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孙策和太史慈大战长坂坡,能活着杀出重围吗?

那都要看曹操是要活的还是死的?

如果孙策和太史慈大战长坂坡,能活着杀出重围吗?

长坂坡是赵云的成名之战,在此战中,赵云单枪匹马,七进七出,夺青釭、救简雍、救糜竺、怀抱幼主阿斗,力透重围,斩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又“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可谓是一战威震圜宇,名场天下。从此后,世人若提到赵云,就必说长坂坡;若提到坂坡,就不能不说赵云。尤其是那一句震烁古今、气壮山河的自报家门,透过战场弥漫的硝烟和齐鸣的金鼓,穿越千年,至今仍久久回响在我们的耳际:“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孙策号为“小霸王”,太史慈被称为“江东第一勇士”,两人皆是武艺高强的虎狼之将,横勇善斗,那么,如果他们在长坂坡面临与赵云同样的境况,能否活着杀出重围,威震千军呢?

沙场征战,形势瞬息万变,我们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时是两军阵前单挑厮杀,有时是面对强敌以一敌众,有时是乱军中混斗乱战,有时是乘胜追击奋勇突阵,有时又是在全军败退中舍身断后。

但毫无疑问,在万重敌军中突围而出的难度是最大的。而在三国时代,赵云的突围能力若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勇冠三军的马超不敢比,悍不畏死的张飞不敢比,即使是天下第一勇士吕布也无法与赵云相提并论。

打突围战,对一个武将基本素质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咱们来分析一下,突围对武将有哪些要求:

一、过人的勇气

一旦陷入了重围,战场形势就非常严峻了,肯定是败势。可以说是步步险境,处处危机,敌方双方差距巨大。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敢于舍身而战的玩命精神,心理防线早就崩溃了。如果丧失了勇气,就无法做到镇定面对险境,冷静分析局面。赵云被刘备称为“子龙一身都是胆”,正是靠着这份弥天大勇,赵云在危境中才能保持充分的冷静,正确应对。

孙策属于比较情绪化的战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而太史慈的应变能力也远不及赵云。

二、强悍的杀伤力

要想突围成功,仅靠勇气是远远不够的。战将的武力值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以赵云的战斗力,在三国武力排行榜上足以名列前五,属于“超级猛将”,他下手狠辣果决,从不拖泥带水,速杀能力超群,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迅速解决战斗,打开突破口。

孙策虽然战斗效率也很高,太史慈也武艺高强,但他们的武力值充其量也就是张辽、张郃和夏侯渊的水准,属于中等的“一流猛将”,与赵云相比,还差着明显的层次。在长坂坡一战,如果被武力较强的敌将拖住陷入苦战,突围机会则大减。尤其是太史慈,孱弱的斩将能力是他最大的弱点。

三、全面的武力技能

突围是个技术活,仅靠强大的进攻能力肯定是不行的,你还得要具备出色的短兵相接格斗技术,各种武器的使用,更为重要的是,必须要有强悍的防御能力。防御力差,就容易受伤,在重重包围中如果受了伤,战斗力大减,突围难度就大了。

赵云的武力技能非常全面,没有短板,攻守两端极其平衡,尤其是其防御力可以说是天下无敌,足以保障自己的安全。而孙策和太史慈都属于防御力不理想的战将,这在战场上是非常危险的。

四、超强的体能和耐力

突围战不是两军阵前单挑厮杀,你面对的不是一个敌人,而是前仆后继的一大群,干掉一两个根本起到实际效果,必须要有强大的体能和耐力作为支撑。

赵云的体能和耐力那是没的说,穰山突围战,从“天黑时分”开始,恶斗一夜,直杀到次日“捱至天明”,还能奋勇突阵,枪挑高览,三十合杀退张郃,铁人般的耐力令人惊骇。长坂坡一战连斩曹将五十余员,更体现了赵云连续作战的能力。孙策和太史慈也就是百合的体能,无法与赵云同日而语。

