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事经常做,会患尿毒症?
很多人认为尿毒症是一种病,但实际上它不是,它其实是“路”的尽头,而这条路有两条,一条是急性肾病;另一条是慢性肾病!
也就是说,尿毒症不是一种病,而是由于严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我们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不能排出体外,而引发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和多系统损害所组成的临床综合症,临床上我们也叫它——终末期肾病。
简单的来讲,就是假如我们一个人得了肾病,不管是肾小球肾炎也好,还是高血压性肾病,或者说是糖尿病肾病等等,如果这个人不去控制,不及时治疗,任由肾病发展,到了晚期,就是尿毒症!
所以说尿毒症,不是突发的,是一个肾病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存在经常做哪些事情就一下子给你查出个尿毒症出来,往往都是先得了肾病才会有后面所谓的尿毒症。当然你说一些急性肾病,它发展为尿毒症的速度会快很多,但相比慢性肾病引起的尿毒症,这种急性因素往往是可逆的,只要你把急性因素把它消除掉。
不过,有肾病,有潜在风险发展为尿毒症的人确实多,我国成年人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0.8%,也就是说大家平时见到10个人当中很可能就有1个患有不同程度的肾病,因此确实值得大家重视。
那么经常做哪些事情会引起肾损伤,导致肾病,最终发展为尿毒症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我分两部分来给大家讲解,大家应该能更容易理解:
第一部分,就是我们先搞清楚哪些肾病容易导致尿毒症引起尿毒症的原因其实有很多,有原发的,就是直接由肾脏疾病发展过来的,也有继发的,就是这个病人先得了其他疾病,然后又并发肾脏疾病,再发展为尿毒症的。
其中原发性肾病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肾小球肾炎和多囊肾,其中肾小球肾炎是导致目前我们国家尿毒症病人的主要病因,而引起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一些感染所诱发的免疫反应引起的,比如常见的扁桃体等上呼道感染、猩红热、脓包疮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
而相比肾小球肾炎,多囊肾几乎跟外界没有多大的关系,它是一种遗传病,就是这人一生下来就肾不好,双肾被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所占据,随着囊肿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肾功能下降,发展为尿毒症。
所以,对于原发性肾病来说,其实跟大家的生活关系还是比较小的。而有关系的,可以控制的,比较密切的是那些继发性肾脏疾病,比如最常见的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其中糖尿病肾病已经超越慢性肾炎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疾病的最主要的原因,而且很有可能未来超过肾小球肾炎,成为导致尿毒症的第一大病因。
所以,关注继发性肾病,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已经得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风险更大!
第二部分,就是经常做哪些事情容易伤肾,导致以上继发性肾病的发生,从而最终发展为尿毒症首先,肯定是经常不重视健康体检,临床上我们发现有很多糖尿病、高血压等病人,一确诊或者确诊没多久,再查一下他们的肾功能,往往已经出现损伤,甚至有些根本不可逆了。而事实上,我们说一个人的血糖如果在5年左右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它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而再继续发展,尿里面蛋白会越来越多,血肌酐水平也会随着增高,最终发展为尿毒症;而这点对于高血压病人同样如此,5-10年左右就会发展为高血压肾病。
所以,经常不重视自己健康,不做体检,不了解自己血压、血糖等情况,是很多继发性肾病的开始!
其次,就是明明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糖尿病等,但是就是经常不遵医嘱,不听劝告,认为自己高血压、糖尿病等,现在对自己也没啥影响,不管不顾或者经常听信一些土方子,谣言,不科学降压降血糖等,甚至还继续保持以前不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抽烟喝酒、高盐高糖饮食、喜欢吃肉又不控制体重导致肥胖等等,这些都会加重糖尿病肾病等发生发展,进一步加快发展为尿毒症进程。
最后就是得了慢性肾病,经常不重视复查和治疗!
