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范围内,月薪超过4000元的人多吗,为什么?
应该是很多的,我公司最低的都是54160
全国范围内,月薪超过4000元的人多吗,为什么?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月薪超过4000的人再多也多不过低于4000的人数。
有一个神奇的定律在各个场合都能用上,那就是大家熟知的“ 二八定律 ”,在这里同样适合,对于月薪4000元这样的收入来说,在一线城市听着很低,但是在一些县城却是属于高薪行列了,我们先看下各大城市的大家期望薪资:图中这是期望的数据,与2018年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不太相符,单北京来说18年公布的平均工资是每月8467元,图中超出了20%,而说到这里大家会误认为北京一定是一个各行各业都高薪的城市,其实不然,我们要很好的理解这个“ 平均 ”二字,很多拿着低薪的人都被平均了,北京4000以上的人很多,甚至能月入几十万,但同样月入4000以下的人更多,保安是典型的低,堪称最低了,因为经过保安公司这一道,工资能被扒层皮,保洁,餐馆服务员,可替代性比较强的基层员工都是4000以下,一抓一大把。
2015年我所就职的是一家30人的小型公司,工资超过4000的仅仅我在内的6名同事,其余24位都是多劳多得,在公司业务不景气的时候他们只有2000多的低薪加上不景气的提成,数月工资均低于4000元,那个时候我刚毕业,我觉得挣到钱了就是好的,但现在看来,月入4000以下哪里叫工资?哪里称得上收入?简直就是剥削廉价劳动力。
因为行业的特殊性,我有很多行业的薪资原始数据,餐饮业也是高不到哪里去,月薪3000为低薪,其余靠菜品提成,如果餐厅生意好,大家都能高薪,生意不好只有店长高薪,所以想问我国月入4000以上的人多吗,就如同问一句一个餐厅有几个店长这类的问题,答案很显然就有了。
而现在我身边依然有很多月薪低于4000的人,目前我公司的一位保洁大姐,我感觉她工作比我还劳累,每天比我早到公司开始打扫卫生,4间屋子差不多1000平,打扫完还要去别家打扫,每天从早到晚打扫六七家公司,中午还要抽时间去小餐馆洗碗多挣一点,早6晚10,差不多工作16个小时,一月才能挣五千多,家里供着两个大学生…
所以要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多挣钱是有可能的,前提是你得足够努力和勤奋,虽然说辛苦了点,但总也有个辛苦的地儿让你挣钱,让你付出和回报成正比,让你觉得辛苦是有意义的。
所以全国范围内,4000元以上月薪的人很多,依然遵从“ 二八定律 ”,如果有2亿劳动力,那么月薪4000以上的会有4千万人,相当多剩下的1.6亿都是4000以下的。
感谢阅读,欢迎添加我的关注!全国范围内,月薪超过4000元的人多吗,为什么?
全国范围内,月薪超过4000元的人,确实不多,我这样回答,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总觉得,周边的人,月薪过万的,大有人在,4000元算什么。其实不然,因为,你周边的人再多,也不过几十,十几位,没有普遍的数据意义。
我们来看两个数据,一个数据,是人均GDP,中国2017年人均GDP8848美元,也即是人民币61400元人民币,平均到12个月,每月5117元。月薪4000元,连平均数都没达到。
但同时,我们看另一个数,也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5974元,平均到12个月,每月只有2165元。
再结合,个税3500元及以下免征。结合这三个数据,你还会觉得,月薪超过4000元的人很多吗?
其实不多,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集中在3500元及以下收入的人群,还是占据了一个相当大的份额。而月薪4000元以上的人群,虽然绝对数量很大,但相对少量,依然是少数。
全国范围内,月薪超过4000元的人多吗,为什么?
可以肯定的说,4000以下的绝对比4000以上的多!!!
不要看各省市的所谓平均工资,对一般人来说,那都是假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国家平均工资的统计是非常复杂多项的,不是我们平时印象里的那种工资,你上班收入3000,我上班收入2000,咱俩一平均2500,不是这样算的。平均工资里还包括乱七八糟的书报费,水电费,各种津贴,保险基金等等等等,具体的自己可以从网上查都有哪些。尤其是统计平均工资的时候,里面包括很多的企事业单位和高收入者,你想想企事业单位的福利补贴之类的,能是私人企业比得了的?
