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很多年的少盐,现又有专家说“多盐好”,到底怎样养生才好?
100个读者,能读出100 个哈姆雷特出来,而所谓的专家,也能一拉一拖拉机!
说了很多年的少盐,是有背景因素的,并非凭空捏造。这是在2009年左右时候,当时有一个研究团队对我国国人的盐摄入量进行统计评估,发现在20个调查的省中,平均一个人一天的盐摄入量达到了9.1g,而实验室检测出的钠摄入量也达到了5.4g。这个数字跟我们平时推荐大家的限量盐摄入量一天不超过6g,钠摄入量一天不超过2g,差距非常大,这也导致了我们国家在近十年来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快速上升的主要因素,因为长期高盐饮食会对我们的心脏、肾脏等造成损伤,这都是大量科学研究证实的,比如氯化钠摄入后可在体内蓄积,增加体液容量、加大外周阻力及心输出量,这是升高血压的重要机制之一。
因此,我们那时候强烈建议大众要控盐,减少盐的摄入,保持在我们推荐的限量一天不超过6g,钠摄入量一天不超过2g!
那为什么又会有专家说“多盐”好,当然,有一部分来自“砖家”之口,纯属瞎扯!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过分解读医嘱!
这点,陈医生在临床上是深有体会,经常面对一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病人,跟他们强调要少吃点盐,一天不超过一个啤酒瓶盖那么多,说了高盐饮食危害,结果回去煮饭干脆不放盐,或者就真的一点点,结果过一段时间回来跟我说:陈医生,最近我怎么感觉吃了你的药以后,四肢无力,有时候还恶心想吐,后来调整药物,病人还是没有改善,后来再经过详细询问,是一直盐太少了,导致低钠引起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后来给他补充了点钠、钾,就感觉好多了!
所以,盐也不能不吃,因为盐除了作为调味品以外,还补充我们人体需要的钠,钾,因为缺钾,缺钠,都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比如抽搐,手指发麻等!
因此,最好的养生方式就是要把握一个度,多不行,少也也不可以,6g以内正好,尤其是要注意加工食物中的盐,也应该算入一天盐摄入量里面,不然很容易就多了!
重要几点养生方式:
- 少吃加工食品
- 远离重口味
- 减少外面吃饭,叫外卖
- 购买包装的零食,要学会看营养标签及食物配料表
说了很多年的少盐,现又有专家说“多盐好”,到底怎样养生才好?
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物资,我们常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就说明了盐的重要性,柴米油盐都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而其中就有“盐”的一席之地。
通俗的说“盐”用现代化学元素来说就是氯化钠,放在我们的舌尖上尝一口是咸味,用西医解释,我们的细胞膜上都有“离子通道”,受Na+,Ca+,Cl-,K+等离子的影响,而细胞膜是细胞内的小环境连通细胞生存大环境(比如血液及各种体液)的重要结构,所以说这些钠钾氯钙等离子不可或缺,而且浓度也必须在正常范围之内,过高过低都不好,都会影响人体整个生命状态,
因此,好多住院病人要查血的生化,就是查血中这些离子的浓度,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血钠,血钾,血钙,血氯,都有一个正常范围,只要在正常范围之内都是可以的,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就得调节这些离子浓度在正常范围之内。化学上广义的盐不仅包括氯化钠,当然还包括氯化钾,氯化钙等等,狭义的盐就是氯化钠了。当然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食用盐主要指氯化钠,但就是这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氯化钠,都或多或少的含有氯化钾,氯化钙等其他物质,因为这要看食盐提取的原料(比如井盐,矿盐,海盐等)以及它们的提取方法,
