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能自愈吗?

胆囊炎是一个非常容易反复的疾病,轻者可以毫无任何症状,重者可以引起严重的胆绞痛,而且最主要的是你选择保守治疗,又容易复发;下定决心把胆囊切除了,这问题又来了,经常出现腹泻、大便不正常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每一个胆囊炎的患者来说,得了胆囊炎想的最多的就是到底怎么选择才能让自己回到以前样子,得了胆囊炎,能自愈吗?或者说痊愈吗?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胆囊炎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疾病,为啥那么让人讨厌!

胆囊炎,其实又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像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就是它会引起我们急性右上腹疼痛。

同时,由于我们胆囊出现炎症以后就会出现渗出增厚,而渗出的炎症导致的疼痛就会刺激到我们的躯体神经,因此,急性胆囊炎往往在引起我们典型的右上腹疼痛的同时会伴右肩背放散!

所以,如果我们大家平时遇到有这个症状,第一时间一定要及时就诊,排除是否为急性胆囊炎引起的。但是相对于急性胆囊炎来说,大家平时生活中遇到最多的其实是慢性胆囊炎!

那么慢性胆囊炎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胆囊,存在于大家的消化道,因此它是属于消化系统里面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胆囊有多大?也就5-8cm,形态就像大家平时见过的钱袋子那样,位于大家的右上腹,在我们肝脏下面有一个专门的胆囊窝里

胆囊这个脏器对我们人体有什么用?其实胆囊并不像大家第一眼看到它那样,想到它是一个分泌我们胆汁的地方,实际上它不是。胆囊的作用其实是接受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浓缩及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像大家平时吃了东西半个小时以内,胆囊就会排出自己浓缩好的胆汁到我们肠道内,来帮助肠道消化吸收脂肪等食物。

除此之外,胆囊还有一个自我保护作用。胆囊分为四层,分别是浆膜层、肌层、固有层和粘膜层,其中这个粘膜层就有一层粘膜细胞,它除了有我刚刚提到的强大吸收和浓缩功能,还有就是可以分泌粘液,让我们胆囊免受其他外来因素的侵袭。

而所谓的慢性胆囊炎,其实大家平时也会发现,大部分患者都会听到我们医生说你这里面胆结石,是胆结石引起的胆囊炎。没错,临床上95%左右的慢性胆囊炎患者都与胆结石有关。当然,也有少部分胆囊炎患者没有胆结石,属于非结石性的慢性胆囊炎。

那这部分人,又是怎么摊上慢性胆囊炎的呢?那就是细菌或者其他感染性因素引起的。

具体到这个慢性胆囊炎哪个年龄段好发?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其实人在35岁到55岁,这个年龄段好发,而且国内外没有明显年龄差异性,也就是说外国人跟我们中国人一样,也是在这个年龄段好发,尤其是人到了40岁以上,更要注意,这是高达年龄段,而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我国曾经做过一个局部调查,那时候就发现这慢性胆囊炎患病率达到了16%,我们现在有14亿人口,大家算一下,查不多有2亿的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分到每一个人概率可是1/7!

同样,那么慢性胆囊炎都有哪些症状?一般情况下,对于大部分慢性胆囊炎患者来说,跟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症状是一样的,变为偏右侧上腹部疼痛,或有时候疼痛直接会放射到大家的右肩背部。但是也有一部分胆囊炎患者,还会出现腹胀现象,就是感觉自己吃了东西以后就是不舒服,或者是好几个朋友一起聚餐,或者参加谁的婚礼等吃了食物以后,表现出右上腹部疼痛有所加重,这其实都可能是高蛋白引起的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发作。

当然,也有一些早期胆囊炎患者,是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比较轻微的,可能只有在哪一天吃的太多,进食过多油腻食物时候才出现,这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慢性胆囊炎患者的症状有轻有重,不是平时你没有症状,就代表你没有胆囊炎的,可能偶尔症状轻微,你没发觉而已。

当我们了解了以上关于胆囊炎的知识以后,我们再来谈一谈胆囊炎的治疗问题,能痊愈,或者说自愈吗?

