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早上吃了药,到晚上又高了,怎么回事?
患者王先生问:陈医生,我以上每天按你说的吃一片氨氯地平和半片美托洛尔,血压一直控制的挺好,但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早上吃完药血压是降下来了,但一到了晚上测血压,有时候又达到150/100mmHg,这可能是什么原因?怎么才能控制好血压?
很显然,题主遇到的问题,跟我曾经就诊过的一个患者很像。当然,陈医生不仅仅只遇到过这样一个患者,事实上,这种问题非常普遍,坚持吃药了,血压还是升起来了的不少见!
为什么会那样呢?有很多因素都可以造成我们血压的波动!
首先,人的情绪会对我们的血压产生影响,长期精神紧张会导致我们人体内分泌失调,紊乱,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平时的情绪调控非常重要,但这种血压升高往往是一过性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是情绪因素引起的晚上血压升高,你不会天天晚上都这样血压高!
其次,之前一直只吃高血压药,后来随着年龄或者其他因素的原因,有同服其他药物,这其实也是会对我们血压产生影响的。像最简单的例子,感冒了,吃了点盐酸伪麻黄碱,大家可以去测测血压,肯定会升高,因为它就是一种收缩血管的药物。因此,可以排除下最近有无添加或者服用其他什么药物和吃了其他食物。
当然,还有就是季节变化,这点大家好理解,季节更替,温度差异会让我们人体的血管收缩或者舒张,都会对我们血压产生影响,所以,我们临床上往往会要求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在天气变化时候,调整一下降压药剂量,从而维持血压稳定!
同时,还有就是高血压患者,之前没有什么其他疾病,后来有了其他疾病,影响了血压,比如高血压患者同时出现了肾结石等,也会出现血压升高!
最后,很重要一点,大家也要注意,那就是你之前可能是勺型高血压,后来发展为了非勺型高血压,正常人的血压大部分都是勺型高血压。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得了高血压,是非勺型的,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不单单要降血压,还需要将非勺型高血压能变成勺型高血压。
正常人血压如下图,是呈一个两峰一谷的峰谷曲线现象,跟我们用的勺子形状差不多,而这种血压也被称之为勺型血压。而这当中的“一谷”指的是夜间的低谷,即夜间的血压要比我们白天的血压低10%以上。而勺型高血压与正常人的峰谷曲线形态差不多是一样的,就是这类型高血压的人,夜间睡眠中的血压也一样比白天低,呈这个勺子的形状。
但是,非勺型高血压就不一样了,夜间血压下降率小于10%,甚至直接没了峰谷曲线的弯度,夜间血压可能跟白天血压相近,甚至出现反勺型,就是像题主说的夜间血压反而比白天血压要高。而这种血压更危险,更容易导致危险性心律失常、血管内膜损伤,引发心血管急性事件!因此,必须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高血压患者早上吃了药,到晚上又高了,怎么回事?
如果您有这样的问题,首先要想一下有没有遵医嘱服药呢?最近遇到一个病人,他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们暂且叫他老张吧。老张高血压,医生给他开了硝苯地平片,告诉他一天一片(10mg),一天三次,一开始,老张按时按量坚持的很好。有一天,他跟邻居聊天的时候,邻居说他也吃的硝苯地平,一天吃一次。老张觉得他的血压最近控制的不错,而且一天三次吃太麻烦了,于是自行改成了一天吃一次,一次吃一片。结果没几天,老张又因为高血压住进了医院。同样的药,为什么有的一天吃三次,有的一天吃一次呢。我们还以硝苯地平为例,老张吃的硝苯地平片,这个普通片口服后1-2小时作用达高峰,药效持续4~8小时,所以这个药需要一天吃三次才能有效控制全天的血压。而老张早上吃一片,到了下午或者晚上,药效没了,血压升高也不足为怪了。而老张邻居呢,他虽然吃的也是硝苯地平,但是他吃的是硝苯地平控释片,控释片,是一种特殊的药物剂型,药物可以在24小时内近似恒速释放,作用时间能维持一天,所以他一天吃一次这个药就够了。所以,为了达到好的治疗效果,我们一定要遵照医嘱服药,千万不要道听途说随意更改服药方法。
血压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大多数人一日24小时的血压节律是,随早晨觉醒起床而上升,日间持续处于较高状态;晚上血压逐渐下降,在睡眠过程中降到最低,夜间2-3点为最低谷,因此降压药一般早上服用。但是也有例外,大约有10%的高血压病人白天血压正常,单纯夜间高血压,这类病人就需要睡前服药了。单纯夜间高血压是一种隐蔽性的高血压,需要做动态血压才能确诊,如果您遵医嘱按时按量吃药了,却还是经常晚上血压控制的不好,那建议您再去看看医生做进一步的确诊。
另外,如果您是自己在家监测血压,还要注意您测血压的方法是否正确。需要提醒您的是,我们自己在家中是无法测量夜间血压的,有的患者为了获得夜间血压,定闹铃半夜起来测量血压,或者夜里醒了就起来测量血压,这种破坏了夜间的生理状态而测量出来的血压值,并不能代表夜间的血压。如果要监测夜间血压,可以到医院去做24小时动态血压。另外还需要注意,测血压的次数不宜过频,有些人想起来就测,容易产生焦虑,建议每日早晚各测一次,最好在早上起床排尿后、服药前,晚上在临睡前,连续测量7天。如果某次血压值不正常,不要过分计较,因为血压受内外环境的影响有一定的波动。
