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国企现在也是合同制,还有那么多人想进去?

我在一家国有银行上班,算是实打实的在国企工作。国企也是合同制,但是和私企比起来,那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私企的合同,给你写薪资五千,可能就是你在这家私企的收入上限了。

而国企签合同,上面写薪资五千,那大概率是你的保底收入。

很多私企的合同,基本上都是对员工的一种限制

现在经常在新闻上看到,一些中小企业抱怨招工难。经常会问,已经开出月薪八九千的工资,为啥还招不到工人呢?

我真的很想反问一下他们,为啥招不到人,你们就心里一点数没有?

那给出的月薪八九千,一百个员工里面,能有一个拿到的,那还是因为那个人是老板家亲戚。

看起来月薪八九千,表面上是很亮眼光鲜。但是认真的看下那签的合同,里面的坑一个接着一个。

你想要拿到月薪八九千,每天要加多少班,每天要完成怎样的业绩,每天要怎么怎么样。

除非你是超人,不然你根本就完成指标。

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

业绩没达标,扣除1000块钱。没有主动加班,再扣留1000块钱。哪天因为踏进公司大门,用的是左脚,再扣500。

说好的月薪八九千,结果一发工资只有三四千。

我家堂妹,前一段时间去应聘一家公司的文员。结果公司要求贼多,要会熟练使用计算机,要会熟练算账,要会做报表。

她就感慨,这哪里招的是文员,这简直就是招的CEO。

合同上写的月薪6000,结果后面的要求一大堆。堂妹看都没看,直接拒绝。用堂妹的话说,这要是签了合同,搞不好哪天就被卖了,还替别人数钱。

不是我在有意诋毁私企,确实是有一些私企比较良心,待遇很好。但是大部分的私企,给你签合同上的薪资,基本上你入职以后只能拿到60%-80%。

很多国企的合同,都特别的简单,有的合同甚至在工资页那一栏,都是空白的

我当初校招进银行的时候,也是签的合同。上面就是一个底薪,其它的啥都没有。

我有同学进别的单位,甚至合同上连薪资数目都没有写。那工资栏的那一块,就是空白的。

国企签的合同,大部分都是因为法律政策的要求,就像是有个形式而已。

大的国企单位,根本就不会在合同上给员工挖坑。更不会利用合同的条条框框,来限制员工。

像我在银行上班,只要你不犯下政策性重大错误,单位就不可能开除你。哪怕领导看你不顺眼,他也不敢说开除你。

工资收入,各种补贴,在工资条上都是写的清清楚楚。

公积金,就是按照你收入的12%比例缴纳。

社保医保,就是按照你税前收入为缴费基数。

根本就不给员工玩啥套路,一切都是按照政策规定来。

可以这么说吧,国企的合同制,就是一个形式。它能发挥的作用,基本上都是对员工有利的。

很多人宁愿去国企单位,拿月薪3000块钱。也不愿意去私企业,拿工资5000块钱

在国企工作稳定,哪怕天塌下来,也不用担心收入的问题。

有五险一金,公积金和社保医保缴纳的很高。很多人退休的时候,公积金账户里都有大几十万的金额。而社保养老金,可能比上班时的工资还要高。

福利待遇真的是好,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想要往国企里面挤。

国企的月薪3000块钱,可比私企的月薪五六千,有价值多了。

为什么有的国企现在也是合同制,还有那么多人想进去?

国企的合同制,严格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同制。

甚至可以说,国企的合同制只是国企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而同员工签订的一种形式上的合同而已,这和私企签订的用工合同是两码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简单,比如你去私企上班,跟老板或企业签订了合同,那么这份合同就很关键,因为你以后发工资包括各方面待遇都是严格按这份合同办事,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

可是在国企里面呢?你和单位签订合同以后,你的档案关系、工资关系,包括今后的职务晋升,这些和合同有没有关系呢?当然也有关系,可是有多大的关系呢?关系其实不大!

