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是什么病的征兆?
帕金森病可以引起我们手抖,但是这说手抖是怎么回事,是什么病的征兆,那就有点多了!
平时大家出现手抖,最常见的病因其实是叫做原发性震颤,这个跟我们家族遗传有关,基本上有一半的原发性震颤的病人是跟基因遗传有关的,换句话说,这种人天生就会比我们正常人要容易出现手抖,因此有时候大家在生活中会看到一些年轻人会出现手抖,其实这可能就跟他有家族遗传有关!
但原发性震颤引起的手抖与我们得了帕金森病出现的手抖,症状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大家见过帕金森病人,就会发现他们是真的在一直抖,就是不管它是手在做事情,还是只是轻松的放在大腿上休息,它都是在抖的!而原发性震颤引起的手抖,则是一种动作性的震颤,抖动,简单的来说就是这种病人出现手抖,基本上都是在做着某一种姿势才会出现的比如夹菜、喝水等,而手在休息放松时候,并不会出现抖动。
因此,原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引起的手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注意:患有原发性震颤的人,最后得帕金森病的几率要比没有的人足足高出4倍!
当然,除了刚刚提到的原发性震颤、帕金森病这两个比较常见的会引起手抖的症状,实际上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种情况下,同样也会引起手抖。
- 甲亢。是由于甲状腺组织增生、功能亢进、产生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的代谢增强,出现像手抖这种生理性震颤等一组临床综合征,通常是表现为舌、手指及闭睑细震颤。
- 低血糖。这也会出现手抖得症状,但是这种大家其实非常容易辨别,除了一过性手抖以外,他通常还会表现为病人饥饿感、心慌、出汗等,含口糖休息一会,可能它这手抖就好了!
- 服用一些药物药品引起的手抖。比如最常见的有些哮喘病人在服用盐酸丙卡特罗片治疗时候,经常会看到有手抖现象。这其实在很多短效的β—受体激动剂都会存在这样一种骨骼肌震颤的现象,盐酸丙卡特罗是其中一个常用药!
- 像一些心理、精神因素等也会产生手抖。这种往往是因为个人太紧张了,我记得大学那会,有一个数学课代表,他每次考试都能全年级数学第一,但是让他上去黑板给我们答题时候,你就会他拿着粉笔有手抖的表现,而且做完后,你会看到他手心还冒了很多的汗,一旦不再这样一个紧张环境中,他们也就不会手抖了,还有像一些开始上手术太的外科医生,同样开始也会紧张,会出现手抖的,不抖都是慢慢磨出来的!
所以,出现手抖不是说大家就一定得了什么病,有些情况下也是正常的,要注意区分,避免过于恐慌!
手抖是什么病的征兆?
双手是我们身体最灵活的器官,我们执行一切精细操作都离不开它,如果出现手抖,那无论对生理、心理都是巨大的创伤,同时还可能预示着一些不好的疾病,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如果你见过帕金森病人,那你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手抖这种症状。我们常说的手抖在医学术语上叫震颤,是指主动肌肉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人体某一部位有节律的震荡运动。它是人体不自主运动的主要表现之一,其节律性是与其他不随意运动的区别。
如果手出现震颤,可能预示着一些上面什么疾病呢?
由于这个问题专业性比较强,为了便于大家弄清这个问题,依据震颤产生的病因不同将其分为生理性、功能性和病理性三类。通过一张表格简单地列举了这几类震颤的特点和可能见于的情况,则就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震颤。从上面这张图中我们可以得出:出现生理性震颤和功能性震颤时并不预示着什么疾病。
在非疾病导致的震颤中,我们最常见的应该就是生理性震颤了。家里有老年人的话,应该也能看到他们的手在拾取东西时会发出细微的震颤,这是因为年龄的增加和生理机能的退化导致的。
对于强生理性震颤也极为普遍。如考试前的焦虑和被惊吓后导致的震颤应该每个人都有体验过。接下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病理性震颤里的静止震颤与动作性震颤。
1.静止性震颤
顾名思义就是在安静或肌肉松弛的情况下出现的震颤,具有下例特征:
- 出现时间:安静时出现,活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手部表现:有节律的抖动,每秒4~6次,呈“搓药丸样”。
严重时可发生于头、下颌、下肢等部位。
如果出现这种类型的震颤,则预示着患有帕金森病,下图即为帕金森病患者震颤最典型的表现:
2.动作性震颤
与静止性震颤不同,这类震颤的发生与动作相关,其又可以分为姿势性震颤与运动性震颤。
①姿势性震颤:表现为运动时不出现,肢体和躯干主动保持在某种姿势时出现。如果出现这种类型的震颤,则预示着可能出现下例疾病:
特发性震颤
慢性乙醇中毒
肝性脑病
肝豆状核变性
这几种震颤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就是慢性乙醇中毒出现的戒断综合征,即长期饮酒的患者突然戒酒时出现的双手颤抖。②运动性震颤:表现为当肢体有目的地接近某个目标时,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震颤,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如果出现这种类型的震颤,则预示着可能出现下例疾病:
小脑病变
丘脑病变
红核病变
震颤性疾病一般隐匿起病,进展缓慢,而且大多类型还具有一定的家族史,因此若发现双手检查出现不及时的发抖一定要及时就诊。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点个赞或者关注都是极大的鼓励!