其实对于急性胆囊炎,肯定是第一时间要治疗的,那疼的你都嗷嗷叫了,你还等它自愈?这不可能,第一时间上医院是关键。

当我们上到医院被确诊为急性胆囊炎以后,我们医生还要进一步检查判断,看你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炎,还是由于胆结石导致的。

如果你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胆囊炎,注意第一时间是禁食禁水,千万别在吃任何东西和喝水了,因为这样会刺激我们的胆囊分泌胆汁,加剧大家的疼痛。同时,医生还会给大家输液,用抗生素治疗,一般情况下,这些处理后都能缓解。

但是如果你的急性胆囊炎是由于结石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通常是由于这个结石刚好嵌顿到这个胆囊的出口,也就是Oddi括约肌的出口引起的。以前碰到这个情况,都是采用外科手术来解决,而现在基本上是通过ERCP,即通过内窥镜从大家口腔进去,到达胆囊出口位置后把相应的乳头肌剪开,然后把石头拉出来

所以,对于急性胆囊炎是没有自愈的说法的。

那么如果是慢性胆囊炎患者呢?其实也是一样的,如果都已经发现了你有慢性胆囊炎,我们医生还是会建议你积极预防和治疗。

为什么?不是因为大多数慢性胆囊炎会引起一些特别严重后果,而是要特别提醒你要开始注意饮食,因为一旦你还是像以前那样的生活方式,过度饮食,就会诱发急性胆囊炎发作。而到了急性胆囊炎发作,性质就不一样了,很多病人不仅仅会表现出急性腹痛,还会出现高热、黄疸,最主要的是这时候你还不能动手术,甚至有一些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病非常快,可能你觉得自己还没发病多久,可实际上几个小时都不到,你就已经出现急性胆囊穿孔了,诱发急性腹膜炎这不仅仅非常危险,而且就算康复,也要非常常的时间。

所以,发现有慢性胆囊炎了,大家就要开始注意了,而不是想着让它自己“好”!

对于目前还没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患者:首要就是提醒自己已经是慢性胆囊炎患者了,现在没有症状,但是以后吃东西都要注意了,不要因为自己现在没事,就随便乱吃,这是会诱发或者促进症状发生的。

然后你体检已经发现自己有慢性胆囊炎了,还是要进一步复诊,不要因为没症状就不看医生了,要让医生给你开一些必要的利胆药物进行相应处理。

对于已经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患者:那肯定更要去看医生,对你的症状进行相应的缓解,比如解痉缓解疼痛,还有进行相应的消炎利胆,等你症状缓解以后,还要对你的胆囊进行一个评估。

像以前你要是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外科医生通常是建议你进行外科切除胆囊手术治疗的。

第一种,结石数量比较多;

第二种,最近反复上腹部疼痛,伴发热、黄疸;

第三种,B超显示你的胆囊壁增厚>4mm。

但是,现在随着医学发展,有不少专家提出尽可能保留我们的胆囊,尤其是术前检查发现我们的胆囊功能正常的,应该保胆取石,而外科医生觉得这保胆取石,容易复发,所以平时大家听外科医生说的基本上都是切除胆囊,而实际上我个人建议:如果你的胆囊功能还是很正常的,保胆取石生活质量更高!

总结

对于胆囊炎,不然是急性胆囊炎还是慢性胆囊炎,我们说只要你被确诊了,都没有所谓自愈的说法,而是要第一时间寻找病因看你是属于胆结石引起的,还是细菌感染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胆囊炎,然后要结合你自身临床症状,找专业医生来评估你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治疗,最大限度提高你的生活质量是关键!

具体怎么做,如果你还有什么其他疑问,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回复你,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

胆囊炎能自愈吗?

胆囊是我们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它的作用主要是浓缩储存及排出胆汁。如果胆囊出现炎症,将会对我们的消化系统产生影响。而胆囊炎这种疾病又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好发于女性、年龄较大者、经产妇以及肥胖的人群。如果得了胆囊炎,能够自愈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胆囊炎可分为以下不同的形式,每种形式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一、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约95%以上的病人由胆囊结石引起,称之为结石性胆囊炎;5%的病人无结石,称非结石性胆囊炎。

(1)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这种形式女性较为常见,其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部胀痛不适,主要在夜间时发作,在吃饭过饱,吃比较油腻的食物时容易引起发作!疼痛严重时可以放射到右肩、背部等地方,有时还会有恶心、呕吐、厌食、便秘等症状。患者常有发热的情况,10~20%的人会出现轻度的黄疸情况。在体格检查时,患者的右上腹胆囊区常常有压痛症状,胆囊肿大时可被触及!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胆囊穿孔、胆囊坏疽、弥漫性腹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在临床上一般会采取手术治疗,首选的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这种形式的致病因素主要是胆汁淤积及胆囊缺血引起。它也会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按压有压痛,多见于男性、老年人。对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更容易出现胆囊穿孔及坏疽的情况,所以,这种疾病一旦被发现,就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二、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持续的、反复发作的炎症过程,90%以上的病人有胆囊结石。这种慢性的胆囊炎,大多数症状都不典型,可出现轻微的腹部疼痛,有时候仅在饱餐及吃油腻的食物时才会出现,很少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在体检时可没有什么异常。对于伴有结石的慢性胆囊炎可给予手术治疗。对于无症状者或者不能手术的患者,可暂时给予口服药物等非手术治疗。

