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立了军令状,诸葛亮为什么不杀关羽却斩了马谡?

东汉末年,各地兴起占土地,抢地盘。

刘备看到了商机,可是自己一人本金和实力都不允许,这时正好遇到了黑白通吃的关羽和块大威武,能打能骂的非常适合压场子的张飞。

三人一拍即合拜位兄弟,也加入了抢地盘的大军,不过一开始他们没本金,没人脉,没关系,没资源,只好给别人打工,看场子,抢地盘。

这个时期,这个行业的斗争还是很激烈的,刘备三人依附的几个大佬不是破产倒台就是和刘备他们产生隔阂,后来他们一商量,反正打拼了这么多年不如自己干,于是,三人就成立了蜀汉抢地盘集团大概就是刘备占股百分之七十,关羽十六,张飞十四的样子。

这时的他们虽然建立了自己的事业但是实力还是太小,还是要扩展事业的,扩展事业没人不行,于是就找来了当时行业精英诸葛亮人命CEO,为了让诸葛亮好好干,刘备又从自己的股份里让出了百分之五给诸葛亮。

后来虽然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招了更多的人,为了收买人心,如马超等人也给了部分干股,大家的股份有些稀释,但是大股东依然是刘备,排第二第三的还是关羽和张飞,而他们仨即使最初创始人,也是董事会成员。

诸葛亮权利虽然不小,但是也是为董事会服务的,像魏延,杨仪等人,现在也算是公司各个职场经理一个级别,而马谡经理级别都不到,最多算一个经理助理,这些人还是可以动一动的,说开就开的,但是董事会的成员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其实这个时候,关羽张飞也是在企业任职的,他们也是主要的一线队员,在前线看场子抢地盘的,而诸葛主要是在后面出谋划策,有些时候关羽也是不服诸葛亮的,当然,按照职位,关羽不鸟诸葛,诸葛也是没法的,当然,公司里两人关系不是很融洽,大家也是知道的。

虽然后期股份会有变动,但是在关羽在世时,关羽总股份是大于诸葛的,所以,在职位上,诸葛亮是开不动关羽的,后期,刘备关羽张飞因去世离开公司,公司权利整体下放给诸葛亮,开一个像马谡这样的经理助理还是很容易的,但是有些人,就算是经理一个级别的,他也是要向上面大股东回报的,最起码要打一声招呼的。

同样是立了军令状,诸葛亮为什么不杀关羽却斩了马谡?

诸葛亮杀的动马谡,却杀不动关羽,军令状这东西就不用太当真了,关羽的地位还不至于给诸葛亮立军令状,蜀汉政权刘备第一,关羽第二,雷打不动的排位,除了刘备,谁敢言斩关云长?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三国志.马良传》

关于马谡其人,本身就是诸葛亮破格提拔,根据《襄阳记》的记载,马谡的亮点就在于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地时,建议诸葛亮攻心,诸葛亮也是采纳马谡之言,得以安抚了南中少数民族。但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可用之人很多,魏延,吴壹这种大将都没任用先锋,而是力排众议任用了马谡,这可能也是诸葛亮此生最大的用人失误。因此,诸葛亮不斩马谡难以服众,自己也是降官三级以明军法。与马谡一同被斩的还有将军张休、李盛,同往的黄袭被削兵权,唯有妥善收拾残局的王平加拜参军,这也体现了诸葛亮的赏罚分明。

而诸葛亮入刘备阵营时没有官职,但关羽因白马之功被曹操请封为偏将军,还是个汉寿亭侯,诸葛亮斩不动关羽;刘备攻占荆州南部四郡时,关羽被任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诸葛亮被封军师中郎将,总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的税收工作,还是斩不动关羽;当诸葛亮随刘备入蜀以后,关羽督荆州,属于州牧、刺史级别,诸葛亮任军师将军这一杂号将军,还是斩不动关羽。

其实放眼蜀汉集团,诸葛亮前期根本就没有掌握军权,又谈何斩关羽呢?两人一起共事也只是刘备入川支援刘璋之时,诸葛亮辅佐关羽镇守荆州,诸葛亮也只是个辅佐,关羽能斩的动他,他斩不动关羽。

而刘备入蜀以后,关羽与诸葛亮就更没有交集了,即使有交集,关羽在刘备称汉中王时被拜为前将军,假节钺,在外就代表刘备,行王命的人物,除了刘备,没人斩的动。

马谡与关羽就不属于一个级别的人物,马谡的哥哥马良还只是关羽帐下一谋士,二人放在一起比较没有太大意义。

同样是立了军令状,诸葛亮为什么不杀关羽却斩了马谡?

