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吃什么药副作用最小?
这是个好问题,陈医生经常在门诊碰到这样的情况,问痛风或者高尿酸血症的病人之前吃过什么药没有?
回答都是:有吃过。
再问他吃了什么药?
只见他们兜里拿出来一个药盒子,非布司他!
我说这是哪个医生给你开的吗?
不是,听别人说这个药副作用小,所以自己也买来吃了,但是怎么感觉我吃了就越来越痛呢?
实际上,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病人,乱服用现象真的非常普遍,尤其是以非布司他为首的,虽然贵,但是人家会找印度药便宜,图的就是一个副作用小!
毫无疑问,非布司他相比别嘌醇、苯溴马隆以及丙磺舒等降尿酸药物,副作用确实要小一些,但注意不代表它没有副作用,是药三分毒,这是药的本性!
再者,陈医生还是要跟大家强调:副作用小的药物不代表它适合所有人,就像是非布司他,它不是对所有的痛风病人都有很好的降尿酸作用的,不对因治疗,它只会有更大的危害,而且很重要一点:痛风急性发作是禁忌服用非布司他等抑制尿酸合成药物的。原因就是我们在痛风发作时候,如果服用非布司他,会强制降低我们血液中的尿酸水平,导致关节腔内已经形成的尿酸盐结晶快速溶解,从而加重痛的急性发作。简单的来说:那就是我们在疼的很厉害时候,吃非布司他,只会更疼!
最后,非布司他只适合用尿酸合成异常的得痛风病人,对于尿酸排泄减少型的痛风病人,这非布司他同样不管用,这时候必须选择吃苯溴马隆、丙磺舒等促进尿酸排泄药,更有利于我们体内排尿酸,此时苯溴马隆、丙磺舒等药物就是对痛风病人来说,副作用最小的药物!
大家千万不要有一个误区,认为副作用小的药物,吃了肯定副作用小,这是不对的,只有真正对症,对因治疗的药物,才是副作用最小的药物!
- 尿酸合成增多的痛风病人,副作用最小的药物就是非布司他、别嘌醇,当然这两者当中非布司他相比别嘌醇副作用要更小,不过也贵一些!
- 尿酸排泄减少型的痛风病人(这种占了90%左右),副作用最小的药物就是苯溴马隆和丙磺舒等促进尿酸排泄药!
如何区分自己是哪一种类型?
首先,低嘌呤饮食5天后
然后,留取24h尿检测尿尿酸水平。
最后我们医生,根据尿酸水平和尿尿酸排泄情况分为以下三型 :
- 尿酸排泄不良型:尿酸排泄<0.48 mg/kg.h尿酸清除率<6.2ml/min;
- 尿酸生成过多型:尿酸排泄>0.51 mg/kg.h,尿酸清除率≥6.2ml/min
- 混合型:尿酸排泄>0.51 mg/kg .h,尿酸清除率<6.2ml/min
(注:尿酸清除率(Cua)=尿尿酸*每分钟尿量/SUA)
痛风吃什么药副作用最小?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尤其是在尿酸居高不下或痛风反复发作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服药是有必要的。因为出现痛风后,患者往往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下降或肝脏合成尿酸增多,导致血尿酸远远高于360μmol/L左右的正常值。
出现痛风后,通过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控制尿酸,可以起到20%~30%的降尿酸作用,严格的低嘌呤饮食可以让尿酸下降60μmol/L~90μmol/L。但痛风患者想要通过饮食及生活方式干预,很难将尿酸控制在达标范围。
因此,需要考虑服药治疗急性痛风发作或是控制血尿酸水平。但痛风吃什么药副作用小呢?总的原则是,遵医嘱规范用药,切勿自行随意服药。
了解急性痛风发作时的消炎镇痛药,避开不良反应痛风急性期的治疗目标,一般是以消炎镇痛,改善或缓解症状为主,在痛风急性期常用的药物,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该如何避开呢?