因为你一旦进入国企以后,真正约束你的,反而不再是合同,而是国企单位内部的人事管理办法、工资管理办法等等,包括你的档案保存、职务晋升等等,都不是合同说了算,而是单位说了算,甚至有可能完全是领导说了算。

这么说你应该清楚了吧?国企里面你同单位签订的合同,更多的只是你和单位之间的一纸合同而已,真正有意义、有价值、和你切身相关的各方面规定,其实和合同反而没有多大关系。

况且最关键的一点,国企里面一般新进员工同单位签订三年或五年的固定期限合同,可是合同到期以后基本就顺延为非固定期限合同,这和以往所说的国企正式员工有什么区别呢?

实际上区别不大,因为这就意味着只要你不犯重大错误,基本上可以一份工作一直干到退休也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开除你!可是这和私企里面你同企业签订的合同区别大不大呢?当然相当大,甚至这种区别可以说是本质上的区别!

这也是为什么现如今很多国企招聘的都是合同制员工,但依然还是有那么多人挤破头想进国企的真正原因所在!

为什么有的国企现在也是合同制,还有那么多人想进去?

你好,你以为的国企合同制是指员工合同到期后看个人表现决定是否续约;但是,实际上的国企合同制却是正式员工合同过期了才想起来补签合同,形式大于实质。

首先,介绍一下国企合同制的有关情况。

早在20多年前,各级国企就要求去行政化,明确“企业”的属性,进行市场化运营,充分参与市场竞争。

既然是企业,那就要遵守《劳动合同法》,国企要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受《劳动法》的保护。

因此,上到国企的领导班子,下到国企的基层员工,都不再拥有编制。当然,国企的领导班子由党委、政府任免,可以与党政机关交流。

目前,国企工作人员的劳动合同签订模式主要有3种:

1、与国企签订合同。这类是国企的正式员工,福利待遇是最好的,发展空间也不错,管理层绝大部分就是从他们之中提拔。

2、与国企的下属企业、投资企业签订合同。这类也算是正式员工,但在国企的内部地位相对第一类人员要差不少,福利待遇、发展空间也会稍逊一筹。

3、与劳动派遣公司、人事代理公司签订合同,派遣到国企工作。这类就是国企的临时工了,福利待遇会差非常多。

但是,国企的劳动合同是流于形式的。

就像事业单位一样,国家明确规定事业单位要与在编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三年一聘,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进行管理。

但是,实际生活中,事业单位依旧是按照编制进行管理,编制的刚性远远强于合同的效力,只要入了编、无违纪违法行为,就不能主动解聘、开除。

同理,国企的正式员工入职之后,就会进行备案,虽然没有编制,但会占据一个员额,工作稳定性是非常强的。

目前,国企正式员工一般是第一次签3年的劳动合同,第二次签7年的劳动合同,这样第三次就可以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了。

只要没有违纪违法行为,也不是主动辞职,都可以在国企中干到退休,与私企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所谓的劳动合同仅仅只是证明正式员工身份的一个凭证,是一种形式,国企内部管理还是以自己制定的人事管理规定、职务职称晋升规定、工资调整规定、档案管理规定等等为准,与劳动合同中的条款基本没有关联。

并且,国企的正式员工达到一定的职务之后,还可以转到党政机关成为一名公务员,就更不受劳动合同的约束了。

因此,国企的合同制是形式大于实质,工作稳定性是非常强的,在目前这种大环境下,自然非常吸引人。

感谢阅读,欢迎点赞、关注@瑛杰小猪,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为什么有的国企现在也是合同制,还有那么多人想进去?

你说的这种现象确实存在,现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也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原则上都属于合同制,这是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但这并不妨碍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依然受到热捧。之所以国有企业还有那么多人想进去,主要是以下原因。

一是工作稳定。既然是国有企业,或多或少具有一定政府背景,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国有企业的效益一般都还可以,有的甚至效益还比较好。既然效益比较好,那么裁员的概率就相对低了很多,所以工作总体上是比较稳定的。而在当前情况下,大多数家庭都已经实现了小康。工作稳定则成了就业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是传统观念。老一辈人普遍认为,到国有企业工作就是吃国家粮,就是公家人。虽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这种观念有所改变,但是在大多数人心中仍是根深蒂固。所以年轻人在就业的时候,老一辈人或多或少都会鼓励自己的后生晚辈到国有企业工作,如果能够进入党政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则更好。

三是平台较好。虽然说国有企业还有一些弊端,但也不可否认它本身是一个干事创业的好平台。真正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在国有企业当中,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即使将来跳槽或者自主创业,有国有企业的工作经历,也能为自己的简历增添几份色彩。

为什么有的国企现在也是合同制,还有那么多人想进去?

