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怎么保养才能延缓衰老?
任何人都无法抵抗岁月的流逝和地球引力长期的作用,这些是自然规律,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些努力,完全可以延缓衰老的进程,这也是一些同龄人,有的看起来年轻10岁,有的看起来年老10岁,谁不愿意青春永驻呢?连古代皇帝都想长生不老呢?哈哈,所以,咱们普通人,就从自己身边的小事情做起来,坚持下来,保持年轻的小秘诀分享给大家啦。
每天适量的运动可以上下班走路,可以晚上散步,可以周末去跑步、爬山、瑜伽等等,只要运动了,尤其是在大自然中运动,心情愉悦,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让身体更有活力,保持年轻,精神焕发。
每天贴墙站立20分钟没有时间或者不想出来运动的朋友们,也可以做这个动作,我公司一个姐姐,50来岁了,做了好几年,和40来岁差不多,我们现在都跟着一起做。
什么工具也不需要辅助,只要找到一面空的墙壁就可以做了。
背对墙壁,从脚后跟、小腿肚、大腿、臀部、腰部、背部、肩膀、后脑勺通通贴紧墙壁,双手自然下垂贴到墙壁上,收小腹,全身收紧,配合腹部呼吸,不会的话就均匀呼吸,不要憋气就行。这个动作很消耗体力,刚开始从5分钟左右做起。每天可以坚持20分钟左右。
这个动作不但可以瘦身塑形,燃烧多余脂肪,瘦小肚子,还可以纠正体态,矫正弯腰驼背、探头耸肩等问题,提升仪态仪表,站得直,提升气质,显年轻。
注意防晒紫外线照射是很容易导致皮肤变得衰老的,也是最容易长斑的情况,而且皮肤容易缺水,长皱纹。
防晒不仅仅是夏天,也不仅仅是中午,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其实一直都很强烈的存在,尤其是上午的时候,觉得太阳不毒辣,这时候往往疏忽了,其实真的这个时候也是紫外线比较强的时候,防晒霜、遮阳伞、遮阳帽是包中必备的。
每天揉腹20分钟这个动作很多中老年朋友们都做,晚上睡觉前做,或者早上起床前,平躺在床上,左手覆盖肚脐,右手叠加在左手上,围绕肚脐,逆时针100圈,顺时针100圈,循环往复,手臂不需要抬太高,刚开始也可以从5分钟做起,慢慢增加时间。
揉腹可以缓解便秘,促进消化,提升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经常便秘容易长斑、口气、小肚子凸出等情况。
清淡饮食每餐保持7分饱就可以啦,清淡饮食不是节食,这不吃那不吃是不行的,所有食物都吃也是不行的。
营养全面,烹饪以蒸或者煮为主,即使烧菜也要少油少盐,多吃蔬菜类的,少吃大米、白馒头、面条等精细主食,逐步开始吃些粗粮代替,比如吃些黑米、玉米、糙米、燕麦、红薯等粗粮。
乐观的心态心态决定一切,心态好并不是随波逐流,而是顺应形势,顺其自然,不纠结,不较真,顺境时居安思危,逆境时坦然接受,学会等待,不急不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时间会带走一切,都是经历而已。
我是小溪,喜欢美食瘦身减肥健身,同名公众号:小溪瘦身秘籍,每天晚上9点更新,分享更多小妙招,我们一起变瘦变美吧
人,要怎么保养才能延缓衰老?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延缓衰老的秘诀?我觉得“有”,也“没有”。说“没有”是因为世间并不存在什么秘籍之类的宝典,能让人们长寿,不衰老。说“有”是因为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了,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人们的衰老。想要延缓衰老,最好做到如下四点:
1.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掌握它?标准应该是我国营养协会2016年新制定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该宝塔一共有五层,宝塔顶层规定每天盐的摄入量小于6克,油25~30克;宝塔第四层规定奶与奶制品300克,大豆及坚果25~35克;宝塔第三层提出畜禽肉40~75克,水产品40~75克,蛋类40~50克;宝塔第二层提出蔬菜类300~500克,水果类200~350克;宝塔最基层是指主食量每天谷薯类250~400克,水1500~1700毫升。
生活中谁也不可能腰上挂一个天平生活。我认为可以按以下尺度掌握:即少盐、少油、少糖、少热量(主食);有粗有细,荤素搭配。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享受美食是上天赋给每个人的权利,但一定不能过分,点到而已。
2.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最关键的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选对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二是掌握好运动量。对老年人而言,走路是最好的运动,但要注意“三五七”的要诀。“三”指每次运动量最好是步行3公里,时间超过30分钟;“五”是说每周最少运动5次;“七”是指控制好运动量,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计算方法是用运动后的心率增加的幅度来计算:年龄+心率<170次/分。
3.戒烟限酒
吸烟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戒掉。少量饮酒,特别是低度数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
4.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是最关键的一条。心理健康了,生理人能健康。古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要怎么保养才能延缓衰老?
