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已经强大到什么地步了?

京东到底强大到什么地步了?我们来看几个数据就知道。

1、营业收入。

最近几年时间,京东营业收入增速非常快,其中2018年营业收入4620.19亿元,同比增长27.5%亿;2019年营业收入5768.88亿元同比增长24.86%;2020年营业收入7,458亿元,同比增长29.28%;2021年营业收入9515.93亿元,同比增长27.59%。

进入2022年之后,营业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其中第1季度营业收入2396.5亿元,同比增长17.95%,第2季度营业收入2675.99亿元,同比增长5.4%。

从前两季度的增速来看,2022年京东营业收入保持10%左右的增速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这意味着2022年京东的营业收入就有可能达到1万亿以上。

1万亿到底是什么概念?

2021年我国总共有24个城市GDP达到10,000亿以上,2022年这个数量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而按照目前京东的营收增速来看,2022年营收突破10,000亿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意味着京东一年的营收就超过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GDP,如果把它当做一个城市,可以排在全国第二十五的位置。

2、平台用户数量。

根据京东半年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活跃购买用户数量达到5.808亿,相当于全国每10个人当中就有4个人在京东上购物;

另外截至6月末,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大约是10.51亿人,这意味着每两个互联网用户当中就有一个人在京东上购物,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国民购物平台。

3、平台总成交量。

目前京东上有两种产品模式,一种是京东平台自营的,还有一种是第三方平台的。

根据京东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京东全年产生的产品与服务订单总金额高达2.6万亿。

而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440823亿元,这意味着京东一个平台贡献的零售额占到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就达到5.9%左右。

另外2021年我国全网网上零售额是13.1万亿元,这意味着京东一个平台占网上零售额的比重就达到19.8%左右。

4、双11购物节成交量。

虽然2022年京东没有公布双11总成交额,但整体成交量应该不少,比如2021年,京东双11的总成交额达到3,491亿元;而每年的双11,京东的销售时间是从10月20日到11月11日,总共是22天,这意味着双11期间平均每天的销售额高达158.68亿,一个小时销量达到13亿,一分钟销量达到2,200万。

5、上市公司数量以及市值

很多人对京东的认识还停留在购物阶段,但实际上目前京东已经发展成为非常庞大的一个企业集团,除了电商之外还有很多业务,这里面不乏有很多上市公司。

除了京东集团本体之外,目前京东还有京东健康、京东物流、达达集团,目前这四大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达到8,700亿人民币左右。

6、员工数量。

目前京东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员工数量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截至2021年底,京东体系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已经超过42万人,是中国员工数量最多的民营企业之一,这个员工数量在中国众多企业当中,其实也可以排进前10的位置。

7、世界500强排名。

根据2022年世界500强数据显示,京东以1475.26亿美元的营收排在世界500强第46位,而且这个排名正在迅速上升,不排除未来有可能进入前30的位置。

8、中国民营企业排名。

2021年京东的营收超过9,500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而且这个营收正在逐渐拉开跟第2名的距离。

简单从这些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京东确实非常庞大,无论是营收、员工数量都非常庞大,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营收也可以排在第十五的位置。

京东已经强大到什么地步了?

在全国工商联刚刚发布的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京东凭借2021年实现9515.92亿元营业收入首次排名第一,京东也是员工人数最多的民营企业截至2021年底,京东体系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员工数超过42万人。从自营B2C电商做起,京东旗下已经有京东集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达达四家公司在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

京东已经强大到什么地步了?

近期全国工商联发布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及分析报告。京东集团以7686亿元营收排名第二,与第一名的华为控股营收相差将近1300亿元

确实,我们始终觉得京东就是一个在线自营商城,确实,在电子商务刚刚兴起的时候,京东的定位是这样的:中国更大的电脑、数码、通讯、家用电器产品网上购物商城。

2007年,刘强东力排众议地要自建物流,打造可视化、流程化、全自营的物流体系,尽管当时所有人都不看好,但14年过去了,京东快递已经成为唯一一家可以与顺丰抗衡的民营快递公司,成为京东傲视群雄的秘密武器。此后,京东的定位逐渐改成了以零售为基础的科技服务公司。零售是京东的核心,技术是京东的将来。

东集团2017年年会在京召开,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正式对外公布了京东集团未来十二年的战略。刘强东表示,时代正在发生快速、剧烈的变化,未来十年科技的进步速度将超过过去100年,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商业革命来临之际,京东集团将坚定的朝着技术转型,用技术将第一个十二年建立的所有商业模式进行改造,打造一个包括智能商业、智能金融、智能保险业务在内的全球领先的智能商业体,并在下一个十二年结束之前,进入全球500强企业的前十位。

2020年,京东商城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京东的主打,京东的定位随之改变,变更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这意味着,京东完成了从单一线上商城到综合技术服务公司的转变,从零售到供应链,也意味着京东完成了形态上的全面升级。

所以京东实力还是很可以的,有技术,有愿景,有拼劲

京东已经强大到什么地步了?