什么是慢性肾病,可能现在还有很多人不太了解,其实只要我们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大于3个月以上,我们临床上就把这个人诊断为患有慢性肾病。
这样的病人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第一,泡沫尿,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蛋白尿;
第二,检查尿常规是异常;
第三,做B超可以看到肾脏结构也有异常;
第四,肾功能检查也是不正常的,可见肌酐等指标有可能出现异常;
第五,最重要的是测肾小球滤过率是低于60ml/min/1.73m*2
但是我们说得了慢性肾病,其实不算啥,因为它是有分期的,简单来讲就是它分轻中重的,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它肾小球滤过率大小来进行分期,一共分为5期:
- 1期肾小球滤过率是大于90ml/min/1.73㎡;
- 2期呢,就是60-89ml/min/1.73㎡;
- 3期是30-59ml/min/1.73㎡;
- 那么接下来呢,4期就是15-30ml/min/1.73㎡;
- 5期是小于15ml/min/1.73㎡;
可见1-5期,代表我们的肾病疾病逐渐加重过程,而5期也就是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这时候是不可逆的。
那么什么时候慢性肾病,我们医生认为是可逆的?
注意,是还在1-3期时候!但是很多人在1-3期时候,不重视不说,我们医生经常让他们来定期复查,也不来,而经常碰到的是很多患有慢性肾病病人吃了一次药以后就不吃了,也不来了,然后过了两三年再来,一看,这慢性肾病已经进去不可逆的4期,甚至快接近透析了,也就是几乎就到尿毒症了。
所以,得了慢性肾病,经常不来,不复查,也是导致很多人得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慢性肾病是一个非常强调定期的检查的疾病,起码一年要查两三次,而且还要坚持吃药,坚持检测血压、血糖等各种危险因素,要长期到我们肾病门诊来看病,不是说你来看一次,我们医生就可以给你治好的疾病。
专业提醒没有所谓的经常做哪些事情,就一下子发展为尿毒症说法,有的是经常碰到一些不经常健康体检,不知道自己有了肾病,或者明明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慢性疾病,但是不重视,还是经常熬夜、滥用药物、吃偏方找保健品治疗、过度劳累、高盐高糖饮食等最终加重肾病发展为尿毒症的人。所以,很多尿毒症病人确实都是自己引起的,这点不可否认!
关于尿毒症,大家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下方留言,我们一起交流!
哪些事经常做,会患尿毒症?
大家好,我是一名肾内科医生。看到这个问题,我的第一个想法不是先说说我对问题的看法,而是纠正“题意”。大家有所不知,其实这种题目如果按照它的套路写下去你做了哪些哪些事很容易患上尿毒症,有的人看了你的内容后会很害怕,甚至产生心理问题。其实本来是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如果经这么一说,人家就会很害怕。实际上尿毒症虽然可怕,而且近年来患病率也是越来越高,但远还没到经常做了哪些事就会患尿毒症的地步,本着认真负责的原则,我最多只能对一些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大家切不可对号入座。
尿毒症的简单介绍●尿毒症它是一种比较通俗的叫法,临床上我们又将它称为“慢性肾脏病5期/终末期肾脏病”,它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一个慢性病,所以细细分下来可以划分为5个期(1-5期)。前面的1-4期还可以药物保守治疗。如果进入第5期,那就必须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移植)才能活下去。
●所以说慢性肾脏病一旦形成(通俗点解释就是出现肾脏问题的时间一旦大于等于3个月以上,那就是慢性了),就会以不同的速度向前进展,直到慢性肾脏病5期即尿毒症。从发布的相关数据来看,我国成年人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达到了10.8%,所以预计我国现有的成年慢性肾脏病患者1.2亿,但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知晓率却只有12.5%,故健康科普之路仍是任重道远。
罹患尿毒症的高危因素介绍●高血压
①不了解的朋友可能有疑惑,这高血压怎么还和尿毒症搭上边了呢,的确,在普通人眼里高血压无非就是血压高了会有头晕,但是在医生眼里血压升高的背后其实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会损伤动脉内皮系统),而高血压肾病的根源就是肾小球动脉硬化,随着病程的进展,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一步步受到损害,最终彻底丧失功能的时候就是“尿毒症”。
②所以针对于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把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130/80mmhg以下),如果已经因高血压出现了蛋白尿,那同时要注意将蛋白治疗,。饮食方面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天的盐分摄入量控制在4.5g以下,最好是食用“钾盐”,并控制体重,戒烟酒,调情志,保持心情愉悦。
●糖尿病