以及为了预防某些疾病在这些提取的盐内加入其他的成分,比如为了预防粗脖子病会加碘。所以我们根据自己生活的地区以及自身的情况来选哪种盐比较合适,比如含碘盐并不是谁都可以吃,在含碘量高的地区要选用不含碘的盐,有研究一些人因为吃盐重,而他们只用含碘盐,所以在氯化钠多的情况下,进入体内的碘也多,最终导致甲状腺的负担加重,(甲状腺有吸附碘的作用),
从而引发甲状腺的疾病,比如甲亢,甲状腺囊肿等病,所以说选用什么盐很重要。同时吃盐重了,会感觉到口渴,同时多喝水,盐重,水重,必然会增加肾的负担,因为血液通过肾脏过滤形成尿液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水的重吸收,而参与水的重吸收离不开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的参与,所以二者互为影响,适量最好。
这个其实和中医的说法是一致的,中医上说“咸入肾”,而盐是咸的,但过咸又伤肾,所以中医讲究“中”,就是平衡的意思,就是适量的意思,就是不多不少的意思。
这和西医血生化化验的时候钠离子在一个正常范围之内其实说的是一个意思。只是中医给了一个方向,自己感觉;西医给了一个具体的量化范围。有的人要死理,你说多少合适?世界卫生组织(WTO)规定每人每日摄取食盐量5克,我们国家规定成人每人每日不超过6克。这个是官方建议,当然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比如尿毒症的病人肾功能下降,他们的食盐量就应该下降,每周透析3次的病人建议每日食盐量4克左右,这些属于低盐饮食。
所以说盐也是要适中,过多过少都不好,普通正常人群以每人每日6克为好,如果因为口味重,吃盐多,那么最好含碘盐和无碘盐配着吃最好,免得增加甲状腺的负担,引发甲亢或者甲状腺囊肿等疾病的发生,同时高盐饮食也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生率,对心脏增加负荷,当然也不能害怕盐而不吃盐,那样会全身没劲,所以不可偏废。
说了很多年的少盐,现又有专家说“多盐好”,到底怎样养生才好?
你好!现在又有专家说“多盐好“,我想这个砖家一定是有问题吧!如果真的是一名负责任的专家,我想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另外,还希望人们对于一些专家所说,要做一个正确的理解,千万不要走偏了。
在少盐的饮食方法上要注意几点:第一、一般来说,少盐也是针对多盐来说,少吃盐不是不吃盐,或是低极钠盐的摄入,极低钠盐的摄入的危险性是不亚于高钠,对于肾脏功能不好或是肾脏疾病的人来说,当每天钠摄入量<50mmol时,会使心血管储备降低,无法弥补每天丢失的钠,还可能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会加速心肾功能的衰竭。
这主要是因为那也是人体所需的一种重要无机盐成分,人体细胞内液和骨骼都是有钠的存在。钠在人体内起着调节体内水分与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以及ATP的生成和利用、能量代谢、糖代谢、痒的利用都需要钠的参与。当人体缺乏时,会出现倦怠、淡漠、无神、甚至起立时昏倒以及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痛性肌肉痉挛、脉搏细弱、外周循循环衰弱、休克等。终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第二、推荐少盐是因为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过高,平均值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两倍以上,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为宜(一瓶酒瓶盖或使用专门的限盐勺)。也就是说每天食盐的摄入量是有量的,而不是越低越好。
【总结】膳食食盐的摄入,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与过低都会影响到心肾功能。因此:
1、如果膳食中摄入钠盐过高(包括隐形盐的摄入,比如酱油、味精、鸡精、咸菜、咸肉、酱菜以及罐头、方便食品和快餐食品以及面包、挂面等)一定要减盐,盐摄入过高不仅升高血压,而且还降低免疫力。
2、如果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禁食、少食、或是高温、重体力劳动、过量出汗、胃肠疾病、反骨呕吐、腹泻等使钠过量丢失时,一定要及时补充。
说了很多年的少盐,现又有专家说“多盐好”,到底怎样养生才好?
