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隔代亲,连着筋”,说一说你见过的隔代亲,到底能有多亲?
很多人说老人疼孩子是隔代亲,但是我却认为是伪命题。
我四岁时,妈妈怀了妹妹,把我放在奶奶家,直到5岁学前班时,我还在尿床,面黄肌瘦的,奶奶经常在爸妈面前告状:可能吃了,一顿要喝两碗稀饭,每天要换床单,晾衣服,还要洗衣服,忙都忙不过来。
要上小学时,爸爸要把我接到他做工的地方,他过来收拾东西,奶奶就在旁边念叨:这么大了还尿床,上学后太丢人了,这一年啊,没少折腾我,累的我腰酸背痛。
爸爸轻轻地说了一句:妈,辛苦你了!
走的时候像往常一样,给了奶奶一些钱,还有米面肉。
爸爸不知道的是:爸妈每个月寄的钱米面油都被小爹拿走了,奶奶只给我喝稀饭,营养跟不上面黄肌瘦,才尿床的。
回到爸爸妈妈做工的地方上小学,我开始察言观色,生怕他们忙把我送走,我怕我又吃不上饭挨饿。
自从回到爸妈身边,每天都能吃米饭和肉,我也没尿过床了,迅速地长高,妈妈看了可高兴了,再也不想把我送走了。
现在我自己有孩子后,我从来没想过把孩子给老人带回去看,早上我做好饭给孩子喂好,再去上班,中午的饭我先用高压锅预约上,中午他们直接吃就行;晚上我回家赶紧做,至少保证孩子吃喝上是不缺的。
孩子上幼儿园奶奶就回老家去了,我边上班边照顾孩子,再辛苦我也觉得值得。看到孩子在我身边吃她想吃的任何东西,陪在他身边,周末带他出去旅游,去博物馆,去图书馆看书,各种运动,看着都是开心的,他的每一步成长都有参与。
每次有人说隔代亲的时候,我总是有不同的看法,孩子精力旺盛,老人都是容易累的,让他们一直陪着孩子玩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老人都会用一些糖果或者电视让孩子安静下来,老人自己得到休息,不能说不对。
孩子既然是自己生的,还是想办法自己带吧,别都指望老人,没什么隔代亲,如果自己的孩子都不爱,不可能爱隔代的。
都说“隔代亲,连着筋”,说一说你见过的隔代亲,到底能有多亲?
父亲对我儿子的态度就是典型的隔代亲,亲到我都不敢把儿子给他带,因为我生怕他把我儿子给带废掉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一定先要来介绍一下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曾经留给我的印象。
父亲他一米八的大个子,有浓重的大男子主义倾向。在我的印象中,他从来没有进过一次厨房,也没有洗过一件衣服。在他眼里,这些活都是女人干的。
小时候,我第一次去上学的时候,母亲因为不放心。所以她就试探着跟父亲说:“不然我去送他一段。”
结果父亲坐在门口,连头也没抬,低沉着声音说:“送什么送?他自己没长腿啊!不许送!让他自己去!”
母亲只好把刚跨出门的腿又缩了回去,她伸手拉了拉我的书包袋子,对我说:“那你还是自己去吧,路上靠着边走,注意安全。另外,放学以后早点回来。”
于是,我只好一个人闷头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放学的时候下雨了,我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里,盼着母亲能给我送把伞来,可是左等右等也没人来。眼看着同学陆陆续续都走光了,学校的大门眼看着也要锁了,我只好一咬牙一跺脚头顶着书包一路小跑着回了家。
到家之后,母亲一边心疼的拿过干衣服让我换上,一边埋怨着说:“我说去给你送把伞,可你爸他却说你又不是富人家的公子哥,哪有那么娇贵。”
学期结束的时候,学校里发了成绩单,我手里拿着两张100分的试卷,激动的一路跑回了家。父亲站在门口,我故意拿着试卷在他面前晃悠,多希望他能开口问一句,你考了多少分?