所以我们每次一看所在地或者全国的平均工资,一般人都是被平均的。我家家乡秦皇岛2017年年平均居然超过67000,你敢相信?自己从招聘网站上看看,基本上都是3000来块钱的工作,在秦皇岛,超过4500就算比较不错的工资了,要是超过5000,妥妥的算高收入者。
这还是市里,再往下县里,镇里,甚至村里,能有个稳定工作,一个月要是能有3500,就算不错的工作了。尤其是农村,很多都是打零工,有时一个月是能赚四五千,不过都是一时的,不长久。没有稳定工作,家庭年收30000左右的占多数。很多人都达不到。再往大里想想,全国是大城市人口多还是村镇人口多?
所以全国还是4000以下收入者占多数,要是绝大多数都是4000以上收入者,家庭年收入能达到10万,估计离小康社会也不远了!
同意老铁可以点下关注,星宿还会持续回答职场领域的问题,可能表达不是很专业,但是自己从业几年的所见、所闻、所感,希望能够对大家以后的工作有一点点的帮助!
全国范围内,月薪超过4000元的人多吗,为什么?
如果你在大街上做个采访,随便问一些路人:月薪超过4000的人多吗?
估计十个人有九个都会说,现在随便一个人的工资都超过4000元。可能还会有人说,就是去外面捡破烂,一个月也能赚三四千块钱。
但是,实际上呢?
别看那步行街上,很多人穿的很华丽,手里用的也是高端智能机,但是月薪真不一定能超过4000块钱。
月薪4000元以下的人,绝对比超过4000的人多我国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51万,平均到每个人的话,也才2925元。也就是说,全国有一半以上的人,月薪收入在3000元以下。
那月薪4000元以下的人,估计要超过70%以上的比例。
所以说,月薪4000元以上的人,或许不少。但是,绝对没有月薪4000元以下的人多。
像我工作的城市,是新一线省会城市,能找一份月薪4000块钱以上的工作,真的是太难了家里的小表妹今年刚毕业,非要跑到我上班的城市来工作。学校虽然不是很好,但也是全日制本科一本(最普通的那一类)。
她来的时候信心满满,觉得我在这边发展的还可以,她也有信心。
结果半个月过去,她面试了三四十场,没有一个公司开出的工资,能高于月薪4000块钱的。
大部分的工资,月薪都在3000-3500元左右,有不少公司的文员、前台岗位,一个月工资甚至只有2500块钱左右。
能找到的月薪4000元以上的岗位,要么就是要去做销售,要么就是要求有资深的技术。
她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哪里来的什么技术。除了逛街打游戏,啥都不会。而去做销售,虽然工资原则上不封顶,但也可能一个月就1000块钱。
这是新一线省会城市(武汉)的现状,平均工资只有5000块钱左右。80%左右的工薪阶层,月薪收入都在4000块钱以下。
大街上,公交车上,地铁里,包括很多写字楼里,来来往往的人,没几个工资能超过4000元的。
至于省会以下的城市,四五线城市,十八线小县城,那月薪能超过4000元的,就更少了。
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实际上呢,三百六十行,能平均工资超过4000块钱的,根本就没几行现在的新闻媒体为了流量,总喜欢去报告那些高收入的事例。尤其是喜欢报告一些“年轻有为”的人,要么就是各种“上市公司老板”的事例。
我们普通人看的多了,就很容易产生错觉:现在高收入的人群很多!到处都是月薪七八千、月薪一万的人!
其实并不是。
像工厂流水线的工作,除非你加班,不然很难达到月薪4000元以上。
还有超市商场的收银员,饭店端菜洗盘子的服务员,酒店的前台接待,以及一些国企单位最基层的员工。
这些工作吸收了庞大的工薪阶层群体,收入都不高。
另外,还有在农村种地的农民。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外出打零工,平均到一个月也很难拿到月薪4000以上的工资。
所以,月薪4000元以上,放在一线大城市或许有很多。但是。放在全国比较,其实并不是遍地都是。
反而月薪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要比月薪4000元以上的,要多多了。
全国范围内,月薪超过4000元的人多吗,为什么?
