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拉拉是怎么了,打开手机全都是货拉拉司机停止接单的新闻?
这两天突然看到很多跟货拉拉有关的消息,刚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关注这个事情,所以特意花了一点时间去了解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我大概来跟大家说一下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两天有一则货拉拉“放假”三天的消息在网上热传,根据部分货拉拉车主反馈,他们将于16号17号18号放假三天,以此表达对货拉拉平台众多问题的不满。
不过从网友反映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次活动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并没有在全国大范围出现,实际上很多城市的货拉拉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但是在珠三角地区确实有不少货拉拉司机刻意罢停,以此来表达对货拉拉平台的不满,他们表达不满主要有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通过网络表达不满。
这几天确实有很多货拉拉司机在网上发布了各种视频,从这些视频可以看出,很多司机都把车集中停在某一个地方不去接货,以此来表达不满。
第二种方式、停止接单。
这几天时间,这些货拉拉司机给自己“放假”,即便平台给他们派单,他们也不接受,所以导致客户下订单的时候响应速度很慢,比如有些客户在下单的时候,明明看到周围有很多货拉拉司机,但在下单的时候却没有人接货。
第三种方式、下假订单。
这两天时间有很多货拉拉司机都在线下商议好,通过故意下假订单,试图搞垮货拉拉的服务器。
比如在网络上就有一个订单截图,从这个订单截图来看,发货地点是货拉拉的深圳福田总部,而收货地点是位于龙岗区的殡仪馆,而且订单价格是446.78元。
那为什么这些货拉斯司机要放假“抗议”呢?
最直接的导火线是货拉拉推出了多因素订单,这里所谓的多因素订单指的是,在基本路费的前提下,根据地图厂家的路径规划,结合路面拥堵、天气情况等因素综合评估得出最终的运费。
而原来的收费模式是,货拉拉订单收费主要以起步价加超公里数产生费用,这个收费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没有什么含糊的地方。
但是在多因素订单推出来之后,有两个地方让众多司机感到非常不满。
一个是多因素订单推出来之后,价格明显比原来低了很多,比如原来按起步价+超公里收费标准,一个订单收费可能达到150块钱;但是用多因素订单来计算,收费却下降到110元到120元之间,相当于同样的一个订单,价格降低了30块钱到40块钱之间,价格降低非常明显。
另一个是多因素订单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至于最终的公里数是多少,完全由地图软件说了算,而且所谓的天气、路况这些都没有一个量化标准,所以最终可能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货车司机的实际运行里程更长,而且运送时间也可能更多,这导致他们的成本更高。
也是因为多因素订单的推出,直接让广大货拉拉司机利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他们才进行“放假”表达不满。
当然多因素订单的只是引起这次抗议的一个导火线而已,实际上一直以来货拉拉平台跟广大司机之间的矛盾就积蓄已久,一直来很多司机对货拉拉平台都有很多不满的地方。
除了多因素订单之外,实际上平台对会员以及抽成进行更改,也让很多司机相当不满。
按照货拉拉原来的收费模式,司机主要以会员包月为主,每个月是799元,包月之后平台将不再抽成,货拉拉司机能够赚多少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自负盈亏;
但是目前货拉拉平台已经对司机的收费进行更改,目前会员费降到了729元每个月,但每单要额外抽佣5个点,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明降暗升,司机给平台的费用会有明显的增加,这也让很多司机感到不满。
另外最近两年时间在疫情影响以及油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货拉拉司机的货运没有那么多了,运行成本却比以前更高了,但是平台的价格却相对稳定,甚至最近一段时间还下降了,这无疑会压缩广大货拉拉司机收益空间。
而对货拉拉平台来说,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也只能通过降价这种方式来维持市场竞争,而且货拉拉这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他们也在想方设法弥补亏损,所以通过改变收费模式提高抽成等举措,早在市场预料当中。
因此货拉拉平台跟司机的矛盾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其实已经积累了很多,只不过最近一段时间货拉拉推出的多因素订单、更改平台会员模式,推出顺路单等一些举措直接刺破了这种矛盾而已。
货拉拉是怎么了,打开手机全都是货拉拉司机停止接单的新闻?
祸啦啦是在作死的路上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上天欲使其灭亡,先使其疯狂。现在的祸啦啦疯狂的不得了,自己不需要一辆车,不管政府三番五次的约谈,依然变本加厉的坑害为其赚取高额利润的司机。
货拉拉是怎么了,打开手机全都是货拉拉司机停止接单的新闻?