可是,他甚至连看都不看我一眼,仿佛我考多少分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一样。
慢慢的,我已经习惯了父亲的这种“冷漠”。因为我明白他不是不关心我,只是不表达出他的关心而已。因为后来母亲偷偷告诉我,父亲从心底里还是特别关心我的。
第一次上学的时候,父亲在我走后让母亲远远的跟在我身后,直到目送我进了学校,她才折返回了家。
当我淋着雨跑回到家之后,父亲会在半夜里把母亲叫醒,让她去摸摸我的额头,看我是不是受凉发烧了。
当我拿着成绩单在他面前晃得时候,他其实已经知道我考了满分。他会在我睡着之后,跟母亲说,也不看看他是谁的种?
可是,当我儿子出生之后,父亲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父亲的形象,他的爱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变的热烈而放肆。
我记得,我儿子刚出生时,他小心翼翼的把包在被子里的孙子,紧紧的抱在怀里。此时从他两只眼睛流露出来的那种异样的光彩,让我羡慕不已。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从小到大,他压根没有抱过我一次。
儿子满月的时候,我们一起开车回老家去办满月酒。到家之后,父亲做了一件让我们哭笑不得的事情,他抱着孙子在村上溜达了一圈,见人就主动打招呼。
我老婆当时说:“你让老爸把孩子抱回来吧,外面凉!”
我摆了摆手,跟我老婆说:“算了吧,让他去嘚瑟去吧。”
儿子周岁了之后,父亲天天让孙子骑在他脖子里,扛着他去村里转悠。有一天,儿子在他脖子里撒了一泡尿,父亲竟然笑眯眯的回来跟我妈说:“大孙子今天当头给我送了一个大礼,他在我脖子里撒了一泡童子尿。”
我妈让他先去洗个澡,结果父亲说:“洗什么澡?都已经焐干了。再说了,自己孙子的尿哪里脏啦!”
儿子能跑了之后,父亲每次下班回来都会顺路买点零食带回来,今天是烤肠,明天就是糖,父亲竟然还会不重样的买,简直让我惊为天人。要知道,我从小到大,父亲都没有给我买过一根冰糖葫芦。
儿子两岁的时候,父亲休息饿时候开始带着他去逛超市,平日里连一分钱都能掰成两瓣花的一个人,竟然可以眼睛都不眨一下的任由他孙子买动辄几百块钱的玩具。
儿子三岁那年,父亲让我把继续儿子放在老家,由他和母亲带着就在老家上幼儿园。我们考虑再三没有同意。以他这种带孙子的方式,幼儿园三年,我儿子就彻底被他带废了。
我让他们跟着我到城里生活,他们又不肯。
所以现在,我和我老婆坚持把儿子带在身边上学,只有节假日和过年才把儿子带回家跟两个老人呆上几天。
每到这几天,父亲能会把我儿子给宠上天。因为聚少离多,所以我们也不太好多说什么。只能任由他们祖孙俩疯上几天。
疯完之后,回了城里再给儿子立规矩。
写在最后:隔代亲,连着筋,说的一点都没错!
作为父辈,来自他们的隔代的爱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他们表达的方式方法出了偏差而已。
最让人无奈的是,这种有偏差的爱是无法纠正的!
您说是不是?
都说“隔代亲,连着筋”,说一说你见过的隔代亲,到底能有多亲?
我妈躺在病床上,已经进入弥留之际,我们所有的亲人都渴望着我妈能够睁开眼看看我们,但我妈始终没有反应。
我三岁的儿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以为他奶奶睡着了,嚷嚷着要和奶奶一起睡,要奶奶抱。
儿子的哭闹,让原本心情就不太好的我大发雷霆,气的在他屁股上打了几巴掌。
儿子哇哇的哭着,嘴里叫着奶奶,我妈居然神奇般的说了一声“哎”
我们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这就是幻觉。
可我儿子连着叫了几声奶奶,我妈就说了几声“哎”虽然我妈眼睛没有睁开,但眼角流下了几滴眼泪。
也许这是我妈用她的方式和自己最疼爱的孙子做最后的告别吧!
