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央企、国企只招聘应届本科生,而不招硕士、博士生?
央企国企只招应届本科生?你这话说得就有点太绝对了。
至于央企、国企招什么样的学历,关键要看是什么样的岗位。
从实际情况来看,那些管理层或者总部招的员工大多都是硕士以上学历。虽然这些国企在招聘的时候明确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但本科以上学历就包含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
这意味着本科生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学历门槛,但在实际招聘员工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硕士博士同样也会投简历。
如果同一个岗位有很多人投递简历,我相信在能力大差不差的前提下,一些央企肯定会优先录取那些硕士生和博士生,别问这是为什么。
就算把硕士生博士生招过来充当面子也很有可能,比如有些企业在对外宣传的时候就宣称博士生、硕士生比例占比多少。
也许这些硕士生博士生能力未必见得比本科生强,甚至给企业创造的收益未必见得比本科生更好,但是他们的学历摆在那,这可以提升一个企业的纸面实力,至少在对外宣传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
尤其是在硕士生、博士生越来越多的背景下,现在很多人找工作都比较难,对于一些优质的央企和国企,即便只是一些普通的岗位同样有很多硕士生博士生投简历,所以这些国企央企可以选择的空间就很大。
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个别国企或者央企在招聘一些岗位的时候,就明确要求本科学历而不招硕士生博士生。其实不管是国企还是央企,他们都有很多岗位,不同的岗位分工不一样,对工作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对学历的要求肯定也不一样。
比如对于科研、投资这些门槛比较高的岗位,很多企业肯定会要求高学历的人才。
但是对一些普通的一线员工来说,他们并不需要有多大的知识储备量或者技术含量,很多岗位其实都是一些简单重复的机械工作,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之后就可以胜任。
对于这些岗位,不要说本科生,就连中专生经过培训之后都可以胜任,而且说不定中专生比本科生还更好用。
对这些低学历的人来说,他们知道自己学历比不过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所以他们会更加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工作,他们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会更加用心,更加卖力。
只不过在实际招人过程当中,即便是一些一线操作工,也会有很多本科生投递简历,所以企业可以选择的空间更大,他们只能做优中选优而已。
但是对一些基层岗位,我相信很多国企或者央企可能不太喜欢硕士或者博士的学历,因为这些人虽然学历很高,但动手能力不一定好。
相反,如果让他们到一线工作去从事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他们可能觉得大材小用,甚至产生不平衡的心理,所以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有怨气。
而且一线工作岗位的管理者有可能是一些低学历的老员工,如果让他们去管理一些硕士生,博士生,可能管不住。
所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对于那些一线岗位,我相信大多数企业都不太乐意使用硕士生或者博士生,即便这些硕士生有或者博士生愿意去做企业也不一定录用。
这充分展示出来要人尽其能,对一个企业来说,什么样的岗位招什么样的人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片面地追求高学历,更应该追求最合适的人,只有合适的人佩到合适的岗位上去,才能极大的发挥员工的个人动能,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为什么有些央企、国企只招聘应届本科生,而不招硕士、博士生?
央企、国企招聘是按编制招人。
我所在的公司是央企,我文凭不高,也没有关系,我是怎么成为正式员工的呢?
我文凭是大专,是通过校招进的央企。央企,国企招人是分档次招人的。首先985、211重点本科毕业的是第一档次按领导培养的,其次普通本科毕业的是第二档次按基层领导,技术员培养的,最后大专及大专以下是第三档次就是生产一线的基层员工作属于干的多,拿的少,没有上升通道的。至于,第四档次就是临时工,劳务派遣员工了,学历要求更低。
对普通人而言进央企,国企的的机会就是临近毕业时的校招。这是最容易的时候。在校大学生,在大二大三就可以开始慢慢接触校内招聘会了,知道了解与学校有合作的央企、国企有利于毕业后的选择。
至于说央企、国企不招硕士,博士那是不可能的。社会上会有这种错觉,是因为这个层次的竞争更激烈。硕士,博土生是按领导培养的,狼多肉少,人招的少,要求又高。
另外就跟央企,国企的薪酬待遇有关了。就比如说我们公司,我干的是生产一线的活,劳动工人文凭大部分是大专及大专以下。普通本科想进来,当工人比我们进来都难。为何呢?一是公司招生产工人不会到普通本科院校招二是文凭定待遇。也就是说哪怕是同岗位的工人,文凭不一样,待遇也不一样。举个例子假设大专文凭基本工资是3000,本科文凭基本工资就是5000,至于硕士研究生等文凭基本工资会更高。所以,央企国企招人的时候,是按编制,到不同层次的院校招人。
所以,有时硕士,博士文凭是优势也是劣势。因为,哪怕你再怎么优秀,公司用不起,自然不敢招。社会上还有人说在央企国企,升迁要靠熬资历,这话对吗?有一定的片面性。熬资历是要分对象的,在央企国企,工作几十年的老师傅级别还不如新进的硕士,博士生。我们普通工人熬资历增涨的是工龄工资,而硕士博士生熬的是行政级别。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入厂是工人,终身是工人。
同是硕士、博士生毕业,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升迁速度也要低于私企。私企只要你足够优秀,工作能力强,三五年内升到部门经理不是梦。国有企业,这个时候就要熬资历了。试想一下,一个有才有能力的人又如何愿意长久甘居人下呢?自然是辞职,重新找个好的公司。恶性循环下,也就造成只招应届本科毕业生,不招硕士、博士生的表象。
以上是我对央企、国企招聘,结合自身,做的一些分析希望对有志于投入央企国企工作的在校大学生,能起到一点点帮助。说的不对的话,请朋友们多多包涵[祈祷][祈祷]。
为什么有些央企、国企只招聘应届本科生,而不招硕士、博士生?
