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千亿“软性毒品”槟榔,和正在上瘾的6000万中国人」一文刷爆朋友圈?
这篇文章在陈大夫朋友圈也是突然间被爆转,说实在话,数据罗列给人一种非常震撼的感觉,有很好的警示意义,但是就怕不断重蹈2013年覆辙!
“槟榔加烟,法力无边”这句话在槟榔爱好者里广为流传,近年来食用槟榔的人越来越多,同时关于槟榔致癌的新闻也确实时常出现。
如果大家看过2013年7月14日的央视《新闻30分》报道的关于槟榔与口腔癌发病有密切关系的新闻,那时候关于“槟榔是一级致癌物”“60%的口腔癌患者都有吃槟榔的习惯”等有关槟榔致癌的新闻,在第一时间确实把槟榔推上了风口浪尖,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而且在新闻报道后的2个月内,以槟榔作为第二大热带经济作物的海南,槟榔果从原来收购价的3元一斤一路下滑,直接跌至5毛钱一斤,还不及工人的采摘成本和运输成本,在海南临水、万宁等槟榔种植地区成片成片的槟榔在树上发黄而无人问津。
当时据海南政府统计,直到2013年底,“槟榔致癌风波”给海南槟榔行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直接损失近40亿元,约2万工人歇业。而纵观全国整个槟榔行业,有关业内人士估测,当年受“槟榔致癌风波”的影响,造成应该差不多有80亿元的经济损失。
但是,几年的光景过去了,如今槟榔的销量非得没有一蹶不振,近年来更是一路高歌,食用槟榔的人那是逐年增加。全世界,食用槟榔最多的是印度,在印度约有33%的人群食用槟榔。而在我国,传统食用槟榔的地区主要在台湾、海南、湖南。这些地区的食用槟榔的人群比例,台湾10%,海南30%,湖南地区食用槟榔的人群比例甚至高达70%以上,像湖南的湘潭,更是超过80%以上的人吃槟榔,湘潭人爱吃槟榔那真是出了名的。“恰个槟榔不咯?”是湖南人特有的交朋会友的文化,就如同男人之间见面相互递烟一样寻常,而且在湖南地区槟榔是男女老少都通用的招待之物。
所以,像如今“「千亿“软性毒品”槟榔,和正在上瘾的6000万中国人」这样类似文章刷爆朋友圈,实质上,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又如何,人是健忘的,新闻文章是会过时的,人们还是最终点赞转发过后毫无意识的继续嚼食着槟榔!
甚至像在印度和东南亚地区不仅习惯食用槟榔,同时还习惯槟榔加烟,那些地区的口腔癌发病率非常地高,约占全球的58%,在我国海南地区也同样的,食用槟榔的人口腔癌患病率约2.3%,而又吃槟榔又吸烟的人患病率增至20%。
所以,刷爆朋友圈只不过是一种假象,要做的口中无槟榔才是最主要的!
如何看待「千亿“软性毒品”槟榔,和正在上瘾的6000万中国人」一文刷爆朋友圈?
这篇文章我也看过了,写得非常客观,里面有大量的数据,内容触目惊心。槟榔和香烟一样,大家都知道有害,可以致癌,很多人却戒不掉。根据IARC(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长期嚼槟榔增加口腔癌的发病率,在2003年8月7日特别刊物第85卷中,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从国内的研究显示,我国的口腔癌患者中,大概有88%的患者都有长期嚼槟榔的习惯。
槟榔为什么致癌?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物理性的损伤
嚼槟榔的时候,槟榔的纤维摩擦会造成口腔粘膜的损伤,长期咀嚼槟榔会导致损伤迁延不愈,造成慢性的炎症损伤,我们人体在修复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基因突变,导致癌症的发生,形成口腔癌。
第二,生物毒性
槟榔中含有大量的多酚和多种生物碱,最主要的成分是槟榔碱,槟榔碱可以导致上皮细胞凋亡。槟榔碱在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亚硝基化,产生亚硝基胺,这是公认的致癌物质。
所以,槟榔致癌这是毋庸置疑的,一类致癌物代表这种物质是肯定致癌,长期吃槟榔肯定是不好的。但是,和香烟一样,槟榔存在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利益,每年可以创造大量的GDP,如果从医学的角度,医生肯定是希望能够禁售槟榔,但是,我们医生说了不算,只能够劝人少吃槟榔,还需要国家的有关部门多多宣传槟榔的危害,在槟榔的外包装上面标注槟榔的危害,限制槟榔的销售,甚至是禁止销售。
很多口腔癌的患者都后悔不已,如果有来生,以后再也不吃槟榔,因为口腔癌是非常痛苦的,做完手术之后,会影响吃饭和讲话,外观也有影响,非常痛苦,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如何看待「千亿“软性毒品”槟榔,和正在上瘾的6000万中国人」一文刷爆朋友圈?