月薪超过4000元,那基本意味着至少超过了60%以上的人,甚至70%以上的人,我们总以为现在全国人民都很富,只不过是富裕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个月收入超过2879元,就超过了全国60%的人,而收入超过5411,就超过了80%的人这一结论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统计公报》将全国居民等分为五组,各占20%。
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月均497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3元,月均1154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5元,月均1875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7元,月均2879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月均5411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呢?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也就是说,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你所有拿到手的收入,而不仅仅是工资。
从上面的分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一个月收入超过2879元,就意味着超过了全国60%的人。如果一个月收入超过5411元,就意味着超过了全国80%的人。
是不是和你想象的很不一样?
那为什么月入8000的人还被认为很失败,工作五年月入没过万,都好象不配拥有尊严?
因为网络及媒体的发言权都掌握在少数高收入组的群体里,他们会刻意制造焦虑,以获取用户的关注力在网络没有出现之前,我们看时尚杂志,似乎高端消费、奢侈品与平常人的生活之间只是隔着触手而及的距离,踮踮脚就能够着,工作三五年,没有几个上万的包包似乎都对不起自己。倒是一句话说出了真相,时尚杂志只不过是三四千工资的编辑指导读者如何用消费两三万的产品。
网络起来了,社交媒体层出不穷,这种现象更是被推到了极致,动不动朋友圈是全球旅行,PO出来的东西非奢即贵;少数个例被扮演为普遍现象,比如毕业三年,月入五万等等。而有时却被啪啪打脸,某宝上十几元就可定制朋友圈全套奢侈生活。
尽管有时知道那样的生活只是少数人所有,但天天接触这样的宣传,我们还是忍不住焦虑。
真正贫困的大多数根本没有人替他们发声,他们在我们这个社会就是隐形群体
我曾在专门救治尘肺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公益组织大爱清尘做过几年志愿者,曾去河南山区探访过尘肺家庭,亲眼所见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已经是2013年了,还有那么多家庭住着土房子,一下雨,屋里四处漏水,屋里全是泥泞.除了一口铁锅,几个破碗,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家具。还有的外面看着是漂亮的瓷砖房,但进到屋子,家徒四壁,因为他们赚了钱刚盖好房子,还没来得及装修,尘肺病发作就失去了劳动能力。
这样的情形在全国并非少见。
只不过他们从来不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他们也没有能力、没有渠道发声。
于是,我们以为全国都是像我们这样,一个月收入只有4000,都觉得自己是LOSER。
我们该怎么正确看待自己收入与其他人的差距?1、不必自卑自傲
人与人之间收入有差距很正常,它由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学历、智商、能力、机会、背景等等。你收入比别人少,不必因此而自卑;你收入比别人多,也不必看不起收入低的人。平等相待,就可以。
2、想办法去提高自己的收入
收入差距并非不可改变,背景、资历不同,也不必认为这之间永远存在着鸿沟,每个行业,每个人只要做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都有逆袭的可能。
保姆,在大家的传统思维中,一度认为是伺候人的工作,收入低,工作累,还被人看不起。但现在,那些经验丰富、素质高的金牌月嫂,可能连小学都没毕业,却可以凭自己的专业月收入可以达到几万,碾压很多白领,雇主提前预约都未必有机会。
早些年出来打工做装修的,不是满足于一直打工,而是在每个项目中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出类拨萃,积累口碑和人脉,最后自己成立了装修公司。
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并发挥到极致,你也可以。
3、对贫穷的人保留一点共情吧
这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比如对点对点救治的捐一点钱,把闲置的衣服洗干净叠好用塑料袋装上,放在垃圾筒旁供那些需要的人取用;把瓶瓶罐罐送给六七十岁还在收废品讨生活的老人.....
虽然不能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根本性的改善,至少也能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