手抖是什么病的征兆?
震颤,俗称抖动,是一种节律性、交替性摆动动作,由肌肉收缩与松弛的重复性动作所造成。医生如何根据不同的震颤特征去判断患者到底是什么病因所引起呢?这要从这些不同的震颤类型说起:
一、动作性震颤
1.意向性震颤
又叫运动性震颤,指在主动运动时发生的震颤。其特点是在有目的运动中或将要达到目标时最为明显,例如:我们用手指我们的鼻子、按按钮的时候、吃饭时用筷子夹菜,发现手不由自主的抖动,此病多由于小脑、脑桥受到损伤。损伤病因多种多样,例如,脑缺血、肿瘤、多发性硬化等导致小脑不同程度的损害。意向性震颤可以不伴肌张力的减低,只在肢体运动时才出现。
2.姿势性震颤
是指身体的某些部分在保持某种受力姿势时出现,而在运动及休息时消失。偶尔也可能在动作时略为明显,但大多在固定某一姿势时最为明显,是震颤中最复杂的一类疾病。比如:坐着的情况下双手平举时发生手臂的震颤、站立时整个躯干不断象弹簧一样震颤等。
根据病因分为:特发性震颤、扑翼样震颤、甲状腺功能亢进继发的震颤、药物性震颤、生理性震颤等。
1)特发性震颤:
在震颤中占比例最多,主要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某个不协调的姿势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特发性震颤病因并不清楚,多半有家族遗传,如直系亲属也伴有同样的症状,易与其他疾病产生的震颤混淆。
2)扑翼样震颤
是由于既有基底节病变又有小脑性共济失调而引起。此种震颤粗大,节律稍慢,通常呈对称性,累及上肢及下肢,肌张力高低可变。当病人平伸手指及手腕时,手腕突然弯曲,然后又迅速伸直,加上震颤多动,类似鸟的翅膀在扇动,故称扑翼样震颤。多见于代谢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肝昏迷以及尿毒症等;也见于呼吸衰竭时肺性脑病。
3)甲状腺功能亢进继发的震颤
主要原因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的症状,双手平伸时有细微震颤,伸舌可见舌细微震颤,多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临床表现,例如: 身体消瘦、心率快、烦躁易怒、饮食量增多、眼球突出等症状和体征。
4)药物性震颤
主要是由于服用一些药物一段时间后出现,例如:抗焦虑、精神病的药物(许多药物如黛力新、帕罗西汀、舍曲林、利培酮等)和一部分降血压(复方降压胶囊)的药物,这种震颤多在停用这些药物后一段时间内手抖缓解。
5)生理性震颤
这种震颤表现为小振幅的抖动,不影响日常生活,多在焦虑、生气、紧张、激动、乏力等精神状态下引起,平静手抖缓解。“气得发抖”就是这种情况。
二、静止性震颤
是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节律性震颤,简单的理解,就好像两组肌肉打架一样,而且实力相当,常见手指搓丸样动作,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也可见于下颌、唇和四肢等,抖动有以上特点的时,多提示是帕金森病,此震颤一般进展比较快,而且多伴有肌张力的增高和运动的迟缓,例如走路的时候、转身的时候相对正常人比较缓慢。
*********************************************
以下把常见的手抖最常对应的疾病归纳一下:
握筷子夹菜抖:特发性震颤
手放在桌子上抖:帕金森病
平举双手细微抖:甲亢刷牙
挤牙膏时抖:小脑病变
生气、担心、情绪激动时手和身体抖:紧张时抖动,这种抖多半是生理性的。
端酒杯抖,喝酒后不久抖却消失:特发性震颤
服用抗抑郁药、安眠药一段时间后抖:药物性震颤
如何预防手抖?
1、加强锻炼: 得了特发性震颤的老人应该注意尽量做一些体能锻炼,比如太极拳、广播操。平时搓搓手,转动一下颈部,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2、保持良好的心态:病人要注意心态平衡,多看书勤动脑,经常出去走动。有的病人思想负担比较重,怕别人笑话自己。此时家属、亲戚朋友要给他安慰鼓励。
3、饮食调理:多吃抗动脉硬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芹菜、洋葱等有降压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谷杂粮,品种越丰富对病情越好。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食品要限制,特别是油炸食品应该少吃。
4、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早期应坚持一定的体力活动,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四肢各关节做最大范围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预防肢体挛缩、关节僵直的发生。晚期病人作被动肢体活动和肌肉、关节的按摩,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
手抖如何治疗
1、生理性的手抖主要是进行心态的调整,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可以进行抗焦虑的治疗,会得到比较好的控制;
2、病理性的手抖如帕金森病,主要是药物的治疗,通过补充多巴胺的药物来改善症状。
手抖是什么病的征兆?