还需要提醒您的是,对于高血压患者,除了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外,还要注意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患者服用2、3种降压药,血压仍控制不好,就是因为治疗的同时还吃的太咸、过量饮酒、大吃大喝、不运动,生活方式及不健康,导致降压药物疗效不佳。改善生活方式是基础,合理用药是血压达标的关键,两者必须恰当结合,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参考文献: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 6(3):78-110.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高血压患者早上吃了药,到晚上又高了,怎么回事?
高血压患者早上吃了药,到晚上又高了,怎么回事?这个问题被问起的很多,同时在临床上见到的也很多,所以说很具有普遍性,张大夫今天特意给大家解释一下。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高血压患者遇到这种类似情况:早晨吃了降压药,晚上血压又高了,就像降压药白吃了一样。那么,这种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其实,这种情况可能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这类高血压患者吃的是短效或者中效降压药,这类降压药吃进去以后作用时间可以维持4-8小时。如果高血压患者是早晨吃药,那么下午或者傍晚很可能这些降压药物的效力就消失了,这时候患者原来升高的血压就会显现,就造成了开篇提到晚上血压又高了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停用短效、中效降压药,改用长效降压药,同时注意监测晚上血压。
第二,还有一种情况是患者吃的也是长效降压药,比如说氨氯地平这些长效降压药,但是晚上血压也会升高。这时候可能就要归结于患者不稳定的血压波动,可能全天血压波动不大,吃的降压药能够控制,但是患者到了晚上因为各种原因这时候升高的血压控制不住了,波动大起来了,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在晚上血压高之前1-2小时加用一次降压药,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降压药力度来压低晚上升高的血压。或者有些患者也可以把原来口服的降压药放到晚上血压升高之前1-2小时口服,用药物的高峰期来压低晚上升高的血压。
总之,对于那些早上吃了降压药,到晚上血压又高了的患者来说,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每个人跟每个人也真的不一样,如果您遇到了,一定要正规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和药物调整。
高血压患者早上吃了药,到晚上又高了,怎么回事?
段医生讲科普☞带你一起涨知识!高血压控制的达标要求是: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简单点说,要求血压降到正常,而且24小时变化不大。早上服药后,晚上血压高,肯定不合适,可能的原因有:(1)服用的降压药是长效、中效、短效?
长效药物,每天服用一次即可,效果基本可以维持24小时左右,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中效或短效每天服药2~3次,才能达到全天平衡,如果只是早上服药,到了晚上不服药,已经没有药效,血压肯定升高。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疾病。因此,建议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每天2~3次用药。
(2)测量的不准确
①每天在固定时间测量血压;②可以多选几个时间点,晚上、中午、晚上各一次;③测量前至少坐下休息5分钟以上,剧烈运动后休息时间可以延长;④测前不进食;⑤多测量几天,算出平均值,以排除某些因素的影响。
(3)本身血压的特点
每个人的血压特点不同,大部分人的夜间血压低,但有些人以晚上或者凌晨血压升高,建议根据医生建议,谨慎选择调整用药时间或者晚间谨慎加药。
(4)生活方式不合理
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控制血压基础,贯穿在整个降血压的始终,不仅可以预防和延缓高血压发生,还能降低血压,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心血管风险。如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
所以,先进行原因分析,多次测量血压并记录下来,再请医生给予恰当的建议。☞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高血压患者早上吃了药,到晚上又高了,怎么回事?