“快乐的小大夫”为您解答。欢喜关注
看到文章《千亿“软性毒品”槟榔,和正在上瘾的6000万中国人》,真是触目惊心。
文中的“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泡酒,永垂不朽”让人警醒。
作为北方人,身边没有吃槟榔的的人,但槟榔是一级致癌物质却早已经知道。
每每身边的人说起海南、台湾和湖南人吃槟榔的时候,都认为难以理解。
其实用同理心我们就能理解,槟榔就像烟草一样,明知有害却有成瘾性,一旦吃上就会成瘾。
加上利益和税收的问题,不但没有人制止,一些人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口腔癌,无脸人就在那里,里面的一个个真实病例难道不能让吃槟榔的人警醒吗?
答案是不能的,我认识一个南方的朋友,人很好,就是每次见到他的时候都是在嚼着槟榔。
我也是个无趣的人,每次见到他的时候都劝他不找再吃了。
他说也是下了好多次决心不再吃了,可是每次都失败。
槟榔引起口腔癌的几率是0.2%,好像这个几率很小,但是你知道我国所有癌症的发病率也就是这个比例。
在湖南,从3岁的人到70岁的人,接近50%的人吃槟榔,这些人患口腔癌的几率是吃的越多,吃的时间越长,患口腔癌的几率越高。
并且有些商家却说,健康的吃槟榔,真实睁着眼睛说瞎话。就像有人说抽烟健康一样。
不要为了经济放弃监管,不要为了一时利益,让人失去健康。
这篇文章之所以在朋友圈刷爆,因为气愤、无奈,还有希望能像权健事件一样,禁止槟榔。
“快乐的小大夫”每天为您推送健康医学知识,分享病例,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呦!如何看待「千亿“软性毒品”槟榔,和正在上瘾的6000万中国人」一文刷爆朋友圈?
就文章本身而言,指出了长期存在的问题,值得每一个人关注了解。
文中指出:嚼槟榔在某种意义上和吸烟有很多相似之处——提供快感、成瘾、长期使用有害健康等等。然而在现实中二者的“待遇”又很是不同。例如国家对烟草销售的销售,税收,广告宣传等等方面都有较为严格的管控,近些年来也一直在推行宣传禁烟与推行相关政策;而对于槟榔呢,目前从各个方面来看,给人的感觉似乎只是一种普通食品而已。
造成目前这种的原因,以及为什么在专业人士与媒体的反复呼吁之下文仍无力改变,文中也有明确的答案。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回顾烟草行业的历史,不难发现观念的确是需要时间才能够深入人心的。所以目前能做的只有坚持反复科普,让更多人有所了解,主动选择保持距离。
仅此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如何看待「千亿“软性毒品”槟榔,和正在上瘾的6000万中国人」一文刷爆朋友圈?
槟榔早就已经被证实可致癌,这一点是不需要质疑的。
文中有一个概念错误必须纠正一下。一类致癌物并不是说明致癌性的强弱,而是说明该物质对人类致癌证据充分。这其中包括:
①有设计严格、方法可靠、能排除混杂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②有剂量反应关系;
③另有调查资料验证,或动物实验支持。
调查数据显示:
摈榔消耗最大国印度,口腔癌发病率世界第一。中国的槟榔消耗最大省湖南,口腔癌患病率超出全国平均20倍。
摈榔本身即是致癌物,不是因为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入了致癌物,请大家记住这一点。
槟榔为什么会致癌?- 摈榔纤维粗糙,会造成口腔黏膜物理损伤,长期咀嚼槟榔,会导致损伤迁延不愈,引起局部慢性炎症,口腔粘膜细胞脱落频率明显增加。黏膜下纤维化和白斑病都是口腔癌的前期病变。
- 槟榔含有大量的槟榔碱,能明显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并干扰细胞外基质大分子(胶原、弹性蛋白等)的沉淀和降解过程。
- 吸烟和咀嚼摈榔可协同促进口腔癌的发生。同时吸烟的槟榔爱好者发生口腔癌的几率更高。研究表明,咀嚼含烟草的槟榔,唾液中的毒性物质会显著升高,对细胞DNA合成等过程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 摈榔裹上萎叶或烟丝、沾上石灰的吃法,可让口腔获得强烈的刺激感,但是致癌性更强。摈榔的熏制工艺,也让其残留更多的致癌物质。
(长期咀嚼摈榔的牙齿。)
- 破坏口腔黏膜,形成溃疡。
- 损伤牙龈,造成牙龈炎,容易形成牙结石。
- 加重下颌关节负担,引起下颌关节弹响、疼痛等症状。
- 加剧牙齿磨损。
- 损害味觉神经和唾液分泌,影响消化功能。摈榔渣对胃壁有刺激,可引起胃炎。
香烟同样对人体有害无益,为什么香烟没有被禁售?
