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可以检查出什么病?

一到医院,先查个血吧,再到医院,再抽个血吧……

我相信每个曾经来过医院看病或者陪护家人看过病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为什么医生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让病人抽个血,化验一下?而且这里面提到的抽血化验,基本上指的都是血常规!

(如图:是一张我们平时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血常规报告单)

这样一份检查报告单,为什么医生那么喜欢开?到底可以检查出什么病?

首先,医生喜欢开,不是因为它可以确诊很多疾病,这点大家得有一个认知,我们临床上大多数的检查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做辅助检查,怎么理解呢?就是说单纯看血常规结果,是不能百分百确诊某项疾病的,必须要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才可以。

这时候有人会开始质疑我们医生了,那既然确诊不了病,那你们怎么还那么喜欢开血常规这项检查。

血常规对很多疾病都无法确诊是事实,但不代表很多疾病就不需要做血常规。因为我们的血液是不停地流动于我们人体的循环系统中的,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我们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像血常规这种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甚至有可能提前预知某项疾病有可能会发生,这些对于疾病的诊疗,医生的治疗方向都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我给大家举个两个例子来说明下血常规到底能检查什么疾病吧!

第一个例子:最简单的感冒发烧。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感冒都是由于病毒引起的,但是我们医生在接诊到感冒发烧病号时,往往不是立马就是进行抗病毒治疗,而是第一时间查血,查的是什么,就是要看我们的感冒发烧到底会不会是细菌或者病毒合并细菌引起的。

(如图:细菌性感冒常见患者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升高,相反,如果如果是病毒性感冒,一般为淋巴细胞增高)

这病毒引起的感冒和细菌性感冒,治疗是完全不同概念的,像普通的腺病毒感冒,是不需要进行抗生素,即大家经常说的青霉素、头孢等药物治疗的,但一旦合并细菌或者这次感冒刚好就是例外,属于细菌性感冒,这时候我们就必须要进行抗生素治疗了,如果我们还是以大部分都是病毒性感冒的概念,麻木进行抗病毒,最后是会加重感冒发烧症状的,甚至最后会发展为肺炎!

如果是病毒性感冒,反而用了抗生素治疗,那就会耐药性,用多了这类头孢,结局很可能在某一瞬间大家需要进行头孢治疗的时候,出现无药可用。

第二个例子:我想举一个属于两广地区等地,大家比较熟悉的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是血红蛋白中一种或以上珠蛋白链合成,遗传性合成缺如或不足所致的贫血或病理状态,分为α型和β型两种类型。这如果一来就给大家做地贫基因筛查,那么这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而且不仅费时费力,还浪费太多的钱财,做一个地贫基因筛查的费用要远远高于做一个普通的血常规。而且只要看血常规两项指标就能发现地贫的“端倪”。

只要出现MCV(红细胞平均体积)≤82fl以及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7.0pg,那么就会很大概率提示你可能患有地中海贫血(或其基因携带者)。

(如图:对于每个孕妇来说,筛查有无地贫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两广,两湖地区的孕妇,一旦女方查出有地贫,男方必须要查)

血常规可以检查出什么病?

有些不明真像的群众,认为现在医生很简单,认为只要有检验仪器+药品说明书就可以看病了。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血常规检查可以查什么病,同时要让他们知道,光靠仪器是不可能当医生的。

这是一张常见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

我们一项一项的来看。

首先,白细胞计数。如果白细胞计数高的话,那么可能的原因有感染和血液系统的疾病。但是是哪里的感染呢?如果是有咳嗽、咳痰,那么可能是肺炎;如果是右上腹疼痛、黄疸,那么可能是胆囊炎;如果有耳朵疼痛,外耳道流脓,那么有可能是中耳炎;如果患者白细胞、全身淋巴结肿大,也有可能是恶性的血液系统疾病。

中性粒细胞数量和百分比提高,提示可能是细菌感染

淋巴细胞数量和百分比提高,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者是淋巴瘤

如果是嗜酸性细胞增多,那么可能是有寄生虫或者是过敏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以反映抽血者是否有贫血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提示患者有贫血。但是造成贫血的原因又有很多,比如缺铁性贫血、巨幼贫、再障、慢性失血、肾脏疾病,这些都可以造成贫血。

医生要通过进一步的体格检查(就是中医的望闻问切)和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比如,医生如果发现患者血常规检查有贫血,那么还要询问患者的饮食、大便颜色、身上有没有出血点、小便情况等等等等。然后再进一步选择检查方式。

血小板数量可以发现患者有无血液系统或者免疫系统疾病。比如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等。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很多疾病的蛛丝马迹,但是确诊,还有赖于医生的判断和进一步的检查

血常规可以检查出什么病?