①这又是引起尿毒症的一大原因,在我国尿毒症所有病因中居于前列,糖尿病引起尿毒症的原因其实说起来和高血压有点类似,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不好也会损伤到动脉的内皮系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影响到肾小球发生硬化,所以后期的病程也是一样,当肾小球的功能彻底丧失时就是尿毒症期。
②针对于这种类型,那就是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关键,对于血糖的控制目标,我建议:空腹血糖5.0-7.2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注意了,对于老年人和肾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来讲,我要求又要放松一点,空腹血糖维持在5.6-7.8mmol/l即可,这样也可以病人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记住一句话,低血糖永远比高血糖来的危险)。其它方面和高血压也是一样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酒,调情志,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药物因素
①对于这点,我是深有体会。因为我们血液净化中心有好几个病人肾脏出问题的直接原因就是和药物有关,关于药物引起的肾脏病,有的发现的早、治疗及时还可以恢复,有的在吃药过程中已经出来了肾脏损害,但是他自己还不知道,很多等发现出问题时已经是慢性了甚至尿毒症了,所以这点一定要重点关注。
②对于一些容易引起肾脏损害的药物如止痛药、感冒药、抗生素、含马兜铃酸类的中药如关木通等都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所以服用这类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该怎么吃、吃多少量、吃几天都需严格遵照医嘱。切不可自行加大服药频次、服药剂量,像有些痛风的病人,痛风发作时感觉止痛药一片吃下去没效果自己就往上加大剂量。但是请注意,任何药物他的剂量、用法都是药物研发期间经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得出来的,过量了就不是治病而是害人了。
●其它因素
尿毒症的病因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由于篇幅有限,我不可能能做到每个病因都详细的给大家讲出来。
如其它的继发性肾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膜性肾病、IgA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ANCA相关性血管炎等等)最重要的就是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依从性,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这些疾病在用药上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时间很长,还必须定期随访调整剂量,如激素、环磷酰胺等,很多人出院后自己随意更改激素用量甚至自行停用,导致肾病复发或始终不能好转。所以这点也要引起重视,一旦累及肾脏而且不可逆的时候,那最终的归途就是“尿毒症”。
综合总结我还是需要重申一下,这个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说你做了哪些事就要得尿毒症,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噱头”,反而容易误导老百姓。但是对于容易诱发尿毒症的一些高危因素确实是存在的,上面我也分类的给大家进行了详细的科普,希望大家能重视起来,不要等真的到了尿毒症的时候后悔莫及。
作者寄语:如仍有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码字不易,纯手工完成,如果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哪些事经常做,会患尿毒症?
尿毒症的致命几率很高,是很多人惧怕的疾病。有许多日常生活习惯会导致更容易得尿毒症。哪些事经常做,会患尿毒症?
首先,如果经常感觉到尿意,但是憋尿的人容易导致尿毒症。因为长时间憋尿会对肾脏造成很大的负担,导致毒素在肾脏内积累,引起尿毒症。
很多人因为尿道感染,或者泌尿系统受感染,特别是反复感染,会形成排尿不通畅受阻的现状,最终导致尿毒症。总之,尿毒症患者之所以得病,和肾脏的人为负担的增加有关,多是因为肾脏的损伤,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的不良所导致的。
其次,尿毒症常常作为并发症出现,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人群中的概率很高。因为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病症,一旦病情加重,是有可能导致转化成尿毒症的。尿毒症的发病与患者的体质有重要的关系,所以有此类疾病的患者要及时治疗。在日常饮食上,也要注意不吃高热量、高糖分、高油脂的食物,以免加重身体的负担,加重“三高”的病症。
由于肾脏的作用在于排毒,所以,如果不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用药,而擅自滥用某些对肾脏排毒机制有影响的药物,长期以往会使肾脏受到损害,也会导致患上尿毒症。最后,如果常常酗酒,对肾脏的伤害是很严重的,因为酒精会使肾脏受到严重损害,特别是对于酒量不好的人。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哪些事经常做,会患尿毒症?