小结:胆囊炎是临床上好发疾病,大多治疗的方式是行手术治疗,一般不会自愈。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饮食,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切记不可暴饮暴食。如果腹部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仔细检查,不可大意!

胆囊炎能自愈吗?

胆囊炎不会自己自愈,但是通过治疗可以治愈。

胆囊炎的发生跟早上不吃早餐,夜晚喜欢吃油腻、油炸、高蛋白、晚饭吃得太晚有关。中医的治疗方法是舒肝利胆、清热除湿的方法,常用到中药有:茵陈、玉米须、金钱草、郁金、香附、路路通、海金沙等。疏通胆汁,达到治疗目的。

而西医的治疗方法是抗感染治疗,严重的要切除胆囊。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无胆英雄”。胆囊被切除后有些人没有太大反应,但是有些人也会因没胆感染而死亡。

日常生活中最好清淡、低脂饮食,对于浓汤、火锅、高胆固醇食物最好少吃。尽量晚饭吃早点、少吃宵夜、多吃助消化食物。如山楂、鸡内金等。胆囊炎可以被治愈,也要看运气是否能遇到经验丰富的老中医。

胆囊炎能自愈吗?

胆囊炎顾名思义就是胆囊发炎,只要引起胆囊炎的病因能够祛除,胆囊炎是可以自愈的。

临床上引起胆囊炎最常见的病因是胆囊结石,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检的普及,胆囊结石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体检中发现胆囊结石的人群比例有升高的趋势,这是无症状胆囊结石人群。临床上更多的是以胆囊炎发病而检查出来胆囊结石的患者。

胆囊位于右上腹,肝脏底部,是人体胆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胆囊炎的典型症状为右上腹疼痛,性质多为绞痛,部分患者疼痛剧烈难忍,我们称为胆绞痛。多有进食油腻食物的诱因,查体右上腹压痛,墨菲氏征阳性。腹部彩超多可以看到明显肿大的胆囊,大部分都可同时发现胆囊结石。

结石性胆囊炎原理就是胆囊结石堵塞胆囊管,胆汁淤积,细菌滋生,引起感染。所以治疗主要是抗菌治疗,常见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和厌氧菌,临床多以头孢菌素+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治疗。因为都是化脓性细菌,严重感染可以引起化脓性胆囊炎甚至胆囊穿孔,对于胆囊结石并胆囊炎临床一般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还有一类比较少见的非结石性胆囊炎,多见于一些大手术术后患者,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如不能及时发现胆囊炎,很容易引起胆囊穿孔,所以这类患者需要提高警惕,其胆囊炎发生的原理多考虑胆汁淤积所致。

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很多人思想上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有很强的抵制,认为没有了胆怎么能行?以后会不会没有胆汁了?少了一个器官怎么可以?以后会不会得大肠癌?其实胆囊结石并胆囊炎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也是医学上不得以而为之,利大于弊之举。

首先普及一点胆道系统的解剖知识,胆道系统的起始部位是肝脏,肝脏才是合成分泌胆汁的器官,这也是为什么肝脏属于消化系统的原因,所以担心切除胆囊后没有胆汁的朋友可以放宽心。无数的肝细胞分泌胆汁汇入肝内胆管,顺着毛细胆管-三级胆管-二级胆管-左右肝管汇入肝总管,经第一肝门出肝,出肝后肝总管与胆囊管交汇,共同合成胆总管,胆总管最后经过十二指肠乳头汇入十二指肠。胆囊管就是胆囊的唯一开口,所以切除胆囊,不影响肝脏合成胆汁的排泄。

那么胆囊起什么作用呢?胆囊主要的作用是存储胆汁,就类似于家里的大水缸,当需要用水而自来水管速度不够快时,可以用水缸的水。所以胆囊功能的具体体现就是收缩功能。我们去医院体检做彩超时,都需要空腹,为什么呢?主要就是因为胆囊。如果你做腹部彩超前吃过早餐的话,你会发现彩超看不到胆囊了,因为吃早餐胆囊会收缩,而一个收缩功能良好的胆囊,可以在早餐后基本全瘪。这样就不利于观察有无胆囊息肉、结石等疾病了。

