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肠癌需几年做一次肠镜?
这里说的肠癌,基本上指的都是大肠癌,因为大肠癌占了所有肠癌的90%以上,而且大肠癌当中,又差不多90%以上都是结直肠癌。因此,我们平时提到肠癌,肠镜,基本上指的都是结直肠癌和结直肠境,而对于小肠癌,则要选择小肠镜,这点大家要先了解。那么我们说预防肠癌需要几年做一次肠镜呢?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为什么我们要尤其重视肠癌的发病和预防?这当然离不开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据我国2019年最新发布的发病和死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排在了前五,而且从目前发病情况来看,在过去十年里面,不仅没降反而出现了明显增加,而且日益年轻化,像我遇到过的最年轻的肠癌患者才20出头,正准备结婚,结果被查出肠癌晚期,后来为了不拖累女方,依然选择了放弃。当然,我们说肠癌发病率主要还是集中在40岁以上的,因此,相比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来说,40岁以上的人更要重视肠癌预防。
从整体的肠癌的发病人群比例来看,男的要比女的高发,这种差异大概在1.4—1.5:1。
其次,对于为何要重视肠癌的预防,还有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我们说结直肠癌跟我们遗传因素有关,就是家里直系亲属有肠癌的,那么它未来发生肠癌的几率要远远大于其他正常人,但我们都知道这点是无法改变的,而之所以讲究肠癌的“防”,那就是因为它还有一些我们可控因素,即环境因素。
在环境因素里头,目前我们普遍认为跟我们大家平时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是密切相关的,过去我们说吃肉少,但是现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这跟老外比起来,肉吃的一点都不比人家少,什么汉堡,啥的,大家基本上可以看到这个店面都是爆满的,我们饮食结构早已经发生改变了,这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等饮食方式,早已经对我们肠道产生很大的影响,至少肠道负担相比以前是重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导致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的一个原因。
所以,我们说为什么要重视肠癌的预防,最主要两点:一是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可防;二是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需要引起大家去正视,去注意的问题了。
那么我们说该如何预防肠癌的发生?首先,大家要清楚,所谓的预防肠癌,不是说我告诉大家怎么去防,做了哪些检查之后,这就一定能100%防住所有的肠癌,这有时候有人就存在这样的误区,他说我每年按照你的体检建议去做相关肠癌的筛查,但是怎么还是最后被确诊为肠癌,甚至还是晚期。
为啥?
是我们医生说的有错吗?
其实不是这样的,这当中最主要的是因为我们对于肠癌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目前我们只知道哪些因素会提高肠癌的发病率,但具体说一个人为什么会最终得肠癌,是还不清楚的,所以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方法可以百分百预防肠癌,如果有,那都是骗人的。
但是,我们说不能100%预防,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去做这件事情,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很多人说回归以前生活方式,粗茶淡饭,这确实是一个饮食方面比较好的预防肠癌的方法,但是大家想想,你可能回归吗?实际上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大城市生活饮食,还是大部分人会选择的生活方式,至少是年轻时候不会轻易放弃的,因此,让大能保持一个粗纤维的,粗茶淡饭的饮食,想法是好的,但是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还有就是,环境因素改变,尤其是发展带来的一些环境污染,职业暴露,各种致癌物越来越多,我们同样知道,但是这个环境我们同样很难避免和排出去,尤其是要做到及时发现还是很难的。
因此,对于大部分来说,最好的预防肠癌方式应该是在自己相对健康的、习惯的饮食方式习惯去做,然后到了一定年龄段就应该积极找我们医生,比方40岁必须要找医生一次,然后45岁再找一次,50岁再找一下医生,如此积极,可能有不少大肠癌发生的情况就可以避免掉了!
那么我们说最靠谱早期发现肠癌方式是什么?预防肠癌需几年做一次肠镜?记住,早期发现早期肠癌,就是我们的肠镜检查,像其他一些一些无创性检查比如我们平时体检经常做的大便常规、大便潜血等等,都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很容易发现不了,比方说有一些出血很少肠癌病人,你做大便潜血是看不出来的,那就更谈不上我们说发现肠癌通过便血来早期发现了,这主要是因为早期肠癌基本上没有什么典型的症状。而且像便后滴血往往是痔疮的可能性大一些。所以,不管你是大便表面带血,还是大便混有血,还必须要做肠镜检查。
但是现实生活中,肠镜因为和胃病一样,属于一个侵入性检查方式,因此很多人因为怕,而拒绝做这检查,我们国家肠镜检查率还不到10%,这离我们说的要达到55%,还相差甚远。
所以,预防肠癌,还必须先改变对肠镜认识,现在其实肠镜还有无痛的,睡一觉就完成了,大家完全没必要过于担心。
那么肠镜要多久做一次?
