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吕布一心一意归顺刘备,再加上五虎上将刘备能否统一天下?
刘备未能统一天下,不是得失一吕布的问题,而是本身实力不足,又加上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征东吴被火烧连营,委缩蜀中不能纵横天下。且东吴不一心,曹魏无大动乱,蜀汉无可乘之机。至诸葛亮去世,江河日下,天下遂归于晋。
总之,刘备未能一统天下,非缺少吕布之‘飞将军’也,而是缺少‘天赐良机’啊!
假如吕布一心一意归顺刘备,再加上五虎上将刘备能否统一天下?
看到标题,脑瓜子嗡嗡的疼。
让吕布一心一意归顺刘备的机会不是没有,刘备集团没有把握住机会而已!
建安元年(196年)吕布与曹操争夺兖州失败,此时刘备刚刚趁陶谦死亡巧取豪夺徐州不稳,面对陶谦旧部,只有三千旧部的刘备急需力量支持。此时陈宫建议只有几百兵的吕布投奔刘备,正是看中刘备急需支持的时候,认为刘备必然收留(其实是陈宫坑了吕布一把)。但刘备集团的做法使他们与吕布不但不能共处,反而成为仇人:首先,刘备假惺惺地将徐州印授要授予吕布,这个举动不但让吕布恢复了做主公的自信,更让徐州旧官员看透了刘备真小人的一面,陈群陈登等名士最终会选择弃刘备而去埋下了祸根。其次,张飞大叫三姓家奴,使吕布无法在徐州容身。其三张飞演武场挑战吕布使吕布与刘备结下了不解之仇(吕布自己只有几百兵士,面对刘关张一起加上徐州上万兵力,吕布被迫应战,也只有耐着性子打上百合不敢下死手)。然后刘备居然不将吕布收为麾下,而是拨小沛让吕布存身。给自埋下了一个强敌!
话再说回来,如果刘备不自己作死,真的收下吕布,然后分化陈宫,高顺,张辽。以吕布没头脑的性格,真的可能会真心归顺刘备。这样,刘备文有陈群,谋有陈宫,陈登,许耽,武有吕布关羽张飞高顺张辽曹豹,财有糜竺,地有徐州大州,兵有徐州数万,丹阳兵万人。这样的力量绝对是曹操袁绍袁术的噩梦!
假如吕布一心一意归顺刘备,再加上五虎上将刘备能否统一天下?
吕布的强大,并不是他的个人武力有多么厉害,而是他拥有一整套足以逐鹿中原的文武班底。
先看看历史上对吕布和五虎上将的评价:
吕布——“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
关羽——“勇而有义……威震华夏。”
张飞——“万人之敌,世之虎臣。”(同样适用于关羽)
赵云——“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
黄忠——“先登陷阵,勇冠三军。”
对吕布的评价,相比较五虎上将来说,并不如何出彩;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要是细品文字的含义的话,相比其他几位,吕布甚至还稍微有些底气不足。
吕布被神化主要归功于文学、影视的影响。三英战吕布只是个故事,甚至吕布的成名兵器方天画戟都只是传说而已。
要说吕布有什么为将的功绩呢,他曾经战败过西凉郭汜,还用近乎偷袭的方式的杀掉丁原、董卓两个菜鸡。
吕布并不是出彩的将才,故而和五虎毫无可比性。他是货真价实的一路诸侯,靠着辗转投靠并州丁原、西凉董卓、司徒王允,他其实已经拿到了角逐天下的入场券:
论身份,已经从军莽草芥变成了敕封的侯爵(温侯是县侯,比关二爷足足高出两级);
论文臣,谋士陈宫怎么也算准一流谋士,况且交友广泛,一旦吕布能站稳脚跟,随时可以给他拉拢一支强大的参谋团;
论武将,八健将(内含张辽)外加高顺,各个都是能打的狠角色。在前三国时期能有这样的阵容也算是种子选手级了;
除此之外,丁原的遗产里,有一支部队叫做并州狼骑,相比西凉铁骑也毫不逊色。
有这份实力的人物是不允许屈居人下的,即使落魄也不行!就算他本人是真心的,但哪个君主敢去赌?
