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肺炎,您都了解吗?
肺炎支原体肺炎,不是学医的,听起来是不是感觉有点绕口,我读大学时候那会第一次看到这个病,也感觉老师是不是写错了,多了两字“肺炎”,等我学完以后,完全不是。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由来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病变。可见前面肺炎支原体指的是病原体,而后面的肺炎指的是引起病变的位置及表现,不管是哪一个肺炎都不可以舍弃。不过过去因病因不明确实不叫这个名字,称之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到了1964年才被正式命名为肺炎支原体肺炎,这种肺炎支原体是目前引起人类社区获得性肺炎重要来源之一,基本上占了5%—30%,因此,是非常常见的!
但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支原体都有致病性。支原体作为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组原核细胞型维生素,是目前为止发现的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换句话说,它不用宿主细胞也可以自己活的好好的,其广泛存在于我们的自然界,目前发现的有150多种,大部分都是正常的菌群,而从我们人体分离出16种,但明确有致病性的只有5种,而肺炎支原体就是其中的一种! (电镜下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形态呈短细丝状,在临床上分离出来的肺炎支原体生长比较慢,一般要经过2—3周才能长到可见的菌落,这其实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医院做微生物培养检查时候,往往不能立马取得报告的原因,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知道它是什么感染!
肺炎支原体的流行特点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气溶胶传播,一般多为散发病例,但是每隔3-6年,容易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环境封闭的地方集中发病,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5-20岁的发病率最高!
但目前对于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后具体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只知道肺炎支原体能迅速粘黏在我们的呼吸道上皮,然后再迅速向下呼吸道扩散传播感染。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肺炎支原体肺炎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但只有3%—10%的感染人群会发展为肺炎!
大多数人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刚开始感染的数天到一周基本上没啥症状,后来才会逐渐表现为乏力、头痛、咽痛、肌肉酸痛、咳嗽明显,为发作性干咳,而且以夜间咳嗽严重最为明显,一般为中等发热,当然临床上也有患者不出现发热的,但可伴有鼻窦和耳部疼痛。
明显的阳性患者,可见咽部和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而且以肺外症状多见,表现为斑丘疹、结节性红斑、多形性红斑、水疱疹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其中以斑丘疹和水疱疹最为常见!
如何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肺炎支原体肺炎需结合临床及病原学共同来诊断!
- 青少年居多,症状相对较轻,干咳为主,没啥胸部体征,但X线看起来又较重,而且多变,呈毛玻璃状;
- 肺外表现比较多,以斑丘疹和水疱疹最为常见;
- 血常规发现外周白细胞不高;
- 取呼吸道标本培养,但因生长缓慢时间需要1-3周,没啥早期诊断价值,因此目前临床上把血清学试验作为诊断肺炎支原体最主要的手段,如下图是其中冷凝集实验发现诊断的方法:
为了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的需要,目前医院检验科在原有检测肺炎支原体IgG抗体的基础上增加 IgM抗体检测。
关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 儿童以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首选抗菌药物,主要是第 1 代和第 2 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其中,以 2 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的阿奇霉素因使用天数较少、生物利用度高以及细胞内浓度高,依从性及耐受性均较高,可作为治疗首选。
- 成年人可使用氟喹诺酮类,推荐新氟喹诺酮类中的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注意:儿童不得使用四环素及氟喹诺酮类!
具体各个疗程时间如下图:
肺炎支原体肺炎,您都了解吗?
肺炎支原体肺炎顾名思义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它属于非典型病原体,因其生长速度缓慢,很难通过体外培养确切得到病原体,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潜伏期一般1~3周,可出现干咳、低热、乏力、耳痛、皮疹等,也可出现高热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一般正常,部分患者会有所升高。
肺炎支原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致病菌之一,但其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有所区别,从临床表现来说,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症状更为严重,肺炎支原体所致肺炎可能出现自发缓解的情况,另外两者的抗菌药物选择也有很大区别。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不可选用我们常见的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可选用的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这三类抗菌药物都有局限性,大环内酯类目前对肺炎支原体的耐药率逐渐升高,一般建议在用药3天后,病情若无好转,建议更换药物;喹诺酮类对人体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我国一般不建议该类药物用予18岁以下患者,也就是说不能用于儿童;四环素类药物可引起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因此不建议用于8岁以下儿童,虽然都各有限制,但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权衡利弊选择药物;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抗感染疗程一般在两周左右,部分特殊患者可延长至三周左右。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肺炎支原体肺炎,您都了解吗?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常有小流行。(诊断要点)1,症状体征:多缓起,可有头痛身痛,畏寒发热,咳嗽是突出的症状(热退后仍可咳嗽),有时出现痰中带血,肺部体征不显,可有单侧呼吸音减低,干湿罗音,很易与病毒性肺炎相混。2,实验检查:白细胞常不增高,有血沉加速,红细胞冷凝试验滴定度升高(1:32以上),补体结合试验阳性。3,x线检查:多为单侧下叶淡薄斑点状或斑片状模糊阴影,有的呈扇形自肺门附近向外伸展,兼有肺纹增强。4,鼻咽拭孑培养:可找到病原体。
肺炎支原体肺炎,您都了解吗?
