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为什么制造业越来越少,经济还这么发达?

深圳是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2020年GDP总量达到27670.2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人均GDP更是排在中国主要城市当中的第1位,由此可以看出深圳的经济确实是非常发达的。

但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深圳的经济之所以这么发达,可能靠两个方面来拉动,一个是金融,一个是房地产,比如深圳的房价比较高,房价位居全国第二,均价已经超过9万块钱,以至于很多人都误以为深圳离不开房地产,却不知道,在全国主要城市当中,深圳是对房地产依赖度最低的城市之一。

比如下图是2019年全国一些主要城市房地产投资额占GDP的比重。

目前房地产投资占深圳GDP的比重大概是在11.4%左右,这个水平跟北京上海差不多,但相比郑州,西安,杭州,佛山这些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超过20%以上的城市来说,深圳对房地产的依赖度其实是比较低的。

再比如下图是2019年各大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排名情况。

目前在全国主要城市当中,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城市财政对土地的依赖度是最低的。

从上面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深圳的房价比较高,但深圳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度则是相对比较低的。

真正拉动深圳经济发展的其实是制造业。

提到深圳制造业,很多人一直以来都比较看衰,认为深圳的制造业正在不断流失,很多工厂都将生产线搬离深圳,然后迁到周边的东莞惠州,以及到其他中西部省份去了。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深圳在淘汰一些低端制造业的同时,高端制造业正在不断地崛起,而且经过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之后,目前深圳的制造业变得更加有竞争力。

那深圳的制造业有多强呢?我们来看几项数据:

1、工业总产值排名全国第一。

虽然深圳的土地面积非常少,管辖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而且在有限的面积之内还有大量的居民用地,商业用地,所以真正可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并不不是很多,但在有限的土地上面,深圳却产出了全国最高的工业总产值。

比如2020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3.7万亿元,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2、货物出口全国第一。

虽然上海是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最大的一个城市,但并不是出口额最多的一个城市,我国出口额最多的城市是深圳。

比如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深圳的出口仍然能达到1.7万亿元人民币,出口规模连续28年位居全国第一。

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位居全国第一。

经过几年的转型升级之后,目前深圳已经打造了一大批先进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这些制造业分布在信息传输、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3D打印设备、民用无人机、化学药品原药、金属切削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领域。

2020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7849亿元,其中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272.72亿元,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6.8%,这个比重在四大一线城市当中是最高的。

4、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在全国第2。

目前深圳有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其中科技型企业就达到5万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650家,位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北京。

5、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国第一。

因为深圳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所以他们所申请的专利也是非常多的,其中发明专利可以排在全国前3的位置,而PCT国际专利更是连续16年位居全国第一的位置。

从上面这几项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深圳的制造业其实是非常发达的,那些说深圳制造业不行的,大家不要光在罗湖、福田这地区走走,应该多到龙岗,坪山,龙华,宝安,光明等这些地区去走走,大家就会发现有很多工业区,这些工业区支撑起了深圳庞大的工业产值。

深圳为什么制造业越来越少,经济还这么发达?

2002年网友"我为伊狂"担心平安、招商银行等巨头离开深圳,忧虑深圳会"被抛弃";现在有人认为深圳已经不适宜制造业生存和发展了,忧虑华为、富士康等等制造巨头有可能彻底离开深圳,担心深圳会出现空心化,我觉得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首先,资本确实是逐利的,制造业是特别注重成本管控的,哪里的地价、人工便宜,制造业就流向哪里,这是市场规律。华为、富士康在深圳的大片大片厂房、写字楼跟随深圳地价、房价、租价,也在飚涨,逐利的华为富士康会轻易抛弃放弃吗?

