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已经吃了几年的阿伐他汀的人出现了血脂正常,而血糖偏高的现象,需要停用他汀吗?有何依据?

以阿托伐他汀为主要代表的他汀类药物是当今临床广泛使用的口服降脂处方药物之一。

其显著的降脂作用早以得到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获得了证明:就是通过竞争性抑制我们肝脏在合成胆固醇过程中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活性,从而达到主要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但同样,上市不久后确实存在有临床报道称他汀类药物对我们人体的糖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可致血糖波动!

如图可见:不单单只有阿托伐他汀,服用其他他汀类药物同样存在有对病人的血糖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水平升高。

但关于他汀类药物是如何影响病人血糖的,却至今仍不清楚,主要观点是认为他汀类会影响病人胰岛素的分泌、引起胰岛素抵抗,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所致,还有的观点认为他汀类药物激活了一种特殊的免疫应答,使得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所以,题主提出吃了几年的阿托伐他汀的人血脂正常,而血糖偏高的现象,确实是有可能服用他汀类药物引起的。

这点也提示我们:以后有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或者是医生在推荐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一定要在用药前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尤其是有无血糖异常史,以便于注意观察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

那么,是不是一服用阿托伐他汀为代表的他汀类出现血糖升高,就必须停药呢?有什么依据?

答案非常明确:不一定,同时大多数情况下不建议停止服用他汀类药物!

依据主要有三:

第一条:他汀类药物确实可能存在致血糖升高的风险,而且我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也已经对他汀类药物说明书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关于影响血糖的不良反应的内容!

但是血糖升高这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特别低,在2010年有研究表明:4年期间,每255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中只有1个患糖尿病,而心脏病发作以及死于心脏相关疾病的人数却可以减少5.4个。因此,服用他汀类药物虽可能提高糖尿病的风险,但是其对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的益处更胜一筹,切不可将其风险与这么重要的益处剥离,弃之不用!

第二条,目前临床上,服用他汀类药物并非糖尿病患者的禁区,反而是重点推荐服用的一类降脂药!

(如图:阿托伐他汀药物说明书其适应症中明确指出了得了糖尿病是可以服用的)

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胆固醇水平高低,都应服用他汀类药物,除了因为糖尿病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以外,而且主要是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其中美国糖尿病协会在2004年就明确指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是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危险的首要目标,而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让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至少降低30%!

(如图:某医院对2014—2017年收治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第三条,事实上,每个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天生就是不平等的。比如年纪大的人肯定比年轻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因此不能因有人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升高血糖的风险,就简单的把患糖尿病的锅让他汀类来背,因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本身就比正常人更容易得糖尿病,而且哪怕有一些重要的心血管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烟酸等都有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是药三分毒,要综合考虑长远,权衡利弊!

如果已经吃了几年的阿伐他汀的人出现了血脂正常,而血糖偏高的现象,需要停用他汀吗?有何依据?

王医生,我吃了好几年阿托伐他汀,现在血糖偏高,怎么办?要不要停药或换药?

王医生说:所有的他汀都可能诱发新发糖尿病,所以,所以其它他汀也基本一样,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要不要停药那就要看开始为什么吃阿托伐他汀。

我们先看看首先明确,他汀不仅仅是降脂药,他汀可以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坏血脂,同时还能够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这个好血脂。大家都知道坏血脂是冠心病的罪魁祸首,好血脂可以预防冠心病,所以冠心病的朋友需要服用他汀。

更重要的是他汀不仅仅调脂,更是抗炎、稳定斑块,啥意思呢?

他汀就是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甚至可以逆转斑块的药物,所以只要是冠心病,不管血脂高不高,都需要长期服用他汀!

但我们的重点主要放在最常见的三点。

第一、使用阿托伐他汀有可能使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与药物剂量呈相关性,当转氨酶升高时,减小剂量,转氨酶可能回落。阿托伐他汀引起转氨酶升高时,可先予以剂量调整,或及时停药,肝功基本都能恢复正常。最主要的是一定要监测肝功,尤其服用第一个月。

第二、容易引起肌肉损害。这是所有他汀类药物的共同副作用。这个副作用比较麻烦,有时候会造成严重后果,使用期间,当有肌肉酸痛、肌肉无力的时候应该立即停药,去医院检查,检查血清肌酶。

第三、可能引起血糖异常,但指南明确提出,相对阿托伐他汀给患者带来的好处,阿托伐他汀造成血糖的升高基本上是微不足道的。长期服用期间,可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但在一般不推荐因担心血糖问题,就停服他汀类药物。因为他汀能给必须服用的患者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带来糖尿病的风险。