之所以停止接单,是司机与平台之间在博弈,是司机在表达对订单规则的不满,本质上是“赚不到钱”了。
成立于2013年的货拉拉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同城货运平台,根据相关数据,截止到2021年年底,同行业中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是货拉拉,占比52.8%;其次才是滴滴货运和快狗,占比仅有5.5%和3.2%。
成立近10年,货拉拉已将业务范围扩大到全国352座城市,积累月活司机66万、用户近千万。
不得不说,无论是货拉拉还是其他同城货运平台,确实给用车的个人和企业带来了一些便利,至少不必像从前那样花时间去临时找车了,只需动动手指在平台下单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车型。
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平台也给广大司机提供了工作岗位,或者全职、或者兼职,只要肯下力气、肯花时间,多多少少还是能贴补家用的。
然而,最近几天,全国不少城市的司机却出现了主动停止接单的情况,自发的于11月16日-18日3天时间里不接单:
以郑州市为例,目前90%以上的司机停止了接单;再比如广东佛山市,用户下单后,平台呼叫了上百名司机,但无一人接单。
郑州、佛山不是个例,尽管“全国停止接单、全部司机停止接单”的说法有些夸张,但这三天时间里很难叫到车是事实,之前抢单的情况几乎不见了,即便是添加消费,也很难叫到车。
那么司机为什么会集体停止接单呢?说白了就是司机在通过这种形式向平台表达一些诉求,比如:
1,按照公里数计价,不克扣公里数:
平台给司机的计价,现在的规则是“一口价”,也就是按照系统给出的导航距离给出一个固定的价格。
这种计价方式引起了司机的不满,道理也很简单,导航距离是理想化的一种路线设定,实际上从A地到B地,往往需要多绕一些路,需要走更远的距离才能达到,这增加了货运时间和油耗,固定价很难覆盖成本。
举个例子讲,之前按照实际公里数计价,小型面包车的单价是2.8元/公里,而按照固定价计价之后,核算下来每公里的单价才2元甚至1元多一点。
司机的诉求是按照实际行驶的公里数计价,平台不得克扣公里数。个人觉得这个诉求很合理,虽然站在用户的角度上,都不愿意多花运费,但站在司机和平台的角度上,这是双方长久良性合作的基石,让司机真正赚到钱才能长久合作下去。
其实不妨效仿一下出租车和网约车、代驾,开始按照导航路线给出一个预估价,如果需要绕道,那就最终以实际行驶公里数计价,如此更符合实际。
2,平台会员费跟订单抽成二选一:
何为“二选一”?这就要提到平台的盈利模式了。对于平台,他所提供的平台肯定不是无偿的,具体来说盈利模式或者说与司机的合作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抽成模式,比如运费是10元,司机得8元、平台抽成2元;
一种是会员费模式,即司机向平台支付一笔会员费,享受平台提供的订单及路线规划等其他服务,而加入会员后,无需被平台抽成,运费全部归司机个人所有。
之前这两种合作模式是二选一的,司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意选择一种合作模式,双方也一直相安无事。然而从今年起,平台改变了规则,要求即便是支付了会员费,也要从运费中抽成5%-15%的比例。
这种做法无疑挤压了司机的收益,要求“二选一”也不过分。
3,取消微面车型:
此前在货拉拉平台上,是没有“微面车型”这一选项的,而现在则增加了“微面车型”这一选项。
司机的诉求是让平台取消微面车型,原因在于微面车型的价格是最低的,因为其本身的油耗和装载量都小,单价低也说得通。
而事实上在平台推出微面车型这选项之后,不少原本不属于该车型的货车,都被认定成了微面车型,这就减少了司机的单价和收入。
除了以上三点主要的诉求之外,不同地区、不同司机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诉求,其中以广东地区货拉拉司机总结出的16点诉求最具代表性,比如:
取消车贴广告,避免被违章罚款;加大对恶意下单用户的惩罚力度;延长不用类型货车的等待时间;到付订单需先付款,后卸货,避免运费纠纷;人性化判责,不得偏袒用户;打击外挂等等。
以上就是多地出现货拉拉司机停止接单的原因及司机的主要诉求,其实说白了,问题还是存在“车多、单少、赚钱难”上,否则司机也不会主动“休息”三天时间。
其实作为平台,现在的处境也很难,一是货拉拉面临着其他平台的竞争,同城货运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平台,比如上文提到的快狗和滴滴货运,本来市场就这么大,竞争平台越来越多,单量也吃紧;
再就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单量也有萎缩的势头,比如货拉拉CEO曾说疫情期间的订单总量跌走了80%。司机还是那么多司机,平均到每一位司机头上的单量自然就少了。
“停止接单”发生后,平台表示已经知晓,充分尊重和理解司机及诉求,接下来平台将研究、评估、解决这一问题。
其实站在看客的角度上,司机以上诉求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
问题不怕暴露,就怕掩饰,平台和司机之间本身就是合作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倘若问题得不到解决,或者平台直接选择无视,那么平台和司机都走不远,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拿下的5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也会因此被其他竞争平台蚕食。
所以不妨双方坐下来充分交换一下意见,争取取得一个双方都愿意接受的调解结果,这也是近千万用户所愿意看到的。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