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造影检查后超过75%的需要做支架吗,多长时间内做比较好,两次造影检查间隔多久?
随着大家对心脏造影检查的了解,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心脏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围绕心脏造影检查以后,发现我们的这个心脏血管堵塞程度,到底是堵了多少就应该放支架?
有的人说是超过75%就要放支架?
而有的人说是等到75%太晚了,我家谁谁谁堵了50 %就放支架了。
还有的人说那为什么我的75%,医生也没建议我做支架?而是还是建议我药物保守治疗!
这到底谁说的是对的?这个问题可以说一直困扰着很多人,甚至包括我们一些医务人员。今天我就跟大家一次性说清楚!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心脏造影检查?不懂这个检查,我们就很难真正了解做这个检查的意义。CT,大家都比较了解,像我们平时听的最多的就是这个血管CT检查,而用在我们心脏血管上面的检查,就叫做冠脉CT(CTA),就是它可以通过影像学方式把我们的心脏重要的冠脉血管都显示出来,然后告诉我们这血管狭窄还是不狭窄。
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就是通过往我们外周的静脉,这个静脉置管往里面打造影剂,然后这个造影剂会随我们的静脉回到心脏再进入动脉进行一个再分布的过程,最后再通过这个CT扫描,就可以把这个血管情况给显示出来。像我们平时心脏的冠脉有钙化,或者有狭窄,都可以通过这个检查发现。
但这个检查结果正常,并不能100%说明我们的心脏血管一定没有问题,因为它也有检查的“盲区”,有时候我们采样时候也不能完全看出这个心脏血管里面真实情况,比如在特别拐弯的地方有时候就很难看清楚;还有就是一些已经钙化特别严重的地方,还可能把我们的CT影像可遮掩,让我们很难看到背后到底有没有狭窄,毕竟它还是一个平面成像;再来就是一些血管分叉地方,同样可能结果是阴性的,没有狭窄,但是事实上可能已经狭窄了,这都是有可能的。从总体上看,这种冠脉CT检查准确率也就85%-90%之间!
但是我们的心脏冠脉造影检查就不一样,它必须要患者住院才能做这项检查,而像我们的冠脉CT,门诊就可以做。
为什么冠脉造影检查不一样?
首先,它是一个有创检查方式,虽然它也是往我们血管里面打造影剂,但是它选择的是我们的动脉,比如比较常见的桡动脉、股动脉。
但是它是先通过穿刺我们的体表动脉,然后把导管送到我们的心脏冠脉口,然后再同时推造影剂,同时用我们的C型臂采集图像,就是用X线照射,然后看到的是一个实时的、动态图像,相比冠脉CT,毫无疑问,它可以更加准确的显示我们血管病变的位置和狭窄的程度。
为什么?
大家可以这样理解冠脉CT和冠脉造影检查的区别:冠脉CT,就像是我们大家平时看到的一张一张的图片,而冠脉造影,就是一段实时录像,你想想也知道哪一个诊断率更高!
其次,我们说心脏造影检查报告的堵塞50%、75%等等,就一定100%准吗?实际上,这个问题,大家平时肯定早就遇到过类似情况了。有时候我们做完造影检查,有的医生说堵了80%,而另一个医生也可能能只有70%左右,这些其实都是非常普遍的。
为什么?