理论上阿托伐他汀常见副作用还包括:头痛、失眠、抑郁(由于阿托伐他汀为脂溶性,易通过血脑屏障,所以中枢副作用可能更明显),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

包括阿托伐他汀在内的他汀药物,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他汀有:肝功、肌酶、血糖等方面的副作用,但这并不影响他汀给更多的患者带来获益。

所以,服用阿托伐他汀对于部分朋友来说,发生血糖升高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是必须服用他汀,那自然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即使发生糖尿病,我们也需要继续服用,血糖问题需要按照糖尿病处理!

如果已经吃了几年的阿伐他汀的人出现了血脂正常,而血糖偏高的现象,需要停用他汀吗?有何依据?

吃了几年阿托伐他汀的人,基本上属于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人,因为二者都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还有就是已经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等的人,用于降低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风险。如果是单纯的高血脂用不着吃上几年。

1、长期吃阿托伐他汀,血糖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血脂正常了,而出现了血糖偏高,是否需要停药?这种担心主要来源于吃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血糖升高,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但有关大型临床研究证明这种发生几率仅为9%,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出现。而在所有他汀类药物中,研究表明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对血糖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大点,而匹伐他汀、普伐他汀对血糖的影响较小。

服用他汀类后,出现血糖偏高可能的机制是:他汀类药物增加其他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损伤胰岛β细胞、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等。同时也有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服用他汀后抑制了胆固醇合成酶,使体重增加。另一项研究表明,服用高等剂量的他汀(阿托伐他汀每天40mg或80mg,瑞舒伐他汀每天20mg或40mg)比中等剂量的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高12%,说明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与他汀的剂量有关。

2、他汀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获益,远大于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阿托伐他汀,属于降血脂药,既能够降胆固醇,也能降甘油三酯。另外,这类药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管内皮对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有利于降血压。也能够抑制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少动脉壁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的形成,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能够稳定和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还能够减少血浆中的C-反应蛋白,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另外,还有抗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血浆纤溶活性的作用。这些作用都有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上已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尤其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稳定和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无论是高血压伴有血脂异常,还是糖尿病伴有血脂异常,他汀类药物均能降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现有的数据表明,他汀类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获益比是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的9倍,可见他汀类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远大于新发糖尿病风险。而且使用中等强度的他汀类,不仅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而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中等强度的他汀平均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30%-50%,包括每日辛伐他汀20mg或40mg、阿托伐他汀10mg或20mg、瑞舒伐他汀5mg或10mg、洛伐他汀40mg、匹伐他汀2mg或4mg、普伐他汀40mg或80mg等。

3、长期吃阿托伐他汀,血脂正常,而血糖偏高,需要停药吗?

血脂正常,针对不同的人来说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一般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3.4就算正常了,但是对于高血压合并一个高危因素的人来说,降到小于3.4也就算达标了。但如果合并有两个及以上高危因素,或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人来说,需要降到小于2.6才算达标。高危因素包括:男性大于45岁或女性大于55岁,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对于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人来说,需要降到小于1.8才算达标。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是不建议停药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获益远大于风险。

同样的道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也不合并其他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但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等于2.6,也应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服用中等强度的他汀。而如果糖尿病患者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则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小于2.6才算达标。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并且有一个以上的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或者是已经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人,则需要降到小于1.8才算达标。高危因素包括:年龄(男性大于40 岁或绝经期后女性)、吸烟、高血压、慢性肾脏病或微量白蛋白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 04 mmol / L、体重指数大于≥28 kg / m2 、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也是不建议停药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获益远大于风险。

现有数据表明,使用他汀类药物出现血糖异常的情况,通常反应较小,而且可以通过血糖控制方案减弱该反应。如果本身是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控制饮食、适当增加降糖药的剂量,以此来消除他汀类药物使血糖升高的副作用,而不用停药。而如果是其他本身没有服用降糖药的朋友,达到降糖指标时,可以适当地服用降糖药,一般来说通过增加运动、调节饮食等措施,就能有效消除血糖偏高的这个副作用,而不是因此停药,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切记!

如果已经吃了几年的阿伐他汀的人出现了血脂正常,而血糖偏高的现象,需要停用他汀吗?有何依据?

吃了几年阿托伐他汀的患者血脂正常,血糖偏高,需不需要停服他汀?