我妈去世后,一家人忙的晕头转向,我们当地风俗,需要男女孝子守灵,也就是说在没有出殡之前,灵堂前必须有人守着,一是不能让香烛断了,二是有人来了,家属谢礼!
开始我让儿子磕头,他懵懵懂懂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他知道棺材里躺着的是他最爱的奶奶,让他磕头,他就磕头!
到了最后,他就不需要人提醒,经常跑到遗像前,看着妈妈的照片,磕着头,眼泪汪汪的叫着奶奶。
下葬的那一天,我原本以为儿子走路去墓地会坚持不住,还特意叮嘱人,如果坚持不住了,就把他抱上车,直接送到墓地。
五里地,儿子居然坚持了下来,当棺材放进墓室的那一刻,儿子撕心裂肺的哭着,叫着我要奶奶,不要埋我奶奶……
都说“隔代亲,连着筋”,说一说你见过的隔代亲,到底能有多亲?
都说"隔代亲,连着筋″,说一说你见过的隔代亲,到底能有多亲?谢邀。
真怪如今差不多"隔代亲,连着筋″,真的一輩往下传。
记的我闺女小时侯可调皮,哪时的幼儿园也没有像现在幼儿园哪么多玩具和好玩的,幼儿园老师也就是看着小朋友们玩,农村的幼儿园更是,我闺女小时和男孩差不多,真喜欢拿个棍棒什么的,有一次拿个棍在敲个玻璃渣子,这一不小心玻璃渣子给崩眼睛里,疼的哭成哪个样,幼儿园老师找到老妈,把老妈给吓的哭成泪人,抱起闺女直奔医疗室,赤脚医生哥哥一个劲的劝老妈,别哭大娘没事,教闺女也别哭,赤脚医生哥哥,教闺女翻动着眼珠,三下两下把玻璃渣子拨了出来,我老妈这才放了心,不哭露出笑来。
现在也该轮给老伴疼外孙女和孙女,每次家中有点好吃的都舍不得吃,都留给她姐妹俩,真的很怪,我也常提醒自已,不用哪么样但到时侯好像真是身不由己。
这也是人之常情吧,做爷爷奶奶的还是老爷姥姥,我们这称之为隔辈亲,去年小外孙女身体不太好,住些日子院,把我俩口子愁的,干点什么也是心不在焉,魂不守舍吃饭也不香,还再想如果好换的话把病换自己身上呗快叫孩子好起束。
孩子慢慢恢复了,我们也没心事,满天的乌云己散去,伺候她们累点也乐再其中。
都说“隔代亲,连着筋”,说一说你见过的隔代亲,到底能有多亲?