《三国演义》,同样是立了军令状,诸葛亮亮为什么不杀关羽却折了马谡?因为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和马谡失街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其结果也大不一样。

关羽义释曹操,早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故安排他去守华容道。有句话说得好:”上苍有眼,天不灭曹”,因为那时曹操还不到该杀的时候,如果关羽杀了他,北方势必大乱,不可收拾。这一点诸葛亮心知肚明。至于要关羽立军令状,是为了要把假戏作真,说要斩关羽,也是为了煞煞关羽的傲气。

马谡则不然,其人只会纸上谈兵,且又刚愎自用。他是在不听众将劝阻的情况下据山而守后被司马懿断去汲水之道而失了街亭,造成诸葛亮出祁山北伐受阻,无功而返。诸葛亮杀了马谡,一是马谡其罪当诛,二是为了震慑蜀军中一些不听调遣(如魏延)等将领。

同样是立了军令状,诸葛亮为什么不杀关羽却斩了马谡?

同样是立了军令状,但是诸葛亮却只斩马谡,不杀关羽,这里面除了二人身份地位不同之外,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原因!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关羽和马谡二人,违背军令状的具体场景!

关羽的军令状

关羽这个人,为人是比较高傲的,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亮,而且诸葛亮还只是个二十来岁的小辈,这让关羽非常不爽,觉得诸葛亮这人太孤傲了,所以自从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其实关羽对诸葛亮就一直非常不爽。这种不爽,不仅仅是私底下的,关羽甚至还拉到了明面上!

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不久,夏侯惇就带人前来进攻了,为报答刘备,证明自己的才能,诸葛亮自告奋勇,想要指挥这场作战,但是关羽却根本不卖诸葛亮的面子。

原文:云长曰:“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孔明曰:“我只坐守县城。”张飞大笑曰:“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孔明曰:“剑印在此,违令者斩!”

刘备做主让诸葛亮来指挥作战,这其实已经赋予了诸葛亮大权,但是关羽却直接当着众人的面质疑诸葛亮,足见关羽其实是对诸葛亮非常不满的,而关羽话一出口,张飞也立马跟上,说你诸葛亮凭啥指挥我们?你一个毛头小子算什么?真要论起来,估计关羽张飞都是诸葛亮的叔叔辈!关羽张飞当着众将的面质疑主帅,令诸葛亮脸上无光,于是他只能用剑印压人,逼迫关羽听令。刘备见两位兄弟不给诸葛亮面子,也帮着诸葛亮说话,最终迫使关羽张飞听令出兵。

此一战,众将听从诸葛亮的命令,果然大败夏侯惇,自此张飞认为诸葛亮是真正的有才之人,对诸葛亮的态度开始好转,这比较符合张飞的做事风格,敬重贤人,苛待士卒。但是关羽和张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关羽是友爱士卒,轻视士人,所以虽然此战诸葛亮表现出了真材实料,但是关羽对他的态度仍然没有多大的改变。诸葛亮何其聪明,他自然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他趁着曹操赤壁大败之际,专门把关羽安排到华容道,准备以此彻底压服关羽!