首先,每个医生存在经验上的差异,有的医生经验比较丰富,而有的医生肯定做的比较少,这在报告结果上难免会有一些差异;
其次,看的角度不同。我们造影检查,再怎么查,它也不是一个立体检查,而是一个平面观察,平面看东西,大家就会感觉,这从哪一个角度看,其实是会出现差异的,虽然我们冠脉造影可以提供多个维度的平面观察,但毕竟还是有不可避免的误差的。
最后,还是会有一些观察的盲区以及毕竟这项检查还是一个通过“看”“观察”来判断的检查方式,有些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所以,我们说冠脉造影检查虽然是我们诊断冠心病金标准,不过它也不是一项完美无缺的检查,但是总体来说,相比其他任何检查,冠脉造影的诊断率都是最好的。
最后,我们说我们医生到底是根据什么来判定一个人是否需要放支架的?75%真的是那个决定放不放支架的临界点吗?首先,说75%是放不放支架的临界点,也没错,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标准,达到这个75%,只能说我们医生可以考虑做这个支架手术,但是具体做不做还不一定,我们要避免两点:
一是不要简单的认为狭窄没有超过75%,就不用放支架。
二是不要以为超过75%就必须放支架。
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可以来看一下我们的心脏冠脉血管及其分支
大家发现没有,是不是有很多分支,有比较大的比较重要的左主干、邮冠状动脉、回旋支以及前降支,但同时也有往下比较小的分支。
很显然,假如左主干和下面分支同样是堵了75%,对我们心脏供血影响是不是完全不一样的?
很显然是左主干,影响最大!假如真的是左主干病变,完全不用等到堵了75%,很多时候只要超过50%,这病人就已经出现严重心肌缺血,出现危险了,因为左主干提供的是几乎我们心脏2/3的血液供应,是心脏当中最大最粗的最顶端的血管,因此,这时候如果我们还固守原则,说血管要堵到75%才能放支架,那这个病人可能早就死了!所以,不要以为狭窄不超过75%,就不用放支架。
同样道理,也不能说看到有心脏血管堵了超过75%,甚至有的都到80%了,就一定要放支架,不能选择保守药物治疗,这也是不对的。
因为假如这堵的血管只是我们心脏冠脉分支下面很小,对整个心脏供血不是特别重要的血管,其实堵了也不会对我们心脏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这种病人往往你查心电图,其他检查,也看不出有什么心肌缺血表现,而且你问他有没有不舒服,往往都是没有的。对于这种,也没必要立马放支架,完全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嘱其不适随诊即可,或者有症状时候再做一次冠脉造影看一下就好了。
所以,要不要放支架,要做冠脉造影,要看狭窄程度,同样也要看具体堵塞血管以及位置,最重要的还要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是否有心肌缺血症状才能决定!
那么我们说今天做了冠脉造影,多长时间以后才能再做一次?可以连续做吗?答案,是不可以的!正常情况下,我们要求是今天做完冠脉造影,一个星期以后才可以再重复做。
为什么?
因为冠脉造影本身是一个有创检查,就不是一个可以随随便便选择的检查手段,而且最重要的它需要注射造影剂,而这个造影剂打多了会增加我们肾脏负担,损伤大家肾脏,像我们医生给病人做完造影检查,都会告诉他这段时间要多喝水,最主要的就是增加排泄,把这个造影剂排出去。因此,你连续做,连续打造影剂,会加重肾脏负担,很可能损伤我们的肾脏,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是禁忌,而且有的人还会对造影剂过敏。
所以,冠脉造影跟我们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一样的,得隔一段时间才能再做!
关于冠脉造影,大家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下方留言,我坚持用大家看得懂的文字,最原始的码字方式给您带来最好、最全面、最实用的健康科普。如果你觉得不错,可以关注“医学小侦探”并转发哟,让身边更多的人受益!
心脏造影检查后超过75%的需要做支架吗,多长时间内做比较好,两次造影检查间隔多久?
目前的支架,有人说堵70%该放,有人说堵90%才放。有人说不管堵多少,有症状就应该放。那到底该怎么做呢?
其实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应该先明确,我们做这件事,是出于什么目的,做完这件事,到底能有多少好处?目的到底能不能达成?
这不光是在医院,相信日常生活中大家也是这么做的。
所以我们要先明白,支架的目的是什么?
