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老人去农业银行存钱被骗买了保险,现在到期利息太低该怎么维权?

十年前,我妈也是在农业银行购买两份分红型保险。当初买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保证,分红利息至少也在6.0%以上。没想到到期后,利息低的老人家心脏病差点被气犯了。

我妈十年前在老家的县城,购买两份分红型保险。

一份是趸交产品,一次性交费10万,然后满十年取出来。

另一份是期交产品,每年交一万块钱,交五年再放五年,也是十年满期。

十年前就是2012年左右,那时候定期一年的利息接近4.0。五年期定期利息,都在5.0%以上。

当时她购买的时候,银行的经理给她承诺,保证满期后分红利息,最少也在6.0%以上。

去年快过年的时候,这两份保险就到期了,然后我就陪着老人家去农业银行兑付。

银行的工作人员,就指导我妈在手机微信上关注保险公司的公众号,说可以直接线上办理。

刚开始老人家很开心,就在手机上开心的操作,当兑付金额显示出来的时候,我妈角色立马就变了。

第一份十万趸交产品,满十年的利息30000块钱。连本带息,就是13万的金额。

可能你觉得这利息很多啊,但是这是10万块钱存10年,利息才3万。平均到每年才3000元,平均到每一万,才300元。就是说,这十年的利息只有3.0%!

然后第二份期交产品,利息更低,综合收益还不到3.0%,只有2.9%多一点。

当初承诺分红收益6.0%,现在满期后才3.0%,这谁能忍得住!

维权之路,艰难无比

我妈心里受不了这窝囊气,就要打电话投诉,但是维权之路,太艰难了。

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找不到当事人。

十年时间过去了,只记得以前银行经理姓啥,不记得名字。然后给银行说,某姓经理承诺有6.0%以上的利息。

你猜银行怎么说?

不清楚,不认识这个人。可能在好几年前,这个人就退休了。银行找不到这个人,没办法证明你说的是实情。

那只能投诉银行客服。

然后那边回复说,分红型保险的收益,本来就是不确定的。满期后可能高,也可能低。

3.0%的分红收益,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看银行这意思,就是准备踢皮球。

那只能投诉到银保监会。

可是没证据,啥证据都没有。你能证明购买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承诺利息6.0%吗?

凭据、电话录音、短信,啥证据都没有。

而且,投诉银保监会,对银行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个人时间、精力有限,没办法和银行一直耗下去。

总不能年都不过,啥都不干,天天拉着横幅,坐在银行门口维权吧?

最后只能和银行协商,送了一点礼品,再加赔了5000块钱。

购买银行保险,到期后收益太低,想要维权太难了

维权最好的方式,就是投入到本地的行保监会。如果你有时间,还可以直接打印材料,邮寄到银行监会,他们会加倍重视。

但是,如果你没确凿的证据,你根本就不能把银行和保险公司怎么样。

有证据就能维权吗?

也难。

除非你每天啥都不干,有时间和银行、保险公司耗下去。

你每天要上班,要挣钱,要养家糊口。但是银行和保险公司不同,他们有专门的一批员工,专门处理这种事情。

就算你最后维权成功,也是得不偿失。面对银行和保险公司,个人永远是处于弱势群体。

去银行存钱,尤其是去某国有银行,一定要特别的注意了:你不懂保险,就不要轻易去购买。

保险或许不会骗人,但是卖保险的人就不一定了。

十年前老人去农业银行存钱被骗买了保险,现在到期利息太低该怎么维权?

十年前,存款变保险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差一下过往的一些报道,也会发现,由银行网点代售的保险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有这样一篇报道,刘先生告诉记者:“我存款时准备存5年定期,银行人员却给我推荐一款新型储蓄,说比5年定期收益高,有分红送保险,我轻信了这些话,就存了3万元。”

刘先生说:“5年后我取款时才知道自己当时买了两全保险,5年利息才3980元,按当时5年定期利率5.85%计算,我也可以拿到8775元利息,现在却少了4794元,让我怎么接受?我本来是到银行存款的,却被银行欺骗买了保险,我要求退回我的利息差额。”