回答是不需要。依据如下。

1.吃阿托伐他汀降血脂的人,应该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服药的情况下血脂降到正常,正是药物作用的结果。如果停药,血脂会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增高,就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增加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容易加重病情、引发心血管病急性事件。

2.他汀类药物是可以引起血糖升高,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但是发生概率很低。研究的结果是每255例4年增加1例。与他汀类药物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获益相比,总体获益与风险比是9:1,获益远大于风险。即使糖尿病患者,也是要服用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的,而且是获益的。

3.如果服药者已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或高危人群,血脂代谢异常,那么他的机体内很可能也存在着发生糖代谢异常、糖尿病的因素(因为都是代谢异常,有共病因素),本身就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即使不服用他汀,也可以出现患糖尿病的情况。很难确定患者的血糖升高是自身疾病发病还是他汀类药物所致。换句话说,他汀可以引起血糖升高,但血糖升高不一定是他汀所致。

4.他汀类药物升高血糖、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的不良反应属于这类药物的类效应,而不是阿托伐他汀独有,只是不同他汀药物的作用程度不完全一样。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中降胆固醇作用比较强的药物,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血脂正常,那么换用其他药物,一是可能会影响降脂效果,二是不一定能减少血糖升高风险。

综合上述考虑,服用阿托伐他汀后血脂正常、血糖偏高的患者,无需停服他汀,而只需要根据血糖偏高的程度,进一步检查诊断,必要时药物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已经吃了几年的阿伐他汀的人出现了血脂正常,而血糖偏高的现象,需要停用他汀吗?有何依据?

阿托伐他汀是一类临床使用很广泛的口服降脂药,主要用于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胆固醇,达到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目的。但是2012 年11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通报,提醒患者和医务人员警惕他汀类药物的血糖异常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新发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空腹血糖水平升高、糖尿病血糖控制恶化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患者如果出现多饮、多尿、疲乏、多食等可能与血糖紊乱或糖尿病有关的症状,应立即向医生咨询,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如果患者已患心血管疾病或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必须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水平,即使出现了血糖升高的不良反应,也应权衡利弊,不能随意停用他汀。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为他汀类药对心血管疾病的获益远远大于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二者的关系是9:1,不能因为有新发糖尿病的风险而放弃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警惕他汀类药品血糖异常不良反应及与HIV蛋白酶抑制剂的相互作用. 中国药房,2013 (1) :29-29.

[2] 李鹏,梅丹. 他汀类药对血糖的影响[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2):102-103.

[3] 孙静,陈铁龙,陈启兰. 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6):162-164.

作者:李春钰 单位:北京丰台医院临床药学室、药事网成员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如果已经吃了几年的阿伐他汀的人出现了血脂正常,而血糖偏高的现象,需要停用他汀吗?有何依据?

阿托伐他汀吃了几年了,血脂已经正常,但血糖却出现了偏高的现象,这时候需要停服他汀药物吗?对于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朋友想要了解的一个情况,但是我能给出的答案却是,不一定。为什么不一定,今天我们就来详解一下——

首先要确认的是,血糖的升高与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的关系

很多网上的信息中都有提到,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的现象,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临床证据,证明阿托伐他汀可以引起血糖升高的问题,如果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期间,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想确认是否是服药引发,可以停药一段时间,如果停药后,血糖能够恢复正常,再次服药血糖又升高,那么可以确认是服药所引起。

是否需要停药,也要分情况

首先可以确认的是,即使是糖尿病人,也是可以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的,而且研究表明,经过对近3000名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多年的追踪研究发现,人均口服10mg的阿托伐他汀或安慰剂,在近4年的随访期间,治疗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中低危人群,服用药物控制血脂达标后,可以考虑停服阿托伐他汀,通过生活的控制和调理来控制血脂,但也需要定期检查血脂指标,防止高血脂问题的再次出现。

但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和极高危人群,如已有冠心病的患者,或者有多项心血管的疾病风险,如吸烟,肥胖,慢性肾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情况的高危患者,血脂仅仅达标也是远远不够的,服用他汀类药物除了控制血脂以外,还有稳定斑块,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因此,不论血糖是否升高,不论血糖是否升高是否由服药引起,仍然要坚持服用阿托伐他汀,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最后,总结一下,是否需要停服他汀类药物,不是根据血糖是否升高来决定的,而是根据身体的健康指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需要来决定的,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极高危患者,长期服用他汀的身体获益,要远远大于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血糖代谢异常的风险,因此,还是应该坚持服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