支架的目的其实是两个,一是改善症状,就是有些人不舒服了,放完支架就变得神清气爽。二是改善预后,就是我生了病,本来还能活10年了,我希望放完支架我还能活20年。
这两个目的都和我一直强调的冠心病的真正核心——心肌缺血有关系。
相信前几期的视频大家已经很明确,冠心病和心肌缺血并不是一回事了。
一个人没有心肌缺血,心脏能吃得饱饭,不会罢工不干活,就不会引起心肌缺血的症状。一个人没有心肌缺血,他的心脏就能正常工作,就不会明明能活20年的现在变成只能活10年。
所以,如果要下一个一句话的结论的话,就是:血管狭窄导致心肌缺血时,应考虑使用支架解除狭窄,缓解心肌缺血。
因此,在医生怀疑你冠心病,建议你进行造影检查的时候,你应该问自己两个问题,因为很快我们就需要跟医生共同决定是否放支架了:
第一个问题:我有没有心绞痛症状?由于心脏强大的代偿能力,所以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心肌缺血病人大概只有10%-20%。什么是典型心绞痛症状?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的,胸骨下部/心前区,巴掌大小,压迫紧缩感,可向左臂、后背放射,休息数分钟缓解。一条一条全对上,才是典型心绞痛。也就是说,休息的时候发作的胸闷胸痛,不典型。一犯起来几个小时不好,不典型。这里说一下,你想想,你的心脏要是几个小时不怎么工作,你还能活吗。所以除非是心肌梗死,一般的心绞痛持续时间不会很长的。
第二个问题:我有心肌缺血的证据吗?所谓证据就是,做过运动负荷心电图或者最好是做过运动负荷心肌核素了吗?如果没有做过,在造影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进行心肌缺血的检查的,这个只要知道自己做没做就行了。鉴于放上支架之后,以我国目前的慢性病管理体系,大家根本就很难好好的呵护支架,好一点的医院出院叮嘱你好好吃药,护士会打电话问问情况,一般的医院你放完支架之后再怎么做,根本提都没人提,只想让你赶紧出院。所以,我对支架的态度是,由于我的病人相关知识欠缺,院方又做不好随访教育,所以患者很大可能出院后不能好好呵护支架,所以支架应该慎重再慎重。
问过上面两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去做造影了。做完之后没狭窄我们就不说了,有狭窄放不放支架呢?
第一种情况:主干血管狭窄90%以上,这种程度的狭窄几乎必然导致心肌缺血,无论症状和是否进行过心肌缺血的检查,都可以放支架;
第二种情况:血管狭窄70%-90%,心绞痛症状典型,即使没有心肌缺血的检查证据,也勉强可以认为存在心肌缺血,支架通常可以缓解症状,所以考虑支架。当然有缺血的证据就更好了。
第三种情况:血管狭窄70%-90%,心绞痛症状不典型甚至没有症状。这时候支架的目的就是改善预后了。如果已有心肌核素显示缺血证据,考虑支架。如果没有证据,应该在术中进行一种叫FFR的心肌缺血的检查,如果明确有心肌缺血,考虑支架。如果没有心肌缺血,还是应该从药物治疗开始。
第四种情况:血管狭窄小于70%,通常还是建议药物治疗为主。当然,也有一些人狭窄50%却存在心肌缺血的,这时候应该用FFR这种检查来确定这个地方的狭窄是不是心肌缺血的真正原因,如果是,仍然是可以考虑支架的。
上面这些就囊括了绝大多数情况了,当然现实生活中会存在一些例外,比如开口处的狭窄通常会被认为更重也更难处理——毕竟支架也不是动动嘴皮子就放进去了,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但我认为和医生沟通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紧紧地把持住上面两个问题:“我的心绞痛典型吗?”“我有心肌缺血的证据吗?”,就可以做到拒绝滥用支架了。
心脏造影检查后超过75%的需要做支架吗,多长时间内做比较好,两次造影检查间隔多久?
