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是不是消失了?有必要重建吗?

以前经常看到供销社的网点,但是目前很多地方都看不到了,难道供销社消失了吗?

提到供销社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是什么东东,但是对于60后70后甚至80后来说,大家对供销社可能都不陌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着供销社的影子。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供销社。

供销社最开始成立于1950年,其前身是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供销社成立的目的为了解决我国当时物资严重短缺的问题,通过成立供销社来协调全国物资的供应。

只不过到了1953年,我国开始第1个5年计划,随后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正式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此后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现在。

而在历史上,供销社对于解决我国物资供应短缺的矛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供销社承担了我国农村90%以上的物资供销。

一方面广大农村想要买东西必须到供销社进行购买,比如大家日常所使用的一些衣服、鞋袜、油烟等等各种物品都要到供销社购买;

另一方面农村有一些物资需要对外销售的,比如大米、农作物等等都可以通过供销社进行销售,然后由供销社统一调配;

也正因为由供销社统一调配农村的各项物资,所以在物资严重短缺的背景之下,我国各地方的物资相互流通、相互弥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农村的正常物资供应和流通。

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很少看到供销社的影子,难道是供销社消失了吗?

供销社的存在是建立在特殊的背景之下,但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的物资供应越来越丰富,在这种背景之下,供销社的作用也慢慢减弱。

特别是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种经济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从生产批发到零售到流通都有对应的企业参与到其中,各个企业相互分工相互协调,这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促进物资的流通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这时候有很多物资就不需要通过供销社来供销了。

在这种背景之下,供销社仍然坚守计划经济时代的那种经营思路,比如服务态度不好,经营思路呆板,仍然停留在卖方市场,跟不上市场的步伐,结果供销社的销量越来越小,甚至导致很多地方的供销社只能关门倒闭。

比如以前很多乡镇都有供销社网点,但是现在在乡镇一级,大家已经很少看到供销社的网点,即便有一些物理网点存在,但只是一个形式,实际上已经不购销东西,更多的是一种纪念。

即便有些县城还存在着供销社的网点,而且也还在运营着,但供销社发展到今天,他们的职能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说供销社已经不存在了,实际上并不是,目前我国的供销社仍然是存在的,只不过供销社的业务范围以及业务特点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供销社就是一个大杂烩,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农贸市场,这里面你想买的东西都能够买到,你要卖东西都能够卖出去,但目前供销社在买卖东西上面已经没有太大的优势,所以供销社其实也在积极进行转型,提供更多的服务,目前供销社更多的是承担着服务农村以及大宗农产品的收购和销售服务。

比如在2010年供销社成立了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全资企业。

中国供销集团总资产达到1,300亿,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1家,其中包含两家控股上市公司,其业务涵盖农资,棉花,再生资源,日用消费品,电子商务,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粮食收储,金融服务等各项业务。

供销社必要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吗?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目前我国供销社仍然存,只不过很多网点倒闭了而已,所以就不存在供销社恢复和重建的概念。

实际上目前我国的供销社系统规模仍然是比较庞大的,比如2020年我国供销社全系统实现销售5.3万亿元,利润51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11%。

很多网友所说的供销社恢复和重建,如果没有理解做的话,就是恢复更多的供销社网点,比如在乡镇一级建立更多的网点,就像以前一样,大家可以到这些供销社里面去买东西,有东西也可以通过这些供销社卖出去。

对于供销社网点的恢复和重建,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一方面目前我国有很多市场主体,各种市场主体相互竞争,这样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如果恢复到以前供销社那种统销统购的状态,我认为并不利于整个市场的发展,毕竟目前我国物资非常丰富,甚至有很多产品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这种时候恢复供销社统销统购的做法,我认为没有必要。

另一方面供销社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供销社已经成为农村现代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个经济组织机构。

这里面供销社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统销统购,而是要为农村的发展,农产品的流通提供现代化服务,比如采购大宗农产品,建立农村各种经济合作社,推广农村现代化技术等等,这对于农村农业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比如2020年在供销社系统当中,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销售农产品2.2万亿,同比增长了19.5%,从贫困地区购进农产品2726亿元,同比增长14.1%,全系统发展产业扶贫项目3152个,带动113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由此可见,虽然目前供销社网点已经很少,但实际上供销社的主体还在,而且供销社对于促进农村各方面的发展仍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个人认为供销社仍然有必要存在,而且应该不断的完善,不断的紧跟市场的步伐,通过调整结构,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对于恢复以前那种全国遍地开花的网点,我认为已经没有必要。

供销社是不是消失了?有必要重建吗?