从这则新闻报道不难看出,刘先生是因为觉得保险给的分红没有银行的利息多,应该知道,当时银行5年定期利率5.85%还是很高的,所以他觉得委屈,希望找回差额。

不过,类似这样的投诉,包括题主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是投保人不承认自己当初在银行购买的是保险,以不知情为由进行维权,可是2008年没有保险销售过程中,没有“双录”,即没有录音、录像,当投保人主张维权的时候,需要举证,银行是什么“忽悠”的,自己是怎么上当的!这里也有以下几个办法:

1.签名被代签。由于当初销售不规范,有的签名不是投保人自己签的,而是由销售人员代签。

2.犹豫期回访不尽责。投保过程中有一个犹豫期,投保人可以在犹豫期内无责退保,有的保险公司没有做回访,有的假冒回访认可签名。

3.投保人与产品本身设定的条件不符,有的老人已经60岁了,但产品本身规定只能60岁以下购买,这类保单应该属于欺诈和无效。

4.在实际案例中,还出现过一些储户的定期到期后被自动转为购买了保险产品的情况。

事实上,作为保险消费活动,无论年纪、知识结构,都应该对自己所购买产品有了充足的了解才能做出购买的决定,保险消费者也需要树立“保险姓保”的意识,其关键在于保障。如果,事后感觉保险产品在分红方面不及预期而维权的话,其难度往往较大,甚至有恶意维权的嫌疑,保险公司也有权对恶意维权进行抵制和维护自己的利益。

十年前老人去农业银行存钱被骗买了保险,现在到期利息太低该怎么维权?

十年前老人去农业银行存钱被骗买了保险,现在到期利息太低该怎么维权?这种问题有点复杂,真的维权还是非常困难的,为什么呢?当时老人去农业银行存钱被骗买了保险,老人并不知道,以为是存款,所以一定在当时签字了,银行的许多文件字非常小,字也非常多,一般情况下老人是相信银行的,也不会去看那么多的小字写的是什么,就会在上面签字,而银行之所以敢将老人的存款骗到去买保险,正是抓住了老人对银行的信任,知道老人不会去认真看那些需要老人签字的文件内容写的是什么,老人签字了就意味着老人是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购买的保险。而实际情况是老人并不知情,老人是被骗的,但是,没证据,如果去法院打官司,法律是讲证据的,老人是打官司肯定输。因此,这种维权非常困难。

这种情况一般是到期了,利息虽然低,本金能收回来,老人只能自认倒霉,很难维权。对于这种情况,老人去银行存款,对银行所有的建议不要理会,你去存款就是存款,除了存款其他产品你都不要,对于老人来说,对于金融产品没有判断能力,只能是选择存款,不要再被银行的工作人员一劝说,你自己就改变主意了,或者被人家误导了,金融机构所有的产品都是提前设计好的,一旦你购买了,签字了,再想维权很困难,金融机构在设计这些产品和程序的时候都是有专业的律师参与,只要储户一签字,维权非常难。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我的头条号专栏开通了,有关于投资理财和融资的最新音频和文章,欢迎关注。

p.s. 有很多人问加头条圈子和不加入圈子有哪些待遇不同?怎么加入圈子?

答:我现在只在圈子里回答粉丝的提问,加入皓脉投融资联盟,

为你解决投资难题和融资难题。为个人解决投资赚钱的问题,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资本运作和产业升级问题,建立企业融资平台。

加入圈子的方法:直接点击这篇文章的下方“所属圈子”即可加入。或者首先点击到我的首页,在导航条中最后一个是:圈子,点击加入即可。加入后,你每天可以在“我的书架“查看更新,有问题可以及时提问。

十年前老人去农业银行存钱被骗买了保险,现在到期利息太低该怎么维权?