第二,资本既逐利也讲感情。总部在台湾的鸿海集团富士康,起步发家之地在宝安区西乡街道后瑞村,那里有富士康最早的大陆工厂(约两万平米),现在还在为富士康创造财富,堪称富士康龙起之地。即使90年代富士康迁往龙华、观澜,其后又在全国各地建厂,西乡后瑞富士康依旧岿然不动,富士康不会抛弃自己发迹之地的。

华为、富士康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深圳"烙印,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洗不掉这个烙印。同理,在深圳发家壮大的本土制造企业,无论大小,无论低端高端,无论走到哪里,也不可能舍弃"深圳"这个字号,比如比亚迪、大族激光、大疆无人机、欧菲光、迈瑞……,同理,作为地产业、服务业、金融业佼佼者的平安保险、招商银行、万科地产等等,也是如此 。

抛弃就意味着忘本、背叛;抛弃"深圳"这个金字招牌,意味着掉价,会面临着无形资产的流失。

第三,深圳早已成为中高端科技人才的集散地,如同圣地,始终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才 。 制造业尤其高端制造业离开深圳很难招揽到称心如意的英才;众多英才也乐意在深圳安居乐业。作为资本家,是不可能忽视深圳这个人才高地的。

第四,深圳不一定是新技术的原创地,却往往是新技术演变成实业产业的快速转化地。大疆无人机创始人汪滔曾是香港科技大学学子,在大学期间就在研发无人机,获得过香港政府嘉奖,但他却拐带导师来深创业。

深圳确实没有重型装备制造业、高端军工业等国之重器,也没有名牌大学和研究所。但是深圳自有城市竞争优势,其创新、研发的主体不是高校和研究所,而是本土企业,研发机构、研发经费、研发人员以及研发成果和专利大多来自于本土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不吃皇粮,以盈利为目的,科研成果必须快速工业化、产业化。

深圳目前支柱制造产业有互联网技术、大数字、高端制造和人工智能、海洋经济、新材料、生物医药等。

第五,传统制造业不一定在深圳活不下去。深圳民营企业一般注重研发、品牌营销、企业文化建设,不甘心做别人的代工厂去赚取微薄加工费。如高端服装鞋帽等行业企业,深圳还是有一些的。

以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高端制造、勇立潮头为城市特质的深圳,没有必要担心高中低端制造业出走。除非全球高科技突然停滞不前,否则深圳不会空心化。另一方面,产业转移既能倒逼深圳不断产业升级,也能促进深圳与周边地区融合、共赢。

创新是深圳之魂,制造业永远是深圳的根基。输血更健康,深圳从不靠吸血壮大自身。

深圳为什么制造业越来越少,经济还这么发达?

这一点我还是有些发言权的。来深圳快20年了,当时坐大巴路过龙华富士康的时候,听说有30万人,最高峰的时候有50万人,听说现在已经不足10万人了。这几年去了深圳的很多地方,从商业中心、大型工业园区到各大城中村都去过。总体趋势,深圳的工厂越来越少,目前主要集中在龙华大浪、观澜、宝安的松岗、沙井、福永等地。这几年又在陆续迁出,的确制造业越来越少,工厂工人也是越来越少。

为什么工厂越来越少,深圳的经济发展却还是这么发达呢?我的认知

1、迁出的企业大部分把生产基地迁到外地,但总部留在深圳;税收和各方面营收留在深圳,吸引了更多高学历高附加值的知识型员工加入,创造的附加值更高了。

2、近20年来,深圳从生产、外贸加工以及电子贸易型的城市已经转变为创新创造和创业驱动性的城市,无论是关内还是关外很多厂房不是旧改就是变成年轻人创业的基地。所以,创业创新型的公司特别多,以网络营销和跨境电商为主的经济替代了传统生产制造型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

3、高科技创新企业规模不多扩大。从华为中兴到腾讯大疆,再到招商、万科、华侨城等这些头部大型企业崛起带动了很多产业链企业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也是对产业的一次又一次的升级,经济附加值越来越高,从而弥补了大量工厂搬迁导致的经济萎缩。