周四上午,做了一台造影,男性60岁,一位企业老板,最近不舒服,就住院了,其实症状也不典型,但是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也高,于是就做了造影,造影显示75%,也就是临界病变。
因为目前一般的建议是>75-80%可以根据情况支架治疗,但这位患者并没有任何典型的症状,也没有心电图心肌缺血的支持,所以我们证据不充分,处于可放可不放的临界病变。但是我们尽可能的原则就是能不放就不放,能药物不支架,能健康生活不药物。
最终我们决定做个血管内超声,更加明确并没有心肌缺血,于是没有放支架,建议患者先药物治疗。
先要告诉大家75%是怎么来的,其实这个75%的狭窄,是造影医生根据不同角度的血管造影,在影像资料上,通过自己的观察,结合经验来判断的,这里面理论上有两个误差,一个就是每个人看到的造影结果可能有点区别,比如说我觉得是70%,你觉得是80%都有可能。第二点就是造影虽然是诊断冠心病心血管狭窄的金标准,但只是相对别的检查,本身造影也是平面的观察,并不是立体观察,只不过是多角度平面观察,可是血管本身是立体的,这就不可避免的会有误差。
我们在医院,有时候做完造影显示75%的狭窄,也不一定放支架,一般情况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就是刚才说的那种,通过造影检查,我们判断是75%狭窄,但患者没有症状,没有心电图支持,那么也不能随便支架,于是就需要做血管内超声,这种检查是钻进血管里面,把血管内部看的清清楚楚,是更客观的一种评价血管有没有缺血的检查。如果这个检查提示有明确的心肌缺血,那么就需要支架,如果这个检查评价血管没有心肌缺血就无需支架。
第二、非常小的分支血管,如果是非常小的分支血管,即使血管狭窄超过75%,甚至更严重的病变,也不需要支架,或不能支架,因为没有这么小的支架。而且这种小血管支架效果不好,即使血管完全比闭塞,一般也不会引起致命性危害。
第三、左主干病变,也就是心脏最大的最粗的根部血管,这根血管狭窄>50%的时候就会引起心肌缺血,或危险,所以这个左主干血管,不用等到75%,50%就要治疗。
两次造影之间间隔多久?
这个也需要分具体情况,急救的时候,间隔几小时就得做,比如放完支架,24小时内发生急性血栓,那么必须马上造影,再次通开血管。
但对于大部分情况,主要是看再次造影的必要性,如果有明显的心绞痛心肌缺血,那么就需要尽快安排。但如果不是非常严重的心绞痛,一般间隔一周我们就可以再次造影,担心造影剂最主要是造影剂对肾脏的影响,所以如果有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一定要慎重。
总之,心脏血管狭窄75%也不一定支架,总原则就是能药物不支架,能健康生活方式不药物。
心脏造影检查后超过75%的需要做支架吗,多长时间内做比较好,两次造影检查间隔多久?
这个问题提的好,现实世界里各个医院对于是否植入支架的手术指征的确是以狭窄75%为临界点。很多医生也会告诉患者家属,冠脉造影结果大于75%,可以考虑做支架。但是,客观的说,对于支架是否植入这个问题来说,狭窄程度大于75%只是条件之一,并不是绝对的。怎么讲呢?下面张大夫给大家说一说。
首先说,这个狭窄程度75%是介入医生通过对于不同角度和体位的冠脉造影反复观看得出来一个结果,带有医生的主观经验。如果一个患者目测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75%,同时有明确的心肌缺血症状或者心电图变现,而且心电图缺血区域能够与冠脉造影结果相符,这时候应该说植入支架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这个患者只是冠脉造影提示存在冠脉狭窄,临床上没有任何心肌缺血的症状和体征,这时候是否植入支架就要特别的慎重了。这个时候要想知道这个肉眼可见的冠脉狭窄是否真的造成了心脏的缺血,可以查血管内超声、FFR、甚至心肌核素显像等检查。如果这些检查也支持心肌存在缺血、狭窄严重,那就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做支架。但是,如果这些检查不支持存在严重心肌缺血,那真的不能简单因为一个冠脉造影结果就做支架。可能可以先选择药物治疗来解决问题会更加理性,后期患者要定期复查,有情况及时随诊。
说了这么多,这个问题您看明白了吗?张大夫真的希望能够帮到手机那边的你。
心脏造影检查后超过75%的需要做支架吗,多长时间内做比较好,两次造影检查间隔多久?