首先,请拿出你们吃的降压药的药盒,比照下面我说的,你就能知道答案了。
一、各类降压药起效的特点
第一类是利尿剂:常用的有氢氯噻嗪、螺内酯、吲达帕胺等。该类降压要起效平稳、缓慢,但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高峰。
第二类是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等。该类降压要起效迅速、强力,持续时间有差异。
第三类是钙拮抗剂:常用的有硝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地尔硫卓等。该类降压要起效迅速,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相对较强,短期治疗一般能降低血压10%-15%,剂量与疗效呈正相关关系,与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强降压作用。
第四类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的有培哚普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该类降压要起效缓慢,逐渐增强,在3-4周时达到最大作用。
第五类是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缬沙坦、厄贝沙坦类药物。该类降压要起效缓慢,但持久而平稳,一般在6-8周时才达到最大作用,作用持续时间能达到24小时以上。
二、五类降压药常用的药品的使用剂量。(如下图)
从上图的来看,大部分的降压药都是一天1次,有的降压药时2次或2-3次,这都是降压药的类型起效和持续特点决定的,所以高血压患者早上吃了药,到晚上又高,有可能就是吃了起效快但持续时间不长的类型的降压药。
希望能帮到朋友们,想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心血管内科刘医生skr
高血压患者早上吃了药,到晚上又高了,怎么回事?
很多有高血压问题的朋友,医生的建议清晨起床后服药,这是因为,在晨起后,由于交感神经的兴奋,心跳速度加快等方面的影响,通常都会导致一个血压高峰期的出现,晨起后服药通常对于晨峰高血压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但有些朋友发现,晨起后服药了,到了晚上测量血压,血压又高上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通常对于降压药物来说,药物不同,服用后起到降压效果,在体内的药物持续时间也不同,如果服用的短效药物或中效药物,不能在一天内平稳的控制血压,那么就可能会出现这种晨起服药后,晚上血压升高的情况。
举个我们常见的药物来说,比如说硝苯地平缓释片,这个药物有三种,分别会在药品名称上标识(Ⅰ)(Ⅱ)(Ⅲ),其中硝苯地平缓释片3作用时间可以持续24小时,但缓释片1和2其降压作用却只能维持12小时,因此,对于某些高血压朋友,清晨吃了硝苯地平缓释片2,到了晚上,这个药物已经释放完毕,基本没有控制血压的作用了,这个时候,如果测量血压,可能就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这个时候,下午或晚上再吃一片药物,就能够更好更平稳的控制血压。
当然,还有一些朋友,晚间血压并不高,即使不用加服一次药物,也能保持血压的平稳,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晚上再多服一次药物了。通常情况下,我们推荐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优先选择能够在24小时内一直起效的长效制剂,也是为了避免出现晨起服药后,晚间出现血压波动的问题。
除了服药方面的问题外,高血压患者还应该注意自身的血压波动情况,虽然我们说晨峰高血压很常见,但同样也有很多的高血压患者朋友,其血压波动规律并不呈现清晨和下午出现两个高峰时段,晚间和夜间血压降低的规律性,甚至有的朋友,血压高峰期出现在晚间,也是有可能的。对于这种情况,晨起服药后,本身清晨就不是血压高峰期,到了晚间血压高峰的时候,仍然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调整用药时间,在血压高峰前2~3个小时服药,对于血压高峰的控制一般效果更好,如果服用的是长效药物,改变服药时间,仍然出现晚间血压升高的情况,那么联合应用其他药物,协助控制血压,也是很好的选择。
当然,高血压患者存在各种各样的情况,在某些朋友身上,控制血压很简单,但在某些朋友身上,控制血压却真的不容易,合理用药、血压监控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某些老年性的高血压问题,比如80岁以上的老年人,或年龄较大,血管硬化严重的问题,如果实在将血压控制不到140以下,那么将血压控制在150以下也是理想的,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应对,合理的选择药物和用药时间,坚持注意生活调理,在身体耐受的情况下,保持血压相对平稳,都是非常重要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