肺部由于被肺炎支原感染,出现发炎的症状,则形成了肺炎支原肺炎这一疾病。身体健康的人接触其他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吸入了支原体肺炎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喷出的口、鼻分泌物后,使支原体通过呼吸道进入健康人群的体内,肺炎支原体这一微小生物及其代谢物作为一种病原体,引发了过敏反应,进而导致呼吸道感染引发肺炎。青年人群及婴幼儿比较容易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会出现乏力、咳嗽、咳痰、发热、食欲不振、咽痛、头痛、腹泻等症状,其中发热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即便体温恢复正常也可能仍有咳嗽。除此之外,淋雨受凉、保暖不够导致感冒、气管炎,感染了其他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吸入了煤油、汽油等异物也是会引发肺部感染导致肺炎的。
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预防,一是适量地多喝热水,注意饮食,在确保每天摄入身体所必须的营养物质的前提下,有合理健康的膳食,保证食物干净安全。二是保证室内空气干净新鲜,避免细菌病毒等通过不洁净的空气传播反复感染患者。三是远离医院等可能存在较多细菌病毒的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感染情况的病人,在流行感冒高发期则更要注意减少到公共场所。四是注意季节变化,气温变化时要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加重肺炎的情况,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指导专家:王春梅,副主任医师,德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梗阻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及呼吸衰竭,间质性肺病,肺梗塞,肺肿瘤等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肺炎支原体肺炎,您都了解吗?
我是儿科医生,专业的问题由专业解决。
关于支原体感染和支原体肺炎这些年来是临床是热了又热的话题,因为支原体肺炎的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因为支原体肺炎比一般的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难治,疗程长,疗效不好确定,还因为支原体肺炎太容易反复了,所以,家长也对支原体肺炎感到无可奈何,孩子一旦生病,影响生长发育,影响学习,影响家长工作等等,因此很多家长一直特别关注支原体肺炎。
一、支原体是什么病原体?
1、支原体的理化性质: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已知能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最小的微生物,能通过细菌滤器,需要含胆固醇的特殊培养基,其菌落特别小,与粘液病毒又有相似之处,没有细胞壁,革兰氏染色阴性,能耐冻。
2、支原体传播: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冬季发病,散在发病,儿童及青少年患病率高,预后一般。
二、支原体肺炎症状:
1、有2~3周潜伏期,前期容易当普通肺炎对待。
2、起病不急,有不规则发热,体温38~39℃左右,咳嗽、畏寒、头疼、咽痛及胸痛,支原体特征性咳嗽类似百日咳,可以出现痉挛性咳嗽,一般无痰。
三、支原体肺炎诊断依据:
1、反复咳嗽发烧时间半个月之久,因为支原体感染灶累积肺间质,所以一般无痰,感染中毒症状较重与体温反应不符。
2、肺部听诊也与肺炎的症状不符,听诊较少听见啰音,而X线胸片显示肺野有片状阴影。
3、常规应用一般抗生素治疗几乎无效,而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及阿奇霉素是有显效。
4、做血清支原体抗体测定滴定度高,最高可达1:160或更高,咽拭子培养阳性。
四、治疗
1、控制感染,主要选择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坚持疗程2周。
2、一般对症处理,物理降温,止咳对症处理。
3、坚强生活护理,空气流通并消毒,多饮水,清淡饮食,注意营养。
总之,支原体肺炎病原体较复杂,感染后清除时间长,临床症状有一些可疑之处,因此治疗应以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感染,疗程应足够,才可以治愈,否则如果支原体清除不力,支原体肺炎容易反复。
肺炎支原体肺炎,您都了解吗?
(医患家特约作者: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感染病研究所 贾医生)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疾病。由于其不同于典型的细菌性肺炎,在使用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常用药“青霉素”后无效,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归类于“非典型肺炎”。其病原就是肺炎支原体,这种致病微生物比细菌小,比病毒大,通过急性期病人的口、鼻分泌物经空气进行飞沫传播,主要感染婴幼儿、青少年、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临床症状支原体肺炎全年可发病,其季节性特征在不同国家及地区均有差异。其感染的临床症状不算典型,具有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类似的发热、咳嗽等症状。对儿童及老年人常见长时间的、持续地、较剧烈的咳嗽,可以提示临床。常见的细菌性肺炎起病急,但支原体肺炎常有2~3周的潜伏期,还容易造成反复感染,需要进行一些特殊化验诊断。
胸片与常见细菌性肺炎(如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主要于肺泡腔内发病的特点不同,肺炎支原体主要侵袭小气道,使支气管壁出现水肿、炎症,渐渐向周围肺组织发展,至呈现大面积的肺实质病变。拍摄胸片(如X光、CT)发现血管增粗、支气管壁增厚有助于诊断此病。
病原微生物检验怀疑支原体感染及复发的特殊人群,以及使用抗生素后无明显效果的患者,临床需考虑非典型致病菌,而支原体感染常居首位。使用痰培养细菌的方法很难培养出支原体,需要抽血进行血清学检验。“肺炎支原体IgM(阳性+)”、“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阳性+)”均代表患者有支原体感染,需要针对性治疗。
治疗药物的选用支原体感染的针对性抗生素是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等,疗效确切。这几种药物主要表现为临床副作用不同,患者可以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遵医嘱选用。同时合并其他细菌、病毒感染的患者,还要根据药敏进行与其他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对于抵抗力低下,重症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尤其是婴幼儿,要注意及时就医,避免造成心脑、肝肾等脏器的损伤影响。除抗炎外,配合缓解症状,如使用解痉平喘药缓解憋气、胸闷等;使用雾化吸入减轻气管水肿等。对于重症患者可在医生监测下配合使用激素,治疗肺外并发症,防止肺组织进一步实质性病变。
肺炎支原体肺炎目前已是临床常见病,患者与家属不必过度紧张。及时就医使用有效地针对性的抗生素,再配合合理的护理干预,如鼓励排痰、多饮水、物理降温、饮食清淡等,就能够做到明显地控制病情、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