作为一个银行员工,以前也遇到过部分保险产品达不到预期收益,从金融市场看,保险非定期存款,收益上下浮动,产品达不到预期收益很正常,但从客户角度来说,当初存款是奔着银行去的,被营销成保险,工作人员承诺到期收益要比银行当期执行的利率要高,现在保险收益还没有银行的利息高,肯定要维权。

因为银行是保险代理行,利息出问题找银行,这个路子肯定没错。就是因为银行是保险代理行,但应付利息款是保险公司付的,维权才会很麻烦。这个少付利息和银行没关系,因为当初银行是和保险公司有协议的,协议已约定银行的权利和义务,产品达不到预期收益所有赔付要求保险公司出面协商和解决。

还有,题主说当初买保险是被银行骗了,那你有证据吗?很多客户没有,因为听说利息高才买,但银行有白纸黑字的协议,可以证明是你自愿购买;有各种风险提示书,可以证明你已知晓可能存在的风险。

以前矛盾出现时,客户第一时间到银行网点讨说法,很多职工往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为销售保险的人员已调离,销售提成已被销售人拿走,让现在的员工善后,等于是给前人擦PG。

目前银行实行首问负责制,不论什么情况出现,都有人出面接待,而且有一套成熟的流程。

当然这个差额赔付还得保险公司出面,保险公司有内部赔付补偿机制,即当有客户对保险理赔或付息有异议时,可以动用赔付备用金(专业名词具体叫什么不清楚),有权人审批同意就可补偿部分差额利息,有的在权限范围内通过送等价值的礼物做补偿,只要客户提出异议,保险公司就有客户经理和你对接,最后在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给予适当补偿。

所以在给付利息不满意的情况下,只要你提出意见,就会有人找你协商,最后能补偿多少,还需要双方协商。

十年前老人去农业银行存钱被骗买了保险,现在到期利息太低该怎么维权?

“存钱骗保”的行为屡见不鲜,身边也发生了几起这样的行为,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只能是认栽以及下次储蓄的时候尽量规避类似事件。

有两个朋友出现了这样的骗保,一位是2017年至2018年新年之际,在银行进行储蓄,然后听推荐认购了10万元6个月的理财(单子上写的是保险,到期返本有一定的利息),可是到期以后还没有定期存款的利率高。

还有一个朋友在近期“存款骗保”,说是理财,当时进行了认购。可是后来发现不对劲,就算是到期了利息并不能进行支付。

市场中的例子很多,对于产品的基础并没有很好的理解,而销售人员可能并不是银行体系内的工作人员进行销售。

要说维权,这种维权是很难的,“你情我愿”式的卖出与认购,没有多大的毛病。只能是在此基础上尽量的规避类似事情的发生。那么,应该怎么规避?

1、储蓄就储蓄,切莫被高回报率所吸引。这是“骗子产品”一贯的做法,就是利用高回报进行引诱,比银行利率高、回报好等,但是实际上可能就存在骗局。对于了解的产品一定要了解清楚,因为只有了解清楚了才能够认购,不能马虎。

2、拒绝一切不正规的理财、保险以及中等风险以上的产品。银行理财或者相关大型保险公司推出的产品很正规,但就怕一些投资公司、小金融机构推出的产品被误购,有理说不清。而对于产品的风险也一定要控制,保守型投资者投资风险系数为低风险以及中低风险,而中等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的产品可能对于利息、本金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甚至低于同期的银行定期存款。

作者不易,多多点赞,十分感谢!

十年前老人去农业银行存钱被骗买了保险,现在到期利息太低该怎么维权?

目前,这种情况在商业银行非常普遍,客户多年前去银行办理业务却被工作人员忽悠买了保险,到期后才发觉上当受骗,且到期的收益远远低于同期的存款或是理财利率。

主要是由于当时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从业者参差不齐,推销产品时也无录音录像,因此,他们就颠倒是非,骗储户购买保险。碰到此类情况,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年纪大的人在产品到期后发现产品利率过于低,应第一时间前往当时购买该产品的网点进行维权

老年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风险承受能力差,购买保险类产品其实与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且该保险在续存期间银行也未做好储户的维护与跟进工作,未明确告知产品风险及利率水平,银行存在失职的现象。以此为切入点,与银行进行商讨谈判,让银行担负起该负的责任。让银行在现有的利息水平上进行补偿,以同期存款或是理财利率作为赔付标准

第二,目前随着国家法律以及信用体系的逐渐完善,储户也要适当使用法律或是媒体的力量进行维权

如果银行单方面执意不予补偿,储户可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以及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该些机构有专门的纠纷处理中心,会根据储户提出的异议进行调查,充分保护储户的合法权益。另外,储户也可考虑向广大媒体进行求助,将该事情公布于众,充分调用网络媒体的力量,给银行施加压力。让银行重新进行审核,给出适当的赔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