狭窄超过75%只是支架的手术指征之一,而非唯一!
支架不是常规治疗,而是急救措施,所以哪怕狭窄超过75%,也不一定需要支架。冠脉造影确实是冠心病的金标准,精准性较高,虽然可能因为医生的经验而存在些微的差别,但参考价值还是很大的,对于造影显示75%的患者来说,很可能存在心肌缺血,这时候确实需要考虑是否支架的问题。
但由于患者的个体化区别,哪怕同样狭窄的患者,危险性也有所不同,这取决于狭窄血管的数量和位置,患者的年龄和病史,症状的严重程度,综合这些因素进行考虑,是否有必要植入支架。
如果本身不需要支架,强行支架没有任何好处!对冠心病有所了解的人,都很清楚的知道这是一种慢性疾病,这个慢并不仅仅形容其形成,更是对其治疗的概括,由于其病因较多,很难一视同仁,目前最常见的应对措施就是“长期服药”,控制各项指标,防止狭窄程度的加剧,可人体绝非一条血管,一旦患者的血管发生堵塞狭窄,那么一定存在多条血管病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支架只能对狭窄程度高的血管进行人工植入,恢复血运,其他的问题无法解决。
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过高,心肌消耗无法得到满足,就需要支架强行撑开血管,恢复血运循环,但病因没有得到消除,药物依然需要继续服用,否则很快就会发生二次、三次支架。
反之,如果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不高、没有心肌缺血,这时候植入支架,患者的症状很可能没有任何改善,该吃药吃药、该狭窄狭窄,不仅浪费金钱更增加了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多长时间内支架,造影间隔多久?就像我说的,支架是一种急救措施,假如患者现在突发心梗,危在旦夕,这时候的首要目的就是恢复血运,自然是越早支架越好,既然是急救,自然应该争分夺秒。
虽然说冠脉造影是有创检查,但伤害并不大,如果有检查的必要,那么不需要考虑太多,重复造影的影响也不大。
综上所述,狭窄75%以上是否需要支架,很难进行直接的定义,需要结合临床,而支架的植入时间和造影的间隔时间,没有硬性规定,需要看是否有必要,如果有进行的必要,那么应该立即马上进行。
心脏造影检查后超过75%的需要做支架吗,多长时间内做比较好,两次造影检查间隔多久?
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看,1、心脏造影检查后冠脉血管堵塞超过75%可以确诊冠心病2、至于是否需要装支架还要取决于临床症状和狭窄部位综合评估。
我们心脏的供血血管主要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三根大血管,每根大血管又分出不少小的分支血管,任何一根血管堵塞超过75%都是可以确诊为冠心病的。至于是否要装支架和什么时候装合适还要具体看病情。
比如说是回旋支堵塞中远段堵塞75%。患者每月发作的心绞痛次数很稳定(每月一次,每次发作的诱因也类似,每次缓解的时间也很类似),则不需要装支架治疗,首先应该是强化降脂治疗、抑制血小板治疗和β受体阻滞剂的减少心肌耗氧治疗。
如果是非ST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应根据风险评估,对于中危组以上的应该选择不同时机植入支架,如果整体风险低、对有创诊断或介入干预存在高风险,也应优先选用内科保守治疗的方法。
如果是急性心梗时间窗内或者高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则是越早进行介入干预越好(特别是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
最后,如果堵塞部位是一些分支细的血管或末端血管,一般也不植入支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