隔代亲好像是一种天下父母不用规定的状态,这种情况在我们家同样也发生,为什么会有隔代亲的情况发生呢,我不清楚是怎么形成的,也许我们老了也会变成这样。
说到隔代亲就不得不提起我的父亲,不知道为什么隔代亲体现在父亲的身上更多一点。我的父亲是一位现出色的农民,从小就家境贫苦,我们小时候也就出身在农村,父母生了我们兄妹二人,这在当时的农村来说,家里生的小孩是比较少的了,我们同村与我们同龄的小孩大多一家生的有三个或者四个。而我们虽然是兄妹二个,但农村的活是真没少干,读小学三年级就要开始干农活了。从学样放学后,先牵着我们家的老牛到很远的河边去放,因为年龄小力气不够,放牛时牛不听话,有时候直接被老牛带到地里摔的是满身泥,母亲总是心疼地说以后回来就不要去放牛了,他们自己去放,到星期六有空再去放,
但是父亲就会说“农村的孩子从小不学会干活,以后吃什么”,听了父亲的这话,就知道每天放牛这个工作是断不了的,放完牛回来吃完饭还得做作业,小时候感觉父亲是不爱我们的。
在我小时候有一件记忆犹深的事情让我对于父亲恼恨了好多年,那是大约还在读初一的时候,那一年刚好放暑假,天气什分炎热,农村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娱乐,就沉迷于家里的电视,好不容易的暑假,本想看个够电视,父母每天在外面做着农活,而我们这个年龄还不太懂得父母的艰辛。就在放假差不多四五天的时间,我与妹妹每天过得什么开兴,那天晚上父亲对于和妹妹说“明天开始,你们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地里干活去”,一听这话我与妹妹都不开兴了。
不管心情怎么样,第二天一大早就被父亲从床上拉了起来,母亲还在小声地说着“不愿去就算了,让他他睡会”,但是父样依然当没有听到是的,拉着我们与他们就到了地里,早上的太阳就己经晒得睁不开眼了,父亲给我们与妹妹安排得工作居然是抬水,我与妹妹二个这么稚嫩的肩膀居然要抬起与我们同高的一桶水,一桶水压在我们兄妹二个的肩上摇摇晃晃抬到地里,前面二趟还能撑住,十多趟后全身上下都是汗,可是父亲依然没有说让我们休息,母亲还是会喊着让我们累了就休息会,父亲没有让我们休息,我们心里还是害怕,只好慢慢的一趟趟的挑着水,全身的无力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做了半天中午吃饭休息了一会,母亲说不让我们去了,
我们正高兴呢,父亲说“小孩子不做事,在家干什么,以后在农村不会做农活吃什么”,没有办法只好又带着妹妹与父母一起到地里,跟着父母一起除䓍,小时候我一直怀疑,父亲爱我们吗?
转眼自己也结婚生子,自己的父母成了爷爷奶奶,不管是什么节日,还是放假期间,父母亲总是关心自己的孙子,打电话问他们身体怎么样了,平常有没有给零花钱了。就在前年父母来到我的新家过年,我的二个孩也经十来岁了,父母来到我们家每天就是拉着自己的孙子问寒问暧的,孙子有什么要求他们马上满足,这么大两个小孩了,
我们让他们二小孩扫一地洗一碗都不行,总会说“这么小,能干什么活,长大了再干”
我们小的时候干活怎么没说我们太小了呢,这隔代样也太明显了吧
隔代亲是人随年龄的一种心理变化,因为孙子是家庭的延续,而儿子女儿是自己的继承,是要自己负责任养大的,孙辈是家庭未来的希望,做为长辈对于家庭未来会特别的照顾。不知道大家家里有没有隔代亲呢?都说“隔代亲,连着筋”,说一说你见过的隔代亲,到底能有多亲?
我父母就是典型的隔代亲。从小到大他们对我的教育方式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对我女儿却是“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疼”。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因为他们小时候吃过了太多的苦头,所以从我出生开始就对我特别的严厉,什么都要求我做到最好,希望我长大以后能成才,不用重蹈他们的覆辙。可是事与愿违,我偏偏就是一个他们眼里的“混世魔王”转世,在我的记忆里,我就没有一个星期不被他们揍的。
父母他们为了让我知道做任何事情要有计划,就逼着我小小年纪开始当家买菜。月初父亲会给我200块钱,说这些钱就是我们一家三口一个月的伙食费,让我做计划好好安排每天的中餐和晚餐。我那时才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哪懂什么叫计划,心里只想着钱进了我的口袋,还不是我说的算?