知麻糖来啦。血常规检验大家都很熟悉,只要你去过医院抽过血,血常规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既然血常规的地位这么高,那它的作用肯定是无可替代。那么血常规到底是检查什么的呢?可以检查出什么病呢?别急,小糖又来给你们上课了。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上是最基本的一种血液检查,主要检验的是血液中的各种细胞情况。血液中的有形细胞主要是三种,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通过血常规检验,可以看出各种细胞的数量与形态,由此可以推断出可能出现的疾病,或者指导医生进一步进行检查。其中,红细胞是血液中细胞数量最多的,它主要的作用是为全身器官输送氧气,这主要与红细胞中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有关,这种蛋白质叫血红蛋白。通过血常规检验如果发现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值时,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贫血,那么医生就可以进一步检查患者为什么会贫血,是血液疾病?消化道出血?还是说腹腔其他脏器的破裂出血等等疾病。第二种细胞是白细胞,白细胞虽然总数不多,但它是三种细胞中种类最多的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五类,每种白细胞都参与着人体不同的防御免疫任务。血常规检验时可以检验出白细胞的总数和各种白细胞分类的数量,如果总数增加或减少明显,那一般就代表着身体有了炎症和感染,然后再根据各种白细胞分类的数目变化来推断疾病的种类。比如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代表机体可能有化脓性感染;淋巴细胞增加代表病毒感染可能等等。当然,我们常说的白血病就是和白细胞有关,但并不是简单的白细胞数目增多或减少就可以诊断白血病,还需要做其他检查来明确诊断。血液中最后一种有形细胞就是血小板了,它是参与止血和凝血的主要细胞,当我们血管破损,血小板就会立即出发去参与破损处的凝血,直至将出血止住为止。一般血常规检查能检查出血小板的数量,一旦血小板数量低于下限值,就代表着身体的凝血功能出现了问题,那么医生就会进行下一步的检查,明确是否可能出现了其他疾病,比如有无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

通过上述的讲解,我们可以发现血常规的化验并不能明确诊断出疾病(最多贫血算唯一一种),但是它的意义却无可替代,它不仅可以早期发现各种疾病的征兆,还可以指导医生和患者的下一步诊疗方向,缩短明确诊断的时间。所以,血常规检验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种检查方式。

好啦,以上就是小糖本期关于血常规检验的一些科普啦,希望我们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朋友们留言讨论、咨询,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健康科普团队《知麻糖》哦。

BY:裤裤

血常规可以检查出什么病?

其实大多数疾病都不可能只靠查一个血常规来确诊。

什么是血常规?

血常规又叫“全血细胞计数”。顾名思义,就是统计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血液中的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大类。其中白细胞还可以细分为很多种类。

我们看血常规的化验单,重点看上面提到的三个指标就可以了。

怎样看血常规的化验单?

请看下图举例:

把图中三大类细胞圈出来,就一目了然了。

白细胞

白细胞在人体负责免疫防御,白细胞的升高意味着炎症感染、过敏性疾病、血液病等的可能性。中性粒细胞、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又分别担负不同的工作,其变化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红细胞

红细胞负责运送氧气。在红细胞中起到运送氧气关键作用的是血红蛋白。因此不仅要看红细胞的数量是否正常,还要看每个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的总量是否正常。如果比较低,就是有贫血。

血小板

血小板负责凝血功能。如果血小板的数量或者形态体积异常,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出血不容易止血。或者皮下受伤容易出现大块淤青。

唯一能靠血常规确诊的疾病可能就是贫血了。对于其它的疾病,血常规的异常最多只能提供一些线索,提示我们要进一步做其它的检查。

尽管如此,血常规还是具有快速、廉价、方便的特点,仍然是医生用得最多的筛查疾病工具。

关注郑医生百嗑,你就能学到更多常见多发病的知识。

血常规可以检查出什么病?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一.血红蛋白(Hb)