要说刘备的胆子还是挺大的,至少在徐州两人曾尝试接触过:刘备曾表示愿意把徐州让给吕布。
从维护人设这方面来说,刘备此举做的并无问题。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假如两股溃兵在无法联系各自上级的情况下,按照惯例是军衔高的人暂时接过指挥权 。
吕布的温侯(县侯)明显要高过刘备的宜城亭侯。在此时刘备的推让(虽然不是真心),也是应有之义。
但这一次的尝试,让刘备尝到苦果:后期被小吕设计夺了徐州只是小事,关键是丧失了招揽陈登等大批人才的机会。
这就要说到吕布的另一面了,他是草根出身,在门第观念最深厚的两汉,这就是原罪。而且你爬得越高,罪孽就越重,因为你打了豪门世族的脸了。
跳槽噬主的事,放到别人身上算拨乱反正,但放到吕布身上就是洗不清的污点,只因他背负草根的原罪。
综合说来,吕布是个有野心,有实力,但没有背景底蕴的悲情人物。
所以我相信,徐州结交刘备是真心的;白门楼讨饶吕布也是真心的;至于曹操嘛,奸雄人心难测,但大概率也是真心的。
但鉴于吕布身上背负的东西,导致两人注定没法和他走到一起。不知道白绳系颈的时候,吕布有没有想通这一点,这就是时、势、命吧。
所以,此问题不成立。吕布是否一心一意,并不影响最终的走势,刘备集团无法接纳他。
假如吕布一心一意归顺刘备,再加上五虎上将刘备能否统一天下?
在刘备的人生中,曾经有过一个难得的机会。当时刘备接受了陶谦的遗愿,成为徐州的主人。吕布则和曹操争夺兖州失败,前来投奔刘备。如果刘备抓住这次机会,和吕布拧成一股绳,天下的形势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一、如果刘备和吕布合力,天下的形势。刘备原本是依附在他的同学公孙瓒的麾下,在救援徐州的时候,才逐渐独立出来。徐州的统治者陶谦年老体弱,为了自己和部下的前途,他想把徐州交付给刘备。刘备则因为实力不足,对陶谦此举心怀疑惧。在经过一番波折后,刘备才在陶谦死后接管了徐州。
吕布从关中来到关东后,辗转在几个诸侯麾下生存。但是由于他生性高傲,最终和那些诸侯都闹翻了。最后,在张邈、陈宫等人的撺掇下,他趁曹操出兵徐州之机,夺取了大部分的兖州。但是由于吕布有勇无谋,在经过几番争夺后,吕布无法在兖州立足,被迫撤出兖州。
吕布在选择下一步的立足点时,选择了徐州的刘备。这是因为刘备和曹操原本就有矛盾,这样双方就有了共同的敌人。再加上刘备对于徐州来说是外来势力,立足未稳,也需要吕布这样的外援。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刘备收留了吕布。
如果刘备和吕布合力,整个关东将是另一番景象。首先吕布号称当时最强的武将,他的部下以骑兵为主,拥有强大的突击力。在白门楼的时候,吕布曾对曹操说过,如果你率领步兵,我率领骑兵,天下不足平定。当时曹操为此十分动心,险些动摇了杀死吕布的决心。
其次,吕布的军队和战法,正是曹操的克星。在曹操的一生中,对他威胁最大的人就是吕布。吕布的骑兵突击给曹军以沉重打击,虽然曹操足智多谋,可是依然多次败在吕布的攻击之下。正如吕布所说的,当时天下曹操最忌讳的敌人就是吕布,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三,吕布和他的部下与曹操仇深似海,无法进行调和。吕布袭取兖州是凭借了当地反曹势力的帮助,这些人对曹操的统治十分不满,决心和曹操战斗到底。在吕布战败之后,这些人随同吕布来到徐州,时刻不忘找曹操报仇。