这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有固定答案。
比如你是在40岁以上开始做第一次肠镜检查,家里也没有肠癌家族史,也没有遗传的易感性,也没有溃疡性结肠炎,而且肠镜结果出来也看不到有肠息肉,没有一些肠癌的癌前病变,那么我们说,这你基本上可以5-10年再做一次。如果第二次、第三次检查还是很好,没有异常,那基本上后面可以不做了。
但是对于高发人群,那就不能像正常人那样,间隔那么长时间才做,对于有肠癌家族史、遗传易感性的,基本上3-5年就要做一次;
而像已经有炎症性肠病,有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那就要更短,可能1-2年就要筛查一次,因为这类病人发生肠癌的几率是其他正常人的8-20倍以上,必须要定期严格随访。
最后我们说,大家比较关心的,那就是肠镜发现有息肉的,怎么办?
实际上,我们说息肉要看具体类型,不是所有肠道息肉都是容易癌变的,比较容易癌变的就是我们的结肠腺瘤样息肉,看到这个,我们医生也基本上会提醒你,1年后要复查,复查后没事,那么3年后还要接着复查,这复查间隔,要根据每次息肉变化来制定,而作为病人,要做的就是严格尊重医嘱。
还有一点要提醒的就是,对于肠镜检查早期发现早期肠癌,不是中老年人才需要的,准确来说40岁以上都是有必要的。
关于肠癌,大家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下方留言,我坚持用大家看得懂的文字,最原始的码字方式给您带来最好、最全面、最实用的健康科普。如果你觉得不错,可以关注“医学小侦探”并转发哟,让身边更多的人受益!
预防肠癌需几年做一次肠镜?
先说一个事情,我科刚收治了一个病人,在当地医院就发现了1颗息肉,但是我们却发现了9颗息肉,肠镜几年做一次跟在什么等级的医院做有关系。
就是上周刚收了一个中年女性,在当地医院体检查肠镜发现乙状结肠有一颗1.5cm的息肉,于是到我们医院做息肉切除术,但是没想到的是我们做进去之后在这个人的肠子里一共发现9颗息肉,有几颗是扁平息肉确实比较小。
但是升结肠跟横结肠都有一颗大小约1.2cm的息肉,当地医院都没有发现。
什么是肠癌?严格意义上来说肠癌应该包括:十二指肠癌、小肠癌、结肠癌跟直肠癌,但是民间往往把结肠癌跟直肠癌叫做小肠癌。
因为结肠癌跟直肠癌的发病率是最高的,十二指肠癌跟小肠癌的发病率是比较低的。
特别是小肠癌,不仅发病率很低,而且检查都很困难。
因此在这里只说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我国排名第3,仅次于肺癌跟胃癌,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
我国目前每年有37万人确诊肠癌,19万人死亡,而且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些都告诉我们肠癌需要引起我们重视了。
为什么肠癌是可以预防的癌症?其实绝大部分的癌症都是无法预防的,因为现阶段除了宫颈癌明确是由HPV感染引起的之外,绝大多数癌症的发病机制我们都并不是十分清楚。
但是结肠癌并不是如此,90%以上的结肠癌都是由结肠腺瘤进展而来,而结肠腺瘤进展到结肠癌要5年以上,因此肠癌是可以预防的。
我们只要在结肠腺瘤的时期进行肠镜检查,发现了结肠腺瘤,然后在肠镜下把腺瘤摘掉就好了(绝大部分腺瘤都可以通过肠镜摘除)
怎么筛查结肠癌?做为一个消化科医生,我认为45岁以上的人都进行结肠镜检查,但是现实是难以做到的,因为如果所有45岁以上的人都定期复查肠镜,我们的医生远远不够,而且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做肠镜。
除了肠镜之外目前经常使用的筛查方法主要有这么几个:
- 粪便隐血试验:去年浙江省的结肠癌筛查就是先做粪便隐血的,这个检查非常的方便、廉价,适合在国内开展,而且基层医院都有,适合筛查使用。如果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再进行肠镜检查。