4、地产和商业的崛起引领城市消费的升级。虽然总体来说深圳的消费总量并不占先,但在地产的高价值带动下,深圳商业领域变化惊人,诞生了一大批连锁型的消费品牌。从而也间接提升了商业附加值。

5、金融行业的附加值不断增加。深圳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金融市场,每年贡献的印花税和其他附加值领先全国。这一点远超其他城市。

综上所述,深圳通过产业升级和自然成本转移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产业升级,同时也是国内作为消费升级最成功的城市典型。吸引了一大批具有高附加值产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使得深圳的GDP始终保持高速增长。

深圳为什么制造业越来越少,经济还这么发达?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结晶,说制造业越来越少,这不假,但是深圳的制造业再怎么减少,也是非常强劲的,先请大家看一下深圳三产业的结构比例,再来判断深圳的经济:

今年上半年,深圳三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占比分别是 0.1 : 39.6 : 60.3。

也就是说,深圳第二产业并不弱,占比达到了39.6%,堪称完美比例!

国际上通常把第二产业占比40%,第三产业占比60%,成为黄金城市,而深圳是中国最接近这个比例的城市。由此可以看出,制造业占比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与第三产业形成4:6,才是最好的状态。

为什么?

大家都知道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要想发展经济,农业占比肯定是越少越好。

第二产业是制造业,一个城市要保持持续繁荣,人口结构年轻化,那么第二产业不能缺,但是如果第二产业占比太大,就会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效率。

第三产业是服务业,也就是金融、房地产、商业等综合型行业。这是一座国际化城市发展的必备行业,且占比要高,这样,才能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

而深圳制造业正在减少,是因为正在转型高端制造业,和国际金融城市,国际港口城市!

深圳金融业资产规模达12.7万亿,稳居全国第三;证券业的整体水平也在全国居前,如深圳证券公司营收规模居各省市首位,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净利润规模均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

深圳优势产业:互联网、进出口贸易、港口物流、高科技电子行业,这些产业支撑了深圳国内第三的经济体量。所以,至少也不求多,而求精,这才是深圳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秘密武器。

深圳为什么制造业越来越少,经济还这么发达?

截至2022年2月,深圳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5万家,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上全国领先。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万亿元,集聚了74位全职院士,科技人才超过200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00万人。去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1341.32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深圳工业规模占全市GDP比重超过30%,成为“压舱石”。华为九龙山精密制造园、比亚迪深汕汽车工业园、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上马建设,深汕合作区仅用35天就完成比亚迪项目40万平方米土地整备。热火朝天的项目工地、连续运行的车间显示出深圳制造的蓬勃生机。

深圳市作为“专精特新”企业的桥头堡,为“专精特新”企业保驾护航,为打造“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入选“专精特新”名录的深圳企业,可以获得全套优惠支持,包括上市培育、产业链对接、产业空间保障、数字化赋能、高层次人才定制服务等“绿色通道”服务,同时享受入驻创新性产业用房、享受人才住房定向配租补租福利等。

  

  

深圳为什么制造业越来越少,经济还这么发达?

看了上边很多人的发言,大都说深圳赶走制造业,发展高科技,总部经济,没人举例子说明,什么是高科技,除了说腾讯,华为(华为部分已经搬迁东莞,实际也是制造业)其他的拿不出什么例子,都是刻意回避说明高科技业和总部经济等等具体含义,因为她们自己本身就不清楚,就是知道这么个名词,人云亦云。

我请问你们,什么是高科技?高科技产业不属于制造业吗?华为不是制造业么?

还有人说,深圳要的是总部经济,你们连起码的经济学知识都没有,制造业企业搬迁到外地,税收要缴纳所在地而不是深圳,就业也是外地人而不是深圳,深圳就剩下几座孤零零的总部大楼,既没有钱发展 也没有人消费,孤零零的,这还是繁荣的深圳吗?

发言谈论经济请具备一点基本的经济学知识,不要满嘴高大上名词,什么总部经济, 什么高科技, 实际是啥都不懂,毫无逻辑,整个胡言乱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