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人称谋圣,但读史感觉一般般,担得起这个圣字吗?
张良为刘邦谋,一、谋划入(函谷)关。二、斗智鸿门宴。三、火烧栈道(安定人心)。四、下邑之谋(用好韩信、英布、彭越)。五、虚抚韩(信)彭(越)。六定都关中。
但我认为,张良之所以能成为‘谋圣’,是因为:
1.古人曰:‘保周朝800年之姜子牙,兴汉朝400年之张良’。
姜太公智勇双全,打下周朝800年基业。
而汉朝400年基业,主要是功臣是刘邦称之为‘汉初三杰’的张良、萧何、韩信。张良位居‘汉初三杰’之首,且传说黄石老人传授得《太公兵法》。
2.《孙子兵法 谋攻篇》中有‘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因此,兵家‘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最上乘,故张良在‘汉初三杰’中居首位。且韩信以谋反论处,故张良为兴汉400年之代表。
3.在中国历史上,周朝历史最长800年。之后,最长为汉朝400年。故周之姜太公之下,以张良为最。姜太公为武成王,张良为‘谋圣’(上兵伐谋)。
总之,张良为‘谋圣’:
一是沾了汉朝延续400年的光。
二是沾了韩信率众将在‘垓下之战’,逼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统一天下的光。
三其实本人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商朝600年,因其在周朝姜太公之前,忽略不计。兵家自兵家之祖姜太公之始统计)。
张良人称谋圣,但读史感觉一般般,担得起这个圣字吗?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张良人称谋圣,但读史感觉一般般,担得起这个圣字吗?
如果我说张良在世,汉朝根本就不会演变成三国的局面,诸葛卧龙只能老老实实的躬耕于南阳,关羽朝九晚五的卖绿豆,张飞安分的做个好屠户。孙坚到死也就是个钱塘小吏,曹操袁绍这帮孝廉混到老都只不能位列三公。
这样子可否对张良的治世能力稍微有些了解?说实在的,秦末到汉初这段的混乱程度比三国要复杂得多,都让张良萧何这帮人搞定了。
张良人称谋圣,但读史感觉一般般,担得起这个圣字吗?
若论后世,只有周公恩来可与比肩,甚至更胜一筹。
张良人称谋圣,但读史感觉一般般,担得起这个圣字吗?
不说别的吧,西汉之初,被诛杀的功臣主要有燕王臧荼、颍川侯利几、韩王韩信、赵相陈豨、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等。
连萧何都自污来保全自己,最后积劳成疾,刘邦死了没多久就病逝。
你自己数数三杰,八王有几个善终了?就剩张良一个好不!
张良是韩国丞相之后,从十几岁就开始接触朝廷,拜师儒家,人脉关系网十分强大,跟着刘邦这个痞子打天下的时候,常常帮他联络这个联络那个的。他跟十八功臣中的许多草匪出身完全不一样,可谓身份高贵。就算他隐退了。世家门阀的力量还是摆在那里,不会真的回家种田了,富贵翁还是使得的,可以算是善终了。
张良人称谋圣,但读史感觉一般般,担得起这个圣字吗?
没有张良刘邦进不了函谷关。刘邦灭秦的战斗,大多数都是张良指挥的。
没有张良,刘邦在霸上就被项羽灭了,项羽就没有必要给刘邦摆鸿门宴了。
没有张良在鸿门宴上,刘邦很难蒙混过关。
没有张良入蜀的栈道就没有烧,就无法稳定军心,也就没有了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张良在后期主要的任务是管理刘邦的谋士集团,相当于刘邦的脑袋。
刘邦获取天下后,张良功成身退。
至于张良配不配的上“圣”这个字,我就不知道了。
我知道范增很惦记张良。
在刘邦初期,项梁使离间计让张良离刘邦而去。
在项羽分封后,杀死韩王成之后,范增再一次设计追杀张良。这一次被张良使用调虎离山之计,躲过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