原文:孔明曰:“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必然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教去。”云长曰:“军师好心多!某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过他了。今日撞见,岂肯放过!”孔明曰:“倘若放了时,却如何?”云长曰:“愿依军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书。”云长便下了军令状。”

看看这番操作,摆明了是诸葛亮在给关羽设套,让关羽立下军令状,因为他深知关羽是个重情重义之辈,不一定会拿回曹操,此次关羽必输!这一点,其实刘备也看得非常清楚,所以他直接告诉诸葛亮,关羽不一定能捉回曹操,然而诸葛亮却并没有更改计划,而是告诉刘备,他料定曹操命不该绝,只是想借此让关羽报答曹操的恩情。刘备这么聪明,自然是知道诸葛亮的真正目的了,无非就是想打压关羽,缓解两人之间的矛盾嘛,只要不闹出大问题,一切都好说。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关羽在华容道放过了曹操,诸葛亮准备用军法来斩关羽,刘备从中阻拦,关羽活了下来,但自此他也知道了诸葛亮的手段,所以关羽对诸葛亮,也再也没有之前那么高傲了!

马谡的军令状

马谡和诸葛亮其实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诸葛亮非常看重马谡,再加上蜀汉经历了荆州、夷陵两次大败,人才奇缺,这更加重了诸葛亮对马谡的器重,没办法,蜀汉缺人才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成功杀入了陇右,并收复了三个郡,接下来只要稳扎稳打,拿下剩下的两个郡,陇右便是蜀汉的地盘了。对于诸葛亮的计划,曹魏自然也是非常了解的,所以他们迫不及待的命人前来救援,面对魏军的疯狂进兵,马谡主动请缨,前去守卫街亭,阻挡魏军的步伐!

原文:谡曰:“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孔明曰:“军中无戏言。”谡曰:“愿立军令状。”孔明从之,谡遂写了军令状呈上。

诸葛亮本来就看重马谡,现在马谡主动请缨,他当然要给马谡机会了,这也算是他对马谡的提拔了。结果马谡这人,虽然有智谋,却只是纸上谈兵,既不当道下寨,又不据城力守,反而跑到山上去驻扎,最终被截断水源,导致全军崩溃,被打得大败!作为一个统帅,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统帅自己也失去了方寸,没能将军队给带出来,马谡恰恰又犯了这么一个大错!当军队被击败后,马谡竟然抛下大部队自己跑了,要不是王平收拢溃兵,估计马谡要落一个全军覆没的结局,使得蜀军损失惨重!

由于马谡的失误,街亭失守,诸葛亮面临着被断后路的风险,所以他只能宣布撤退,于是形势大好的一次北伐,就这么遗憾失败了。最终,马谡因为街亭之败遭到处斩!

看完了关羽的军令状和马谡的军令状事件,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诸葛亮在处理二人的态度上,确实是有所不同的。从表面上看,诸葛亮之所以要杀马谡却不杀关羽,主要是因为关羽背后有刘备罩着。没办法嘛,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桃园结义,一同起兵,算起来关羽还是原始股,而且刘备这人“视妻子如衣服,视兄弟如手足”,诸葛亮哪里敢去斩刘备的手足呢?相反,马谡兄长马良已经战死,而且刘备曾钦定马谡不可重用,这样一对比,马谡后面根本没人罩着,所以说他肯定会被杀!

不过事实上,除了关羽和马谡的地位不同外,诸葛亮之所以不杀关羽却杀马谡,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双方造成的后果不同

关羽立下军令状,虽然没有抓获曹操,但这并不影响大局,而且从诸葛亮和刘备的对话来看,其实诸葛亮本身就是不想抓曹操的,因为如果当时把曹操给灭了,那么曹魏内部必定陷入动乱,这将会给孙权带来巨大的好处,孙权肆意扩张,荆州必将成为孙权攻略的对象,那么刘备挡得住孙权的进攻吗?很难!所以说,此时放过曹操,其实对刘备是有利的,只有让曹操活着,才会给孙权带来压力,逼迫孙权和好刘备,让给刘备足够大的利益!

原文:玄德曰:“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地放了。”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

诸葛亮本来就打算放过曹操,所以他才让关羽前去,不然只要把关羽和其他人调换一下位置,曹操必死无疑!所以说,关羽违背军令状,放过曹操,不仅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而且还顺了诸葛亮的意,诸葛亮怎么可能真杀关羽呢?