在临床工作中,手抖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有很多朋友对于手抖都比较害怕,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科学的认识这个症状,如果大家科学的认识了这种症状,就不会害怕。那么哪些疾病患者情况能够引起手抖呢?今天张大夫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这里面包含的知识。
首先,最常见的是一些生理状态下出现的手抖。例如我们激动、恐惧、害怕或者极度疲劳以后出现的手抖,这种手抖往往在我们恢复平静和休息一段时间后会自然好转,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第二种就是我们常说的帕金森病。这是一种神经疾病,需要到神经内科进行正规的治疗和康复。它的手抖表现为以静止性为主,表现为人在不做动作或不经意时,手抖比较明显,且具有规律性。
第三种就是脑卒中或者脑外伤病史的患者,由于脑血管病患者外伤导致了神经的损伤,出现了手抖这个后遗症也是比较常见的。这也是在神经内科治疗的康复的。
第四种就是我们在低血糖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手抖。此时我们可能还有满脸苍白、无力等症状,这主要是在长时间没有进食状态下发生的,测一下血糖是有帮助的,立即吃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往往能够缓解。
第五种就是甲亢。之前张大夫提到过甲亢患者可以出现房颤,其实出现手抖是非常常见的症状,此时需要到内分泌科或者核医学科就诊,随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手抖的症状也基本能够缓解。
第六种是一种叫做有特发性震颤的疾病,发病率低,大家可能知道的不多。患者往往在拿东西或者维持某个姿势的时候发生了手抖这个症状。
上面是我想到的常见的引起手抖的原因,希望大家能够知晓。
手抖是什么病的征兆?
手抖,也就是常说的震颤,不太常见,但谁都不陌生。我略知一二,听我聊聊。
首先,要明确这种病跟年龄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年轻,还有家族史,就是说直系亲属也有这种病。那就很可能是家族性特发性震颤,是遗传病。这种病多表现为手部和头部的抖动。越是紧张,疲劳越加重。如果休息或喝酒后可暂时缓解,但只是暂时性的。一两天后,一切照旧,该病虽然难以治愈,但也不会有太大危害。
还有一些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脑中风病人,这类人群是中风后发生震颤,所以不是什么病的先兆,只是脑出血,脑梗后的一种后遗症,临床好像不是特别常见。
再有就是受过脑外伤的,由于负责运动的脑神经收到损伤而出现震颤,当然啦!也只是脑损伤后遗症,不是某种病的先兆。
临床上还有一种原因很多见,那就是心因性震颤。每当精神受刺激会出现胸闷,心慌,全身震颤,甚至神志不清。这种病人很常见,必须高度重视,因为是心脏病的先兆,一般经过检查多诊断为冠心病,反复发作,间隔时间较长,恢复后不影响生活,就是健康人一个。但是发病时真的很危险,可以危及生命,所以还是谨慎对待为好。
最后一种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帕金森病,该病早期只是一侧的手,臂,和头的抖动。后来可以两侧都抖。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系扣子,系鞋带费力,说话语速变慢,写字越写越小。面部表情少,熟称面具脸。这种病人情绪低落,睡眠不好,焦虑。手放在腿上的时候,总是做搓药丸的动作。综合起来,比较好区分。
上述说了这么多,除了遗传的原因是我们无能为力的。其他的几种,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酗酒,不吸烟,尽量少吃刺激性强的药物,躲避各种理化因素。身体还是会很健康的。
手抖是什么病的征兆?
手抖,是很多人都可能遇到的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那么手抖可能是什么疾病的征兆呢?
手抖可能也有生理性的原因存在,比如有的时候,在剧烈的刺激,情绪强烈的激动之下,会出现手抖。狂喜和暴怒,或者巨大的紧张焦虑,都有可能会导致手抖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暂时的,诱因祛除,情绪平复后自己可以恢复。但是如果刺激严重,可能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病理性引起手抖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甲亢,还有脑部神经性的问题,比如脑神经损伤导致的后遗症。这种就不是属于征兆了,常常是脑出血,脑卒中或脑外伤,脑梗死之后,因为脑神经收到损伤而出现了手抖,属于后遗症。
还有一种可能会引起手抖的疾病,就是大家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的帕金森病了,帕金森病发病早期往往只是一侧的手,臂,和头的抖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发展,可以两侧都抖,而且越抖越厉害。
如果只是偶尔出现了一下手抖的情况,时间短暂,也没有伴随有其他的异常,那么不一定是病理性的原因。如果频繁出现,难以控制,最好尽快去医院检查一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