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七十万,竟然为了省一顿早餐钱,吃或不吃而纠结半天,为什么?

我外婆去世的时候,我妈和几个舅舅,在收拾遗物的时候,居然在外婆的床底下翻出来30万的现金。而且有几十张钞票,都已经发霉腐烂了。

外公去世的比较早,外婆一个人把六个孩子拉扯大,这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几个孩子成年后,都很孝顺,在给钱方面丝毫不吝啬。

但是每次去看望外婆的时候,她穿的永远都是那几件衣服。住的房子,也还是她以前和外公的三间小瓦房。

吃的方面,也很简单。除非是我们几个小辈的去,不然她是很少开荤。炒一只鸡,她都是笑眯眯的在旁边看着,催着我们吃。

每次去,外婆都会给我们几个小辈钱。然后我们走的时候,她就拄着拐棍,站在村子的村头,看着我们离开。

后来两个舅舅商议,就在旁边盖了两间平房。但是外婆不去住,反而在那里面养了好几头羊。

最后大家没办法,只能在那平房的外面,又盖了一个院子,让我外婆在那里面养羊养猪。

我读大学的时候,外婆突然就是病重,然后就去世。几个舅舅和姨,一起出力,给外婆办完了葬礼。

然后在收拾遗物的时候,也没有发现什么存折和值钱的东西。

最后不知道谁往床底下这么一捞,拽出来一捆钞票。全部都是一百的,而且有不少都已经发霉损坏了。

后来大家数了下,大概有三十多万,就一起平分了。

家里人都说,外婆一辈子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才留下来这几十万。

其实我当时心里也挺难过的,我更愿意外婆没有把这钱留下来。这样我就知道,她那么多年养羊、养猪,还有子女给的钱,都花在了自己身上。

虽然她给子女留下了一笔财富,但是她一辈子都没有真正的享福过。

存款七十万,会为了一顿早饭吃不吃而纠结。表面上看是节约,其实是从骨子里被穷怕了。

常说一句话“人穷志短”,有时候“穷”真的会深入骨子里。

我小时候家里也是穷的很,然后爸妈又不管不问。读大学的时候,生活费和学费都是勤工俭学赚来的。

那时候,没钱用,真的是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瓣花。

自己没钱,要省钱,能省则省。

这种观念,已经深入脑海里,形成了真理。

我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早上都是不吃早饭的。这个习惯是大学养成的,为了省钱。但是上班不比读书,后来的影响就是胃特别的不好,经常疼。

衣服鞋子,全部都是淘宝淘来的,一件三十块钱的衬衫,被我穿了5年。一双98的鞋子,也能穿三年多的时间。

因为这个事情,我老婆还专门和我谈了好几次,说一定要让我改变这个习惯。节约是好,可是节约过头,那就是吝啬了。

这么多年,慢慢的改变,才把我从“很穷,不能乱花钱”观念中,转变过来。

以前从不敢去逛大商场,不买的衣服从来不敢试穿。现在全部都被一点一点的纠正过来了。

所以,有人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凡是以前过过苦日子,被穷怕了的人,即使以后有钱了,也很难更正过来。他的骨子里,还是那种“我要省钱,不能乱花钱,能省就省”的观念。

人生很悲哀的是,人没了,银行却还有大笔的钱。更悲哀的是,别人娶了你老婆,然后还花你的钱。

均瑶集团创世人,王均瑶,38岁就因病去世。同仁堂创始人,张生瑜,39岁就英年早逝。

更惨的是申通创始人聂腾飞,25岁就遗憾去世。他去世后,大舅子成了公司老板,而他的司机取了他老婆。

所以,我们很多人对家里人很好,却对自己很吝啬。要对家里人好,更要对自己好。

我们是不能乱花钱,可是该花的还是要花的。

人生短短几十年,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总想着以后花,以后享福。可是你不知道,什么事情意外就来临了。

所以要舍得给家里人花钱,更要舍得为自己花钱。首先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别人。

存款七十万,竟然为了省一顿早餐钱,吃或不吃而纠结半天,为什么?

我外公奋斗了一生,存下了五十万元,但他到87岁时,去医院看病还不舍得叫出租车,还要硬挤公交车。夏天的时候,他手打凉棚等车子,被我外婆笑死了,说他想不穿,何必苦了自己呢?现在我也弄明白了,钱是身外之物,钱是为人服务的,连吃顿早饭 都要纠结半天,你是太对不起自己了。

到2007年6月24日,我外公离开了人世,一大早与我外婆就争要不要买个鸽子给自己补补身子,他还有点舍不得花这份钱,后来等我外婆 买了鸽子回来,外公坐在沙发上以睡觉的方式离去了。人生最痛苦的是,人没了,钱还在,那这钱就不是你的。要知道,金钱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你去守着这笔财富,再说物价天天上涨,要守住财富也不可能,还不如想开点,吃掉了就是自己的,没吃掉才是别人的。

君瑶集团的老板辛劳成疾,英年早世,他的司机最后娶了老板的娇妻,后来司机也明白了,王君瑶原来是在为我打工,而不是为他自己打工。你有七十万不算太多,早上多吃个肉包子算得了什么?自己不舍得的东西,将来都有可能留给别人,这又何苦?