- 粪便DNA检测:这个比粪便隐血要准确的多,是对结直肠脱落细胞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特异性很高,但是大家见过这个检查的不多。因为这个检查太贵了,还不如做肠镜呢,实在是太贵了,不适合筛查。
- 结肠CT成像:这个应用也很少,做这个要跟做肠镜一样,进行肠道准备。然后使用高精度的CT进行结肠成像。但是价格高、有辐射,不适合用于筛查。
- 结肠胶囊内镜:胶囊内镜是全消化道的检查,因此肯定也可以检查结肠,但是太贵了,一般都在5000左右。贵也就算了,胶囊内镜还不靠谱。一项研究显示,胶囊内镜发现1cm以上息肉的敏感性只有60%,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敏感性只有74%,可以说非常的不靠谱,因此不可能用于结肠癌筛查。
- 基因检测:这个现阶段还不靠谱,我觉得10年之内是不可能普及的。
这些就是除了肠镜之外肠癌的筛查办法,但是最靠谱的现阶段还是肠镜。
肠镜多久做一下在指南里是这么说的推荐每5~10年进行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也就是说如果你第一次肠镜是正常的,那么5到10年做一次肠镜就好了。
但是有一个词大家不要忘了,那就是高质量, 肠镜检查高质量是非常非常重要,质量低的肠镜检查可以说是无效的。
高质量的肠镜检查需要满足这几个条件:
1.肠道准备好:大量的研究都表明肠道准备不好的检查,腺瘤检出率明显下降。因此如果做肠镜肠道准备是最重要的。
这张图就是肠道准备的图片,最好要跟第4个一样,拉出来要基本是清水,才是准备良好的肠道。
我知道泻药很难喝,已经很多人跟我吐槽过了,但是喝都喝了,一定要喝足,一定要拉好。
2.回盲部进入、退镜时间要长:这些就不是患者可以控制的了,都是内镜医师决定。
我对你们的建议就是尽量选择大的内镜中心,至于医生的职称其实并不十分重要,偷偷跟你们讲一个秘密,现在胃早癌做的好的都是年轻人,老一辈的主任甚至都不认识胃早癌。而且由于精力有限,很多人都不会去学习了。
3.腺瘤检出率:这是大型内镜中心都会考核的一项指标,指的是做肠镜发现腺瘤的频率,如果做100次肠镜发现50个人有腺瘤,那么腺瘤检出率就是50%。
因为结肠腺瘤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如果肠镜的腺瘤检出率很低,那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漏诊了腺瘤。
欧美国家的经验表明:在 50 岁以上的无症状平均风险人群中腺瘤检出率应≥25%,而男性应该≥30%,女性≥20%。
我国目前还做不到这一步,近期研究显示,中国人群的腺瘤检出率为14%~15%,其实我们现在的结肠镜质量控制还是不如国外,整体检查质量也不如国外。
一项大型研究显示肠镜漏诊腺瘤的概率为26%,进展期腺瘤漏诊率为9%。
我就是想要告诉大家做一次肠镜漏诊腺瘤的概率是很大的,因此我每次跟人家说5到10年复查其实我是有点心虚的,我一般都建议3年复查。
特别是很多病人是在镇级医院做的肠镜,我都建议2年复查。
漏诊太正常了,大的内镜中心漏诊的概率比较低,而小的内镜室,漏诊概率是很大的。
不同的人群肠镜多久做一次我的这个数据来自美国指南,但是现实情况是国内的内镜我建议缩短复查时间
1.第一次检查完全正常,推荐肠镜间隔时间为7到10年。
2.肠镜1-2 个小管状腺瘤(<10mm)已经切除,推荐肠镜间隔时间为 7-10 年;
3.3-4 个管状腺瘤,推荐监测间隔时间 为 3-5 年;
4.单次检查发现>10 个腺瘤,推荐监测间隔时间为 1 年 ;
5.累计发现>10 个腺瘤,建议遗传学评估。
这是我在美国指南看到的,但就跟我之前说的一样,我不建议这么长时间复查一次肠镜,因为肠镜检查的质量在国内很多时候是无法保证的。
总结其实看到这个问题我就很欣慰了,因为大家终于知道要去做肠镜预防结直肠癌症了。
美国就是依靠结肠癌筛查降低了结肠癌的发病率,希望我们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结肠癌筛查制度。
预防肠癌需几年做一次肠镜?