- 秋水仙碱:小剂量服用,首剂1.0mg,1小时后0.5mg,12小时后0.5mg每日2次,连续用药至病情缓解;出现腹痛、腹泻、呕吐、食欲缺乏、电解质紊乱、肌肉疼痛、神经麻木或刺痛等应及时停药;出现血小板减少、中性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少尿、血尿、抽搐、意识障碍等应及时就医;孕妇、年老体弱者、骨髓造血功能不全者、严重肾、心功能不全者慎用;不宜与他汀类降脂药、钙调蛋白抑制药合用。
- 双氯芬酸钠:饭后服用,勿嚼碎,1次75~10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至病情缓解。出现上浮疼痛、恶心、呕吐、腹泻、腹部痉挛、消化不良、腹胀、厌食、头痛、头晕、眩晕等,应及时停药;出现呕血、黑便、血性腹泻、血清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应及时就医;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伴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 塞来昔布:第1天首剂400mg,必要时可再服200mg,随后根据需要每日2次,每次200mg。出现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等,应及时停药;出现心血管血栓、胃肠道出血、溃疡、穿孔、肝毒性、高血压、心力衰竭、水肿、高钾血症、过敏性反应,应及时就医;磺胺过敏者、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手术者、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或出血者、重度心力衰竭者禁用。
- 依托考昔:推荐剂量为120mg,每日1次,随后根据症状改善,每日1次,每次60mg。出现疲乏、头晕、消化不良、转氨酶升高等,应及时停药;出现胃肠道出血、胃溃疡、胃穿孔、心力衰竭、下肢水肿、肾毒性等,应及时就医;过敏、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充血性心衰、确诊的缺血性心脏病、外周动脉疾病或脑血管病者禁用。
- 糖皮质激素:不建议口服,可遵医嘱采用肌注、静脉或关节内注射,症状逐渐改善后减量并停药;糖皮质激素在应用生理剂量治疗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应用药理剂量时,用法不当会导致体重增加、下肢浮肿、紫纹、易出血倾向;痛风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会出现依赖综合征且容易出现痛风石;甾体激素过敏、严重精神病、癫痫、活动性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症、牛痘或水痘等感染性疾病者禁用。
- 四妙丸:遵医嘱口服,不良反应及禁忌尚不明确,但孕妇慎用,一般来说适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痛风,症状常见是足、膝红肿,筋骨疼痛。
- 痛风定:遵医嘱口服,不良反应及禁忌尚不明确,孕妇及儿童慎用,服药后不宜立即饮茶;适用于湿热痹阻所致的痛风,常见关节红肿热痛。
对于痛风急性期常用药物,避免副作用的主要手段是:遵医嘱用药,尽量不要两种或两种以上非甾体抗炎药联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服药期间不宜饮酒,能小剂量用药就不要擅自加大剂量。
懂得痛风降尿酸常用药物的作用原理,避开副作用痛风的治疗,仅仅是急性期消炎镇痛还不够,痛风缓解期治疗降尿酸才是关键。在痛风缓解期的降尿酸治疗,以平稳降尿酸为主。对于尿酸生成过多型患者采用别嘌醇、非布司他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对于尿酸排泄减少型患者采用苯溴马隆等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不同的降尿酸药物其原理和作用不同,需要谨慎服用。
- 别嘌醇: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一般起始剂量为100mg/天,每2~4周根据尿酸水平逐渐增加100mg,直到血尿酸达标,但尽量不要超过300mg/天,肾功能不全者根据肌酐清除率合理用药;别嘌醇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剥落性皮炎等超敏反应,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做HLA-B*5801基因检测;别嘌醇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痛风发作、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药物热、腹泻、皮疹等,出现这些不良反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停药或减药;别嘌醇不适合与硫唑嘌呤和环磷酰胺、氨苄西林等合用。
- 非布司他:每天1次用药,服药不受食物和胃酸影响,一般起始剂量为20mg,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或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须改变剂量,2周后检测血尿酸水平,不达标者可加20mg,但尽量不超过80mg;非布司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血管风险、皮疹或超敏反应综合征、肝酶升高、视力模糊、胃肠道不适、心动过速等,出现这些情况可遵医嘱减药或停药;硫唑嘌呤和6-硫嘌呤等与非布司他合用增加骨髓抑制的风险。
- 苯溴马隆:起始为25~50mg/天,常用为50~100mg/天,1/天服药;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症状、皮疹等,罕见肝功异常,出现这些情况后需检查后确定是否停药;孕妇、备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肾积水、多囊肾、海绵肾、GFR<20ml/min者禁用;使用苯溴马隆时为防止尿酸盐形成结晶和结石,需要同时大量饮水保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口服碱化尿液药物如碳酸氢钠、枸橼酸钾钠等让尿pH值维持在6.2~6.9之间。