那么临床已经发现,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基本丧失了,这个胆囊收缩功能是可以检测出来的。也是通过彩超,空腹测量胆囊大小,然后吃2个油炸鸡蛋,再测量胆囊大小,胆囊收缩率为80 %以上,为良好;60 %-79 % 为减弱, 40 %-59 %为明显减弱,40 %以下为差。这个试验也是做保胆取石前必须进行的,因为如果一个没有功能的胆囊,保胆取石后胆囊结石复发率很高,这样的手术意义就不大了。临床上大部分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这样的测试都提示胆囊收缩功能差,所以这也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重要理论依据。

还有一方面重要原因是不手术弊端很大,胆囊结石部分可以移动到胆总管引起胆总管结石,可以诱发化脓性胆管炎或胰腺炎等严重疾病,这样的疾病病情重,治疗费用高昂,而且再手术不仅仅只是切除胆囊,还需要切开胆总管取出胆总管的石头,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大大增高,所以临床上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利大于弊的。

术后大肠癌的问题,因为少了胆囊,消化功能减退,一些研究发现患大肠癌的几率有升高,但是大肠癌本身就是一种常见的而且发病率上升的消化系统肿瘤,这一方面只是其众多可能危险因素中的一个,其份量并不足以上升到是大肠癌病因的程度,所以不用太担心。而且针对胆囊切除后消化功能减退是可以预防改善的。

另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展已经三十多年了,临床关系绝大部分患者都可以正常生活,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所以这个治疗作为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首选治疗,是被写入教科书的。

临床还有一部分无结石胆囊炎的健康人群,症状不重,没有症状或者轻微右上腹隐痛,做彩超发现胆囊壁毛糙,但胆囊体积正常,这样的情况疼痛是否为胆囊炎引起都不是很好判断。这类人群胆囊壁毛糙这类慢性胆囊炎多是继发性改变,也就是消化系统疾病牵连所致,大部分伴有慢性胃肠炎,所以这类人群,只要积极治疗预防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多是可以自愈的。

胆囊炎能自愈吗?

患上胆囊炎,并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有病乱投医。不要轻信民间药方和或者民间小偏方。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全面检查,查找出根本病因。如果确诊后,胆囊炎可以用药物保守治疗,建议您可以吃金胆片、复方胆通胶囊药物治疗,如果比较的严重的话,建议您做手术治疗。平时饮食也应该注意,必须严格控制食用动物脑、内脏、蛋黄、咸鸭蛋、松花蛋、鱿鱼、沙丁鱼、蟹黄等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以及肥肉、猪油等高动物脂肪食物

胆囊炎能自愈吗?

有些到过医院去就诊的朋友肯定会发现医生在病历本上写到的体格检查情况,医生的书写方法不一,整齐也好,潦草越好,但是有一点你仔细看,就会看到,几乎所有的医生都会写到M氏症。

这个M氏症是什么呢?

它是Murphy"s征的简写,也称墨菲氏征,临床上常用这个体征来判断患者是否有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疼痛明显,慢性胆囊炎疼痛轻一些,也可能完全不疼。

简单了解胆囊炎

胆囊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在肝脏的下缘,是一个囊状结构,可以储存和浓缩胆汁,当进食时,就会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当急性胆囊炎发作的时候,患者会感到剧烈的疼痛、发烧、恶心、黄疸等症状。胆囊炎的疼痛部位一般是右上腹,右侧肋骨下缘,有时疼痛会向右侧肩背部放射。

检查方法是患者平卧床上,医生站在患者右侧,将左手拇指放在胆囊部位,其余四肢放在右胸前下方,让患者进行深呼吸动作,吸气时肝脏下移,发炎的胆囊与拇指接触,患者如果感觉疼痛就会突然屏气,就可以说明墨菲氏征阳性,这是诊断胆囊炎时必须进行的一个查体动作。

胆囊炎出现的原因

胆囊结石是最容易导致急性胆囊炎的一个原因,通常是由于胆结石突然出现梗阻或者嵌顿到胆囊管上出现的剧烈疼痛,在以前寄生虫病流行的时候,寄生虫及其代谢物也可能出现梗阻的症状,胆囊管扭转、肿瘤、细菌感染也是胆囊炎比较常见的原因之一。

近年由于肥胖人群的增加,血脂升高,也是胆结石多发的一个因素。

我的一个朋友的亲戚,280多斤的体重,每年都要犯几次胆囊炎,每次发病都是在餐后,当找我的电话响起来的时候,我看看时间就可以判断他找我是不是因为胆囊炎又犯了。

每次发病他都会问我,我这胆囊炎能治好吗?