酒同样也是一类致癌物,全世界照样也卖得很好。
这是因为这些行业生产成本低,售价高,能获取巨大利润,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在很多地区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要彻底禁烟、禁酒,阻力太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摈榔在南亚、东南亚、西太平洋岛屿等地,分布着6亿槟榔消费者。我国海南、台湾等省也存在这一习俗,内地开始形成食用摈榔的习惯,不过是最近这些年的事情,现在开始控制,还来得及。
首先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意识到它的危害。
其次应该规范生产厂家的经营行为,不得夸大和虚假宣传。
应该效仿印度,在摈榔包装上,用醒目字体印上警示标志。类似“吸烟有害健康”。
只有让大家都充分认识到其危害,自觉地主动远离它,才有可能让这个行业慢慢地萎缩。
不知道你怎么看?
欢迎关注郑医生百嗑,每天学习更多实用医学知识。欢迎留言。
如何看待「千亿“软性毒品”槟榔,和正在上瘾的6000万中国人」一文刷爆朋友圈?
江湖上从来不讲对错,只讲立场。
槟榔致癌,这本来是一个健康常识问题,但是因为人的立场不同,解读也不一样,搞来搞去就是狠混乱,结果吃瓜群众更不知道该听谁的。(这个“狠字”不是错别字,因为“很”已经不能表达我的立场了)。
先说槟榔致癌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致癌物的定义,槟榔是一级致癌物。这个级别的致癌物,是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些物质可以导致人类的癌症。同一级别的致癌物,有黄曲霉素、马兜铃酸这样的天然物质,也有甲醛这样的化学物质。
有什么样的证据证明槟榔能致癌呢?太多了。
流行病学的数据就有很多报道,比如在台湾地区,如果每天嚼20块槟榔块,连嚼20年,得口腔癌的风险就会增加到9倍。即便没有嚼那么多槟榔块,如果跟不嚼的人比起来,得口腔癌的风险也会增加3倍。
当然,不能只靠流行病的数据来证明致癌性,比如不能因为非洲疟疾多,癌症少,就认为疟疾能抗癌。
但如果只是有流行病学的数据,世界卫生组织也不会把槟榔认定为一级致癌物。动物试验表明,槟榔的提取物,如槟榔碱和槟榔产生的亚硝胺(也称为槟榔特异性亚硝胺,BSNA)能够诱导动物产生肿瘤。 其中的槟榔碱被认为是主要的致癌成分。
所以槟榔的致癌性,基本就是铁板钉钉的事。
为什么说立场会影响解读呢?因为槟榔的消费是一个产业,既然是产业,就有很多人靠这个养家糊口。得癌症会死人,如果一个产业消失了,这些人没法养家糊口,也会死人。
所以,槟榔产业分分钟就能找到“专家”出来辟谣:每天嚼的这点槟榔,哪有什么致癌性!
这绝对不是瞎说,因为辟谣都辟到央视了。
好嘛,央视都这么说了,还能有错吗?
所以,我说这江湖上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如果你要问我支不支持禁售槟榔?我当然支持禁售了!但是,我支持禁售就有用吗?
香烟也是致癌物,我也支持禁售,那又怎么样呢?这个产业带来多少就业,给国家提供了多少税金。
而且因为这个立场论,肯定会有人跳出来问我:“你支持禁售槟榔,支持禁售香烟,你到底得了谁的好处?你到底安得什么心?”
可见,江湖里不会有什么学术问题,否则以前怎么会有这样一个词:又红又专!
所以呢,反对禁售是没有用的。不过我倒是有个提议:
台湾的槟榔也是个很大的产业,因为竞争激烈,销售槟榔的“槟榔西施”穿着都很火爆!
(截图来自"Youtube")
我觉得可以参照台湾模式,但是内地“槟榔西施”的标准应该高于台湾标准。有着旷世的容颜和身材,咱们就不用禁售槟榔了,大家还是去买,好歹是支持国家GDP,立场没有问题。
但是买来的槟榔最好不要吃,支持一下自己的身体!
眼福也是福啊。
参考文献:
1. Wu MT, Lee YC, Chen CJ, Yang PW, Lee CJ, Wu DC, Hsu HK, Ho CK, Kao EL, Lee JM. Risk of betel chewing for oesophageal cancer in Taiwan. Br J Cancer. 2001;85(5):658-60. doi: 10.1054/bjoc.2001.1927. PubMed PMID: 11531247; PubMed Central PMCID: PMCPMC2364131.
2. Sharan RN, Mehrotra R, Choudhury Y, Asotra K. Association of betel nut with carcinogenesis: revisit with a clinical perspective. PloS one. 2012;7(8):e42759-e. doi: 10.1371/journal.pone.0042759. PubMed PMID: 22912735.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