随着我们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的变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并成为发达地区发病率的第二位。不仅仅发病人数增加,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随着而来的是越来越差的预后。肿瘤常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因为早期癌症的病人治愈率可到90%,但中晚期癌症,经治疗后达到临床治愈(5年生存)却可能只有30%。那么为何我们很难做到早期诊断。因为从一个肺癌细胞增殖成为CTMR上可辨别的1cm肿块是已历经5年之久。此外早期肿瘤不侵及周边脏器,未引起堵塞、疼痛,很少有症状提醒我们去检查,因此定期体检十分有必要,尤其对于40岁以后的中年人。因癌症发生的风险与年龄呈正相关,且40岁后癌症发病率迅速上升。
结直肠癌主要的表现是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形状改变,消瘦等,但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时,则表明肿瘤已经变得较大了。目前结直肠癌的检查方法很多,例如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糖类抗原(CA-125),糖类抗原(CA-724)等,钡餐下消化道造影,CT、MR,大便潜血、粪便免疫化学实验,肠镜等。但肿瘤标记物CEA,CA-199相对对肠癌敏感,但并非所有肿瘤均会出现异常,且非特异性肠炎,胰腺炎等也可以引起其升高。早期病变钡餐下消化道造影,CT、MR均不能有所显示。因此目前诊疗指南较为推荐用于筛查的有粪便免疫化学实验、肠镜等。
大便潜血检测是筛查大肠癌的重要方法,在消化道出血量达5ml,潜血试验就可阳性。以前是用的FOBT(愈创木脂便潜血试验)检测结果易受检验物质不稳定及出血量的影响,现已被FIT(粪便免疫化学实验)取代,其假阳性率较FOBT低,且对结直肠癌及腺瘤敏感性更高。最新CSCO推荐该项检测是无症状健康人群肠癌筛查的I级推荐,指南推荐连续3次免疫法大便隐血试验,来降低肠癌的漏检风险。部分专家经一些大样本量的回顾分析汇总后,提出FIT可作为拒绝使用结肠镜检查的高风险患者亚组或家族的替代性非介入检查方式。但其在晚期瘤变中准确性较低。
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基于DNA的肠癌筛查技术(FIT-DNA),是欧美国家、亚洲一直研究的方向。目前国内也已开展该项目的研究,其原理是利用排出的大便与试剂盒内试剂发生反应,检测分析大便中的血红蛋白、基因变异及基因甲基化情况,综合分析肠癌风险。听起来比粪便免疫化学试验好像更靠谱,并且只要将大便装入盒中,不存在其他痛苦,人们的接受度相对肠镜而言更高。但是该项目目前只是实验阶段,并未投入临床应用。不过实验结果令人欣喜,FDA批准的在1213例病例有效病例的临床试验,可检测出86.35%的可根治I/II期肠癌,并且该项目也已被纳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随着国家卫生部对癌症的筛查的重视及资金投入、大量样本的实验,或许我们可以期待这种无创、简便而又较高准确率的检查方法。
结直肠镜,不仅可以直观的看见肠道内粘膜情况,还可以直接用于取局部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是诊断肠癌的金标准。所以指南推荐对于50-74岁的患者也可以直接选择肠镜作为首次筛查的方式。如果阴性,也没有高危因素则可以5年后再做肠镜,而对于在此5年内如果有不适症状则再次肠镜检查也来得及。但对于有高危因素,例如结直肠腺瘤、炎性肠病病史或结直肠癌家族史者,目前指南推荐每年一次肠镜检查。
大肠癌早期、局部进展期、晚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90%,70%,12%,因此早期发现肿瘤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极大,而现代生活节奏快、高脂饮食及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的人群更需警惕肠癌,定期体检。
预防肠癌需几年做一次肠镜?
肠癌是发生在结肠或者直肠的恶性肿瘤,据统计,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5位,其中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且其发病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肠癌45岁以后患病率上升,60-70岁较多。
肠癌或癌前病变,不补分是通过定期检查发现的,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肠镜、大便潜血试验、肛门指检等,预防肠癌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
肠镜是筛查肠癌的“金标准”很多人都抗拒做肠镜,但它却是医学界公认筛查肠癌的“金标准”,关键时刻能救命。肠镜可以完整、清晰地观察到整个肠道内部情况,检并对可疑病灶进行拍照、录像以及取出组织做病理检查。
做肠镜时,可以将有癌变风险的息肉以及已经产生癌前病变的腺瘤直接切除,避免癌变,对早期的肠癌,可以在肠镜下做手术切除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
肠癌需几年做一次肠镜?预防肠癌,多久检查一次,根据患者个人的不同情况,检查的时间是不相同的。。首先要看自己是属于“一般人群”、“高危人群”还是“遗传性高危人群"。
1、一般风险人群
一般来说,鉴于90%的结直肠肿瘤是在50岁以后发病的,对于一般风险的人群,可以从50岁开始做肠镜检查,无论是否存在症状以及相关危险因素,都可以做。如果肠镜检查没有问题,可以大约每5-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期间出现了大便带血、脓血便、排便习惯发生改变等珍珠那个,建议尽早去医院检查。
2、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包括有肠息肉、肠炎性疾病史、长期有慢性腹泻及便秘的症状、有胆道疾病及糖尿病、有慢性阑尾炎或者做过阑尾手术、有下腹部放疗史等,建议以上人群从40岁开始定期做肠镜检查。
3、遗传性高危人群
是指有肠癌家族遗传史,建议从40岁开始筛查。
预防肠癌需几年做一次肠镜?