在后来曹操与刘备联合攻打徐州的时候,吕布见势不妙企图和曹操议和。但是他的手下知道与曹操的仇恨无法调和,都要和曹操奋战到底。吕布对此也无可奈何,最后只得和部下一起抵抗曹军,直到白门楼被擒才向曹操乞降,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吕布和他的部下完全可以克制曹操,这也补上了刘备的短板。刘备最大的敌人就是曹操,面对曹操,刘备几乎每战皆败。因此,如果刘备和吕布合力,他就可以让吕布压制曹操的兖州,自己则向其他方向上发展自己的势力。
当时刘备对于周边的势力,拥有自己的优势。他可以逐步消灭袁术、张绣、刘表等势力,抢先在孙策之前统一东南。这样一来,刘备就可能成为拥有徐、豫、荆、扬等州的庞大势力。曹操在袁绍和刘备的夹击下,早早就被消灭。到时候,和袁绍决战的人就会改为刘备了。可惜由于吕布反目袭取徐州,让这些前景付之东流。
二、刘备和吕布无法合力的原因。在刘璋邀请刘备入川,帮助他抵抗张鲁的时候,他手下的黄权就劝谏刘璋不要让刘备入境。他说刘备有骁勇之名,如果让他来到益州,以部下的地位对待他,刘备肯定不会满意。如果以宾客的礼节来对待他,则一国不容二君,如果客人有泰山一样的安稳,则主君有累卵一样的危险。
但是刘璋没有听从黄权的进谏,还是让刘备进入了益州。最终刘备不但没有与张鲁交战,反而回师夺取了益州。如果我们看这段历史,就会发现它和当年吕布投奔徐州,几乎是如出一辙。只是当时刘备手下没有黄权这样的智谋之士,可以向他进谏而已。
刘备和吕布无法合力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吕布来到徐州,只是暂时来刘备这里避难,进行休整,而不是心甘情愿地做刘备的部属。吕布此人心高气傲,他为了争权夺利,无所不用其极。连他的主公董卓、丁原都被杀之不疑。
这种视名利如命的人,自然也对自己的所得十分珍惜。他在诛杀董卓之后,被汉献帝封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温侯。和拥有这些名誉的吕布相比,刘备则是一无所有。吕布自然对刘备根本没有多少尊重,更不要说对他心服口服了。
这一点连张飞都看了出来。吕布只不过是拿徐州做避难所,根本没有一丝一毫屈居人下的诚意。所以在吕布称呼刘备为贤弟的时候,张飞不由得怒发冲冠,对吕布大加呵斥。被张飞说穿心事的吕布对此只能哑口无言。看出吕布不会为己所用后,刘备把他安置在小沛,还想让他作为自己的声援。
此后发生的事情,就和黄权劝谏刘璋所说的一样,吕布成为了徐州的宾客,同时也变成了徐州的隐患。由于一国难容二君,最后发生了吕布趁刘备领兵在外,袭取徐州的事件。有人把这件事归咎为张飞饮酒误事,其实这件事的发生,早在吕布投奔徐州时,刘备对他采取的待遇就注定了。
结语:当年吕布和曹操争夺兖州失败,前往投奔徐州。刘备得到吕布的帮助,完全可以施展自己的报复。他可以利用吕布克制曹操的特点,让吕布压制曹操,阻止他向徐州的发展。自己则消灭周边的割据势力,夺取豫、扬、荆等州,成为庞大的军事集团。这样,曹操将会在袁绍与刘备的夹击下最先灭亡,天下将在袁绍和刘备之间展开争夺。最后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但是吕布并没有成为刘备的部下,还袭取了徐州,让刘备成为没有根据地的孤军。这是因为吕布在投奔徐州的时候,就没有屈居人下的诚意。而刘备以宾客之礼对待吕布,也为后来发生的一切埋下了隐患。这样,刘备最大的机会也就因此流失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假如吕布一心一意归顺刘备,再加上五虎上将刘备能否统一天下?
