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房贷债务,到底能不能被通货膨胀所稀释呢?

假设,某人现在每个月要还房贷5000块钱。等过个十年、二十年后,由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那时候的5000块钱,可能只相当于现在的500块钱。

这么计算下来,岂不是房贷的时间越长越好?那银行岂不是亏大了?

我就在基层银行上班,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银行绝对是不会做亏本的买卖的。既然敢贷款给客户,那就表明分期还款,受益的一定还是银行。

而背负房贷的人,想要靠通货膨胀来稀释房贷,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先说一下银行这边,为什么分期还贷,银行不怕通货膨胀?

房贷利率4.9%,那银行就真的只赚4.9%的贷款利息?

错。

银行会把你每个月还款的部分,继续贷款出去,继续赚钱。这个就有点类似于“高利贷”的复利赚钱模式。

所以,表面上房贷利息只有4.9%,但是银行赚的可能就达到6.0%以上。

举个例子。

贷款50万,分期三十年还清。基本上贷款的利息和本金一样。从表面上看,你还款到15年的时候,还了一半,银行可以把本金收回来。

而实际上,银行可能在第十年的时候,就通过循环贷款的模式,把50万本金收回来了。到第十五年的时候,它可能已经赚了六七十万。

这个赚钱的速度,根本就不虚通货膨胀率。所以对于银行来说,根本就不怕所谓的房贷,会被通货膨胀稀释。

对于还房贷的人来说,通货膨胀能稀释未来一二十年后的还款压力吗?

很难。

原因有两点。

1 . 十年、二十年后,你的收入未必就能真的增加

摆在面前的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你能保证十年后工资一直在增加吗?

你上一次加工资是多久前的事情了?

我在省会城市的一家国有银行上班,网点有个综合柜员,来银行十年了。她说自己现在的工资,还没有十年前的高。

十年前一个月工资六七千块钱,现在工资仍然是六七千块钱。

如果你的工资没有增加,那物价上涨以后,你的生活成本增加了,反而加大了生活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你的房贷对你来说,压力更大,根本谈不上稀释。

2 . 通货膨胀率,会随着步入发达国家,逐渐的降低

越是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率越低,银行存款的利息也就越低。

像美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为零,甚至为负数。

而一些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率非常高,同时银行存款的利息很高。因为国家要用高利息,来避免国民财富缩水,稳住底层民众的稳定。

典型的就是阿根廷,存款利息可以达到40%以上。

我们国家,现在正在慢慢的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以后银行存款的利息,会越来越低,向零利率、负利率迈进。

通货膨胀率,也会越来越低,钱也会越来越值钱。想要靠通货膨胀,来稀释你的房贷,实现不了。

通货膨胀率会越来越低,而我们的工资收入,也很难保证在十年、二十年以后,一定会增加。

所以,可能十年以后,同样的每个月还5000块钱,经济压力不但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加大。

我们的房贷债务,到底能不能被通货膨胀所稀释呢?

朋友,感谢你与我交流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金融问题,讲得深奥的话,可能很多人听不明的,只能简单地回答一下,房贷债务从货币时间价值来看,完全有被通货膨胀稀释的可能。

因为随着央行发行货币量的不断增多,货币的购买价值也越来越低,就是说纸币时代由于货币多发所带来的通货膨胀是大概率现象,这样你原来的债务也有可能随着通货膨胀的不断提高而变得越来越少,这是相对通货膨胀下人们不断增加的收入而言,偿还房贷会变得越来越轻松,压力越来越小。

比如2022年贷了一笔500万的房贷,30年还清,随着央行增发货币而使钱的购买力越来越低,到了10年、20年、30年之后,现在的500万元可能购买不到2022年的50%,实际上500万元已贬值了一半。这是因为随着货币发行增多,人们的收入不断提高而已。2022年这个贷款500万元的房贷者,月收入可能只有2万元,而到了10年之后有可能收入增加到25000元。20年之后月收入有可能增加到30000元,30年之后有可能增加到40000元,甚至有可能增加到50000元。尽管房贷利率也有可能不断提高,但一般赶不上通货膨胀率,这样使得还得者的因为通货膨胀率而不断提高,还贷的压力也不断缩小。一句话,就是房贷的偿还压力已被通货膨胀率稀释了不少。

我们的房贷债务,到底能不能被通货膨胀所稀释呢?

我的预测,中国这一轮是没办法被通胀稀释,但是可以被不断化解,比如每年的交易,因为能稀释房贷的是收入,不管是股票还是工资,而不是通胀,老板发工资不是看通胀的,不赚钱怎么发

我们的房贷债务,到底能不能被通货膨胀所稀释呢?

这是一份1989年2月份的报纸,上面有关于当时北京房价的讨论。

大概的意思是当时北京的房价已经涨到了1800—1900元/平米的高价,让那个时代有买房需求的人苦不堪言。

有人算了一下:一个大学生从毕业开始存钱,每个月省吃俭用能存下50块钱,如果要买一套两居室,大概要花费6万块钱,这么算下来,他如果要买房至少需要106年。

不像现在的大学生满街走,1980年代的大学生,每一个都是香饽饽,是那个年代的高收入人群。这群人尚且都需要106年才能买得起房,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这就是那个年代关于买房子的观点,实际上也和现在的很多人观点一致。

这么多年过去了,相信很多在北京定居的外地人都会想念1989年时候的房价。

因为现在北京的房价实在是太贵了,平均已达十万/平以上,一平米就相当于那个年代的三居室了,而且在一些黄金地段更是高达三四十万一平米。

就算是现在的高收入人群,也很难奢望买得起一套,在其他大城市也是一样的道理。

通货膨胀带来工资的上涨,工资上涨又进一步促进房价的上涨。

再讲一个身边的例子!

我的一位同事。

他2006年在成都市内买在一套商品房,当时贷了20年,每个月还款600多块钱。

相比于他当时1400多块钱的月工资而言,600块钱的房贷的确不低了,而且还要保证一家人的生活。

但是现在他半年的工资就可以把当时的房贷一次性还清。

因此,从过去三十多年的经验来看,通货膨胀能稀释房贷债务似乎是有道理的。

现在的问题在于这种好事能否持续,或者说还能持续多久?

我身边大多数人都相信未来房价可能还会涨,但是肯定是不会像前面30年一样,涨到现在的几十倍,而是可能涨幅很小。

我们的房贷债务,到底能不能被通货膨胀所稀释呢?

当然能,根据经济学的一般经验而言,物价每隔二十年上涨四到五倍,那么贷款买房二十年后则实际债务负担只有最初的20%到25%了

我们的房贷债务,到底能不能被通货膨胀所稀释呢?

30年前在北京的工资300元,现在是1万,差距30倍。北京当年房价是2000元,现在是60000,也是30倍。差别是当年的房子是在三环外,现在是5环外,这仅仅是因为北京拿地盖房的区域外扩。结论:买房子仅仅能够抗通胀而已,无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