- 中成药:主要包括新癀片、湿热痹片、痛风定、四妙丸、补中益气丸、参芩白术丸、瘀血痹、益肾蠲痹丸等,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但服药后不宜立即饮茶或饮酒,孕妇或备孕期男女慎用。
对于痛风降尿酸药物或辨证治疗的中药使用,避免副作用的基础是遵医嘱用药,不要在未明确尿酸升高原因或临床证型不清晰的情况下用药。
这些痛风用药的基本原则,需要患者好好把握降尿酸治疗是痛风患者治疗的根本,对于痛风患者而言,血尿酸水平平稳下降到达标,可以降低痛风急性发作的频率,促进痛风石或关节沉积的尿酸盐结晶溶解,减慢或避免肾功能不全的进展。而急性期的消炎镇痛治疗,可以避免痛风发作的频率增高和尿酸盐结晶不断沉积。
但是,对于痛风用药而言,避免副作用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 激素药物应该慎用:激素可以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骨质疏松、白内障、胃出血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是长期使用所致,痛风急性期使用激素一般建议是短期使用,同时使用预防激素副作用的药物。
- 抗生素于痛风无益: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这些抗生素可以对付细菌感染,但对于晶体性关节炎的痛风而言,一般不采用抗生素治疗;如痛风患者出现继发感染或关节痛风石破溃感染,则需要使用抗生素。
- 降尿酸治疗从小剂量开始:虽然足剂量的降尿酸药物治疗很重要,但是降尿酸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直到血尿酸水平达标更为重要,这样可以避免对相关药物产生耐药性,也能避免降尿酸太快出现溶晶痛。
- 降尿酸治疗时应预防性治疗:服用降尿酸类药物初期,可能因为血尿酸水平改变导致组织沉积的尿酸盐被动员出来而出现痛风发作,为预防降尿酸起始阶段的痛风发作,可以小剂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秋水仙碱预防性治疗。
- 不要轻易联用药物:当单一药物对于痛风急性期可以起到消炎镇痛或对痛风缓解期可以降尿酸时,不要轻易使用药物联用,痛风急性期不建议两种非甾体抗炎药联用,也不推荐非甾体抗炎药联合全身使用激素;痛风间歇期不建议别嘌醇与非布司他联用。
- 痛风治疗尿酸达标是关键:降尿酸应该是痛风患者主要治疗措施,对于痛风患者而言,血尿酸应长期≤360μmol/L以下;痛风石及痛风肾患者建议控制血尿酸水平维持≤300μmol/L,体内沉积的尿酸盐结晶才能逐步溶解消失,痛风急性发作的几率也会减少。
- 不要自行停药或加药:擅自加大药物剂量,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发生率;降尿酸药物擅自加量,会导致出现尿酸突然降低,再次诱发并加重痛风症状。擅自停药会导致痛风反反复复,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加速,可能导致痛风石生成或痛风肾的出现。
痛风吃什么药副作用最小?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并肩作战,是影响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四大高发病率疾病,以前说的三高,现在称为“四高”,痛风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痛风具有患病率高,我国缺乏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资料,现有的资料显示我国痛风的患病率约为1%-3%,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男性多于女性的特点。
痛风主要影响关节,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痛风也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还会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因此痛风的治疗是迫不及待的,那么什么药物治疗痛风,效果又好,也没有副作用呢,同时最好价格也要便宜,存在这样的药吗?其实,在目前,还没有什么药能达到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物,药物有其固有的特性,适用于某些人,就会有些人有所禁忌,就好比衣服一样,同样的衣服穿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效果一样,药物也是一样的道理。医生在选择药物治疗时,也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患者病情,是否存在其他药物使用的禁忌症,同时针对代谢性疾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所以还需要考虑经济压力是否能够承受。
降尿酸的药物主要有三种:
1、别嘌醇,使用时间最久的药物,主要是抑制尿酸的生成,疗效明确,价格便宜,但是可能存在过敏性皮疹的发生,甚至可能发生剥脱性皮炎,因此有条件的医院在使用该药物之前会进行基因检查,因此该基因阳性者,发生剥脱性皮炎的风险很高,不适合该药物治疗,同时该药还有一定的肝肾毒性,不适合肝肾功能损害的病人使用。
2、非布司他 也通过是抑制尿酸生成,降低高尿酸血症,疗效比别嘌醇好,不良反应也比别嘌醇少,可以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但是该药价格相对比较昂贵,而且需要长期使用,经济的压力会更大些。
3、苯溴马隆属于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疗效也很明确,价格介于别嘌醇与非布司他之间,但是该药主要通过促进尿酸经尿液排出,因此可能有尿酸性结石的发生风险,不适合有肾结石的患者使用。
总之,药物治疗痛风,不论哪种都有不同的优劣点,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选用,且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我是全科鲜医生,欢迎大家阅读、转发、评论。
痛风吃什么药副作用最小?
