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胆囊炎本来是小问题,外科医生为啥一个劲的要我切胆囊?

医学小侦探告诉你:

第一,得了胆囊炎不是什么小问题;

第二,如果是外科医生,一个劲让你切除胆囊,确实是有可能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目前确实还有不少地区,据我了解普外科手术大多数都是切除胆囊,但是,不代表如今所有患有胆囊炎的患者都需要切除胆囊。

像我们医院很早时候就有几个普外科医生,因为反复胆囊炎,胆结石后来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后来他们也发现了这个胆囊手术切除以后,经常出现腹泻、大便异常,影响了生活质量。不过他们说也没办法,因为那时候对于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治疗,防止复发,办法就是切除胆囊,而且那时候了解胆囊的功能也没那么深,不知道胆囊其实对于人的消化功能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也没有现在这么好的还有保胆治疗的办法。

那么现在医学上对于胆囊炎,到底是怎么定义的,算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得了胆囊炎,最佳治疗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外科医生一个劲要你切胆囊?什么时候其实是可以选择保胆治疗的?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聊一聊胆囊炎这个毛病是怎么来的?

胆囊炎,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胆囊出现了一些炎症的表现,那么这一个好端端的胆囊怎么突然就出现炎症了呢?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胆囊在人体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

如图:在我们人体右侧肋骨下的肝脏后方有一个像“梨”形状一样的囊袋,这其实就是胆囊所在位置。

胆囊藏在这里干什么?答案,肯定是跟肝脏有关!到现在我在门诊值班时候还有不少人认为这人的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实际上大错特错,其实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

大家可以再来看下面这一张图:

可以发现:我们肝脏分泌出来的胆汁,经过肝内胆管以后流到我们胆囊里面,而我们胆囊,上面也说过了,它就像是一个“囊袋”,既然是“袋”,那么对于胆汁肯定有储存作用是不是?那么这时候我们就知道胆囊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储存从肝脏分泌的胆汁!

但问题来了,这肝脏是一直在分泌胆汁的,那这人的胆囊就那么大,肯定没办法把所有的胆汁都装进去呀,这不是经常会“满”?

不不不!胆囊比大家想象功能强大多了,它除了可以储存胆汁,还可以将胆汁进行浓缩。简单的来讲,那就是肝脏分泌的胆汁是没那么浓的胆汁,到了胆囊以后,它可以把它浓缩,变成“浓”胆汁,这样是不是可以装进更多的胆汁?

同时,胆囊在我们肠道需要消化食物时候,可以将浓缩好的胆汁从它那里排泄出去,经过外面的肝外胆管(也有的叫胆总管),流到我们的肠道,参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这个过程往往在我们吃进去食物半个小时内就开始发生,而且后来我们还发现胆囊还有调节我们胆道压力的作用。所以,胆囊对于我们消化系统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

了解了以上知识以后,那么我们就要来看一下好端端一个胆囊,怎么就得炎症了呢?得了胆囊炎,真的是一个小问题?消消炎就好了吗?

引起胆囊炎的原因确实有很多,但是大家记住了,我们临床上碰到的差不多95%的胆囊炎患者都跟胆囊结石有关,也就是说是胆囊结石引起的胆囊炎。

那么这结石是如何引起胆囊发炎的呢?大家可以看我们上面提到的整个胆汁排泄途径,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胆囊里面有结石,会发生什么情况?是不是非常有可能导致胆汁排泄不畅,而这胆汁排泄不畅直接造成的就是胆囊会出现瘀血,有时候我们肠道里面细菌,还会随着肠道逆着胆汁排泄方向,跑到我们的胆囊里面,从而引起胆囊炎症,这是目前很多胆囊炎患者的最主要的病因。