其实这些方法并不靠谱,认识衰老是人体的正常反应,任何手段并不能改善内在的发展规律。
早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着《黄帝内经》对养生作为一种学说已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一整套养生原则与措施。《黄帝内经》中提出人的自然寿命大约为一百岁,而能否达到这一寿限,关键在于生活是合乎养生延寿之道。
中医学认为“发为血之余”。须发乌黑是人体气血旺盛的表现,须发枯黄或早白,乃气血亏,为早衰的一种征兆。乌须黑发的治疗原则,以滋阴养血为主。中医学认为“耳为肾窍”,“目为肝窍”,“肾主骨” ,“齿为骨之余”。老年人多肝肾不足,每见耳目不聪,齿摇脱落等衰老征象。常用补肝明目、补肾聪耳、固齿等法治之。
老年人大多健忘少寐早醒,此乃脑力衰退所致。治疗宜健 脑、安神、益志。心与肺是人体中的重要脏器。老年人多心肺不足,每见咳喘 短气、胸闷心痛等症状。治疗宜保养心肺法。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身所需的营养物质,大都要靠脾胃消化吸收而来。老年人多脾胃虚弱。饮食减少,大便失调。治疗宜健脾 和胃。
气与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老年人多气血衰少,精神差,不耐劳,抵抗力低,易患病,平时就应益气养血,扶正固本。人身贵在阴阳相对平衡,维持着人体的健康。若阴阳失调,则易于衰老。老年人见舌红、口干等症,为阴虚体质,治疗宜养阴为主。精髓是人身生殖能力和生命活动力的根本。精髓亏损,就会 出现未老先衰。老年人大都精髓不足,体力衰退。欲却病延年,宜填精补髓法。老年人多下元不足,二便失调,治疗宜固下元法为主。老年人多肝肾不足,腰膝疼痛,筋骨无力。“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补肝肾、壮筋骨为主要治法。
以上是中医学理论中对于养生减缓衰老的机理认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关注“中华医学科普平台”头条号,获取更多专业原创医学科普知识,本条为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人,要怎么保养才能延缓衰老?
1.一周过2~3次夫妻生活。
2.每天喝八杯水。
3.坚持裸睡。
4.多吃蔬菜水果。
5.早睡早起。
6.用抗衰的护肤品。
7.多吃红枣。
8.多晒太阳,补钙。
9.坚持泡热水脚。
10.早上用梳子多梳几次头。
11.每顿饭七分饱。
12.每天都要开心。
13.早上起床喝杯蜂蜜水。
14.早上起床冷水洗脸。
15.只吃当季食物。
16.少吃甜食。
17.过午不食。
18.尽量做有氧运动,不要老待在屋子里。
19.心态要好,一定要乐观。
20.少操闲心。
21.少点烦恼。
22.勤洗澡,爱干净。
23.每天都要上大便。
24.没事就多睡觉。
25.少点欲望,知足就好。
26.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人,要怎么保养才能延缓衰老?
良好的心态,是延缓衰老的最佳良药!
在具体生活中,
第一,不要为自己做不到或做不了的事去忧虑。比如,当前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作为一个普通百姓,了解一些国内(国际)发生的大事是必要的,但却不必为这场战争的结局,去皱起眉头,分析大局的走向,总有这样的心思,不衰老就怪了;
第二,不要为子女未来的生活去焦虑。儿孙们将来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已经尽到父母责任的你,无法代替他们未来的生活。当有一天你走了,人家的生活还要继续,既然你无法代替他们承担人生的风雨,还是别因忧虑过度,最终给人家添堵吧;
第三,不要为一点病情发愁。年纪大了,身体的各个零部件难免出现掉链子或需要大修小修的现象,掉链子谁都难免,有毛病修好就行。如果把大部分心思放在某个部位是否良好上,想不衰老都难!
当你做到:每一天的早晨,都是人生最美好的开始;每个日落的黄昏,都是劝你保养身体的抚慰,你还会为是否衰老发愁吗?
这么说,并非奉劝每一位老人都“没心没肺”,但,你的快乐,会让后代开心;你的开心,必然会远离衰老,一般人俺不告诉他(她)!
二百年的树龄,依然挺立!
人,要怎么保养才能延缓衰老?
市面上的养生方法多如牛毛,到底选择哪一种,让你无所适从,其实根据自身的体质,选择一两种适合自己的长期坚持,就完全可以延缓衰老,达到健康长寿。
我很喜欢保健养生,家里的健身用具买了一批又一批,到最后能坚持使用的很少,基本都闲置起来了,通过20多年的保健养生实践,靠健身器材健身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还是顺其自然,靠自然疗法最管用最可靠。
我的自然疗法主要有几下几点:
1、饮食疗法。吃是养生的第一要素,五谷杂粮是最好的补品,人只要能吃身体就好,不挑不拣不偏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老年人最好一天保证吃一次肉,因为动物蛋白是最重要的营养,选择在中午吃,晚上尽量不吃肉食或油腻食物,以清淡为主。
2、适量运动。运动是长寿的关键,但老年人不宜过量运动,冬天选择在上午10点到12点,夏天选择八点到十点,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户外快走散步,这个时间可以在户外晒晒太阳,对老年人补钙最好,胜过吃钙片。
3、保证足够睡眠。晚上十点睡觉到自然醒,中午饭后休息一个小时,高质量的睡眠是最好的养生,尽量不要熬夜。
4、保持好心情。这是养生的最重要环节,俗话说:气大伤身,一天保持乐观快乐的心情胜过吃补药,远离烦恼,远离负能量,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就会永远保持青春的活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