作为一名胃肠外科医生,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排在肺癌和胃癌之后,是发病率排在第三位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的大肠癌患者近40万,由于大家不注意定期体检,大部分肠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
其实,大肠癌是少数几种,癌变时间特别长,筛查效果特别好的肿瘤。80%以上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癌变而来的,而从肠息肉到最后癌变,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面,你只要做一次肠镜,就可以及早的发现肠息肉,在肠镜下切除,就可以阻断肠癌的发生,也许一次肠镜检查,就可以挽救你的生命。
对于不同的人群,肠镜检查的间隔是不一样的,我们来具体说说:
(1)普通的人群,对于普通的人群,应该从50岁或者45岁开始,接受肠镜检查,如果肠镜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可以管10年,10年后再做一次肠镜。
(2)如果做肠镜检查,发现有肠息肉,需要在内镜下切除,然后一年内要复查一次肠镜,或者看看息肉有没有切干净,或者新生的息肉,如果没有新生的息肉,可以5至10年后,再做肠镜。
(3)如果有一级亲属患大肠癌,特别是发病的年龄较早,那么你得肠癌的概率是高于普通人的。应该要尽早的筛查,可以从40岁开始,接受肠镜的检查,或者比受累亲属的发病年龄提前10岁。比如说,如果你的母亲在45岁的时候诊断肠癌,那么你应该从35岁的时候,接受肠镜检查。
(4)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筛查。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的疾病,癌病的特点是,大肠里面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息肉,数量可以超过100个,如果不早做处理,患者在50岁的时候,息肉100%会发生恶变。如果确诊是FAP的患者,需要在10至12岁左右开始筛查大肠癌,需要每年做肠镜检查,剂量息肉的数目,大小,及早的切除息肉。
(5)林奇综合征
林奇综合征也是一种遗传性的癌症综合征,家族中有多位患者,罹患大肠癌,胃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这些患者是突变基因的携带者,林奇综合征的患者,患大肠癌的概率是非常高的,最高可以达到60%至70%,而且发病年龄比普通人年轻。这些患者需要在20至25岁开始接受肠镜筛查,或者家族中最早诊断大肠癌年龄小2至5岁,开始做肠镜检查,频率为每1到2年一次。
(6)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两种炎症性肠病,罹患这两种疾病的患者,发生肠癌的风险也是增加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需要在患病8年后接受结肠镜的检查,每1-3年一次。克罗恩病的肠癌筛查可以参考溃疡性结肠炎。
总而言之,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大肠癌家族史,没有炎症性肠病,需要从45至50岁开始接受肠镜检查,一次肠镜可以管10年。
预防肠癌需几年做一次肠镜?
这个要根据人群的特点来确定。
如果属于结肠癌的高危人群,比如近亲属有患胃肠道肿瘤,尤其时大肠癌的;既往有过恶性肿瘤病史;既往有过结直肠息肉;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或者慢性结直肠炎病史等,这类人群复查肠镜要频繁一些,具体来说,既往有结肠癌手术史,那么术后一年要做一次结肠镜,如果结肠镜发现新发息肉,那么要在半年或一年后再次复查结肠镜,如果还是有新发的结直肠息肉,那么半年后再复查一次,直到没有新发结肠息肉,那么可以延长到2-3年复查一次结肠镜,如果连续两次都没有问题,可以延长到5年一次。
如果是普通人群,一般检查一次结肠镜,如果结直肠黏膜光滑,那么如果没有明显的不良生活习惯,一般不用复查,除非有排便习惯的改变或者腹部不适,再考虑肠镜检查。当然,如果有较强的防癌意识,可以5-8年复查一次,这就足够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