关羽违背军令状,并未造成严重后果,马谡这边就不同了!街亭失守,导致蜀军有后路被断的风险,只能全线撤退,这个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在曹魏没有严密防备的情况下,蜀汉都未能成功地拿下陇右,那之后魏军严密防备呢?情况会如何呢?再想拥有如此大的胜势,可就非常难了!可以说,马谡的街亭之败,直接预示了蜀汉北伐的彻底失败,自此以后,蜀汉再也不可能北伐成功了!

对比了这两种严重后果,只要是个聪明人,都应该知道为啥要杀马谡了吧?

二、诸葛亮自身的考量

到了诸葛亮这种位置,杀人其实都是有目的性的,并不是为了获取心理的快感!诸葛亮杀关羽,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呢?几乎没有!唯一的好处便是让大家觉得诸葛亮这个人秉公执法!但是杀了关羽的坏处却有一大堆。

首先关羽地位高,杀关羽会让大家觉得诸葛亮不懂变通,而且会让诸葛亮遭到蜀汉元老的记恨。

其次,关羽和刘备张飞的关系那么好,真杀了关羽,诸葛亮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他本身只是个文人,在刘备集团的权力都是来自于刘备,一旦得罪刘备,就算现在刘备不说什么,可等到刘备功成名就,那诸葛亮及其家人,肯定会遭到无情打击!

最后,当时的刘备集团实力太弱,需要关羽这种猛将存在,而且占领益州后,荆州的防务需要交给关羽,所以关羽不能杀!

留下关羽,不仅会给诸葛亮带来很好的名声,让大家觉得诸葛亮会变通,会做事,而且无形间拉进了诸葛亮和刘备集团老人的关系,让诸葛亮获得更多的支持,这其实非常有利于诸葛亮日后的行动。所以说,不杀关羽好处多多,杀了关羽,倒是把诸葛亮自己的路给走死了!

而对于马谡,其实杀了他会给诸葛亮带来更多的好处!马谡这个人,在刘备临终前就给定了性的,不可重用!所以说蜀军内部对马谡其实并不感冒,而且马谡之前一直是参谋,缺乏领军作战的经验,所以大家都不看好马谡。是诸葛亮一心想要提拔马谡,所以才违背众人的意愿,让马谡去领兵守卫街亭的。既然诸葛亮这个老大都发话了,其他人自然不好多说,谁让马谡是诸葛亮的亲信呢?就看最终的战果吧。

而最终,马谡的表现直接打了诸葛亮的脸,让诸葛亮脸上无光。试问,如果这个时候诸葛亮布秉公执法,放过了马谡,众人会如何看待诸葛亮呢?肯定会认为诸葛亮护短,用人无能吧?那么诸葛亮在蜀汉内部的威信必然大大降低,反对诸葛亮的人必然大肆攻击,甚至可能引发蜀汉的混乱。诸葛亮要是还想在蜀汉当老大,想要众人都听他的,不要反对他,那么他只能秉公办理,甚至还要办的更凶,要严厉处罚马谡,这样才能服众,没办法,谁让马谡是他违背众愿,一手提拔起来的呢?

结语

综合来看,同样是立了军令状,诸葛亮之所以不杀关羽却斩了马谡,主要是有这么几个原因!一、关羽地位高,有刘备罩着。二、两人所造成的后果不同,马谡造成的后果太严重了,必须得严厉惩罚。三、诸葛亮自身的考量,不杀关羽,能为诸葛亮带来更多的好处,而不杀马谡,不仅会影响诸葛亮的地位和威信,甚至影响蜀汉的安稳,相反,杀了马谡,可以平息众怒,让众人一如既往的信任诸葛亮,所以说马谡必死!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同样是立了军令状,诸葛亮为什么不杀关羽却斩了马谡?

这里只谈《三国演义》,因为在《三国志》等史料中,是没有关羽华容道捉放曹操的事件记载的。在《三国演义》中,同样是立了军令状,关羽华容道放了曹操,马谡丢了街亭,本都应该是死罪,但诸葛亮却放了关羽,杀了马谡。为什么会这样呢?