我的观点是:想知道做哪些事会患尿毒症,更重要的是弄明白尿毒症的原理是什么。其实尿毒症就是肾脏的滤过功能受损或衰竭,导致血液中应该排出的代谢废物不能充分排出,持续性的在血液积累并在全身循环,破坏全身细胞,最终导致血管壁及各个脏器细胞受损及死亡,直至生命宣告结束。同时血液中本不应该排出的营养物质排出,如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水等,这些最终导致血液中营养物质流失,造成血液渗透压、酸碱紊乱及细胞营养供应不足,进而引发组织液渗透压紊乱及细胞受损,各器官衰竭,直到生命结束。一、肾脏是如何受损或衰竭?
健康人的肾脏细胞每天都在受到人体代谢废物,如尿酸、尿素、肌酐、磷酸盐、氯化物等的不断刺激和伤害,同时机体也在不停地修复和替换它们。这样我们的肾脏细胞才能长期地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健康状态,肾脏才能得以维持正常的滤过作用,血液才能过滤干净、健康,最终人体才会处于一种健康状态。
而肾脏滤过上述代谢废物是通过肾脏中的一个滤过器,叫做“肾小球”。滤过用的过滤膜是毛细血管壁构成的。我们的机体每天不停地产生代谢废物,经循环后血液每天就不停的将它们运送至这个过滤膜进行滤过,从而保持血液的干净和健康。相反,若这个“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或破坏,则血液不能充分的选择性过滤,进而使代谢废物不断地在血液中积累并再次运往全身细胞,于是就会造成各个脏器的中毒。同时血液中好多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则会被排泄掉,造成营养供应不足。这就是肾脏受损和衰竭的发展过程,最终在临床上称为“尿毒症”。
二、做那些事易使肾脏衰竭,患尿毒症?做那些事会让肾脏受损直至衰竭,患尿毒症?其实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肾小球”的毛细血管上来。这些毛细血管正常了才能保证“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正常,所以凡是影响血管壁及血液健康的必然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因此,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血压、肥胖、脂肪肝等慢性代谢类疾病的晚期及其并发症都将是肾衰竭的前奏,进而引发肾脏毛细血管粥样硬化,肾小球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肾衰,最终出现“尿毒症”。
换句话说,凡是能引起肥胖、脂肪肝、“四高”的做法都将是患“尿毒症”的发病风险因素,如不适当的吸烟、喝酒;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过量摄入;蔬菜水果的摄入不足;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足;饮水、运动不足;心里因素等都会引发机体代谢异常。此外,长期服用药物也会损伤肾脏功能。久而久之,上述生活方式会使血液及血管壁出现问题,进一步导致肾脏功能受损直至衰竭,而患“尿毒症”。
三、患了尿毒症,如何应对?若已经患有尿毒症,那只能找一个替代肾脏的滤过膜,现在临床上称为“血液透析”,就是用人工合成的一个滤过膜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从而维护血液的干净;此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手术,将已经衰竭的肾脏用一个健康的肾脏替换,医学上叫“肾移植”,这个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可供移植的肾,并且医疗花费巨大。
总之,我们都不希望患者走到肾衰竭,患了尿毒症才着急。最重要的是懂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给肾脏增加过多的负担,并维护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血液的弹性和干净,这才是我们需要重视和必须做的头等大事。关爱健康,你我同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现在开始做起。哪些事经常做,会患尿毒症?
首先我带大家来认识尿毒症。根据1992年黄山会议座谈纪要,慢性肾衰竭分为四个期,而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具体分期,请看下图。那么导致尿毒症的原因有哪些呢?第一,高血压控制不理想。我们知道高血压会引起高血压肾病,进而变成慢性肾衰竭。而尿毒症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所以血压控制很重要。
第二,高血糖控制不理想。和高血压一样的,肾脏也是糖尿病的靶器官,所以要想肾功能好,血糖控制也很重要!
第三,有慢性肾病不治疗。比如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缺血性肾病,狼沧肾你都不管不问,肾功能只会越来越不好,最后发展成尿毒症!
第四,乱吃药。是药三分毒,乱吃药更毒!肾脏很容易"受伤"。临床上,我们经常碰到得了肾病不正规治疗,去吃所谓的"偏方",这些偏方很多都含有肾毒性的东西,你吃一顿两顿可能还好,连续吃一周一个月可能肾功能就要恶化了!所以,记住得了肾病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想看中医去中医院,想看西医去各大人民医院,中心医院,大学附属医院,这些医院还是不会草菅人命的!