想知道京东强大到什么地步了,我们先看看下面几个数据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京东第一名!

2022年3月10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2021年第四季度,京东集团净收入为2759亿元人民币(约433亿美元),同比增长23.0%;2021年全年净收入达到9516亿元人民币(约1493亿美元),同比增长27.6%。2021年,京东的全渠道GMV同比增长接近80%,京东零售全渠道业务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2年5月17日晚,京东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司当季净收入同比增长18.0%达到2397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0亿元,主要由于对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员工薪酬福利的持续投入,以及支持合作伙伴减少、疫情影响等因素所致。

2022年7月15日,京东集团以951592万元,入选2022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第七名。

2022年8月23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22年二季度及中期业绩。二季度净收入为2676亿元,同比增长5.4%,高于行业平均增速。二季度,京东的核心零售业务的年度活跃用户数环比净增超过1000万,包括DAU(日均活跃用户数)、用户购物频次和ARPU(用户平均贡献收入)等也在同步提升,其中,二季度DAU同比增速达到25%。

京东联手德邦快递

因为京东与其说是一家电商企业,倒不如说它是一家实体企业。依靠着庞大的物流体系,现在京东家电专卖店已经在全国开到了1.5万家,覆盖了2.5万个乡镇、60多万个行政村。光快递小哥就占到了40万名京东员工当中的大部分。

京东物流

反过来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随着2021年反垄断、抑房企、砍教育等一系列的政策出台,我国正在向高端制造业和高新科技业转型。这也就是说,实体经济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国家也多次强调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我想这才是京东能够厚积薄发的真正原因吧!

其实关注京东的朋友会发现,在近几年来,京东一直在丰富自己的物流体系,大手笔投资接连不断。比如,为了抢夺中高端客户,在2020年8月,京东以30亿元收购“跨越速运”,并由此获取了620条航空货运航线。今年2月25日,京东公布将以现金5.46亿美元认购达达普通股,股权占比达到52%。同年7/26日,京东以89.76亿完成对德邦物流的收购。现如今京东已经形成了仓配一体,支线,干线,即时配送,快递,快运,跨境为一体的综合物流电商公司。

京东已经强大到什么地步了?

京东已经强大到什么地步了?

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借鉴前世界首富、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的一句话:“微软永远离破产只有6个月!”

比尔·盖茨说这句话的时候,微软已经是行业霸主,江湖地位稳固,他这么说或许有谦虚的成分,谦虚好像又不是欧美人的风格。这句话至少说明比尔·盖茨的危机意识很强,感受到了高处不胜寒,知道前进的脚步一刻不能停!

京东跟那个时候的微软比,行业地位、公司护城河远远不能跟微软相提并论。

所以,我觉得“永远离破产只有6个月”也适合京东!

京东貌似强大的背后是如履薄冰,京东的模式类似于亚马逊,除了都兼顾电商平台和自营业务,还都在不同领域大规模投资,区别在于亚马逊拥有更多“高精尖”的项目投资。

放眼世界,京东还在仰望亚马逊。放眼国内,京东也没有领先阿里巴巴、拼多多。

这个世界,多一个京东不多,少一个京东不少。

等待京东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京东已经强大到什么地步了?

这么说吧,京东目前如果把他的板块全部拆分上市,京东集团将是全中国市值最大的公司

目前京东物流在整个物流行业独领风骚,一举超过顺丰成为最大的物流公司

我们所熟悉的京东商城,强大的供应链也奠定了电商巨头的稳步地位。同时在电商领域,因为京东只做精品的定位,在目前抖音强势抢流的状况下,要比淘宝要好受的多。

其次,京东旗下还有京东健康已经上市,京东金融,因为马云的蚂蚁金服上市被砍,虽然现在不敢上市但是市值潜力却不容小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