当家的第一天上午,我只想着快点放学,放学以后好买零食吃,买玩具玩。中午放学回家,我手里没有拿菜,而是拿了一个想买了很久的变形金刚的玩具和一些我爱吃的零食。结果那天中午,父母没有饭吃,我却吃了一顿藤条焖猪肉,感觉很饱很饱,饱得我哭了一整个中午。
下午我准备去学校的时候,父亲还特意问我中午的藤条焖猪肉味道怎么样?吓得我连忙跟他保证下午放学肯定会买菜回家的。就这样一整个下午我都在回味中午那顿藤条焖猪肉,心里总想着快点放学,不然晚上又要加餐了。
终于到了放学时间,别的同学还留在学校里玩耍,而我却一个人飞奔到了菜市场开始买菜。因为没有任何买菜经验,加上自己胆子又小不会砍价,所以卖菜的各个都把我当成了肥羊宰,菜没买到多少,而钱却花出去了不少。
回到家里,我把菜交给母亲,得意的炫耀自己的战绩。结果她不但没有夸奖,反而嘲笑我没带脑子出门,被人坑了还在帮别人数钱。当时我就在想我到底是不是他们的亲生儿子,别人家的小孩帮做家务是夸讲,而我却是没带脑子出门……
后来我每天放学都要去逛菜市场,渐渐的和卖菜的混熟了,他们也没有再把我当成是肥羊宰,而是把我当成了帮家里做家务的好孩子,买姜会送我葱,买排骨会送我猪肝。
每次回到家,我就把菜交给母亲,然后拿出我的小本本记录买菜的花费。父母也很奇怪,为什么我每次买到的菜和我记录的不一样,都会多出几样。他们懒得问我,我也懒得和他们解释,难道和他们说是因为我长得可爱别人送的?我估计以他们对我的态度打死他们也不会相信。
由于我大手大脚的花钱,没到月底就把钱花光了,我开口问父母没钱了怎么过完这个月。父亲站起来摸了摸那条地摊买的皮带,吓得我立刻下跪,保证下个月买菜会做好计划的,求他不要打我。谁知父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而是从口袋里又掏出了100块钱交给我,让我好好当家。
就这样我当家买菜坚持了半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让我学会了独立和做事之前都要做计划,而这期间父母揍我的次数也少了很多。
后来父母下岗了,为了赚钱他们要去广东那边发展,而我因为年纪太小他们不想让我跟着过去吃苦,所以他们把我留给了外婆,让外婆照顾我。
跟着外婆的几年时间里,我慢慢的开始明白父母为什么会从小对我那么严厉,他们就是希望我能独立照顾自己,也希望我做事能三思而后行。这些优点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也为我避免了很多的麻烦。
后来我结婚,也有了女儿,我也想这样教育她,但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父母却反对我的教育方式,他们说现在已经不是当年,他们那套方法已经落伍,孙女不能打不能骂,只能疼。听到他们的话,我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那么多年的藤条焖猪肉我是白吃了?
女儿也算争气,没有被爷爷奶奶带废了,平时学习很努力,人品也好,老师经常夸奖她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学生。但是唯独有一点不好,就是爱花钱。
不要看她现在才8岁,那花钱能力除了她母亲没谁比得了。鞋子要穿AJ童鞋,衣服要穿潮牌的童装版,这可难为了她老爹我,我不肯买,她也不用一哭二闹三上吊,只要直接跑回爷爷奶奶家撒撒娇。结果不用多说,我屈服了。
有时候我和老婆也会说我父母,让他们不要太溺爱女儿,不然真的会带废了,小小年纪已经在追名牌,以后长大该怎么办?可是我父母却不以为然,说我们夫妻二人瞎操心,如果我们不舍得花钱,他们出,反正孙女就是不能吃半点苦,一定要富养。
他们的话把我们怼的无言以对,只能听之任之,当看不到,心不烦。
写在最后,
都说“隔代亲,连着筋”,从我父母对待女儿的态度来看,何止是连着筋,简直就是比我这从他们身上掉下来的肉还要亲。
有时候我会想女儿从小都被他们溺爱,从来都没有吃过苦,长大以后会不会废了?但是想想我这个从小到大吃惯了藤条焖猪肉的都没有废,何况是我女儿。
老人喜欢孙子辈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我们也不用去操那么多心,看着他们安享晚年开开心心,其实也很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