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最有可能外迁到哪些城市?
早在2019年的时候,我国就提出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里面央企搬离北京就是其中的一个措施。
而且从2021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众多央企正在加快将总部搬离北京。
截止目前已经搬离北京或者有意向搬离北京的央企总部已经达到7家,分别是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中化控股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三峡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国电子集团、中国船舶集团。
这些搬离北京的央企去向主要是雄安,上海,深圳和武汉,这里面三峡集团去武汉,主要是因为三峡集团主要业务在湖北,所以将总部搬到武汉,可以理解。
而其他央企将总部搬到雄安、上海或者深圳,更多的是出于政策、市场、人才等各方面的考虑。
综合这些因素之后,我认为未来雄安、上海和深圳有可能成为众多央企的最大去向。
首先雄安有可能成为央企离京最大的赢家。
截至目前,雄安已经有两家央企总部,分别是中国网络卫星集团以及中化控股集团,而且华能集团也明确表示未来会将总部搬到雄安新区。
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央企搬到雄安的,这是一个大趋势。
因为雄安新区设置的初衷,其实就是要承接北京一些非首都功能,按照雄安新区的定位,它很有可能成为众多央企总部的首选地。
而且雄安在承接央企总部的时候有一个优势是其他城市没法相比,那就是离北京比较近。
雄安到北京的距离只有100公里左右,目前北京和雄安之间正在加快建设更多的交通连接,包括高铁、高速公路等各方面都会更加密切。
所以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三家央企之外,未来随着雄安新区建设不断成熟,交通各方面也会越来越完善,我相信未来几年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央企将总部搬到雄安。
除了雄安之外,上海和深圳也有可能成为众多央企的目的地之一。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除了北京之外,实际上上海和深圳所拥有的央企是比较多的。
目前总部设在上海的央企有中远海运集团,中国商飞集团,东方航空集团,宝武钢铁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交通银行以及太平洋保险,未来还有中国船舶集团;而且前两天中核集团旗下的中核工业建设也宣布将基地迁移到上海了。
除了上海之外,深圳拥有的央企也并不少,表面看,深圳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但是深圳的央企实力并不弱。
目前总部设在深圳的央企有华侨城集团以及中广核集团,但实际上华润集团以及招商局集团虽然注册地在香港,但实际的运营总部却是在深圳,深圳才是真正的大本营。
而这些央企之所以倾向于把总部设在上海或者深圳,其实主要得益于上海深圳各自的优势。
上海最大的优势是,它位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经济腹地广阔,而且上海作为我国金融中心、经济中心以及对外贸易中心,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把央企总部设在上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上海的产业优势、供应链优势以及经济优势,还可以提高央企的世界影响力。
深圳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活力高,而且享受政策倾斜,作为我国GDP第三大城市,深圳本身就拥有很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他们在市场竞争当中成长,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如果想提高央企的活力以及市场竞争力,那么把总部设在深圳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
而且最近几年深圳一直在打造总部经济,对于总部落在深圳的企业会给出很多优惠政策,这都是吸引央企落户深圳的重要砝码。
所以综合各种因素之后,我个人认为未来雄安肯定会成为承接央企最多的一个地区,在雄安之后,上海和深圳有可能成为承接央企第二多第三多的城市。
当然央企在搬离北京的时候,不可能集中在某个城市或者两三个城市,肯定要分散,毕竟央企扎堆北京带来的一些问题是央企离开北京的重要原因之一。
央企扎堆对某个城市带来的问题不可能再重现,所以即便未来央企搬离北京了,肯定会分散在不同的城市,除了我们提到的雄安、上海以及深圳之外,包括广州、武汉、成都、西安都有可能成为承接央企总部的目的地。
央企最有可能外迁到哪些城市?
自央企准备外迁的消息出来之后,很多城市都盼望着央企总部这样的大礼包能落户,于是一些热心的朋友就以各种理由来推测哪些城市最有可能获得央企外迁大礼包?我想,除了考虑了地区关联度、区域发展外,还必须要重视企业本身的战略规划,比如国际视野、交通便利性、人才吸引能力、信息流等方面的因素。
由此看来,我觉得雄安新区、上海、武汉、深圳、西安、成都、兰州、重庆、郑州等城市最有希望。这纯属我个人的推测,如有错误,敬请谅解。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朋友,如果喜欢我的文字,敬请关注@行走天涯解读人生
央企最有可能外迁到哪些城市?
01哪些央企搬离北京
整理了一下,今年已经有7家央企加速了离京的进度。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和中国中化控股落在雄安;中国华能也在今年8月官宣搬迁雄安;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总部落在上海;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总部正式从北京迁至武汉;11月27日,中国电子总部迁至深圳;中国船舶集团总部将在12月15日迁至上海。
也就是说,雄安/上海/武汉/深圳,已经收到了大礼包。
02.央企为什么搬离北京?第一,疏解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是北京当前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第二,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布局,更好地创造企业与所在城市的共赢。第三,提振区域经济。
03.央企去哪些城市基本去处定位在一线城市、雄安、地方省会会瓜分,取决于自身的发展需求与城市谁给的优惠政策力度大,所以还是看戏。
可以把央企简单分类,可分为资源型、基建型、科技型、重造型和其他型。
根据北京2035总体规划,北京的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定位,突出政治地位,弱化经济功能。
所以立足这一点,部分资源型、基建型、重造型大概率是要离开北京的。
比如科技型
非常强调创新,这个时候除了电子信息产业非常发达的深圳,民营经济活跃的杭州、苏州、东莞等,会不会也有这份殊荣。
比如重造型
郑州的盾构机、长沙的挖掘机,背后所对应的制造业实力和完整的产业链,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是否会落子这里。
其他比如金融类总部
珠海作为琴澳深度合作区的腹地,粤西领头羊城市,结合先前发改委对澳门交易所的正面回应,横琴是否会拥有金融属性的央企落地,作为制度创新的中流砥柱。
央企最有可能外迁到哪些城市?