剩下5%左右的胆囊炎患者,还可能是因为饮食不当、自身免疫力低下或者是胆囊本身缺血等问题引起的,但这在我们平时遇到的非常少。

所以,一提到胆囊炎,我们医生第一反应,应该是胆石症引起的。

那这是小问题吗?不能说是小问题,但说一定会很严重?那也不对。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得了胆囊炎,治好一段时间以后特别容易复发,因为大部分都是由结石引起的,而胆结石大了排不出去,小了会排到我们的胆总管,造成胆汁淤积,引起更加严重胆总管结石,胆管炎,甚至诱发急性胰腺炎。同时,长期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还有大约0.1%恶变,引起胆囊癌的风险。

还有一部分明知自己得了胆囊炎,以为平时没有症状,还不注意饮食的,个别的胆囊炎还有可能诱发急性发作,导致胆囊穿孔,引起更加严重急性腹膜炎。

所以,胆囊炎是绝对不能当做一个小问题,小病来看来对待的。但是大家也不用紧张,发现胆囊炎,只要你注意饮食,及时就诊,大部分胆囊炎患者症状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有一部分患者还可以不用做手术就能得到治愈。

那么什么时候得了胆囊炎我们外科医生会一个劲让患者切除胆囊?什么时候又可以选择保胆治疗?

首先,如果按照以前的医学技术,确实胆囊切除术是治愈胆囊炎最常用的治疗办法,而且这种手术方式存在了200多年的历史了,也挽救大量胆囊炎患者的生命,哪怕到今天,胆囊切除术仍然是治疗胆囊炎的手段之一,只不过不是唯一手段。

因为我们在临床上就发现很多切除胆囊的患者,切出来的胆囊炎症没那么重,就只有那么一两颗结石,整个胆囊功能都是非常好的,胆囊壁也是完好无损,而切除以后,虽然再也不会发生胆囊炎,但是吃啥很容易拉啥,经常出现腹部不适,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后来就有了微创保胆术,就是对于胆结石,胆息肉等胆囊炎患者,我们在手术之前做一个胆囊功能的评估,如果评估你的胆囊功能完好,病变比较轻,那么这时候我们会通过给病人消炎利胆药,等炎症基本消除后,采用微创保胆术来取石或者切除胆囊息肉,这样可以让一部分患者还能拥有“胆囊”的幸福饮食生活。

具体如何评估胆囊功能?大家可以做两项检查,一个是B超,另一个是ECT,后者比前者评估更加全面,有条件者都可以做。

所以,我们外科医生一个劲让你做胆囊切除术,有两种可能:

一是这是目前很多外科医生还停留在觉得切除胆囊更好,不会有复发风险,所以坚持联系切除;

二是你的胆囊炎确实有那么严重,已经无法进行保胆治疗。

专业建议

第一,胆囊炎不是小问题,建议你及时就诊,先查明病因;

第二,对自己的胆囊功能进行评估性检查,看是否具备不做手术,保胆治疗方法;

第三,如果你的胆囊功能完好,也是胆结石引起的,外科医生还觉得要你做切除,建议你可以找一些可以微创保胆取石治疗的医生问一问,也许他们还有其他治疗手段。

我的胆囊炎本来是小问题,外科医生为啥一个劲的要我切胆囊?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下我自己好兄弟的胆囊结石,他比我大2岁,也是医生,他的病例应该算是极为深刻的了。

他今年30出头,算是当地医院心内科的主力医生了,每天兢兢业业的工作。

但有一天上班的时候同事发现他巩膜黄染,直接去急诊查了肝功能发现胆红素已经明显升高,而且白细胞以及CRP升高。

直接做了B超发现胆囊结石,同时胆管增粗,高度考虑胆囊结石掉落胆总管,导致了胆管炎。

再去做了MRCP直接确诊胆总管结石、而且是至少有3颗结石,同时伴有大量的泥沙样结石。

其实胆囊结石在他体内已经很多年了,我们在一起规培的时候就有了,以前烧烤喝酒的时候就开玩笑的说小心石头掉下来,没想到成真了。

但是成真的后果是可怕的,我建议他做ERCP再加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但他自己认为想要外科手术一次性解决。