国企一直都是合同制,从员工到领导干部均需要签署劳动合同,具体为什么那么多人想进国企,我简单说一下:

首先,说一下国企的用工形式

目前来看,国企一般有三种用工形式:一是与国企签订劳动合同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正式职工,薪酬、福利由国企发放,受国企管理,正常提拔晋升。二是劳务派遣人员,国有企业通过研究可确定不超过用工总量10%的辅助性、临时性、季节性用工岗位,对此类用工可选择外包或者派遣人员,因此就有了劳务派遣,而这批劳务派遣人员不属于国企,受第三方派遣公司管理,国企与派遣公司是服务购买合同,只付给派遣公司定额费用,派遣公司再从中抽取服务费和管理费,因此,派遣人员的薪酬福利不高,受派遣公司管理不存在提拔晋升。三是国有企业下属子公司用工,很多国企除了主营主业以外,也有自己的全资或者联合子公司,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国企的一部分,但只有领导和董事会受国企公司管理,具体人员使用由子公司领导层自行决定。这部分用工比较混乱怎么用的都有,但薪酬待遇属于自负盈亏,子公司业绩好员工赚的多一些,业绩差赚的少一点,出现劳动争议与国企无关只与子公司有关。这部分员工受子公司管理,提拔使用仅在子公司范围内使用,跳不出这个圈,也没办法转调至国企。

其次,再说一下当前的职场形式

说国企有多好不如说现在的职场有多乱,外企公司门槛高、资本家本性不改,用人都恨不得捏出钱来,一旦没有利用价值直接弃,根本没有人情可言。

私企公司有好有坏,但总归是个人公司,管理起来难免一言堂,996常事,薪酬待遇高低与个人能力挂钩,稳定性和保障性不足。除此之外,就是事业单位、公务员,这都是有硬性标准的,考试通过才行。除了自由职业,就只剩下国企了,与上述企业相比国企在人性化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因此更多人考虑去国企工作。

最后,再说一下国企的优点优势

我是个国企人,但从我的观念中来看,只能看到国企的缺点,不过为了不让别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还是侧面说说国企的优势吧。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特别是上半年的艰难,而各个行业都受到冲击的时候,国企还是很坚挺的,依旧按时发工资,发福利,包括各种防护用品,这一点难能可贵,因此,稳定是国企的重要优势。除此之外,国企的具体工作不复杂、难度低、上手快,因此工作压力不大,但如果你感觉到自己压力大了,那说明你好事将近,快被重用了,国企很多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比较弹性,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很多人干活不多甚至不怎么干活,如果你干得很多,还能给领导分忧,那么就是凭赏都能赏你个一官半职。最后,国企兼职的很多,一边上班一边在外面经营点什么小买卖,这种人比比皆是,因此并不耽误你追求梦想。

为什么有的国企现在也是合同制,还有那么多人想进去?

不是有的国企现在也是合同制,而是所有的国企,无论地方各级国企和央企,实行的都是全员劳动合同制,国企的一把手由上级主管单位签劳动合同,企业其他领导人员和员工都与本企业签劳动合同。按《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一年一签,可以几年一签,到第三次签时,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直至到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合同终止。当然,有些国企也有劳务派遣工,业务外包工和其他形式的用工形式。

为什么合同制了还有那么多人想进国企?这是因为合同制只是个劳动用工形式,只要你安心尽心履职,可以一直是国企的员工,不论国企如何改制,你仍是稳稳当当的国企员工,不仅工作稳定,而且享受着比当地一般企业还高的工资福利待遇,工作的单一性也决定了工作的相对轻松性,没有大的工作压力。国企制度的完整性也使你在国企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享受着一周五天工作和节假日等劳逸结合,有一定休闲,促进身心健康的人性化制度。进了国企,基本上决定了你一生比较稳定顺利的人生方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