其实他已经是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了,每次发作的时候长短不一,轻重不等,有时忍忍就好了,忍不了的就要到医院输几天液,挨几天饿,疼的时候下决心减肥好做手术,把石头取出来,不疼的时候又随便吃喝,眼看着体重逐渐升高。

他这种情况,胆囊炎肯定是不能自愈的。

胆囊炎的症状和治疗情况

胆囊炎分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病变时会疼痛特别剧烈,出现发烧、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这些起病比较急,进展比较快,属于急腹症范畴,那种疼痛为刀绞样痛,一般是很难耐受的,需要尽快到医院来处理。

慢性胆囊炎的症状相对比较轻微,有时会出现疼痛的情况,但有些人会单纯表现为腹胀,进食后不舒服,食欲不好、恶心等症状。在查体中心,有时会看到有些查体者进行腹部B超检查也会发现一些慢性胆囊炎的表现,但是他们却没有任何症状。

可以自愈的胆囊炎存在吗?

这些人群可能就是自己认为我胆囊炎已经自愈的情况。这时只是症状轻微,但是胆囊的形态基本已经发现了异常,可以表现为多发的胆结石,胆囊壁增厚等炎性表现。

这些症状轻微的慢性胆囊炎,在患者看来,可能认为没有症状就是治愈,但是对于医生来说,还是会劝你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因为存在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如果暴饮暴食,油腻的食物进食过多等因素就会诱发急性胆囊炎的发作,成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这种症状和急性胆囊炎的发病危及情况是一样的,非常危险,甚至出现急性胆囊穿孔,诱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而危及生命。

慢性胆囊炎如何才能自愈

对于慢性胆囊炎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预防非常重要。不要认为我存在慢性胆囊炎,但是我没有任何症状,就不需要特殊注意,那么你可能就会离急性发作不远了。

慢性胆囊炎的患者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减肥、低脂饮食、不要抽烟、饮酒,坚持锻炼,减重,这些因素都非常重要。

胆结石形成原因

因为胆囊结石是胆囊炎的主要的发病因素,而胆囊结石的成分根据成分分析认为胆固醇结晶更为多见。

  • 缺乏运动:有些人运动和体力劳动少,胆囊肌肉的收缩能力也会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形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就容易形成胆结石。

  • 不吃早餐: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出现胆囊炎。坚持吃早餐,胆汁流出,就可以降低一夜储存胆汁的粘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风险。

  • 高脂、高糖饮食:肥胖者爱吃高脂、高糖的饮品或者零食,这些都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从以上原因可以看出,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胆结石,避免胆囊炎的出现

胆结石治疗办法

结石数量不多,患者无疼痛和胆囊炎情况,可以在以上生活方式调整的基础上,定期进行胆囊的观察,如果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则要积极治疗,如口服消炎利胆片,熊去氧胆酸等进行治疗。

如果经检查存在胆结石数量比较多,胆囊壁增厚比较明显的情况,医生一般都会建议还是要进行积极的治疗来防止急性胆囊炎的出现。

治疗方法一般采取外科手术切除胆囊的治疗。现代医学的发展使我们也能够保留胆囊,如果胆囊功能正常。

在肝胆外科的早期,没有进行保胆取石的技术、设备,因此基本上采取的都是直接切除胆囊的治疗。但是存在即合理,任何脏器存在总是有它的道理的,胆囊切除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提高肝总管解释的发病率,会造成十二指肠也和胃液的反流,对胃粘膜、消化腺会造成损害。

现在采取的微创保胆手术,体表创伤比较小,内镜下直视进行,能够提高胆囊结石的成功率,基本不伤害人体的组织,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胆囊内结石的残留,减低结石的复发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

胆囊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胆囊炎不能自愈,需要尽快处理,否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很多急性发作是在慢性胆囊炎的基础上出现的。慢性胆囊炎有自愈或者长期保持的可能。胆结石是现在比较常见的导致胆囊炎的原因,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导致胆结石的发生。因此预防结石的发生非常重要。如果反复发生急性胆囊炎,可以采取微创保胆手术进行治疗。

我是孙医生,关注孙医生讲糖,持续了解更多优质健康知识,有帮助请点赞,有疑问请留言,必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