首先是京津冀,包括北京郊区、雄安新区和天津,相比之下,在京企业可能会优先搬迁到雄安新区,其次就是北京的郊区,然后就是天津。如果这个图片属实,那么,石家庄和唐山都榜上无名,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我个人觉得,中国中车如果不南迁的话,可以考虑搬到唐山或者天津。
长三角也是其中的一个方向,但主要目的地只有上海这一家,南京和杭州都榜上无名。杭州榜上无名可以理解,南京榜上无名则有些出人意料。目前,中船集团已经准备去上海,加上原有的宝武钢集团、东航集团、中远海运、中国商飞、中国电气,上海一共有6家央企。据说,即将组建的中国物流的总部也在上海,这样的话,上海的央企将达到7家。
我觉得,像中国物流这样的企业,放在上海也就是锦上添花,完全可以放在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因为武汉到全国各大主要城市的平均距离是最短的,运输成本最低。再加上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即将建成,如果中国物流落户在武汉,优势可能将更加明显。当然,上海作为最发达的城市,在物流这一块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中国物流落户在上海,还是很合适的。如果不放在上海的话,武汉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珠三角地区也可以分到一些企业,主要就是广州和深圳,其他地方应该很难得到。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一共有8家央企,已经算是比较多了。如果三大核心城市各增加一家,则可以达到11家,比长三角还多一些。
中西部地区的主要目的地就是武汉、西安、成都和重庆。当前,除了武汉的东风集团、三峡集团、中国信科,成都的东方电气集团以外,那么大的地盘,那么多的人口,央企总部竟然不到5家,实在是说不过去的。我认为,重庆和西安的央企数量有望实现零的突破,成都至少可以再获得一家,武汉已经得到了三峡集团,如果可以多引进一两家,那就更好了。
我曾经说过,武汉是全国的建筑之乡,是建筑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仅次于北京。实际上,北京是央企总部,可以另当别论,武汉就是事实上的建筑业龙头。像中建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能建、中交集团、中国中冶这六家企业,都可以搬到武汉来。就算不全部来武汉,来两三家也是说得过去的。
当今,这6家大央企的主力局,基本上都在武汉。尤其是中国能建,最核心的就是武汉的葛洲坝集团。因此,我觉得,将中国能建迁到武汉完全是众望所归。当然,中建、中铁这样的巨无霸,如果能搬到武汉,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再有,武汉布局的大健康产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经过去年疫情的考验,武汉在这一块的优势非常明显,如果能将中国医药搬迁到武汉,那就更好了。和三峡集团一样,中国医药也是非常优质的企业。
长沙、合肥、南昌、郑州等城市,基本只能靠自己奋斗了。其实,我前面提到的中国中车,完全可以搬迁到长沙去,因为长沙在重工业方面的底蕴,还是非常强的。尤其是机器制造这一块,不说排全国前五,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全球排前十的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中,中国上榜3家,长沙独占两家。前五十强企业中,中国上榜11家,长沙独占4家。由此可见,长沙在机器制造领域的实力有多强大。
之前,重庆、成都的有些网友对武汉拥有三峡集团很是羡慕,在他们看来,三峡集团不是去成都就是去重庆。实际上,他们根本就没想明白,为什么三峡集团会到武汉来。首先,三峡集团本身就是湖北孕育出来的企业,回归湖北理所应当。其次,武汉是长江上最重要的城市,对整个长江流域的开发与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长江大保护这一块,武汉的重要性比重庆、南京、上海大得多,至于成都、长沙和南昌这种根本就不在长江干流沿线的城市,根本就不用考虑。再次,武汉交通、经济、城市建设、高等教育、科技实力、发展战略、社会治理、城市包容性、对企业的支撑力度等方面都很不错,是一座不靠外力就能发展得很好的城市。第四,武汉去年为全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也应当得到一定的补偿。基于以上这几个方面,三峡集团根本就不可能去重庆,更不可能去成都。
当然,成都和重庆也不用羡慕,在新一轮的央企布局中,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倾斜。比如,航天类的企业,航空类的企业,是不是有可能搬到成都去,我觉得现在都可以放开想象。
三大电信企业,我觉得,沿海三大区域都可以放一个。比如,移动留在京津冀,电信可以去上海,联通可以去广州或者深圳。当然,这些都是国家通盘考虑的事情,我们只能提出美好的愿望。
央企最有可能外迁到哪些城市?
大部分还是外迁至雄安新区吧,毕竟雄安新区规划定位之一就是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然后,根据各地方产业结构布局和发展规划,像上海、深圳、武汉、成都这些应该也会分到个别的央企外迁。
目前,我国的央企共96家,其中北京72家(占比在80%以上),其余24家分布在各地,上海5家,东北5家,广东4家,雄安新区2家,成都1家,西安1家,港澳4家。
央企最有可能外迁到哪些城市?
江西赣州市。新组建的99号央企中国稀土集团总部很可能落户赣州。除东北齐齐哈尔,鞍山两地级市外的第一个。从党中央创办的第一家中央企业“中华钨矿公司"至今,整整过去了八十多年。真正的回归故里。可喜可贺!为党中央国务院及国资委点赞[赞][赞][赞][赞][赞][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