存款七十万,竟然为了省一顿早餐钱,吃或不吃而纠结半天,为什么?

【超姐观点】存款七十万,竟然为了省一顿早餐钱,吃不吃纠结半天。我觉得之所以纠结跟他的存款多少没有关系,这只是他的一个生活方式或节约态度。有的工薪阶层的人懒得做饭每天早餐在外面买,有的财产自由的人天天在家做早饭,即为了吃着卫生,也为了省钱。

我认识一个私企的老板,他从来不在外面吃早餐,无论多忙都自己做,哪怕早晨简单的几片面包一个鸡蛋他都在家里吃。有时我笑他太小气,早餐才几个钱在外面买省时又省事。他却笑着跟我算了一笔账,就按一个人算早餐在外吃最少十元算,在家三四元就能解决吃的还舒服,一个月省不下多少,一年呢?一生呢?看着他认真的模样我笑喷:他可是身价千万老板,居然这么贫抠!

你别笑,他又接着说:把节约当成一种习惯,钱花在刀刃上,做人如此,做企业亦如此!喔!我这才明白为什么他能白手起家把企业做大。

我们工薪阶层都会觉得,一个早饭就是天天在外面吃能花多少钱?这里没多少哪里没多少,项目多了一个月的工资就没了。好多年轻人为什么办透支卡,这种先花再还很不好,透支卡花钱跟不是自己的似的,花时痛快还时就痛苦了。

疫情这几个月多少剁手的月光族被困的不行不行?平时没有好的理财习惯,没有存款还背着好多银行卡的债务,有了意外情况只能抓狂!

好多中小企业也因为疫情缓不过劲来,我认得那位老板却说没什么,现在非常时期特殊对待员工的工资照发,疫情过后再挣就行!听着他轻松的语气我惊讶的合不拢嘴!不由得问自己:他是为了省早餐钱从不在外面吃饭的那个人吗?一个员工的工资够他吃半年的早餐,何况几十号人呀!

他看着我不解的眼神解释说:公司平时没有任何浪费的地方,企业很注意细节上的节俭,一张打印纸我们都是正反用的,从不浪费。虽然疫情不能开工,但员工的心不能凉了,开工后他们会加倍的努力工作!

为什么越有钱的人越有钱呢?他会计算自己的成本,会很好的权衡利弊,能在最大的利润节点上创造价值。我们工薪阶层有时羡慕人家有钱,可从来没有仔细想过,人家的一个生活细节就把咱们打败:钱要用在刀刃让,不浪费一分钱!

@普罗旺斯超姐谢谢您的支持!

存款七十万,竟然为了省一顿早餐钱,吃或不吃而纠结半天,为什么?

存款七十万,竞然为省一顿早餐钱,吃或不吃纠结半天,为什么?

看到这个问答题,不觉使我感慨万千,前程往事,拥上心来。这七十万的来历,只有历经了千辛万苦的人才能明白,这七十万,是经过自己艰苦奋斗,没日没夜,咬牙切齿,节衣缩食,从牙齿缝里一点一点积攒而来,个中滋味,有多少人能明白,生活在温室中的小姐公孑们,生活在丰衣足食的环境中的人,这样的问题永远都不会明白。

存款七十万,竟然为了省一顿早餐钱,吃或不吃而纠结半天,为什么?

银行里放着70万存款,也算是有钱了,可竟然为吃不吃一顿早餐而纠结半天,这听起来似乎很矛盾,令人不可思议。而细细思之,其中原因便不难理解!

这样的事一般是发生在一些六.七拾岁的老年人身上。他们出生于贫穷的年代,过了大半辈子苦日子。他们从小就知道要勤俭持家,这是从老辈那里接受来的道理。他们的经历也告诉他们,过日子要精打细算,要从长计议,要细水长流,“宁肯省囤子尖,绝不省囤子底!”要把好日子当苦日子过,好年头要想到灾荒年头,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实际上,他们平时也正是这样做的。可以说,在这些人的心目当中,从来就没有“奢侈”两个字,他们不舍得吃不舍得穿,食物能吃饱就行,衣服能遮体避寒就好,能省一口省一口,钱能少花一分就省一分。他们平时不都是这样想和做的吗?

题目中提到的人正是老一代人的代表,他们有了钱也不舍得随便花一点,这种老观念是改不了了,恐怕要带着去见马克思喽!

存款七十万,竟然为了省一顿早餐钱,吃或不吃而纠结半天,为什么?

正确对待消费,有计划的储蓄

和消费才是最佳生活状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