正常男性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或出血

二.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男性400-550万/uL,女性350-500万/uL,新生儿600-700万/uL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或出血

三.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人为4000-10000/uL,新生儿15000-20000/uL,六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uL

增高有两种现象,病理性增高表示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等;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应等可高达几万到几十万。生理性增高,运动,体力劳动,疼痛刺激,极度恐惧,冷水浴,孕期都会发生生理性升高。

降低则是某些杆菌、病毒、原虫感染,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减少症、恶性组织细胞并等,严重感染、化学、放射损伤均可减少。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以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等。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

白细胞分为5类:

1.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低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2.淋巴细胞(Lym),正常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3.嗜酸性粒细胞,正常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以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

4.嗜碱性粒细胞,正常0-0.01,临床意义不大

5.单核细胞,正常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五.血小板(PLT);正常(100-300)%

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六.红细胞沉降率

westergren法 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iahinhkob法 男性0-8mm/h,女性0-12mm/h

增高: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降低;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七.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一般血常规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即可!

血常规可以检查出什么病?

在平时生活中,如果我们身体有点不舒服需要去到医院看病的时候。经过大夫了解病情以及简单的体格检查之后,都会建议我们抽点血化验一下。而这些抽血项目中就有一个血常规。那大家都会疑惑:血常规是不是可以查出什么病症来?其实血常规并不可以查出什么病症来,但是血常规对诊断、治疗以及愈后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请大家跟随姚医生的脚步,带领大家解读血常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血常规都包含了哪些项目?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血常规包含了18个项目,每一个医院的检查设备不同,所以血常规包含的项目也不尽相同,但基本都包含了上诉的项目。那么当大夫看到这张血常规的时候,会重点看哪几项目呢?

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

这两个指标主要是反映一个细菌感染的情况。当这两个指标有一个或者同时两个出现上增高时一般主要考虑为细菌感染为主,比如常见的扁桃体炎、肺炎、阑尾炎、急性腹膜炎等疾病。但是白细胞升高也并不一定是就存在感染,也可以见于生理性原因,如饱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女性月经期、妊娠分娩期等都可使白细胞一过性增高。

当这两个指标有一个或者两个同时减少,则可以考虑免疫功能下降,一般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二、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一个人有没有贫血,就主要是看这两个项目,其中以血红蛋白为主。单纯的血红蛋白增多一般见于骨髓造血活跃以及其他生理性原因引起。如果血红蛋白升高同时伴有红细胞计数的升高时,则考虑为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下降则考虑为贫血。血红蛋白可将贫血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血红蛋白从正常下限~<90g/L属轻度,~60g/L为中度,~30g/L为重度,<30g/L为极重度。当出现轻度贫血时,可以考虑为疾病或者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的。当出现中、重、极重度贫血时,考虑急性失血引起的或者血液系统相关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导致。当有血红蛋白下降,同时伴有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容量时则考虑具有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三、血小板

如果我们身上出现一个小伤口,不一会伤口就止血结痂了,这是因为血小板的作用,所以说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凝血。

当血小板升高时,一般应激状态如生病时、药物因素、其他生理性原因引起;当血小板明显升高时,则说明血液凝血功能明显加强,这时候就容易发生血管堵塞,如脑梗、心梗、血栓形成等。当血小板下降时则说明血液凝血功能下降,如有出血情况发生时容易导致血流不止。同时还有自发出血的风险存在,这种情况多见于白血病、各种肿瘤化疗后等。

四、淋巴细胞计数

也是反映感染的一项指标,但是它反映的是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淋巴细胞增多现象就是麻疹、风疹、水痘、流行腮腺炎这几个病毒性感染疾病,这几个病症传播率还是很高的,所以比较常见。

当然血常规中其他的检查项目也是对诊断有指导的,但是最重要的便是以上几种了,其他的在这里就不一一表述了。当大夫拿到一张血常规化验单时,可以主要根据以上几个重要项目来考虑诊断方向,但并不能查出是什么病症?

关注和点赞姚医生,用最通俗易懂的言语传递科普知识,守护您的健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