痛风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疾病,不仅患病发作时常常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后期也可发生出现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肢体残疾、肾功能衰竭等。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其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根据疾病所处时期的不同,其具体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要正确认识,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以稳定控制病情。痛风患者急性期以消炎止痛为主,可选择非甾体消炎药、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其中非甾体消炎药和秋水仙碱一般作为首选,但其消化道副作用较大。当存在消化道基础疾病时,可选择口服糖皮质激素。而痛风缓解期,则应积极使用降尿酸药物,降尿酸药物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醇、非布司他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其中非布司他价格较贵,但对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也可使用;而别嘌醇则对肾功能要求更严格,但价格相对较低。总而言之,我们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并注意监测病情变化和定期复查。
感谢阅读,本文由@全科扫地僧原创写作,欢迎点赞、评论、转载,关注作者,获取更多健康知识。不足之处,敬请指正。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痛风吃什么药副作用最小?
很抱歉,只要一吃药都会有副作用,致于那个药副作用小点大点,痛风的药都差不多。
如果是吃药来治疗痛风的话,会进入一个恶性的循环,反反复复发作,吃好一点,不吃就坏一点。
什么是痛风?痛风就是体内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如嘌呤,嘧啶,肌肝,尿酸,在血液中含量过高,慢慢沉淀,在微血管,毛细血管堆积,形成结晶体,造成痛得跟风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叫痛风。
简单理解就是体内代谢功能障碍,紊乱,所引起的组织关节疼痛的一种疾病。
饮食基础应对方向,如能坚持一个月以上,痛风基础上可以得到改善消失:
A:增加蔬菜,水果的量。大量喝新鲜的果菜汁。
B:大量增加食物中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特别是维生素B6,酵素,酶的食物。帮助身体增加酵素,酶的来源,帮助代谢。
C:额外补充大量的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B6,大量喝酶酵素丰富的鲜榨果菜汁。
痛风吃什么药副作用最小?
很多朋友怕吃药,主要是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但是对于疾病的治疗、缓解、控制来说,在身体耐受的情况下,服药的健康获益一定是大于可能发生的副作用风险的。因此,如果说,痛风吃什么药副作用小?真的没法回答,身体耐受,能够有效控制痛风的药物,就是最好的药物。
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常规治疗一般以减轻疼痛,缓解炎症为主,因此,在此期间,是不推荐服用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最常用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较新的药物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都是可以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缓解疼痛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对胃部有一定的刺激性;另一种药物是秋水仙碱,这是痛风止痛的经典药物,但其引起胃肠不适的不良反应率高,还有可能引起剥脱性皮炎等严重问题,用药一定要注意控制剂量和给药方式,保证用药安全;除了上述两种药物,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也是痛风急性发作常用药物,其疗效与非甾抗炎药物类似,泼尼松龙、曲安奈德等,应该注意皮质激素长期应用会导致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骨质疏松,类肾上腺系统亢进综合征等多方面的问题,应该注意短期小剂量应用。
在痛风发作的间歇期,已经不再有疼痛症状,一般主要以控制尿酸为主要治疗目标。尿酸值控制的达标目标是360以下,常用的有别嘌醇,非布司他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还有苯溴马隆等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服用别嘌醇的朋友,应该注意该药物可能引起的皮疹、胃肠道不良反应,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等方面的问题;服用非布司他,则需要注意监测肝功能,同时也要注意皮疹胃肠道刺激,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也要注意服药可能带来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服用苯溴马隆的朋友,要注意多补水,多排尿,还要注意碱化尿液,减少尿酸排泄增加带来的肾结石风险,同时也要注意药物可能产生的胃部不适,肝功能异常,瘙痒,斑疹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上述药物来说,哪种药物副作用最小呢?当然是,身体最耐受的,缓解疼痛效果好的,身体又没有不良反应的是最好的,具体现在那种药物,不同个体差异巨大,不好一概而论,但是对于痛风的用药,还是建议一方面要严格遵医嘱使用,另一方面也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服药后身体的耐受情况,合理的选择和应用药物,这样才是痛风患者用药的正确态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