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医疗工作者们都怎么过年?你们在值班期间都遇到过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虽然家在梅州,工作在广州,同一个省,可每年过年依然不能做到年年回家陪父母,面对广州的房价压力,聚少散多真是常态!

其实大家真不用多好奇医疗工作者怎么过年,跟大家在公司、在机构值班基本上差不多,唯一差别就是有时候真的很忙,而且性命攸关时刻多。记得有一次年三十,正准备吃完饭在值班室看春晚时候,结果来了一家人,护送一个八十多岁老奶奶来就诊,老奶奶出现手脚麻木,下肢疼痛,开始大家都以为老奶奶没什么事,因为老奶奶年轻时候就有腰间盘突出,以为还是腰间盘突出导致的,就没有多在意,一家子也忙着过年,没多注意老奶奶身体变化,结果正准备给老奶奶洗澡换新衣服过新年时候发现,老奶奶的腿是紫的发黑,而且摸上去感觉凉凉的!

一家人被吓坏了,急忙把她送到医院来,我连忙让老奶奶做了下肢多普勒彩超,发现老奶奶是因为出现了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后导致下肢缺血引起的,所幸送的及时,不然再拖个几个小时,就可能导致下肢缺血坏死面积进一步扩大,那可能那年就是老奶奶极过得最后一个年三十了!

所以,对于大部分过年值班的医务人员来说能吃上年三十热乎乎的饭实属不易,大多数时候都要经过微波炉再热一下!

好奇医疗工作者们都怎么过年?你们在值班期间都遇到过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节日的主题就是一个团聚,但医院里还是有很多人因为值班或治疗无法回家团聚,我就来说一说精神病院在医院过春节的患者的故事吧。

先来介绍一下我工作的科室,我工作的科室是精神科封闭女病区,每年春节都有很多患者和家属因为治疗的需要在医院过春节,甚至医院放假的时候也有30多个患者和个别的陪护家属在医院渡过。

记得去年春节有一对母女,女儿是我的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受情绪影响总是有波动,本来春节以前病情总算平稳了下来,患者的妈妈跟我商量好要带她回家过春节,顺便检验一下病情的恢复的情况,但到春节前两天的时候,妈妈又怕她过年人一多病情再有变化,所以跟家里的爸爸商量后决定留在医院陪女儿一起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我能理解妈妈的担心,毕竟经过很大的努力她的病情才最终平稳下来,跟一个春节比,孩子的病情更重要了。但毕竟是春节,是中国人全家团圆的日子,而且春节期间医院只提供住院患者的餐食,对外的食堂是关闭的,周围的饭店也大多都闭店回家过节,母女俩春节期间要怎么过呢?查房时看着母女俩摞得整整齐齐的方便面和火腿肠真的觉得心里不好受,即使在医院过年,也不该这么苦,起码我真看不下去。虽然大老爷们不会做饭,但好在我有一个贤惠的妻子,跟妻子商量这事,妻子说反正过年人也多,不差母女俩的饭,就一天帮忙带一顿饭吧。于是不管有没有值班,春节期间每天都到医院一趟,给母女俩送一顿饭,即使初三回娘家也让丈母娘多带出了一份这娘俩的饭。大年初七上班后食堂恢复供餐,也就不用我带饭了。后来女儿出院的时候母亲为我做了一面锦旗,其实医生需要的真不是锦旗,是自己的患者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是能帮助她们回归正常的生活。

今年过年病房里大概也要有30个左右的患者没办法回家过年,她们不会孤单,有我们医生和护士陪伴她们一起过年,而且春节期间食堂给患者准备了精致的年夜饭,晚上病房还会组织大家一起看春晚,甚至过年吃的冻饺子院里已经组织大家包好、冻好了。

即使祖国最北端的精神病院里,中国人的春节也是有温度的。希望所有的精神障碍患者和他们的家人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希望生肖的更替能够带走困扰他们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让她们都能恢复到回归原本生活的程度,春节快乐!