五、以一敌众的水平

打突围战可不是两军阵前一对一的单挑厮杀,见势不妙还有夺路而逃的机会。面对的往往是以一敌二,以一敌三,甚至以一敌四或更多。这就要求突围者不仅单挑能力出众,还要拥有以一敌众的技能和胆气,连续杀将的能力。

赵云正是靠着这样的能力才能在重围中多次出入,而孙策和太史慈则差距甚远。

六、敏锐的战场嗅觉和感知力

突围途中处处密布陷阱,藏着埋伏,隐着绊索。在这样的危机四伏的险境中,想突出重围,必须要具备对战场形势的敏锐嗅觉,能随时感知到即将到来的危险和识破敌人设下的圈套,还要有着超群的应变能力,在瞬息万变的战况中准确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果断突围。

在这方面,孙策和太史慈就根本与赵云不在一个层次上。孙策遇刺时只是遭遇到三名刺客,就举措失当,身负重伤;而太史慈曲阿突围遭擒,合肥陷伏殒命。

结论:孙策号称“小霸王”,太史慈被誉为“东吴第一勇士”,但是说白了,他们俩也就是在江东这片地方还能耀武扬威一下,真要放到长坂坡这种最考量综合实力的战场上,也太高看他们了,不要说七进七出了,恐怕一进一出之间就都横尸疆场了。

如果孙策和太史慈大战长坂坡,能活着杀出重围吗?

在冲阵突围方便面赵云堪称三国第一,大概记得《三国演义》描写万马军中冲杀突击只有赵云方显英雄本色。"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这种写法唯有赵云享有四次,其他人均无此殊荣。这体现了赵云的武艺超群和胆气过人。在这方面孙策与太史慈均做不到。孙策的综合武艺应与魏延相匹,与中原英雄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是孙策高估了自己。仅孙策被三个许贡家将搞的遍体鳞伤,可见其武艺和力量实属一般。相信五虎将任何一人都能赤手空拳搞定三个家人而不被伤着。所以孙、太史二人如被围长坂坡,恐怕凶多吉少。

如果孙策和太史慈大战长坂坡,能活着杀出重围吗?

赵云,最出色的战绩是在长坂坡数万曹军之中七进七出,先后杀死夏侯恩、晏明等五十余战将,吓退张郃,将小阿斗救出,顺利交还给主公刘备。赵云在三国24名将之中排第2,不惧群殴,很轻松从长坂坡杀出重围。

东吴“小霸王”孙策和太史慈也是以勇武闻名,他们两人在24名将之中一个排第9,另一个排第10。如果他们两人在长坂坡,也能杀出一条血路,活着杀出重围吗?答案是否定的,孙策和太史慈两人如果在长坂坡,都不能活着杀出重围,下面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从他们两人的经历分析如下。

孙策为何杀不出长坂坡

孙策,在三国24名将之中排第 9,他是江东第一勇士,打遍江东无敌手,人称“小霸王”。霸王指的是西楚霸王,孙策是三国时期的“霸王”,自然是一员猛将。他的父亲孙坚外号是“江东猛虎”,而孙策比他父亲还厉害,才得到“小霸王”的外号。

但是他武功虽高,却死的比较窝囊。他不是和颜良、文丑一样,死在名将关羽的刀下,而是死在三个不知名的刺客手里。当时吴郡太守许贡和曹操密谋,伺机除掉孙策。但是两人来往的书信被孙策截取,人赃俱获,许贡也因此被孙策斩杀。许贡虽然死了但是跑了三个门客。这三个门客忠心为主,一直想为主人许贡报仇雪恨,无奈一直找不到机会。

有一天,孙策带人在丹徒山打猎,看到一大鹿,他紧追不舍,突然看到三个人持枪带弓在树林之内。孙策虽然疑虑,也不以为然,随口问了一句你们是哪个部队的?这三人回答道:“我们是韩当将军的士兵,将孙策骗过。”孙策正要拍马而走,这三人突然动手,一人枪刺孙策左腿,另一人拈弓搭箭,射中孙策面颊。孙策拔出箭,回射射中一人,还剩两个刺客。那两个刺客表明身份,是为主人许贡报仇死战孙策。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策方举辔欲行,一人拈枪望策左腿便刺。策大惊,急取佩剑从马上砍去,剑刃忽坠,止存剑靶在手,一人早拈弓搭箭射来,正中孙策面颊。策就拔面上箭,取弓回射,放箭之人应弦面倒。

