中低收入者,预缴税款与汇算清缴应纳税额的关系1、预缴的税款大于汇算清缴应纳税额
中低收入纳税人如果预缴税款大于汇算清缴应纳税额的,虽然收入绝对值不及高收入群体,但依然可以申请退税。
中低收入者,预缴税款和应纳税额都可能为0。
2、预缴的税款小于汇算清缴应纳税额
中低收入群体预缴的税款相对小于汇算清缴应纳税额,说明“纳税人预缴税款交少了”,需要通过汇算清缴补税。(小于400元可免补)
三、综述号称简洁明快答题的老段,解答这个问题话语太啰嗦了。老段认为是值得的,可以直观的呈现给大家:退(补)税、退(补)税的多寡,与收入高低没有直接的联系,与预缴税款同汇算清缴税款差异有关。
根据预缴税款和汇算清缴口径、税率、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三方面的现实情况看,预缴与汇算差异是大概率事件。个税改革首个汇算清缴年,退税的纳税人居多!与收入绝对值高低关系不大。
首个汇算清缴年即将圆满结束,相关数据也会及时汇总到国家税务总局。因此,老段呼吁:尽快将综合所得预缴和汇算清缴的计税口径、税率、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统一!简化征收环节!
个人退税退的越少说明什么?
个人所得税,退得越少,有两种情况:1.本身收入就没有超过6万,只是偶尔一个月超过一点预缴了一点点个税,汇算清缴时就会退。2平时所有的收入都非常精准的纳税,符合规定的专项附加扣除都已填写,汇算清缴时就不存在需要退补的个税。个税退的多,是平时按20%的税率征收,如劳务报酬等,专项附加未填,等到汇算清缴时就会发现平时多预交很多个税,需要退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