这个提倡多盐的视频我也看了,视频里的外国专家称“低盐饮食是犯罪”,可能动摇了很多人对低盐饮食的坚持。其实大家如果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视频中的问题。
一直以来专家们建议的”低盐饮食“指的是在满足身体需要基础上适当地减盐,而并不是视频作者所说的完全不吃盐或吃过少的盐。视频中所抨击的“少盐”,并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本身就是不负责的表现,只会凭空增加公众的疑虑。
到底多盐还是少盐,只要我们对盐有了科学的了解,就不会纠结了。
一方面,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是我们身体钠的主要来源。钠是身体必需的营养素,它与钾同属人体最主要的电解质,二者互相拮抗和依存形成了很多生理活动:如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神经冲动的传导,电解质平衡,心脏节律、维持血压、肌肉兴奋性等。缺少了钠会使人倦怠、肌肉无力甚至休克,还会影响胃酸的产生,出现消化不良,食物不耐受等问题。所以盐是必须要吃的。
另一方面,盐(钠)过多会升高血压,也会增加胃癌的风险。膳食指南建议每天盐的摄入不超过6克,这个量刚好满足正常状态下人体的需要,但事实上有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天盐的摄入都超过了10.5克。所以鉴于这样的情况呼吁“低盐饮食”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就不能一味地限盐了,还要适当地补充一点盐。例如天气炎热或剧烈运动导致的大量出汗,还有严重腹泻等都会造成钠的丢失,所以这个时候就要适当地补充一些淡盐水。
总之盐是把双刃剑,不能多也不能少,通常情况下每天保证5-6克盐是比较适宜的。
作者:李慧艺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大连九维健康学院一级讲师
说了很多年的少盐,现又有专家说“多盐好”,到底怎样养生才好?
食盐的成分是氯化钠,它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我们体内大约有钠离子60 g,其中 80%存在于细胞外液,即在血浆和细胞间液中。它能够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还能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对身体健康其实非常重要。所以,人体是需要适当吃一些食盐的。特别是一些体力活动大,出汗多人,对盐的需求也会更多一些。
但是,盐是一把双刃剑。少量吃对人体健康有好处,吃太多就会有害。
大量研究发现,如果食盐吃太多、钠摄入过多,多增加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增加骨质酥松、胃癌等风险。对健康非常不利。所以,多吃盐也不好。
目前,世界各国的膳食指南通常建议我们每天吃盐的量不要超过6克。也就是说,如果你每天吃盐的量在6克以内,就可以认为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又吃了多少盐呢?从中国的调查数据来看,我们人均吃盐的量大约在10-15克左右,远远超过了6克的推荐量。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盐吃得太多了。
所以,从目前来看,我们还是应该少吃盐,多吃盐并不健康。
说了很多年的少盐,现又有专家说“多盐好”,到底怎样养生才好?
控制钠盐目前摄入是医学界的共识,当前尚无相关证据支持“多吃钠盐对身体有好处”。那么,为什么会有专家说“多盐好”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盐有钠盐、钾盐、钙盐等之分,不同种类的盐对健康的影响不一样,但均需保持合理入量,过多或多少均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食用盐的主要成分钠盐,为了预防甲状腺肿大,现在的食用盐均为加碘食盐,目的在于预防“大脖子病”,虽然我们都强调饮食要有盐有味,但钠盐摄入过多不仅会增加高血压发病率,还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增加肿瘤发病率,因此世卫组织建议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5g以内,考虑到我国特殊的饮食习惯,建议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6g以内,当然,限制钠盐摄入不仅仅是食用盐,还包括高钠调味品如味精、酱油等,以及高钠加工食品如腌制品、豆瓣酱、咸菜、泡菜、盐菜等,均应少吃为宜。
钾盐也是需要每日摄入的矿物质,广泛存在于各蔬菜水果中,若饮食正常,无相关疾病,钾盐可维持在正常水平,但如果进食不足,或存在降低血钾的疾病时可导致低钾血症,严重低钾可能导致肌无力、肠麻痹以及心脏传导阻滞;存升高血钾相关疾病时可导致高钾血症,严重高钾时可导致心搏骤停,因此,钾盐也需要维持在正常水平。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若无高钾血症,可适当多吃点富含钾盐的蔬菜水果,比如香蕉、西瓜、西红柿、芹菜、玉米等,因为钾盐可促进钠盐排泄,有利于降低血压。钙盐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矿物质,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均应摄入足量的钙元素,以预防中老年的骨质疏松,因此,适当的高钙饮食,如奶制品,有益健康。
综上,钠盐并非摄入越多越好,摄入过多可增加高血压、骨质疏松、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高血压患者若无高钾血症,可适当多吃点富含钾盐的蔬菜水果;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均应保持足量的钙盐摄入。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