好奇医疗工作者们都怎么过年?你们在值班期间都遇到过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我的老家在四川,我工作的医院在广州,隔了一千多公里。自打我干上神经外科之后,我就基本上很少回家过年了。神经外科太忙了,尤其是过年、过节期间,各种车祸、脑出血发生率都在这一时段猛升,因此急诊手术特别多,想走都走不开。

春节过年七天乐,有一半的时间基本上是在手术室里面渡过,见得最多的不是自己的亲人,而是手术室的护士妹子们,以及一个个忧心忡忡的家属。

其实在喜气洋洋的节日里,去给家属宣告死刑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我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有个病人在家里的团年饭上,突然脑出血发作,人一下子倒在了饭桌上。家属手忙脚乱的将老人送到了医院。

做完CT颅内大出血,患者本身有高血压,喝了酒之后,一激动,血管爆了。我去给病人家属谈了话,详细告诉了他们现在目前老人家的情况,手术的成功率很低,可能花了很大一笔钱之后,救过来仍然没有办法脱离呼吸机。这就等于是给病人“宣判死刑”了,潜台词就是告诉家属不要选择手术了。看着家属痛苦的表情,五味杂陈。

当然,也有顺利抢救过来的,我记得很清楚的是一个银行的员工,40多岁,也是春节期间突然脑梗塞了。虽然来的时候很严重,已经半身瘫痪了,但是还好比较及时,立即采取溶栓,真的是争分夺秒啊。溶栓很顺利,之后患者恢复到能够下床走路。那天晚上,家属给我们买了两个肯德基全家桶,我吃了三个汉堡包,吃的好饱。

想到了自己远在一千公里外的父母,自己有的时候也很担心他们的身体。希望明年能和父母在一起过一个年。

好奇医疗工作者们都怎么过年?你们在值班期间都遇到过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有一年,我们不仅没有回家,而且是全家在医院里面过的年。

大家都知道,医院里那怕逢年过节,也都是要有人值班的。临近过年,基本上能够出院回家过年的病人们纷纷都走了,只剩下实在没办法走的。原本熙熙攘攘的住院部也会变得冷清许多。

那一年,我生完孩子,产假三个月就提前开始上班了,因为人手不足,过年的时候排班,我妈和我都排在了一起,我妈三十值班,而我是初一。当时我儿子才几个月,来来回回折腾,总归是不现实的,于是我们心一横:干脆在医院过年好了!

那是17年的春节,病房里还剩下9个病人,都是刚好因为生娃的时间碰巧在过年,而留在了医院里。医院给每个住院病人准备了水饺和水果慰问,大家还一起互相交换了准备的年夜饭,你送我一碗自己包的牛肉水饺,我给你尝尝自己卤的猪蹄,吃完了饭,唠唠嗑,用手机看晚会。原本冷冰冰的医院,在这个大家都在团聚的时刻,也有了家的温馨味道。其实,只要是亲人在一起,不管在哪里,都是过年嘛!

有意思的是,这一夜过得并不平静。

晚上一点的时候,忽然听到急促的脚步声和拍值班室门的声音。原来是来了一个急诊产妇,产妇虽然到了预产期,但是肚子没啥动静。本来想着过完年再去医院,谁知睡到半夜,肚子痛了起来,也顾不得什么过年不过年了,赶紧往医院来了。

我一看,孩子的头发都已经露出来了,赶紧,上产床!飞快地上了产床,五分钟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还好有惊无险,听着孩子哇哇的哭声,一家人都有点惊魂未定,产妇的老公吓得直在嘴里念叨:谢天谢地,母子平安!我们还安慰产妇:没事没事,你这已经过了12点,就算是新的一年啦!

后来她的宝宝,起了个小名就叫初一啦。

好奇医疗工作者们都怎么过年?你们在值班期间都遇到过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说到春节不回家,谁也没有我们医务工作者有发言权啊!

从一个医生毕业后,甚至说没毕业、还在实习的时候,已经做好了春节不回家的准备。

先说个小故事吧。我刚毕业的第一年春节,整个春节几乎都在值班(泪奔)。那还是在2005年的春节,我刚硕士毕业,科里资历最浅。年轻人本来就要多干活,一到值班的时候,肯定分配的就是最差的时间段(假期中间)啦。这两年读研期间,都没怎么休息过,这个春节想着能回趟家吧,盘算的挺好,有个老师(科里人都比我资历老,当然都是老师啦)过来说,小王啊,我好多年没回家了,你还没结婚,没什么家庭负担,替个班吧,不像我们啊,一个春节要跑几个地方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啦,自然没法拒绝了,口子一开,各种老师纷至沓来,最后,初一到初七包圆了。好吧,每天在病房里等着派红包吧。

说到派红包,那年春节还真收获不少,广东的规矩还真特别,只要没结婚,不管年龄多大,都可以理直气壮的跟已婚人士要红包,所以那个时候还出现很多老同志向小同志讨红包的事。

还有啊,别的单位不知道啊,我们单位还有初一团拜的习俗,各个科室的人员都得带着红包和好吃的过来科室拜年,大家吃个团圆饭,说实话,也是温情满满,热闹非凡。春节值班期间,科室领导都会给加个餐,所以一路下来,每天山珍海味,确实不错。不过,对于我们外科来讲,即使是春节,急诊也不少,所以有时候不轻松,总是麻烦手术室的护士妹妹,过去做手术也得带着一沓子红包去啊!讨红包,一群小姑娘围着你闹一闹,你说开心不?