这是历史产物,他的存在是那个经济不发达的社会,物资匮乏,什么都凭票,即使买一一斤红糖也要有票,如果真回到那个年代还有多少人可以适应,恐怕大家都会反感,供销社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了,那个慢节奏的年代就需要这样的服务,计划经济,现在呢?各大卖场,超市应有尽有,还有必要供销社吗?

很多人也是只是一种回忆,真心喜欢的有几个,大家勾起了对过去的怀念,供销社不会消失,他是一个事业单位,下面倒闭了,县级供销社还依然存在,他们说想进来的多了,一年也只是一两个人,毕竟是事业单位,县级以上的供销社生活还是很好的,财政拨款,清闲的很,就是玩手机,喝茶,工资很高。

供销社永远不会消失,只是被时代抛弃了,他不能顺应时代发展,如果还是以前的老经营思路,恐怕根本就没有机会,过去是什么啊!必须有关系才能去供销社买点的东西,不像今天这么随便,大家说对吗?

重建绝对不可能,现在的商城和超市总比供销社好吧!为什么还要重建呢?供销社以后就是管理部门了,乡镇级别的肯定消失,县级以上的供销社会依然存在,供销社是被时代抛弃的产物,没有办法那些老思路已经不能顺应时代发展了,大家说对吗?

供销社只是老人的一个记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去供销社买东西都是身份,平常人也只能兴叹,没有办法,时代不饶人啊!该走的还是要走,大家说对吗?

供销社是不是消失了?有必要重建吗?

先说答案:供销社仍然存在,只不过在多数地区,供销社的影响力已经很小了。

供销社,是为解决农村与城市居民之间农产品交易问题而诞生的,在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蔬菜公司、水果公司、糖酒公司和商业服务公司都是为解决城市居民的物质消费而兴起的。最初的供销社,就是把农产品从农民手中收上来,卖给城市居民,之后,供销社发展成了在农村开门市,卖农民的日用品,类似于百货公司一样,顺带卖一些农资农具。九十年代以后,个别供销社转行做实业,办农产品加工工厂。但是因为供销社带的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九十年代以后就开始萎缩,所以今天我们都有一个疑问,供销社是不是不存在了。

供销社发展到今天,仍然有全国供销总社、省供销总社、地级市供销社、县级供销社联合社,只不过以前在每个乡镇都还有供销社,但是今天多数地方看不到了。现在,供销社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供销社虽说这么多年,很难看到它的身影,但是重建仍然是有一定优势的。

首先,供销社以前有着直达村一级的网络,这个网络如果能恢复,是供销社重建的前提。这个网络如果能利用,是很强大的,要知道,一个新的组织如果要建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需要资本介入多少?需要时间又是多少?看看京东就知道了。

其次,供销社可以往农产品电商方面发展,类似于拼多多的模式,但这需要资本的介入。

供销社还有非常可靠的人力资源。每一个省,供销社至少有一个中专学校,这些学校以前培养了大量的供销人才,特别是会计、物流有一定的优势,这都是可以利用的。

供销社是不是消失了?有必要重建吗?

供销社还活的好好的。中华供销总社还存在着,还有着庞大的资产,和众多的子孙公司。靠着在以前年代挣下的资产,供销社还在经营着。供销社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购统销的一个中介,之前在物资短缺的年代,影响力甚是强大。现在各种超市、小商店纷纷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供销社目前没有重建的意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