当然,引起尿毒症还要许多其他因素,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记住以上几个常见的,少做这些事情你可能就能远离尿毒症!
如果认可请点赞过转发,我是骨科大夫,关注【骨科木匠刘医生】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哪些事经常做,会患尿毒症?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在一些有年代感的文学或影视作品当中,尿毒症常常被描述为一种“绝症”。因此,有不少朋友对于尿毒症的认知“标签”,还停留在:高致死率、巨额费用、极度痛苦等等。实际上,随着透析技术的普及和肾移植技术的成熟,尿毒症的控制和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在费用上,随着单次透析成本的下降和医保的报销,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也是有所提升的。
慢性肾脏疾病实际上是非常大的一个概念,其中包括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肾脏疾病。慢性肾脏疾病有一个特点,往往发展比较隐匿,早期缺乏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因此,不少的朋友可能长期存在一些危害肾脏的不良习惯,但由于没有症状和表现,因此将其忽视了,而等到有明显症状出现时,则常常为时已晚。
那我们就来说一说,有哪些常见的不良习惯可能损害我们的肾脏:
不重视血压、血糖和尿酸等风险因素的控制这个只怕是,临床上,导致慢性肾病隐匿发展的最常见的原因了。
- 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的靶器官就是肾脏,不少高血压的患者并没有通过生活方式的调节和规律的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到正常范围以内,而持续的高血压,会让肾脏持续地受到伤害;
- 糖尿病的人群也非常庞大,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主要就是长期血糖升高造成对肾脏的损害。而不少的糖尿病患者,该吃药的没有好好吃药,该注射胰岛素的不愿意注射胰岛素,最后就容易进展为糖尿病肾病;
- 高尿酸血症最让大家熟知的,是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引起的痛风表现。但不少人忽略了,这些尿酸结晶也可以沉积在肾脏当中,对肾脏造成损害。尿酸的控制,在人群当中,总体上而言,也做得并不好。
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过量服用药物、不遵照医嘱擅自服用药物、滥用药物等,都很容易造成肾脏的损害。因为,很多药物成分最终都是在肾脏里通过尿液途径排出体外的,是人体代谢这些药物成分的最后一站。
- 中草药成分当中,容易损伤肾脏的有:雷公藤、关木通、牵牛子、苍耳子、罂栗壳、生草乌、使君子、青木香、广防己等。其中雷公藤可能引起的肾损害最大,其次是关木通,关木通中含有肾毒性物质马兜铃酸;
- 而西药当中,消炎镇痛类药物,如去痛片、消炎痛、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是比较常见的引起肾脏损害的药物。
在肾内科病房里,经常会看到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孩子因为肾衰竭而住院,询问其病史,有的是为了减肥而使用了“偏方”,还有的是为了生孩子而吃药。这些是典型的,乱吃药所导致的“悲剧”。
经常憋尿这个习惯在一些特定的职业当中很常见,比如出租车司机。
尿液在膀胱里长期蓄积,一方面容易向上传导压力,使得肾盂内的压力增高;另一方面,容易滋生细菌,导致尿路感染甚至肾盂肾炎。长期的慢性感染,也是导致尿毒症的原因之一。
饮水过少饮水过少,就会容易导致尿液生成较少,尿液浓缩,而浓缩的尿液当中可能存在的毒素和废物的浓度就会升高,这会对肾脏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饮水过少也与肾结石的形成有关,这会加重对肾脏的损伤。
所以,多饮水,稀释尿液,多排尿,还是对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的。
吃的太咸食盐的摄入,是可以直接导致血压升高的,而中国人的体质,对盐敏感的比较多见。因此,盐的摄入可以通过升高血压,影响肾脏的健康。
综上所述,不好好控制血糖、血压和尿酸水平,乱用药物,经常憋尿,饮水过少以及饮食过咸这些“不好的习惯”,都可能悄悄在损害我们的肾脏功能。
关注“家有好医赵博士”,把有价值的医学小知识分享给更多朋友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