当权者不一样。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当时正是赤壁之战后,刘备刚开始谋夺荆州,那时的当权人是谁呢?当然是刘备了。刘备和关羽什么关系?桃园三结义,那可是一个头磕到地上的铁哥们,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杀关羽,那就等于是杀刘备。当权者刘备也给关羽求情了,他说:“当年我们桃园三结义,誓同生死。二弟若死,我岂可独生?”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诸葛亮还能有什么可坚持的?“我是跟着你刘备打天下的,你刘备都死了,我还做个什么?”马谡失街亭就不一样了。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已成了蜀汉实际当权人,虽然马谡就如他的学生一般,但诸葛亮治国治军,最讲究的就是公平公正。街亭之败,直接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而且给以后克复汉室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影响巨大,对直接责任人不予军法严惩,怎能服众?诸葛亮自己为此还连降三级,自己就是再爱惜马谡之才,这时也不能不挥泪斩马谡了。形势需要不同。早在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之前,刘备就问诸葛亮:“二弟最讲情义,若果遇到曹操,念曹操对他的旧日之恩,放了曹操该怎么办?”诸葛亮就说:“我夜观天象,曹操命不该绝,念他以往对关将军有厚恩,这个天大人情就正好让关将军给做了。若果曹操命里该绝,他是到不了华容道的。更何况曹操当下若死,对我们极为不利呢。”由此可见,诸葛亮是有意在让关羽还人情,让关羽过后感激自己,根本就没有杀关羽的意思。就是立军令状、绑赴刑场杀他,也只是做做样子。而马谡就不一样了。当诸葛亮听说马谡没有当道扎营时,气得直跺脚,完全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啊!马谡这种纸上谈兵,完全不顾北伐大业的行为,给蜀汉带来了多大的损失啊!当时诸葛亮是真心实意想守住街亭,不但给他拨了两万五千兵,还给他派了一位做事老诚的副将王平。不但如此,还另派魏延、高翔等各领兵五千,在附近接应。谁知这马谡只会纸上谈兵,竟放弃当道扎营,而是将军队驻扎在南山之上,还说什么这样可以“凭高视下,势如破竹”,是不是有点太天真太想当然了?如此违节布兵,又兵败丢街亭,直接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不斩马谡怎能正军法?二人分量不同。关羽是刘备的磕头把兄弟,跟随刘备征南闯北,成了刘备复汉事业的中坚支柱。当时人们议论蜀汉,就一致认为“蜀汉名将唯羽”,可见关羽在蜀汉的地位和作用。而马谡只不过是诸葛亮丞相府的一名随军参谋,本来被诸葛亮所器重,想多培养锻炼他,谁知他这么不成器,更何况刘备白帝托孤时有过遗言呢,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培养不成,又有先帝遗言,留之何用?

因此,虽同样立了军令状,关羽和马谡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关羽顺应了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自身分量又重,又有当权者的一力维护,自然能逢凶化吉;马谡严重破坏了形势的发展,身份卑微,当权者为蜀汉大局又不能给予合理维护,自然要人头落地了。从关羽和马谡不同的遭际,我们今天又能得到什么启迪呢?

同样是立了军令状,诸葛亮为什么不杀关羽却斩了马谡?

此一时彼一时,虽说军法无情,但毕竟掌握在人的手里,所以同样是立了军令状,执行起来未必都能落到实处。

《三国演义》中有些剧情,其中华容道关羽放曹操完全是罗贯中为了表现主题思想虚构出来的。试想:如果以军法从事,整部《三国演义》的创作就进行不下去了,因为围绕关羽还有好多戏要写。这是其一。

其二,诸葛亮知遇于刘备,刘、关丶张结义兄弟,一个头磕在地上,虽不同生,但求同死,你(诸葛亮)若杀关羽,不说刘备、张飞不干,当时刘备手下的诸将也不会答应。其实也正是这个原因,让诸葛亮在作足顺水人情的同时,确立了威信。

至于马谡虽罪不致死,但有军令状在此。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败,必须得自断一臂给出交代,马谡作为最亲近的属下,诸葛亮就必须明正典刑,不然如何服众?

再说马谡就是因为有些谋略,诸葛亮才对他寄于厚望,委以重任。谁知他只会纸上谈兵,失了街亭。这让诸葛亮很没面子。回想先帝临终遗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察之。为赏罚分明,所以不得不挥泪斩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