哈哈,这问题问的是,大多数国企,央企都是生产型企业大都是基层员工,也就是干活的,招的来也是做工人,不是招来做研究的,以前这些企业都是招的都是内部子女,老师傅基本都是初中文凭,后来招的子女也都是职中文凭,学习好的也不愿意回来父母的单位,大学扩招大学生多特别是本科生,内部子女有限只能向外招本科生来干活,本科生也是门槛,其实生产上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初中生就能做到,老师傅工作几十年不是造样生产,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来了干着简单的活,工资待遇国企央企几十年没变过,基本一转正就走了,家庭条件好的一看情况不对就直接走了,辛辛苦苦读这么多书来当工人真心不值,所以企业也知道了不愿意招了,招来几天就跑了,就喜欢本科生因为已经被社会塑造的很听话了,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学习能力还强,职中学生可能还会叛逆和领导对着干,本科生贼听话,这就是我知道的。
为什么有些央企、国企只招聘应届本科生,而不招硕士、博士生?
上次吃饭遇到亲戚,她在一家大型国企。她说上次面试了一个复旦大学的研究生,能力超强,英语口语能达到与国外无缝对话的地步,并让她测试。她心想:“我测试你,我自己还蹦不出几个词呢!”
“后来你们公司招没?”我问。
“没有,太优秀了,不适合我们招聘的岗位。”她淡淡地回答。
突然想起我朋友给我聊的,双减后,一个担任几个校区的培训机构骨干去学校应聘,她曾经还获得过某市优秀教师荣誉,简历上业绩累累,但投了几个学校,都被拒绝了。后来有一个和她比较熟的在校老师对她说:“你简历太优秀了,你进来让我们怎么过呀?”
恍然大悟后,她立即重新更改简历,任何奖状荣誉都不写了,改成自己是从某乡村小学教书多少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等等,没多久就收到某学校的聘书。
我也遇到过,一个博士的简历,然后各种璀璨的业绩,参与设计过新加坡某石油管道啥子项目的设计,还有各种英文,闪得我头晕。拒绝了,结果连续几天给我打电话,问拒绝的原因。
“太优秀了,不适合我们公司。”我如实回答。
对方不相信。
“我们这点死工资,养不起你,我们这里就是小河,你要去大海。”为了让他认识现状,我再次拒绝。
不不不,他不在乎,他说他就是太累了,不在乎挣多少钱,只想到国企来修生养息。
这次我挂了电话。
明白为啥国企不招硕士,博士么,你们来做什么?既没有科研,也没有高科技,你们来了要么暴殄天物,要么你们就是混日子。一个拿着高工资又没啥事做的博士,会影响100个人及以上的情绪。
招了你一个,损失了其他员工的战斗力,浪费你,也拉垮了公司业绩。
读了那么多书,不是到国企来处人际关系,请到祖国的尖端领域,发挥教育的意义。
为什么有些央企、国企只招聘应届本科生,而不招硕士、博士生?
谁说不招硕士、博士的,人家招这样的人都是做管理层做领导的,当然招的人少,你就觉得不招了。现在本科生多如牛毛,很多岗位招人的最低学历都是要本科了,这样招来的人也都是先做普通员工了。招应届本科生,确实也是有培养自己员工的做法,最好听的就是做储备干部的说法。应届生其实真没什么经验的,大多都要从头开始,优势可能就是学习能力比其他人好点,然后慢慢结合专业知识才能成长了。而硕士、博士生,对比本科生,人家在研究生阶段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操作,动手机会和能力比本科生更多。很多专业的本科生,真的就是学了些理论知识而已,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少得可怜吧,去到工作岗位就只能在试用期慢慢学了
为什么有些央企、国企只招聘应届本科生,而不招硕士、博士生?
有些央企、国企招聘只招应届本科毕业生,而不招硕士、博士生是有原因的。
一般大学毕业生,毕业了就是一张白纸,好管理和培训。再就是一般他们招的都是一线人员,不需要高深的知识。
本科生学习能力强,一线只要会操作就行。硕士、博士生他们就业要求很高,是要做管理人员的。如果招了硕士、博士毕业生,人员流动会很大。不满意条件会辞职走人,还要重新培训。
企业成了培训基地。大学应届毕业生好管理,文凭不如硕士、博士生,就业要求不太高,其实企业的工作大学生做的绰绰有余。
为什么不招非应届毕业生?因为非应届毕业生都是闯荡社会几年,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不好管理。容易辞职走人。
再就是招应届毕业生。企业有一定的财政补贴,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问题。所以企业都愿意招应届毕业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