我认为能。刘备没有统一天下,实现复兴汉室的远大抱负,有人才稀缺的原因,还有其他方面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刘备的起步太晚,起点太低。我们都经常说:“教育要从娃娃时期抓起。”其实就是为了早点起步,不至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就像千米赛跑,发令枪一响,人家都跑出百米了,你才开始跑,那么你的速度需要有多快,才能追的上人家,要超过去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刘备就是这样。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时候,曹操已经是骑都尉级别了;孙坚已经是校尉级别了。而刘备还是平头百姓。什么概念?曹操相当于大校级别了;孙坚相当于中校级别了;而刘备只是小兵。差别之大判若云泥。
等到黄巾起义失败,曹操已经进入大将军何进的视线,归大将军直接领导;孙坚也担任了一州的司马,而刘备却只担任了安喜县尉。也就是说,此时曹操相当于少将;孙坚相当于上校;而刘备相当于上尉。差拒还是很大。
等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是一方诸侯了;孙坚也是长沙太守了;而刘备只是一个县令,还称不上是一个诸侯。此时曹操是副盟主,相当于上将了;孙坚相当于少将了;而刘备只能相当于一个上校。仍然相差太大。
再等到刘备联合曹操攻打吕布的时候,刘备是徐州牧(虚职)。当时曹操是大将军,(当时的最高军职)相当于元帅了;孙坚此时去世,其子孙策继承开创江东基业后去世由孙权继承,相当于一方诸侯和上将;而刘备此时也应该算是一员上将了,只不过没有地盘。此时的刘备跟孙权级别平等,都是侯了。但是实力相差太远。孙权继承了孙策的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县;而刘备是虚职,没有地盘。
这个时候,刘备已经年过四十了。俗话说得好:“四十不惑。”也就是说,四十岁以上,人生基本定向了。尤其是古代人均寿命还很短的情况下。
刘备起步最晚,起点最低,实力最小。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争天下,刘备如果打败了曹操和孙权统一天下了,那是不是也太违背自然规律了?太过匪夷所思了?
第二、刘备底子太薄,手下人才太少。这其实也是第一点的衍生。
你起步晚哪,起点低啊,自然网罗的人才就少,来投奔的也少啊。
这就像是三家大公司,人家曹老板的公司规模大、待遇高又实行的正规化管理;人家孙老板的公司规模不小,待遇不错,企业文化建设也很好;而刘备只是个类似于皮包公司的小规模的公司,待遇一般,还时而发不下工资,大家觉得有多少人愿意参加刘备的公司?
“事多、钱少、离家远;位低、权小、风险大”。这就是刘备公司的现状。
刘备从创业开始直到赤壁之战以前,将不过关、张、赵;谋士只有孙乾和简雍。后来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形势才有所改观。
我们在看看曹操创业初期,大将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于禁、典韦、许褚;谋士有荀彧、郭嘉、程昱、荀攸、董昭、贾诩等等。阵容之豪华,可谓冠绝天下了。
再看孙策创业之初,原父亲手下的大将黄盖、程普、韩当自然追随;又有大户周瑜全力支持;陈武又慕名而来;谋士有张昭、朱治、吕范等皆是名流。
所以人才竞争和创业资本竞争,刘备依然不是曹操和孙权的对手。
那么,如果吕布一心一意地投奔刘备,吕布手下有张辽、高顺等八大健将;再加上足智多谋的陈宫,刘备能不能统一天下?
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就是吕布必须做到一心一意。吕布在刘备接管了徐州的时候,投奔过刘备,但是吕布当时不是一心一意的。所以刘备反而因为接收吕布而失去了唯一的一块根据地。
当时刘备奉朝廷的命令攻打袁术,留下张飞守徐州。吕布在徐州也恢复了元气,就趁刘备不在,徐州空虚而夺取了徐州。张飞也因此差点自杀谢罪。刘备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了尚可补,手足折了岂可续?”的理论救了张飞。所以如果吕布不是一心一意,那么刘备就会加速灭亡,而不可能统一天下。
现在给出的前提是吕布一心一意,那么结果就会截然不同。我认为,刘备是有很大的机会统一天下的。原因如下:
第一、吕布如果一心一意投奔刘备,刘备的徐州就不会丢,他的起点就不低于孙权。
当时的刘备很需要一个根据地,而陶谦让出来徐州,使得刘备以最小的代价成就了一方诸侯,而且徐州人口百万,规模不小。如果,刘备当时能够牢牢控制徐州,以徐州为中心,再扩大地盘,往东南攻占袁术的淮南和张绣的南阳;往西南攻占益州和汉中。那么刘备发展的空间就会更大;扩充的速度就会更快。相对于先取益州,再从益州向北进行北伐要便利的多。另外,如果不是吕布夺取了徐州。刘备就不会前功尽弃,减少了一次从零开始的艰难困苦的过程。
第二、如果有吕布的加入,刘备集团的实力就会大增,人才济济一堂而能有效守住荆州。
大家都知道,由于刘备集团的人才凋零,造成一定程度上是得地而无人镇守。典型的就是荆州。关羽北伐曹魏,荆州就没有得力的大将镇守,而东吴乘虚而入,荆州得而复失,并且失去的关羽、关平、周仓等大将。
如果当时有张辽或者是高顺其中任何一个人帮助关羽。关羽在前线水淹七军大获全胜;张辽在后方镇守,荆州固若金汤,那么襄樊之战,就会以关羽的全胜而结束。历史将要改写,是毫无疑问的。
而关羽当时的失败,就在于镇守荆州的糜竺、傅士仁的不战而降。试想,如果换作是张辽,那么孙权还有一丁点的机会吗?