这么一看来,春节不回家,在工作岗位上,也还是有点乐趣的。当然啦,跟家里通电话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感觉,不回家的人应该都清楚吧?

其实,我还想再延伸一下说一说:

医务工作者,应该说是春节不回家最大的群体。为什么?

不单单是春节,但凡是节日,办事窗口关门、工厂关门、店铺关门......唯独医院不能关门;公务员休息、工人休息、白领休息......唯独医务工作者不能休息。

说不能休息,确实夸张了点,但是作为医务工作者,任何一个节假日能够休息的时间都大大少于其他各行各业的人员。

可能有人说了,春节的时候大家除非有急事,谁会去医院啊,你们又没有什么事,怎么不能休息啦?

在这里还真得跟不熟悉医疗运行体制的各位唠叨唠叨,介绍一下节假日的时候是怎么运作的。这样您就知道,为什么医务工作者的休息时间少了。

虽然放假的时候患者很少,甚至有些科室基本上没有什么病人看病,但是,从医疗管理规定来讲,门诊需要有人值班,病房需要有人值班,这个值班还不是一个医生把全院各个科室的班都值了,而是每个科室都要有单独的人值班。一个大的医院,内科、外科、专科林林总总下来,会有五六十个科室,每个科室都要有人值班,有人出门诊了。

这个时候,又有人会说了,不就是五六十人值班吗?您又错了,医疗核心管理制度要求三线值班制,一个住院医生,一个主治医生,一个高级职称,每个科室至少需要三个人同时在岗,这下子一下子值班人数上到接近两百人了吧?再算上出门诊的人,应急值班的人,门诊护士,病房护士,差不多四五百人了。这还没算各种辅助科室(手术室、收费处、药房、检验科、消毒供应室、放射科.......)和后勤保障部门的人,再加上外科经常有个急诊,临时拉来几个搭把手做手术的。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个医院在春节想要正常运作,没有个上千人还真动不起来。

从公平的角度,每个科室大家均分值班,一个也跑不了,这怎么回家?按这种排班,大部分医务工作者想回家买票也是个比登天还难的事。

大家举家团圆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这样一群人——医生,护士,药师,技师......春节他们不回家!

好奇医疗工作者们都怎么过年?你们在值班期间都遇到过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今天上班的时候,大家都在研究春节期间的排班表。

看看谁上除夕的班,谁上春节前三日的班。因为这几天的班,肯定都会特别的忙。

对于病房医生来说,如果值班人手富裕的话,是有可能轮休以过春节的。如果值班人手不足,自然也是不可能放假的。

但是,对于大多数病房医生来说,有一点相对较轻松的是:春节期间,病房里的病人想对比较少,工作自然也就比较清闲。

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过年团圆要重要,甚至包括一些不是特别危急的疾病。

但是,对于急诊医生来说,就比较苦逼了。

第一,急诊医生不存周末、节假日的说法。全年365天,雷打不动按照排班表轮转下去。

第二、节假日对于其它医生来说,可能意味着相对轻松,但对急诊医生来说,反而会更忙。

所以,不要问我这个急诊医生怎么过年,我如同往常一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至于春节值班期间有什么特别的故事?

说起来,特别的故事太多了,举几个最近几年发生在急诊的吧。

有一年春节当天,抢救室里来了一位30多岁的中年男性,因为胸闷咳嗽三天来到医院的。

进入医院没有多久就昏迷了,原因便是病毒性肺炎、呼吸衰竭、肺水肿。

我的同事在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的时候,一股粉红色泡沫痰喷射了出来。虽然同事做了防护,依旧不可避免的粘染了患者的痰液。

有一年春节除夕当晚,抢救室来了三位患者,然我至今难忘,因为那是我的夜班。

第一个患者是低血糖昏迷的老人,除夕夜,有很多精美的食物,平日里行动自如、生活自理、没有糖尿病的老人竟然发生了低血糖昏迷!

第二个病人是异物窒息的患者,因为一块咸鹅,差一点要了自己的命!

第三个就比较悲剧了,因为情感问题,除夕当晚喝了农药,洗胃几万毫升,后来住院又花了好几万快

不知道以上案例,算不算特别的故事?

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一点!

最后一支多巴胺:急诊执业医生,遇见许多人,碰见许多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