但是后果就是腹腔镜下做失败了,在台上中转开腹,现在30cm的手术疤痕遗留下来了。

这就是你认为小问题的胆囊炎、胆囊结石。

胆囊炎不是小问题

基本肝胆外科每年都可以发现几个术后胆囊癌,也就是术前所有检查都考虑胆囊炎,但是术后病理回报是胆囊癌,这就是因为胆囊炎反复发作刺激的结果。

而且胆囊癌是比胰腺癌还要可怕的癌症,大部分病人活不过1年。

就算不论胆囊癌,每年化脓性胆管炎死亡的也不再少数。

不要轻视胆囊炎、胆囊结石。

什么情况下要切除胆囊?
  1. 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特别是单发的息肉

  2. 反复发作胆囊炎

  3. 胆囊结石

  4. 怀疑胆囊癌

不要总觉得医生在欺骗你,如果你不信任医生,那您没必要去医院看病,如果你相信医生那就听接诊你医生的话,没必要到网上来问。

如果你总是保持怀疑的态度去医院,那你的病是看不好的。

看病的基础就是医患互相信任。

我的胆囊炎本来是小问题,外科医生为啥一个劲的要我切胆囊?

这个要看个人情况,听医生建议。

我是去年切除的胆囊。当时肚子疼去医院,急诊科医生就判断是结石,然后做了B超,结果是泥沙样结石。医生看了单子后建议切除胆囊,我又去了另一家医院,也是建议切除。当时我的黄疸高的爆表,医生估计是有石头堵了胆总管,连续输了好几天液。然后做了核磁共振,结果没有。医生说可能是掉出去了。但是核磁共振拍的片子我看了都发毛,我的胆囊里有很多直径2㎜左右的石头。医生说幸亏胆总管没有赌,否则需要做2个手术,但我的胆囊也几乎没有起作用了,都快被石头装满了。保胆取石也不用想了。

后来切出来差不多有150粒。

但是,切了以后确实对消化功能有影响,容易拉肚子。

所以说,个人情况不同,仔细检查后听医生建议。这个病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自己慎重考虑,像我这种不切不行,即使没有并发症也会经常痛。石头太多,只要有一粒往外跑,就会痛的你受不了。

网友的话就当听故事了。

当时我旁边的那位,只有一颗,也是切了,但是有鸽子蛋那么大。

我的胆囊炎本来是小问题,外科医生为啥一个劲的要我切胆囊?

作为一个主刀手术近2万例的胆道外科医生,我很明确地告诉你,胆囊有了症状,一定不是小问题!至于胆囊是否需要切除,没有经过仔细的术中评估,也是不能轻易断言的!

什么是胆囊炎?

胆囊炎顾名思义是指胆囊发生了炎症,从炎症上来讲,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细菌性炎症,另一种叫非细菌性炎症。

细菌性炎症俗称急性胆囊炎,并且伴有化脓或者坏疽等改变,主要是由细菌感染所引起。

而非细菌性炎症是平常所讲的慢性胆囊炎,不是由细菌感染所引起,而是由于胆囊在平常运动过程当中,受到结石嵌顿或者其他因素影响,造成胆囊慢性炎性增厚,这一类疾病统称为胆囊炎。

胆囊炎其实在临床上,并不是独立性疾病,作为诊断时,临床上往往会将胆囊炎,描述成胆囊息肉伴慢性胆囊炎或是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胆囊炎有哪些症状?

急性胆囊炎的症状是右上腹或上腹痛,发作时会持续数小时,并且疼痛相当严重,痛感会反射至右肩或背部。其他伴随的症状包括发烧、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如果在吸气时,按压右上腹出现吸气疼痛中止,称为墨菲征(Murphy"s sign),这是典型急性胆囊炎会出现的现象。约33%的病人可以触摸到胀大的胆囊。

胆囊炎怎么诊断?

腹部B超:可以快速且有效的诊断,若用探头触压出现Murphy"s sign,阳性预测率大于90%。

胆囊造影:胆囊造影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皆大于90%,在胆囊造影时,若胆囊无显影,代表患了急性胆囊炎。

CT和磁共振:除了可以诊断急性胆囊炎,也可以评估是否有产生并发症或合并胆管结石。

保胆还是切胆?