孙策慌乱之中丢失宝剑,只剩下一把弓,以此御敌。孙策身中数枪,眼看就不行了,部将程普带人赶到,救下孙策,将许贡门客斩杀。孙策遇袭,身受重伤,不久之后去世。

孙策平时如何厉害,但是仅仅遇到三个小刺客,便难以招架,在身受重伤之后去世。如果他在长坂坡数万曹军之中,面对千千万万敌人,他还怎么可能杀出重围。因此孙策如果在长坂坡,同样无法活着杀出重围。

太史慈为何杀不出长坂坡

太史慈,仅次于第9名的孙策,在三国24名将之中排第10。他曾和孙策大战一场,不分胜负,后被孙策彻底收服,成为了孙策帐下第一高手。在孙策死后,太史慈辅佐孙权,与曹军交战。但是战斗不利,将军宋谦之死,孙权忧虑,太史慈提出里应外合之计,愿意带领五千精兵,夜袭张辽的合肥城。

张辽不愧为以八百勇士击败孙权十万大军的奇才,在得胜之后,丝毫不放松,严防死守,内奸戈定刚刚放火,便被擒获,并拷问出实情,将其斩首,并将计就计,伺机全歼吴军。太史慈不知道自己的老乡已经被张辽擒获,看到城门内大火冲天,也没多想便冲入了城中。他刚刚进入合肥城,突然一声炮响,万箭齐发,太史慈想退走,已经迟了,身中数箭。

这时李典、乐进围杀吴兵,太史慈军队伤亡殆尽,幸好陆逊、董袭两人及时接应,救下了太史慈。太史慈被救回去后,伤势日益沉重,不久病逝。他在临终前大叫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太史慈虽然在东吴是数一数二的大将,但是他在乱军之中的冲杀能力很差,一个小小的合肥城便要了他的小命。如果他在长坂坡数万曹军之中,能够七进七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长坂坡比合肥城凶险万分,太史慈比不上赵云,还容易中箭,所以在长坂坡很难全身而退。

结语

孙策和太史慈虽然并列为东吴第一勇士,,三国24名将之中也位列前茅,排在第9和10,在东吴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和中原超一流武将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他们两人共同的弱点是对群殴应变能力差,如孙策被许贡的三个门客群殴,额头中箭,身受重伤,最后不治身亡,太史慈也是如此,中了张辽的埋伏后,身中数箭,伤重而亡。

而赵云却是三国演义中唯一一个不怕群殴的武将,几乎没有中箭记录。他在长坂坡如此凶险的地方,还带着小阿斗这个累赘,还能如此轻松地杀出重围,将小阿斗“完璧归赵”。

因此,孙策和太史慈不是赵云,如果在长坂坡,无法活着杀出重围。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如果孙策和太史慈大战长坂坡,能活着杀出重围吗?

孙策和太史慈两人即使联手在长坂坡那也是凶多吉少。

孙策和太史慈都是东吴阵营的顶尖高手,生平也是少逢对手,没有打过败仗。不过在演义里东吴历来是龙套角色,武将们出场机会相对少得多,更没有遭遇过真正的高手。像孙策遇到的最厉害的对手也就是太史慈,而太史慈除了孙策外,也只和张辽这样的名将交过手。

张辽在曹操手下虽然也是一员猛将,但是他的武艺水平只和夏侯惇、张郃、乐进等人相当,大致处于一流水平,在演义中属于第二梯队。和顶尖的吕布、关羽、张飞、赵云等超一流武将有着不小的差距,甚至两个人联手也未必能挡住一个顶尖高手。所以这孙策和太史慈加一起对赵云,输的可能性更大。

在长坂坡曹军参战众将中,许褚的武艺肯定强于孙策、太史慈,曹仁、李典、夏侯惇、文聘、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等人则和他们武艺相当。一旦在重围中遭遇,孙策、太史慈两人就可能难以脱身。