张辽以八百士兵大破孙权十万之众。张辽打孙权就是秋风扫落叶,毫无悬念。
第三、如果吕布一心一意投奔刘备,刘备也会减少很多的消耗,而提前成为独霸一方的大军阀。大家都知道,由于吕布的存在,曹操的撺掇,刘备和吕布之间忽敌忽友地折腾的不轻。刘备也因此消耗了不少的军力和财力,最后差点倾家荡产。如果吕布当时是一心一意地投奔刘备,刘备逐鹿中原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如果吕布一心一意地效忠刘备,刘备就会克服人才缺乏、实力太弱的两方面的弱点。至于起步晚、起点低,那么刘备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和仁德之名,加上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就可以弥补上。另外陶谦三让徐州于刘备也加速了刘备的发展。
在没有吕布等人支持的情况下,刘备在汉中都打败了曹操;关羽在襄樊杀得曹仁欲弃城逃跑、曹操欲迁都躲避。如果不是孙权的插手,刘备就很可能一鼓作气拿下曹魏。
所以如果吕布一心一意帮助刘备,刘备就等于是如虎添翼,就是几何式的发展速度。刘备先灭曹魏,后败东吴是不容置喙的。刘备以微薄之力、一隅之地抗衡曹魏和孙吴两个大国四十多年,就可以推算出这个结论。
假如吕布一心一意归顺刘备,再加上五虎上将刘备能否统一天下?
那历史就要被改写。吕布身边有张辽,高顺,陈宫,其他将领就不提了。
在关羽张飞活着的时候,不存在意气用事,对正确意见都非常容易采纳,并且在自命的品德水平,也足以让陈宫死心塌地。
陈宫的总体水平,虽然没有雄才大略,但审时度势不在话下。
吕布的兵马由陈宫统一调配,行政工作由刘备主抓,简雍,糜竺调配。吕布,张飞作为先锋,关羽,张辽作为大将,高顺和其他将领守城及后勤粮草。
以徐州为中心,关羽,吕布为一路向西北,占领谯君,陈留,西南不用考虑,汝南刘辟本就心向刘备,再向南就是长江,所以基本能达到西,西北无忧。
张辽,张飞向东,东南扩张,过了下邳就是大海,所以东边无忧,军力向东南,进攻也可守住门户也可,东南刘瑶之辈根本不是对手,可以提前占领,控制合肥一带。这样也就控制了长江以北。
再看东北孔融的地盘,短期无压力,孔融没有野心,对刘备没有影响,留下糜芳足以,安全又放心。
有了这些地盘,招兵买马,广积粮草,留下侯成,糜竺,陈登,陈桂守徐州,刘备带高顺,魏旭,及其他人,北上取韩馥,乔冒的地盘易如反掌。比被袁绍吞并来的更快。
这样一来,邺城,官渡,兖州,谯,汝南,下邳,合肥,建业,就整个控制在刘备的实力范围了。
这个区域的原班人马,如吕布,刘辟,韩馥,刘由,乔冒,刘瑶等完全不是几位枭雄的对手。如果吕布归顺刘备,那么这偌大的中原,很快就能完全掌握。
这个时候,还有谁能敢说几下把刘备灭了。及时最强的袁绍和曹操联手都办不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