临床上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和腹腔镜保胆取石。药物治疗只应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只能适当缓解症状,治标不治本。因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还是后两者。

保胆取石

顾名思义,就是在内镜微创的条件下,切开胆囊,找到结石所在的部位,然后将“石头”取出后,缝合胆囊。

优点

毫无疑问,相比于胆囊切除术,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即去除结石这个病灶又保留胆囊的功能,既可以极大降低结石诱发的胆管结石、胰腺炎甚至于胆囊癌的发生几率,又极大地降低了胆囊切除后所导致的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日后生活饮食。

缺点

保胆最大的缺陷在于复发率。我们研究结石复发的最大因素还是在于饮食及生活的规律性,如果保胆后能够很好的遵循健康饮食习惯和规律的生活节奏,成功保胆的患者复发率其实不高。复发率除了饮食有关外,还有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致病因素是不是纠正,是不是不当使用药物比如抗生素等等。

另外和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也有一定关系,首先指征把握严格与否,其次手术过程是不是遵循规范。当然一旦胆结石复发,还也可以再次进行腹腔镜治疗。

我的恩师胡海教授正在为患者进行腹腔镜针孔保胆取石手术

适用患者

因此临床上,对以下三种病人常采取保胆取石手术:

1. 胆囊形态、功能正常,B超检查示胆囊轮廓清晰,位置、大小正常,胆囊壁厚<4mm,胆囊收缩功能良好。

2. 单纯性胆囊结石,数量少,大小适中,未合并胆总管结石,近期无胆囊炎急性发作;

3. 有明确保胆意愿,并完全理解结石复发的可能。并且无上腹手术史,肝硬化等病史。

保胆取石后,胆囊的缝合极大考验医师的技术

胆囊切

切除胆囊也很好理解,目前就是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将胆囊整个切除,同时也就能够治疗胆结石,并且还能防止结石的复发。

优点

除了微创之外,最大的优点自然是其根治性,胆囊是结石的温床,胆囊切除后就从源头上根治了胆结石,同时胆囊对人体的功能相对而言也不是必不可少的。

缺点

胆囊切除后的缺点自然是胆囊切除对人体的影响以及手术后常见的一些并发症。

01

切掉胆囊后,在一段时间里对消化功能会有影响。胆囊切除后胆囊浓缩及储存胆汁的功能消失,部分胆管代偿能力不好的的患者肝脏分泌的胆汁持续不断地流入十二指肠,在消化阶段会使得流入肠道的胆汁不够。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表现为腹泻、腹胀。

02

一般来说,正常人进食之后胆囊收缩很容易会让胆汁大量进入肠道。一旦我们身体内部的胆囊切除后,胆汁就会持续进入肠道。

如果这个时候身体里面还缺乏食物和胃酸的中和的话,那么这些胆汁很容易会在肠道聚集造成反流入胃,很容易破坏胃部的酸碱平衡,自然也很容易引起胆汁返流性胃炎、食道炎等等。

03

胆囊没有了,有部分病人的胆汁就会持续进入肠道。在空腹状态下,胆汁容易被肠道细菌分解成有可能对肠道有刺激作用的次级胆汁酸,增加肠道的负担。但无明确证据证明和结肠癌相关。

我院单孔切胆术后一周的照片,你找到切口了么?

适用患者

临床上主要对以下几种病人采取胆囊切除的方法:

1. 中老年胆囊结石患者伴有症状;

2. 胆囊结石直径大于2.5cm;病程长,胆囊结石病史在5年以上者;

3. 失去功能的萎缩胆囊,胆囊壁过度增厚,胆囊充满结石,多发结石的患者;

4. 结石位于胆囊管引起嵌顿的患者;

5. 胆囊有癌变倾向或有胆囊癌家族史的患者;

6. 糖尿病合并胆结石者;

写在最后:腹腔镜下选择胆囊切除还是保胆取石,两者均是作为目前最主要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各有适应症。对于不同的病人,往往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达到最好的预后效果。

我的胆囊炎本来是小问题,外科医生为啥一个劲的要我切胆囊?