当然在长坂坡之战时,曹军是陆续赶到,孙策、太史慈在乱军之中未必能遇到上述武将,一般的二三流武将他们还是有把握击败的。但是曹军毕竟兵多,如果是多个二三流的武将,或者是带着几百兵围上来他们两人一时间也很难杀出去。这样纠缠下去很可能曹军越围越多,孙策和太史慈就凶多吉少了。

孙策、太史慈唯一的机会是利用太史慈箭术好的优势尽可能在远距离上射杀曹将,避免被纠缠住,然后趁乱突围,这样才有一线生机。

如果孙策和太史慈大战长坂坡,能活着杀出重围吗?

赵云大战长坂坡,是小说中著名的桥段之一,当时赵云一人一骑,在曹营百万军中往来冲杀,成果有:解救了简雍,糜竺,甘夫人,阿斗;杀曹营几十名将领,包括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绅,钟缙等人;另外,赵云还夺了青虹剑一把,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等战果。那么,假如换成孙策和太史慈,能不能取得赵云一样的战果,或者如赵云一样的全身而退呢?这需要一个综合的分析。

首先说武艺,赵云是五虎上将之一,初出茅庐就已经六七十回合平手同是超一流的上古名将文丑;到了穰山之战,赵云武艺进入上升期,长坂坡之战,赵云已经进入鼎峰期,属于顶级高手;再说孙策,战绩也不错,神亭岭之战一百回合平手太史慈,实际上打到最后,孙策是优势的,所以略高于太史慈。牛渚之战,孙策挟死一将,喝死一将,更是有“小霸王”的美名。但是,这名号毕竟在江东,不如五虎将一样名动天下的实力;所以,孙策武艺不如赵云,大概接近超一流;太史慈的武艺比较飘忽,特别是神亭岭之战后,战绩不理想,比如三十回合平手程普,不知几回合平王朗,后来六七十回合平张辽,所以武艺大约在强一流左右;

所以,孙策和太史慈的武艺都不及赵云,但是太史慈在解救孔北海时,曾经在几万黄巾军军中往来自如的战例,还是得分析下。赵云在长坂坡是面对曹操的大军以及曹营的武将,太史慈面对的是黄巾军,战斗力不可和曹军同日而语。除此外,太史慈在冲阵的过程中并没有阵杀黄巾首领的战绩,而且退一步说,即便太史慈有阵杀战绩,以黄巾军的最顶级的将领管亥(被关羽所杀),何曼(被曹洪拖刀计斩杀)来看,自然也比不了曹营武将;孙策的武艺虽然略高太史慈,但是几次战阵表现并不好,一次是讨伐荆州,孙坚身亡,孙策是被程普保护下脱险;第二次是攻打江东,中了流箭负伤;第三次是被许贡门客埋伏,胜负重伤;

所以,太史慈和孙策在长坂坡是不可能如赵云一样了,因为除了上文的分析,赵云能创造这样的战绩,和几个特定情况分不开的。比如:第一,赵云突袭能力天下无双,如麹义和高览;第二,赵云在解救自己人时往往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比如,初出茅庐救公孙瓒;穰山奋战多时救刘备;长坂坡救阿斗等等;第三,赵云夺得青虹剑,也提升战斗力,比如赵云击退北地四将后,又连斩带刺杀了五十员将领;第四,曹操有心收服赵云,所以即没有派主力将领上阵阻击,除了张郃,也不发暗箭;第五,即便如此,赵云还是遇险了,跌落陷坑,是一道红光救了赵云;

综上所述,假如太史慈和孙策具备了陷赵云的外部条件和客观条件(比如不发暗箭),也不可能救出人还能全身而退,大概率会力战而亡;假如太史慈和孙策只是保证在曹军中全身而退,那么孙策比较难以做到,因为他的战场敏锐性太差了,即便运气好杀了出来。也会身负重伤;太史慈虽然有冲杀黄巾大军的战绩,但是毕竟不比曹营,所以太史慈即便冲杀出来,也是强弩之末并且负些外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