谢邀!其实这个问题问的并不是特别的准确,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1个原因,胆囊炎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医生可以肯定它是一个小问题,只要在专业的人的眼中,胆囊炎也有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问题,有可能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或者是偶尔只是轻微的临床症状,个人感觉并不严重,但是在医生的眼中,绝对也是个非常严重的事情。

第2个原因,胆囊炎如果不及时的得到处理的话,很有可能在后期并发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管炎等等一些情况,最严重的就是形成了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这个是可能会要命的。这种疾病有的时候,你在医院发生了都没有特殊的好药进行治疗,很多人都会痛苦的死去,这种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第3个原因,任何的疾病它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你可以选择不去治疗,也可以选择积极去治疗,医生的建议也只是建议,世界这么大,总有与专业医生意见相反的人,这一点我们毋庸置疑,越在临床当中干的时间越长,这样的情况干得越多,所以说,医生的建议只是可能会让你变得更好,也不排除术后出现一些其他的问题,造成更糟的情况。这个只能是自己的去选择,你可以不听,你也可以去听。

第4个原因切除胆囊,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没有特殊的坏处,也不是像一些人所说的切除胆囊之后,是不是我的胆子就变小了这个,根本都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只要手术顺利切除胆囊是没有问题的,后期也并没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反应,而且这个整体的技术水平要求也不高。

其实作为医生来讲,有可能只是第1次见到你这个人,与你素未平生,从来不会想法去害你,医生的建议只是一个建议,听也可,不听也罢,对于医生来讲没有任何的影响,所以从你自己心里上来讲,不要强其所难,或者你也可以多去几家医院,多看几个大夫,综合各种意见。

祝福大家都能够身体健康!

如果大家有任何的问题可以私信我,虽然不能够在这上面看病,但是可以给你一个相对比较正确的建议。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我,带你了解真实的神经外科(脑外科)世界。

我的胆囊炎本来是小问题,外科医生为啥一个劲的要我切胆囊?

一六年的时候,没有用心控制体重,体重一不小心飙升到了八十多公斤,为了减肥,我用了减肥的六字真言,管住嘴,迈开腿。效果很好,很棒,短短的一个半月的时间,我从八十四公斤到了六十九公斤,虽然还是很重,但我毕竟减下来了。体检的时候就知道问题来了,可能节食太严重了,得胆囊结石,一点五厘米。两年后这个结石就两公分多了。很多人可以带着结石过一辈子,我也没有太注意。临床医生也没有建议我手术切除。我就这么带着了。后来有一次突然间腹痛,如绞痛。去做了CT,一看是正常的,连结石都没找到了,我还高兴了好久,没想到结石慢慢给消融了。腹痛也消失了,再后来不久,再次腹痛,我找到了外科医生,处理方式还是一样,保守治疗,腹痛很快缓解,这次什么检查都没做。没过几天,我们又一次胡吃海喝之后腹痛发生了。我做了B超,发现结石还在,两公分五。肯定有人会怀疑是上次漏诊了吧,其实不是,CT检查看的是密度,当结石是胆固醇时,密度和胆汁的密度一致,所以看不出来。这次同样的处理方式没有任何用,医生说已经有胆囊炎,还有一点腹膜炎,建议切除。我以前再想外科医生喜欢手术,内科医生喜欢保守。其实医学发展到今天,在今天的医疗环境下,无论是外科医生还是内科医生,都更加喜欢保守治疗,这样他们面的风险最低,现在什么手术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医院也不会用手术考核医生,而是安全最为重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医生选择手术治疗,多是不得已,或者对于患者来说确实利>弊才会选择的。

生活中要尝试去理解别人,所谓的医生护士不过是一个个普通的人穿上了白大衣,在生活中他们也是别人的妻子老公儿女父母,他们有着和我一样的善心,责任心,甚至比我们更加看重健康和生命。生活不是要坦然接受,而是往往我们接受了,也就坦然了,释然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